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酬功

淨鞭響起,皇帝儀駕自深宮逶迤而來。

衆臣自然是跪拜如儀,待起身後,皇帝卻並沒有循例問各部和卿寺有無本章奏上。

深遂的目光掃視羣臣,但最終,只能停留在張佳木身上。

“衆卿”皇帝站起身來,感慨由之的大聲道:“曹吉祥與石亨等謀反,今已經被徹底剷除,國家無事,社稷無事,全是張佳木之功矣”

“臣,惶恐死罪”

張佳木出班而跪,去朝冠而俯首,大聲道:“事起倉促,臣未經聖命而擅誅國家大臣,還請皇上恕罪。”

“他們算什麼國家大臣”皇帝也頗爲憤怒:“國家待石亨何其厚,而石亨報國何其薄也今已經伏誅,不僅首級要懸於京師城門,還要傳首九邊”

“是,此逆賊該得之報”

“唔,”皇帝頗具威嚴的點一點頭,又道:“曹吉祥亦爲逆首,內閣、刑部、大理寺合議其罪何如?”

昨天皇帝已經有嚴令,今日朝會前就要處置曹吉祥,所以叫刑部和大理寺卿、少卿一併到內閣會議,由閣臣主持會議來定罪。

當然,誰也不會老實巴交的去按律慢慢來審,曹吉祥剛押到內閣,還沒說一柱香功夫的話,罪名就定了。

此時李賢出班而奏:“皇上,議定了是謀反的罪名,處分擬定是凌遲,何日行刑,刑部預備是在今日或是明日,何時行刑,當由聖裁。”

“何必還叫他過一夜?”

皇帝聲音冷峻地道:“就定在今日行刑,也不必押赴西市了,就在午門前行刑吧”

“這……”

李賢面露難色,在場羣臣,也都極爲詫異。

所謂推出午門問斬,實在是民間的謠傳,向來行刑都是在西市,後來清朝改在了菜市口,距離也相差不算太遠。

四岔路口的廣場,地方大,四周空曠,便於戒備,行刑前後的佈防什麼的都很方便。所以京城行刑,向來就在西市的路口。

至於午門,則是廷杖大臣的地方,皇帝一聲令下,太監監刑,錦衣衛行刑,就在午門外打屁股。劉謹之前,打屁股不脫衣服,還留面子,後來就直接剝了官袍打,剛剛還是負天下責任的國之大臣,轉眼就能按在地上剝光了打,所謂的刑不上士大夫的傳統早就不知道丟到哪兒去了。

民間傳言,往往失實,午門只是打屁股的地方,後來傳言失真,戲曲話本小說裡就常有推出午門問斬的話了。

不過皇帝決定了,自然也不必因爲這點小事而爭執。況且,李賢在一瞬之間也是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他上前一步,問道:“請旨,是否允准觀刑?”

“當然準了”皇帝怒聲道:“着京中勳臣、親臣、武臣、太監輪流觀刑,凡俸在百石以上者,一律輪班,不來觀刑的,自有國法處置”

皇帝這是有點兒不講理了,但盛怒之下,卻也沒有人敢來勸諫。年俸在百石以上的就包括了所有的勳戚親臣,還有武職六品以上的武官,悉數在內。

而很多人都聽了出來,強迫觀刑的,卻並沒有文官在內。

看來皇帝這一次對文官的表現還算滿意,李賢和寇深等人臨危不懼,而寇深也在告變諸人之中,同時,馬昂協助平亂,也算出了不少的力。後來幼軍和錦衣衛軍紀有失控的跡象,在張佳木下令平亂之前,還是馬昂在京城中四處滅火,所以,也算立功非小。

至於普通的文官雖然在長安街亂時四散逃走,但此輩手無縛雞之力,硬叫他們也參加平亂,也是強人所難,向來豁達仁厚的皇帝當然不會怪罪文官了。

而文官至始至終沒有參加到亂事之中,這纔是皇帝最爲激賞的地方

曹吉祥的命運在寥寥數語中就論定了,一個太監,不論是文臣武臣都不會喜歡他,太監的悲哀就在於此,皇帝信任的時候權力可能是無限的,但一定失去皇帝的信任,則眨眼間就會轟然倒下。

不象武官或是勳戚,又或是文官,彼此聲氣相連,倒黴落難時總有人援手,而太監卻是人人喊打,後宮之中也沒有道義可講,一旦落水就是人人痛揍的局面。

“接下來,論功行賞吧”

皇帝在御座上來回走了幾步,身後黃色的宮殿羣在陽光下散發着神聖的光彩,宮中積雪早就打掃乾淨,現在的皇帝又是恢復了沉穩自信,一切如常,龐大的帝國仍然有條不紊的在皇帝的統治下運作着。

哪怕就是賞賜,也是按他的意志

“內閣和五軍都督府會議過了,錦衣衛臣張佳木有大功於國,當列爲功臣第一等第一人,都指揮同知劉勇助守錦衣衛官衙,指揮使朵兒率衆夷平曹欽住宅,斷其後路、莊鳴、王勇守備宮城、吳謹、馬昂、孫鏜告變平亂、指揮使任怨、孫錫恩等率部平亂、幼軍副將程森率部入城平亂、欽天監冬官正陳懷忠告變首功,如此等,可列爲功臣第二等。其餘將佐差官吏有功績,不必一一列名,可爲第三第四等,如何賞賜,人臣不敢擅擬,請陛下做主。”

其實明朝賞賜軍功是有一定有規矩,按斬首,奪旗、登城等等,有一定之規,並不是隨意記功授爵。

一直到明末,直到崇禎吊死之前,爵祿也不曾氾濫過,左良玉坐擁重兵,崇禎再三考慮給左良玉一個面子,激勵他和張獻忠死拼,也不過就是一個平賊將軍,就這樣,左良玉也是高興的直竄。

後爲爵祿氾濫,公侯伯滿地走,總兵副將多如狗,王朝滅亡之象,也就是很顯然的事了。

但這一次的平亂,也不能純然按軍功來算。

誠如皇帝適才所說,這是一場危及社稷和帝王安危的大亂子,造反的武官和軍隊超過萬人,平亂用的兩萬餘人,這麼一場亂子就在京城之中,禁城之外,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一件大事如果賞賜不厚,又如何指望在將來再有亂事的時候,人人拼死向前,個個爭先而鬥?

至於如何賞賜,內閣和五軍都督府雖然分了幾等,但距離怎麼賞,卻在皇帝的心念之間。而現在衆人最擔心的,就是過份逾越之賞。

論起實權,一個張佳木抵整個內閣加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論起威望,李賢等人是拍馬也跟不上了。

至於小英國公等諸家勳戚更是差的老遠,根本沒法兒比。

可張佳木的年紀不過二十左右,現在就有逾份之賞,十年二十年後,張佳木猶是盛壯,皇帝可能換了兩代,閣臣更是後生晚輩,誰能遏制張佳木的權力膨脹?

但有功不賞,也是萬萬不行。

皇帝面露猶豫之色,不過,也只是一掠而過,只過了一小會兒,他就向着張佳木大笑道:“卿這一次立功至大,朕都不知道怎麼封賞是好了?”

“皇上拿臣消遣了,臣的一切都是皇上賜給的,皇上就是什麼也不給,臣還能怨望嗎?那是那樣,臣還算是人麼”

“有功不賞,朕也有失至大,所以賞還是要賞。”

“臣斗膽,倒是有求於皇上,皇上允了,臣就不要賞了”

“哦?”皇帝聽出張佳木話中的意思,心頭一動,問道:“那究竟你要什麼?”

“臣斗膽無狀,死罪死罪……”

“快說”

“臣請皇上賜婚,不必再等明年了。”

“這是爲何?”

“臣是家中獨子……”

“行了,不必說下去了。”

重慶公主今年剛滿十五,按皇家賜婚的規矩還是略早了些,一般來說,公主出閣賜婚的年紀都是在十六七左右,當然,也有十四五的年紀就出嫁的,並沒有一定之規。

按皇家原本的打算,是要調整好張佳木的權力範圍,把京城大局調理清爽了,再談賜婚的事也不晚。

正好,重慶的年紀不大,可以拿來當很好的藉口。

然後又賜婚給王增,把嘉善給了王增,再大力栽培王增,彼此制衡,免得一家獨大。

算盤是打的挺好,可惜,一夜事變,京城權力格局大變,張佳木一下子就滅了曹石兩家,現在放眼京城,能夠資格在張佳木面前大聲說話的可也沒幾個了,剩下來的寥寥幾人,加在一起的軟硬實力都是遠遠不如張佳木,差的太遠了。

格局變了,打算也得變。皇帝已經和皇后商量決定,在這一段時間裡,只能以賜婚來抵銷一部份賞賜,免得張佳木有功不賞則部下怨望,而有功全賞則難以制衡,要在這兩點之間找到一點平衡,還真是一件頗費思量的事。

而且,皇帝也擔心張佳木不服,這種心理很微妙。對張佳木,皇帝有時視若自己的子侄,有時也深感威脅太大,畢竟,此子現在手中的權力太重太重,而且是最爲危險的特務之權和軍權,這樣的人就算是親生兒子也不敢完全放心,何況是一個外人

如果處置不公或是不服,引起反彈,那可就真的難辦了。

畢竟,曹石二人有張佳木這樣的對頭,可放眼現在的京城,誰夠資格做張佳木的對頭呢?

今日朝會之前,皇帝已經是愁腸滿腹,自覺開口難,而如果張佳木不服,則收尾善後更加的難了

此時他看着張佳木,心中感慨萬分,已經是頗爲感動了

此子,倒也真不枉負他信任栽培了一場

今天生日,晚上約了朋友吃飯,就更一章了。

第352章 權力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29章 重慶公主第608章 間子第480章 知兵事第275章 出操第75章 石彪第246章 勸慰第31章 升官第326章 鹽引第519章 光輝第480章 知兵事第171章 遇真佛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631章 出迎第400章 變化第327章 重賞第27章 暗箭難防第593章 賑濟第649章 禁軍第325章 星光第224章 嶽正第272章 軍法第234章 道別第101章 妙人第60章 品評第194章 一夫當關第344章 草原第79章 拜年第122章 發動第42章 請教頭第530章 大格局第502章 宮保第311章 守業第244章 說礦第590章 驚雷第109章 徘徊第256章 打秋風第370章 學校第681章 波瀾第679章 探聽第48章 保證金制度第374章 族誅第655章 艱難第368章 金山第151章 攬事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二章 望樓第532章 新職第598章 詢問第651章 錢糧第118章 麗影第39章 比試第650章 廂軍第134章 北鎮撫司第570章 商機第482章 西朝房第98章 長安少年第100章 真英傑也第352章 權力第694章 詔旨第578章 風車第219章 校閱第41章 意外收穫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373章 激越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656章 關節第293章 不得勁第562章 內閣第25章 打臉第543章 和買第57章 投帖第325章 星光第250章 內閣第125章 奪門第615章 喉舌第690章 進退第87章 都督府第625章 雄心第99章 沂王第162章 希望第252章 臣不密第297章 翻第40章 鬥技第414章 消息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680章 開恩第501章 不行第367章 處處爲營第495章 埋伏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598章 詢問第84章 坳相公第19章 最大贏家第117章 獵狐第619章 迷茫第486章 路遇第317章 傳奇第290章 監視
第352章 權力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第29章 重慶公主第608章 間子第480章 知兵事第275章 出操第75章 石彪第246章 勸慰第31章 升官第326章 鹽引第519章 光輝第480章 知兵事第171章 遇真佛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631章 出迎第400章 變化第327章 重賞第27章 暗箭難防第593章 賑濟第649章 禁軍第325章 星光第224章 嶽正第272章 軍法第234章 道別第101章 妙人第60章 品評第194章 一夫當關第344章 草原第79章 拜年第122章 發動第42章 請教頭第530章 大格局第502章 宮保第311章 守業第244章 說礦第590章 驚雷第109章 徘徊第256章 打秋風第370章 學校第681章 波瀾第679章 探聽第48章 保證金制度第374章 族誅第655章 艱難第368章 金山第151章 攬事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二章 望樓第532章 新職第598章 詢問第651章 錢糧第118章 麗影第39章 比試第650章 廂軍第134章 北鎮撫司第570章 商機第482章 西朝房第98章 長安少年第100章 真英傑也第352章 權力第694章 詔旨第578章 風車第219章 校閱第41章 意外收穫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373章 激越第140章 如何安頓第656章 關節第293章 不得勁第562章 內閣第25章 打臉第543章 和買第57章 投帖第325章 星光第250章 內閣第125章 奪門第615章 喉舌第690章 進退第87章 都督府第625章 雄心第99章 沂王第162章 希望第252章 臣不密第297章 翻第40章 鬥技第414章 消息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七章 叫陣第680章 開恩第501章 不行第367章 處處爲營第495章 埋伏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598章 詢問第84章 坳相公第19章 最大贏家第117章 獵狐第619章 迷茫第486章 路遇第317章 傳奇第290章 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