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

高嶽突然捶胸頓足,以頭搶地,大哭起來。見他如此,不少人反而心中略略安定,人在受到極度刺激過於哀傷的時候,一口鬱氣死死堵在心間,哭出來便發泄了出來,反而是好事,若是長久不哭不笑,多半是精神刺激過度,氣血淤積不散,本來好端端的人也容易呆呆傻傻就此廢掉。

那五名逃回來的兵卒,哭泣着將事情的原委述說清楚,並將骨思朵的遺言原原本本的講了一遍。衆人更加傷感,且聞聽又是陳安作祟,衆人一片譁然,接着各種憤怒的訾罵聲紛紛響起。

“這姓陳的狗賊,慣於陰私算計,簡直比張春還要可惡!”

“光明正大打不過我們,就只好用這些個無恥的伎倆,腌臢東西!”

新仇舊恨涌上心頭,高嶽悲怒欲狂,霍然站起,二目如錐掃過衆人,咬牙切齒道:“我今當衆立下重誓,有朝一日,若是不能將陳安賊子擒來,在骨思朵靈前臠割以謝,我高嶽有如此劍!”

他從侍衛手中搶過柄佩劍,倉啷拔了出來,右手持柄,左手抓刃,在衆人搶不及的驚呼聲中,雙臂猛地較力,鏘然一聲竟然將那劍生生掰斷!

劍雖比之刀來講較爲單薄,但好歹也是精鋼打製,等閒難以損壞。在場諸人,對高嶽無形中展現的一身神力簡直咋舌,另一方面,又深深感佩他對故舊部下的深情厚誼,被他誓言報復的決絕之心所打動。

高嶽用力將那斷刃,恨恨地擲於地上。他左手鮮血淋漓卻置若不顧,眼中精光暴射不可直視。侍衛們一陣慌亂後,忙奔過來用潔淨的紗布仔細裹好。楊軻嘆了聲,上前低聲勸諫道:“骨將軍爲敵所惑,致使中伏身亡。但他寧折不彎,情願以死來贖罪,也算遂了心願。斯人已逝,主公千萬節哀,不可自己亂了方寸纔好。”

韓雍也面色凝重無比:“事已至此,不可挽回。眼下只有振作精神,謀求反攻,爲骨思朵一雪仇恨,纔是正理。”

高嶽略略鎮定了情緒,對韓楊把頭一點,吸了口氣,復對衆人道:“這五個人,身負創傷,卻不忍拋下骨思朵的遺骸,千辛萬苦的帶回,是爲義;歷經艱險跋涉重重,也要回來當面向我稟報,乃是忠。骨思朵能帶出這樣的大忠大義的部下,也不墮了他的名聲。五人全部從兵卒拔擢爲都尉,以示特別嘉獎。”

說着,高嶽又最後深深看了眼骨思朵,繼而將手一揮,似乎要將所有的憂思哀愁都趕走。“將骨思朵軀體清洗乾淨,以金線縫合其頭,再送至首陽白嶺山上,使人精心挑選一處向陽的吉地,好生安葬,不得有誤。”

白嶺山雖不是什麼名山,但乃是高嶽的發祥之地,是崛起的根基所在,意義非同尋常。高嶽下令將骨思朵葬於彼處,也無形表現出了對老部下的格外不捨和親厚,早先孫隆殉職,也是被葬在了白嶺山。

五個人百感交集,不知道說什麼好,扭

頭看了看靜靜躺在地上的骨思朵,又低低的啜泣起來。

隨即,緊張肅穆的軍政會議,立時就地召開。彭俊圓睜着通紅的雙眼,力請爲前鋒,要率軍去爲骨思朵報仇雪恨。高嶽更開門見山,說要立即改變原先所有的軍事計劃,以攻擊陳安勢力爲當前唯一目標。

這招致了韓雍及楊軻二人的反對。韓雍諫道,當前的頭號大敵,仍然是南陽王司馬保。雖說其實力已是今不如昔,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決不能掉以輕心;而素來平緩的楊軻,更是態度鮮明的表示,雖然高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若是眼下不顧司馬保而去全力進攻陳安,絕對是捨本逐末,主次不明。

高嶽嘿然無語,面色已經轉陰下來。楊軻話既說出,不吐不快,直言道比方是爬樹摘果子,好容易經過千難萬難,終於快要爬到一棵參天大樹的頂上,再努些力,便就可以將司馬保這個大果子給抄到手中,結果突然又不摘它了,自己從樹下滑下來,轉而去尋別的樹去,這難道是明智的選擇麼。

“主公,若是依屬下之見,不僅是要將司馬保作爲既定的頭號目標,而且還應即時有所調整,最好就在近日短期之內,便加緊部署軍隊,急行軍而奔襲上邽,打他個措手不及。如今,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了是陳安害死了我軍大將骨思朵,乃是血海深仇,這樣,司馬保也一定會以爲,主公必將會傾全力而去先攻陳安,從而能鬆一口氣。所謂沒有防備,便沒有應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諸位試想,在世人都以爲我會兵發隴城的時候,屆時我軍突然兵臨上邽城下,換做你是司馬保,會不會大大出乎意料而驚慌失措呢?若能趁勢攻取上邽,掃平南陽王的殘餘勢力,等到那天,主公完完全全的佔有了秦州,實力愈發強大,再光明正大打出復仇旗幟去討伐陳安。試問,彼時陳安以偏隅之地,還能擋得住我舉州之力嗎?”

楊軻一口氣講完了心中想法。孰料高嶽已被對陳安的極度恨怒而激紅了眼,張口便道我意已決先攻隴城,叫楊軻不要再說。楊軻略微有些激動,白淨的麪皮上,難得泛起潮紅,語氣也變得急促,直言高嶽若是不改主意,屆時徒勞奔走,恐將一無所得。

高嶽大怒,將桌案一拍,便將楊軻斥退。韓雍忙起身,在旁苦苦勸諫,道楊長史忠言良謀,主公萬萬不可意氣用事。但高嶽心魔已生,根本聽不得異議,又很不耐煩地叫韓雍也滾出去。見高嶽已失常態,最後一衆文武,皆拜倒於地,大呼請主公三思。高嶽恚怒,吼道再諫者斬,自己竟拂袖徑直離去。

會議可算不歡而散。韓雍憂心忡忡,見楊軻面色難看,不由上來安慰一番。二人相視,滿目悵然。

來日一早,高嶽便又傳令將文武官員召來。衆人忐忑憂慮地趕到,孰料高嶽當着衆人的面,竟然鄭重的賠禮致歉。

“諸

君,昨日我神智混亂,喪失理智,實在是我的錯處,在此特向諸君賠個不是。”衆人詫異感佩之餘,趕忙回禮遜謝。高嶽又走下堂來至楊軻面前,端正地行了一揖,懇切道:“昨日我言語粗魯有所無禮,長史勿怪。長史一片忠忱,我銘感於心。”

楊軻昨日回府後,雖然確實有些着惱,但更多的,實際上是深深的擔憂。若是高嶽不聽勸諫,一意孤行,爲了出口惡氣,無論如何也非要去打陳安,那麼,司馬保正好可以藉此緩過氣來,甚至還能在背後又有動作。就算打下了陳安,給骨思朵也報了仇,再轉過身來,司馬保可能多半又恢復不少元氣了。皆是,好容易開創的大好局面,又將是陷入膠着甚至一團亂麻。不趁着現在一鼓作氣猛攻上邽,白白浪費時機,實在可惜的很。

楊軻私下拿定主意,再見高嶽,無論如何也要苦苦勸諫。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爲主帥者,不管發生了什麼驚心動魄的事,也絕不可憑着一時喜怒哀樂而任性處置。最要緊是冷靜對待,將個人情感暫時放在一旁,而從大局上通盤去考慮。報復眼前的仇怨不過是細枝末節,贏得戰略上的先機,才能笑到最後。

孰料今日一來,還未開口,高嶽竟然首先主動向大家表達了歉意,還特別對他楊軻賠了禮。古往今來,爲人之主者,多半是剛愎強硬,就算是錯,最後也必須是對,更勿論罪己自責了。

有一次,漢惠帝在未央宮和長樂宮之間修了一條天橋,供自己出入,結果大臣叔孫通勸諫說,這樣大興土木的搞,讓老百姓看見不太好啊。

漢惠帝仁厚,平日也比較能聽從不同意見,於是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啊,你說的也對,那朕還是拆了吧。”

怎料叔孫通搖頭:“人主無過舉。今已作,百姓皆知之,若壞此,則示有過舉。”意思是,那怎麼行。人主是沒有過錯的,既然修了也就作罷。就算做錯了,那也不能承認,要不然泥腿子們就不服您管了,人主的煊赫威嚴,還怎麼保持。

故而,高嶽此番的態度,讓一衆文武感動不已。楊軻忙躬身行大禮謝道:“昨日乍聞骨將軍噩耗,主公痛徹心扉,故而恍惚,實乃人之常情。且屬下焦急,言語之間也有所失,此不值一提,主公正直仁義,反讓吾等羞慚,即感且佩。”

相互遜謝一番,高嶽擺擺手道:“昨夜我回去之後,獨自思考了很久。最後還是想明白了,骨思朵的仇,我一定要報,但也不急於現在。長史之言,確實是眼下最合適的舉措。司馬保必將以爲我要攻打陳安,而會放鬆警惕,我若突然急行襲之,當能予敵重創。上邽勢力如將被掃蕩,秦州便基本被我全部囊括,屆時區區陳安,復能有何作爲,早晚逃不出我掌中。”

韓雍也略略舒展開面色,施禮道:“主公能從善如流,我軍之幸也。”

(本章完)

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上架感言
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獻出陰平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對勇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一百章 主客歡談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璣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險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見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百零五章 當面告發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難自已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四十六章 韓雍來援第六十八章 名正言順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兩百九十章 什麼王法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