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

青州,爲古九州之一。因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位於中國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爲青”,故名青州。齊魯大地,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璀璨,人傑地靈,而此地民風,可以很淳樸憨厚,必要時也可以非常剽悍善戰。

秦天聖十四年,鎮東將軍、河東郡公石生,揮兵攻佔青州,擊殺首鼠兩端反覆無常的割據軍閥徐龕後,又持續出兵蕩平全境,撫慰順從,格殺頑抗,恩威並用之下,基本掌控了青州。同時,石生在當地廣大民壯及降軍中,揀選悍勇之徒,煉成強兵三萬,聲勢大振。繼而,他正式上書朝廷,再次表達恭順臣服之心,並請求就任青州牧一職。彼時鄴城雖然被圍兩年但仍未下,河北依舊烽火連天,秦趙對峙相持。朝廷再三權衡有所顧忌,在大大賞賜了石生錢糧等實物的同時,以局勢緊張暫停一切升賞事務、容後再議爲由,婉拒了石生青州牧之請,並讓其所部軍隊原地待命,召他本人入朝述職。

得報後,石生深居府中三日未出。再之後,青州連接冀州的西界和北界等地,開始深挖溝塹,修築堡壘,整座境內實行集中管控,嚴查出入人員,並開始積儲糧草,趕製軍械,據說是爲了防備趙軍突然南下而提高戰備。

緊隨其後,秦兗州刺史李虎,隨即親自領兵兩萬,從濮陽城一路向東,來到兗東泰山郡的範縣駐兵,宣稱要密切配合青州友軍,共同加強黃河以南的防務。豫州都護、安南將軍杜宣所部,從沛縣北上至臨沂,把住了青州南大門,表示是預防吳軍犯境。與此同時,胡崧部下前將軍公孫潮,領兵一萬再次南移,進駐了黃河北岸之畔的聊城,公孫潮對此沒有任何官方說法。

青州北、西、南三處要地,皆被秦軍同時鎖死。此外,洛陽調出安東將軍任闓萬餘軍隊,東馳白馬,以作後援。對此,石生這一次沒有再說任何話,只是青州境內各項部署及勞役,還有軍隊的操練,卻更加緊鑼密鼓的加速進行。顯而易見的,青州局勢突然變得緊張和嚴峻起來。

這一日,青州首府,廣固城。

“中丞此來,有何指教啊?”

大堂中,河東郡公石生正座上首,右首邊是他的長史彭彪、義弟郭權等數名心腹;左首邊只有一人,便是朝廷御史中丞、河東道行臺監察大使多柴。

前日,多柴經過一路跋涉,終於進了廣固城。但石生放了他進城,卻又沒有立即接見他,只讓人傳話說中丞遠來辛苦儘早休息爲妙,把他晾在驛館,搞得多柴一肚子急話憋在心裡也沒法子。直到今日,石生才請來多柴當面一敘。有部下建議在堂前遍佈刀斧手,或者陳列全副武裝的悍卒,給多柴一個大大的下馬威,對此石生還是否了。石生覺得,擺那些嚇唬人的花架子的,其實反倒是不想殺人的。真要殺人,不過一把刀、一瞬間而已,虛頭巴腦有何意義?他根本無所謂什麼下馬威,真要

談崩了就立即動手。

多柴已經好幾年沒見過石生了。比起從前,他覺得石生明顯瘦了,兩鬢竟然有些許斑白,畢竟歲月易逝,石生也已年逾不惑。但雖然外貌已變得有些憔悴和衰老,那兩隻眼睛,卻似乎愈發銳利,鋒芒逼人,閃着捉摸不透的光芒。

本來方纔依着禮節寒暄,聽聞石生開始有意將話題引向正處,多柴不敢鬆懈,立時集中了精神,按照事先早就整理好的思路開了口。

“不敢。河東公經年威名,傳揚中原。在下只是一個文武皆無所成的庸人耳,怎敢言及指教?”多柴抿了口茶,臉上平淡淡的笑,“不過說到來意,還是有的。河東公久在軍中,定是知道祭旗之事吧。”

聽他突然說這個莫名其妙的話,石生心中沒來由一動,面上卻不露聲色道:“中丞何意?”

“軍隊誓師前,都要斬殺貨物以祭軍旗,以求得戰神的護佑,這也是鼓舞和提升士卒鬥志的絕好手段。若是說到祭物嘛,豬羊都算可以,白馬青牛那是更好,但若用活人來祭旗,那則是向上天表示最大的誠意、向世間表達最堅定的意志,活人自然是最好的祭物。昔年,今上龍潛之時,全力討伐司馬保,在襄武大會諸將,慷慨誓師,便是將那被俘的敵方上將王連,當着數萬將士的面,做了祭旗之物。”

多柴慢悠悠地說話,黝黑的面上看不出什麼情緒的波動。“所以,在下便想,河東公如今正缺一個有分量的祭物,來向士卒們表示自己的決心。在下不才,忝居朝廷御史中丞,又兼河東道行臺監察大使,論分量也算過得去。故而,河東公志在逐鹿中原,既要叛我大秦,在下便將人頭送來,權做公誓師之物。”

石生面色大變,片刻方纔勉強道:“中丞何出此言?本公哪有什麼背叛之意。”

多柴雙目突然圓睜,音調猛地一提:“既無反意,爲何不聽朝廷調遣,專制青州,而遍修堡壘,深挖溝塹?眼下即將秋收,又爲何置大片農田於不顧,定要在鄉間廣徵民夫,以充行伍?又爲何私自調動軍隊陳列邊境,竟欲與王師兵戈相向!嗯?”

他聲音高亢激昂,面色凜然,滿腔義憤填膺之氣,與此前一直以來的彬彬有禮、謙遜客氣的形象,立時便有天壤之別。

石生臉上立時漲得發紫,當即就想發作。但停了數停,神色數變,末了竟似被多柴的義正言辭給鎮住相似,只長嘆一聲,“本公當真沒有反意!只是,只是……”

下邊呼的一聲,大將郭權猛地站起身來,高聲叫道:“公帥自投身朝廷以來,任勞任怨,忠於王事,爲大秦連下兗、青二州,功勞巨大!可是朝廷卻聽信那些莫名其妙的流言,愈發猜疑公帥。眼下北、西、南三面,數道大兵緊逼而來,意欲除掉公帥之意,不言而喻!”

“我等部屬,實不願意束手就擒,更不願揹負不應有

的罪名而任人宰割,無奈之下,只好鋌而走險,就算不敵,也定要自己殺出一條活路來!”

“你說話這麼輕巧,咱們屢建功勳,卻眼看要遭到滅頂之災。這種天大的冤屈,誰服?莫說是公帥,便是叫韓雍、胡崧他們去試試,能夠安然自若麼?螻蟻尚且偷生,也不要欺人太甚!……”

“放肆!”

郭權滿臉憤恨,正在大聲嚷嚷,卻被石生陡然一聲怒喝,給生生截斷:“中丞遠來,當是指點迷津,爲何卻對他大呼小叫這樣無禮?再說二位相國名諱,是你能隨便上口的麼?不懂尊卑沒有規矩,自己掌嘴!”

郭權二話沒有,先對着多柴深鞠一躬,便站出來開始啪啪啪猛扇自己的臉,打得極爲用力。石生眉頭緊跳,目露不忍,想說什麼卻終究沒有出聲。多柴也不勸阻,冷冷看着郭權自虐。他曉得這本來是石生主從二人在做戲給他看,更希望他及時出言阻止。但多柴就打算好好看着,什麼也不說。對於勸撫,不能夠總是示之以好,必要時也要露些手段展現霸氣,要恩威並重,才能讓人不敢妄自尊大,放老實些。

衆人眼睜睜看着郭權不一會便打腫了自己的雙頰,然後默不作聲退坐下去。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尷尬和難堪起來。長史彭彪忙站起來兩手直襬打圓場,衝着石生和多柴施禮道:“公帥勿惱!中丞勿怪!中丞容稟,我家公帥的苦衷和委屈,實在是讓人扼腕不平。這麼些年,公帥對朝廷的忠義,有目共睹,便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從前打下兗州,結果卻將州主給了李虎,現在打下青州,朝廷又不願使公帥牧守青州,還使數道兵馬來圍,這,這!”

彭彪瞥了瞥石生,見他聚精會神的聽,還在不斷點頭,便放下了心繼續道:“吾等非是真敢與朝廷敵對,只不過萬般無奈求以自保而已,眼下正是惶惶然不知所措。中丞!公帥爲朝廷流血流汗,這都是他作爲臣子該盡的本分。但朝廷種種所爲,卻要使忠臣流淚!私料陛下本意不是如此,或爲奸佞所惑,以致有所偏頗。煩請中丞將吾等肺腑,上達天聽。”

石生把手往下壓了壓,終於總結開口,儼然道:“部下無禮,但所說之話,倒是本公心中之言。我石生,戎馬半生,得意過,也失意過。後來屢遭坎坷,得蒙皇帝不棄,自然感激涕零。不料流言迭起,異變陡生,聖君良臣,轉眼將成仇讎,想來令人流涕。局面鬧到如今地步,難道真的是我石生一個人的罪責麼。”

說到這裡,石生已明顯忍不住滿腹的委屈,似乎要將所有憤懣都傾瀉而出:“李虎、杜宣在表面上倒還算過得去,他公孫潮算什麼東西?我當年縱橫天下的時候,他連個大頭兵都算不上,現在竟敢狗仗人勢,主動寫信來責問本帥,還語出不遜,極爲無禮!我石生雖然粗魯,但也自詡豪傑,如何能忍受這種小人的腌臢氣!”

(本章完)

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
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當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兩百三十九章 上邽長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