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臣不密

不窪木說這話的時候已經快晌午了。除了親信勳臣和代隨引。早朝的大臣早就閃的不知道蹤影在哪裡。

現在他在密奏,四周寂寂無聲,只有張佳木堅定而從容的聲音響在皇帝耳朵邊上。

“臣以爲,團營制度和三大營制沒有什麼區別,唯所要者就是選將得人,其次,便是法度。三大營的法度又豈是壞的?營制改一百次,法度崩壞,選將不得人,還是不成。”

張佳木所說的,也是明軍京營制度最大的癥結。開國之初,就是用衛所制,兵小旗、總旗、百戶,一路到都指揮,責任明確,國初營制森嚴,法度井然,所以京營拉出去就能打,把極盛的瓦刺和教靶打的聞風喪膽,永樂年間和宣德年間的六次北征,與其說是打仗,不如說是盛大的武裝遊行,對手根本不敢接仗了!

到了正統,永樂年間的遺澤蕩然無存,法度廢馳,土木之變又是一大重擊,多少名臣宿將死於斯役,營制敗壞則也就勢不可免了。

三大營也好,後來的十團營,十二團營,東西兩官廳,嘉靖年間再復三大營,曲線高高低低,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京營從五十萬人以上到三十萬人,再到十幾萬人,到崇禎年間的兩三萬人,甚至後金第一次破口到京師城下時,崇禎連流氓混混都派到城頭去了。

國家沒勁,沒有法度,則一切休提。

這是張佳木的見解,不過,以朱祁鎮的見識,只是聽到他的選將得人這四個字。這種類儒家的見解比較容易被皇帝欣賞,至於所謂法度的話,皇帝就自動過濾了。

從儒法黃老並重的漢家,再到酷烈之風猶存的盛唐,然後就是儒家佔了絕對優勢的大宋,到了明朝小一切學說都讓位給儒家不說,而且基本上就是理學家的天下了。在儒家學說裡,首要說是人治而不是法紀,選用得人,則惡法亦爲善法小選用不得人,則善法亦成惡法。

在某種前提下,這種說法也是對的。

不過朱祁鎮並沒有把心思放在研究張佳木的話上,營制敗壞,佔役公行,這些皇帝豈能無知?但現在邊軍已經取代京營,皇帝也沒有再玩一次親征的想法了,京營能夠震懾不法,保持人數和兵器的數量,並且國政不出毛病,沒有人想暗中造反,那麼蒙古人的威脅有邊軍去對付,就算突入京城之下,幾十萬拉到城牆上。救子也進不來,所以,管它的!

“嗯皇帝用一慣的信任張佳木的語氣總結道:“任將得人,錦衣衛官也要偵刺不法,這樣,不法斂形,所用自然就得人了。”

“是”張佳木答說道:“臣當然不會懈怠!”

“唔,那就是這樣了。既然他們沒有奏報,也不必駁了,都是親臣和勳臣,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其實孫繼宗等人的做法和想法,皇帝估計也明白了個七七八八。爭權奪利,底下的大臣勳戚們分成各派,其實是分而統御之的好辦法。皇帝是不可能給誰拉圓場,甚至巴不得底下咬成一團,大家都請他來調停做主,這樣纔不會有人打他屁股底下這張椅子的主意,這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事情說的差不多了,皇帝想了想,道:“速速派人去把那個穿黃衣的知州擒住,不必拿來京師,就地處死吧

如果到京師,當然是刑部的事,既然是非刑殺人,中旨處死。錦衣衛幹這差事也很合適,張佳木答應下來,卻不呼萬歲而告退,只是皺眉道:“皇上,臣還有話說

“說!”皇帝心情很好,他對張佳木是有一種超乎尋常的信任,從家世,奪門之功,到一直以來的表現,當然,這兩天彭城伯夫人和他說的事,也有一種微妙的感情因素在裡頭。若是張佳木剛剛提到的話是另外一面,現在他的心情是怎樣,恐怕連自己也不會知道了。

膘了皇帝一眼,張佳木知道今天大獲成功,最少又在皇帝這裡得了一分。

他沒有顯露出一點得意的情緒來,也沒有特別的措詞,就象是和皇帝在閒聊一樣,慢慢說道:“臣想告訴皇上,閣臣徐有貞雖精明幹練,忠勤愛君,但也有極大的毛病

徐有貞和張佳木不和幾乎連京師的三歲小小兒都知道,皇帝不知道纔是活見鬼。聽到張佳木這麼說,朱祁鎮很寬容的笑笑,年輕人沉不住氣,想趁熱打鐵,他想了想,覺得可以做些表示,因點頭道:”沒錯,徐某是太熱中了一些。”

“熱中不是壞事,如果人人都以耿介自詡,皇上身邊誰來效力?。張佳木直接就駁回了皇上的話,雖心兒二,話到是沒錯,所以皇帝輕輕點頭,聽着張佳木繼,!“閣臣徐有貞不僅是熱中,實在是有些逾制。宮廷羣參,則事無可保密,而獨奏之時,閣臣把皇上的話拿出來隨便亂說,豈是應當之事?”

“啊?”朱祁鎮這下可當真震驚了,他對徐有貞印象不是很好,不過總得給石亨一個面子,現在正是朝局微妙平衡的時候,皇帝不打算徹底偏向某一方。當然,在私底下,他自己獨處的時候思忖朝局時,如石亨這般人物,也委實叫他放心不下,但好歹現在不是收拾他的時候,所以徐有貞也就留了下來,畢竟這個文臣是石亨的謀主和親密盟友。但如果徐有貞把他的話往外說就是兩回事了,事機不密也還罷了,無大臣體,藐視皇帝,這纔是重點。

“皇上曾經說過,嶽正是老夫子,只適合當一縣教諭。”

“這話聯和好幾個人說過。”

“是啊,但皇上表示過不久就把嶽正貶斥,這話就和徐某一個人說過吧?”

“該死!”

“今早徐某還和皇上說臣招攬勳臣,意圖提督京營,還提醒皇上。要小心尾大不掉。”“真是該死!”

“徐某還和人說,皇匕對太子頗有微詞,皇上,這種話他也敢往外說,當然就真是真正的該死了。臣不知道皇上如何想,天位早定,爲何要與徐某說太子柔懦失教這樣的話?”

這一下朱祁鎮不僅痛恨,反而更有點狼狽了。

他好幾個兒子,朱見深雖然是名義匕的嫡長子,但父子之間的感情不算深厚。相反,現在的幾個皇子年幼,情形又和以前不大相同,年幼的皇子承歡膝下,得到的父愛自然與皇太子不同。

況且,皇太子幾經廢立風波,歷練的老成,換種說法,就是太陰沉了一些。十來歲的小孩弄的和幾十歲的老人一樣,父子相見,又想起廢立和困於南宮的尷尬事,如果不是皇太子算是錢皇后所出,其母周妃也很得寵信,恐怕在宮中的地位就笈發可危了。

不必說已經有幼軍和開詹事府的話,大明君權至上,已經有廢后的事,換一個小太子,又豈是不可能的事?

現在每天都有別有用心的人在皇帝面前嘀嘀咕咕,太子城府太深,太子幼而失學,太子好象不夠仁孝,皇帝是不能有好惡的,父子之間的情形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就是一種格外可利用的契機。

現在太子的儲位是應得的,誰也不能說的擁立之功。可是如果東宮換了一個人,那麼誰倡議的則自然就是有天大功勞。張佳木和曹吉祥的奪門之功就是擁立,現在的境遇誰不眼紅,誰又不願給自己也加一個擁立之功?

徐有貞自然是迎合大軍中的一員,這些文臣,察顏觀色的本領已經是爐火純青,皇帝剛提了一句太子的不是,則徐有貞自然跟上,句句奉迎,惹動皇帝說了好一會太子的不是。當然,都是欲加之辭,沒有什麼靠的住的說法。

當時皇帝當然嚴重警告,叫徐有貞不必往外頭去說,但現在這種情形,自然是徐有貞不僅去外頭說了,還用的是高音喇叭。

“這廝”朱祁鎮氣的渾身發抖,他說皇太子與其說是真有什麼不滿,倒不如說是種情緒上的發泄。說過就算,換太子的事到是真沒想過,這會兒張佳木以兼任東宮僚屬的身份質問,還真的是叫他無言可答。“這廝,這廝怕是活膩味了吧!”

“皇上也不能聽臣的一面之詞,可從多打聽一下。”

“對了,我問問蔣安。”

蔣安原本就在一邊伺候。此時當然一召就至。聽到朱祁鎮的問話,蔣安故意想了一下,這才答道:“回皇爺,徐某人嘴有點不牢,怕是真的。剛說的這些,奴婢也隱約聽過一些。”

“混賬行子!”皇帝對家奴是不必客氣的,朱祁鎮氣的面色鐵青,上前狠狠踢了蔣安一腳,怒道:“爲什麼不早說?”

“奴婢以爲他是大臣,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自然是揣摩的聖意,這種事,也不是東廠該管,奴婢該死!”

蔣安說罷,俯身連連叩首不迭。

“你,你帶人去抄他的家,將他下獄!”朱祁鎮已經氣的頭暈,東廠和錦衣衛指實的人,自然也就不必再問了。

“皇上不再問問別人了?”張佳木倒是很謹慎,問道:“畢竟他是閣臣!”

“不問了!”朱祁鎮咆哮道:“抓他下獄,嚴刑拷打!”,

第166章 威風出隊第679章 探聽第217章 白馬第664章 司法第5章 驚變第628章 所見第311章 守業第684章 淒涼第310章 不識趣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378章 示威第526章 後援第300章 大宗小宗第119章 惡客第7章 百戶威風第530章 大格局第254章 聰明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561章 制度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649章 禁軍第186章 見過公公第81章 大變將起第692章 潛藏第576章 家人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631章 出迎第62章 買田第524章 襲殺第408章 軍制第280章 展望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470章 選鋒第399 十團營第67章 生死由命第694章 詔旨第656章 關節第180章 先發制人第113章 排擠第265章 生而知之第658章 喬裝第21章 拼命!第283章 外勤第436章 殺賊第252章 臣不密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384章 忍第429章 國公府第585章 亂麻第416章 過門第269章 基地第579章 仁德第427章 計較第222章 閒談第273章 人情第27章 暗箭難防第266章 環第483章 反了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683章 格殺第263章 等待第400章 變化第254章 聰明第352章 權力第422章 風雷起第154章 提人第492章 發令第498章 決死第420章 敬酒第233章 瞠目第585章 亂麻第200章 急智第661章 流言第571章 家國第565章 人選第436章 殺賊第80章 會客第268章 暗夜第152章 人心第623章 變法第573章 放賞第10章 射柳大會第687章 周妃第521章 伏兵第28章 巧遇第674章 賞格第692章 潛藏第650章 廂軍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三五章 羨慕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二章 望樓第340章 餘百戶第577章 大事第211章 過錦第611章 聖恩第316章 宮宴第132章 小人風骨第643章 忠奸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326章 鹽引第616章 鎮撫
第166章 威風出隊第679章 探聽第217章 白馬第664章 司法第5章 驚變第628章 所見第311章 守業第684章 淒涼第310章 不識趣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378章 示威第526章 後援第300章 大宗小宗第119章 惡客第7章 百戶威風第530章 大格局第254章 聰明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561章 制度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649章 禁軍第186章 見過公公第81章 大變將起第692章 潛藏第576章 家人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631章 出迎第62章 買田第524章 襲殺第408章 軍制第280章 展望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470章 選鋒第399 十團營第67章 生死由命第694章 詔旨第656章 關節第180章 先發制人第113章 排擠第265章 生而知之第658章 喬裝第21章 拼命!第283章 外勤第436章 殺賊第252章 臣不密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384章 忍第429章 國公府第585章 亂麻第416章 過門第269章 基地第579章 仁德第427章 計較第222章 閒談第273章 人情第27章 暗箭難防第266章 環第483章 反了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683章 格殺第263章 等待第400章 變化第254章 聰明第352章 權力第422章 風雷起第154章 提人第492章 發令第498章 決死第420章 敬酒第233章 瞠目第585章 亂麻第200章 急智第661章 流言第571章 家國第565章 人選第436章 殺賊第80章 會客第268章 暗夜第152章 人心第623章 變法第573章 放賞第10章 射柳大會第687章 周妃第521章 伏兵第28章 巧遇第674章 賞格第692章 潛藏第650章 廂軍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三五章 羨慕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二章 望樓第340章 餘百戶第577章 大事第211章 過錦第611章 聖恩第316章 宮宴第132章 小人風骨第643章 忠奸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326章 鹽引第616章 鎮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