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

魏世良死了!樑王不是誤殺!

一霎那,桂勇懷疑自己是不是因爲太過於害怕,而陷入了光怪陸離的幻覺。他照着自己的臉,猛抽了幾個耳光,疼得自己齜牙咧嘴,卻發現場景還是這個場景,人還是這幾個人,魏世良仍然無聲無息地躺在血泊中,四周暗沉沉的。

“大王,大王饒命!饒命啊!”

呆看了片刻,見石挺從魏世良屍體旁站起身來,目光灼灼朝着他看過來,桂勇猛地一個激靈,忙不迭又俯下身子,拼命磕頭,他實在搞不清面前這位主子,究竟是不是得了失心瘋。

石挺瞥他一眼,滿面不屑和厭惡:“虎背熊腰的一條大漢,卻是這樣膽怯怕死的軟蛋,反倒不如人家秦人有骨氣。而今特殊情形,留你有用,要擱在從前,孤早就一刀砍了你!”

聽到這,桂勇大喜過望,曉得自己一條小命,多半是保住了。雖然滿肚子疑惑,但管他怎麼說,能活着比什麼都好。

石挺哼了一聲,再不看他,徑直朝牛德志走去,在他面前站定。牛德志努力仰着頭,卻一直與石挺對視,毫無退縮之意。

石挺點點頭,蹲下身來,道:“孤看你身軀瘦弱,倒有一股子硬氣!難得,難得。若是我大趙,人人都像你這般毫不畏死,如今也不是這般局面了。”

牛德志也不說話,只拿眼睛望着。石挺頓了頓,將桂勇招了過來,令他也蹲在牛德志身邊,方纔壓低了聲音道:“時間緊迫,孤便開門見山吧。鄴城,孤知道,定然是守不住了。孤不想殉城,不想死在這裡!孤打算潛遁出城,但始終找不到一個均衡的妥善法子,回京師後能對上對下,都有個說得過去的交待。正好你二人勾結在一處,打算開門獻城,甚好,這樣孤回去後,起碼就能將鄴城失陷的責任給推卸掉。”

石挺之前聽桂勇密告魏世良有降敵之意,本來確實怒從心起,但鬼使神差的突然轉念,這可能是他最好的脫身之道了。他苦守在此多時,早有離去之意,作爲城主,石挺自然知道鄴城究竟能不能再撐得住,陷落是早晚的事了,他還有野心未實現,怎甘心就此死在這裡!但回去後,面對石虎和朝臣,若是沒有好說辭,那麼臨陣脫逃以致失陷鄴城的大罪,必然是他自己來抗,後果非常嚴重。但是,若是有軍官兵卒等,突然叛變私開城門,導致局面不可挽回,那麼,他就是被迫地、不得已地逃回襄國,顯然,罪責就小得多,甚至可以無罪。

故而,一念及此,石挺當然變恚怒爲驚喜,竟有幾分巴不得魏世良立時叛變開城的意思,所以決意不管不顧,不去追究,任由他去做。誰料到後來魏世良因察覺到近幾日桂勇行爲反常,似有反跡,故而來秘密求見,當面撞見桂勇,兩下一對質,真假立分,桂勇當即跪倒認罪,承認了確實是裡通外國,密謀獻城。

魏世良憤怒無比,但石挺卻

不。管他是魏是桂,只要有個人是當真要投敵就好。若殺了桂勇和牛德志,那麼就肯定會按照魏世良的提議去鼓舞士氣堅定鬥志,加大死守的力度。那麼要不了多久,鄴城就是他石挺的葬身之處。私心一起,當然戰勝了公義,石挺怎願處死桂勇和牛德志,反倒覺得在當下,擋了他的生路的、最爲礙事的,反而就是忠心爲國決意死守的魏世良。

短短時間內,石挺便下決心就此除掉魏世良。魏世良曾多次表態說要死守鄴城,以身殉國,甚至曾當衆要求石挺也表態要與城共存亡。石挺不好公開駁斥他,但心中怏怏不樂,頗爲銜恨。另外,還有一層隱秘點,魏世良從前曾是太子石宣的舊部,石挺嫉視石宣,當然不待見魏世良。

“魏世良死心守城,曾數次勸孤寧願戰死,也不能降敵,不能逃遁。若由着他坐困愁城,必然是絕路一條,孤怎願被他這類人拖死在這裡!眼下索性秘密將他殺死,然後將所有罪責都栽陷在他身上,就說他人前裝作忠義,實則是心懷叵測的叛徒,反正總是死無對證。桂勇聽着!今夜你便可以去騙開城門放入秦軍,此後對外宣稱,叛變完全是奉了上司魏世良的命令,而魏世良本人,隨後死在亂軍中了。孤今夜饒你性命,也算對你有恩,你乖乖照做,你在京師中的親戚故舊,孤設法替你多保全就是。”

桂勇心中各種滋味,但總歸是喜出望外,不禁連聲應命,表示一定會按照石挺的吩咐去做,絕不會讓他失望。石挺略略頷首,又對着牛德志道:“明着告訴你,斬去你的雙耳及手指,雖然是做戲給魏世良看,讓他徹底放鬆警惕,孤纔好一擊即中,但更有懲戒你的意思。作爲敵軍,竟敢大模大樣潛到了孤的眼皮底下作妖作怪,若是讓你毫髮無傷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豈不是對孤的藐視和嘲弄?孤怎能讓你全身而退?”

牛德志嘿嘿兩聲,有些冷笑的意思。石挺繼續道:“回去告訴韓雍!鄴城,孤便當做禮物送給他了,給他做加官進爵的階梯。但孤也知道,作爲最高統帥,十數萬秦軍,惟他之命是從。希望他見好就收,得到鄴後就勒兵回國,不要再意圖北進,若是逼人太甚,小心樂極生悲。還有一層重中之重:將來等孤做了主子,孤願意與你秦國劃疆而治,便是以幽州爲界,也是可以商量的,只要從此互不侵犯。這是孤最大的誠意,記住,回去後你定要如實上奏你家皇帝!”

牛德志這回有些愣了,這大起大落的峰迴路轉,讓他幾乎有做夢之感。他不停地眨巴眼睛,半晌才慢慢點了點頭。

三更時分,鄴城城北忽然無預警的爆發騷動,俄而全城開始譁變。很多人都聽說了左將軍魏世良突然開門放入秦軍,屈膝降敵,雖然被義憤填膺的兵卒給亂刀砍死,但終歸秦軍是進城了。樑王臨危不懼,指揮迎敵,但無奈局勢已不可控制,最後在隨從的苦諫之下,纔不得已放棄了鄴城出奔

,隨着愈來愈多的秦軍山呼海嘯般涌入,守卒們如無頭蒼蠅般惶恐失去抵抗的意志。到了黎明時分,鄴城在堅挺兩年之久後,終於易主。

洛陽城內。

離正午還有一個時辰,在陰沉了十數日之後,天氣終於晴好,高嶽輕裝微服,不帶一個侍衛,走上街頭隨意轉轉,吐一口憋悶之氣,也可以換個環境,思考些事情。

鄴城之戰兩年多了,耗費了鉅額的人力和物資,仍然不能奏凱。雖然心中急火燎燒,但吸取了上次急躁失態的教訓後,如今高嶽在公開場合下,還是做出了鎮定神色,安撫住朝野上下的心。韓雍的本事毋庸多說,再加上能力卓越的胡崧爲副手,這最優秀的兩大帥才,統領十數萬大軍攻鄴,卻如此停頓,只說明瞭敵人的守禦力量,怕也是超乎想象的強大。

雖然焦急讓高嶽夜間經常無法入眠,但事已至此,猶如開弓斷無回頭之箭。高嶽咬着牙想,就算打光了家底,到了這個地步,也不能傳令收兵,做那前功盡棄的下下之策。只有拼下去,看敵我哪一方會先支持不住。但聽說長期在北方做牽制的楊韜部已被擊敗,石虎毅然全部放棄幽州事務,親自領兵去救鄴,形勢愈發艱難了。縱使高嶽歷來意志如鐵,但也開始逐漸惶恐起來。

此外,幽州的慕容家,愈發有狂妄不臣之意,已經形同獨立,對他的命令很多時候都陰奉陽違,從大局考慮,不可不討,關鍵是現在實在抽不出手來。而梁州李鳳,前幾天也發來了奏疏,言明成國朝堂現在愈發混亂,蜀地人心不安,信上竟然還有謝艾的附議,說明確實是戰機已到。雖然沒有明說,但南方軍團想伐蜀之意躍然紙上,高嶽有些爲難,答應吧,還是因爲國家精力不足,不答應吧,可能確實將會失去大好機會。

還有,自從周盤龍病逝之後,求死軍都指揮使一職,也已空缺了很久。雖然周盤龍臨終前,推薦了邱陽,但高嶽再三考慮後,還是覺得不妥。邱陽忠誠不用懷疑,但他的資歷和能力比周盤龍來說,還是差了不少,指望求死軍裡那些個個悍不畏死、亡命之徒般的兵中精銳,像服從周盤龍那樣去服從邱陽,估計很是困難。人心就是這樣,縱使用皇帝之尊去強行勒令,至多表面上做做戲,心中不服就是不服,到時候求死軍搞到一盤散沙,反倒壞了事。宿將吳夏倒是夠資格,但是吳夏並不是能上陣斬將奪旗的猛將,也不一定能帶好求死軍。若說到勇猛,楊堅頭、雷七指兩人,各方面條件都夠格,關鍵是兩人都不像周盤龍那般穩重大氣,又細膩謹慎,做貼身親隨的衛將,這兩人都是那種耐不住長期性子的人,怕是有些勉爲其難。

高嶽一路走,一路亂七八糟的想。末了嘆口氣,又開始懷念起周盤龍來。悶悶的轉過街角,卻被一陣嘈雜的喧譁聲打斷了憂思,擡頭一看,前方堵着一大羣人,不知在吵嚷些什麼。

(本章完)

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
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實緣由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兩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一百四十章 議定奇襲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聖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五章 馬匪之首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兩百五十七章 張春送禮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一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五十一章 意外驚喜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二十七章 諄諄以教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動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