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133|4

此人正是梅夫人。

江雲昭差點認不出她來。

以前梅夫人也是很瘦,但是給人以清爽幹練之感。如今的梅夫人,眼窩深陷臉色灰敗,本就窄瘦的衣裳空蕩蕩地掛在身上,整個人彷彿蒙上了一層讓人看不真切的紗,既單薄又孱弱,倒是有種形銷骨立風吹欲倒的感覺了。

江雲昭心下驚詫面上不顯,只含笑說道:“當真是許久未見夫人了。”

梅夫人拉着她的手臂往裡行去,“是很久了。世子妃可是個大忙人,我們平日等閒是請不到的。”

她用力很大。細瘦的手指死死掐着江雲昭的手臂,讓她有些吃痛。

江雲昭裝作要躬下.身子去整理衣衫下襬,不動聲色地抽了抽手臂,脫離她的桎梏,說道:“夫人何時請過我?若是知道夫人相邀,我定會赴約。”

“或許是那幫子奴才該打,沒有將話好生傳到吧。”

江雲昭淺笑道:“那便是了。”

屋子裡已經坐了十幾個人,其中有幾位是年輕姑娘。

大家或是手執書卷,或是手持紙箋,俱都三兩湊作一堆低聲議論着。

江雲昭進來時,衆人稍稍擡眼看了看。有識得她的起身問候,其他人聽聞,也都起了身,笑着與她寒暄。

待到衆人陸續重新落座後,有個穿着靛藍色褙子的夫人行到江雲昭身邊,驚喜道:“什麼風把你吹來了?當初我請你一同過來,你還拒了的。”

這位夫人年齡不大,聲音清脆面容姣好,一笑就有兩個酒窩。

江雲昭聽她這樣說,隱約記得好似有這麼一出。只是當時王府諸事繁亂,很多事情她都推了。這件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對方問起,江雲昭笑着回道:“莫夫人來請,自是想欣然同往。但沒有收到梅家的請柬,怎敢貿貿然前來叨擾?”

大理寺的莫評事與廖鴻先頗爲熟悉。先前江家分家,來謄寫文書的便是莫評事。江雲昭未嫁時,莫夫人與她也是見過幾次面的,故而說起話來語氣中透着幾分熟稔。

“是我沒有解釋清楚。”莫夫人笑道:“愛詩之人皆可前來。不過只有詩社成員方纔得以進入內室。”

江雲昭道:“這我倒是不知,還當沒了請柬誰都不可前來。”

梅夫人在旁說道:“原來世子妃竟是錯過了來這兒的一次機會。”她半開玩笑半嚴肅地說道:“世子妃平素深藏不露,今日可是不要藏拙。等下賽詩開始後,若是表現出衆,定然能領得憑證。”

旁邊有人笑着打趣:“梅夫人莫要這般偏心。以往一季裡纔開放一次贈送憑證,如今距離上次不過才一個多月,就因爲今日世子妃來了,便欲破了這個規矩。”

梅夫人板着臉說道:“此事並非由我決定。今日那邊的詩社,亦是如此。我不過是分管着這邊,可沒那許多權利。”

她不苟言笑,先前見到江雲昭後露出笑容實屬難得。這般嚴肅說完,非但不會讓人覺得不近人情,反而讓屋子裡諸多想要取得憑證的人歡喜不已,全然信了她這句話。

“既然是梅大人決定開放一次,那到時的判定必然極其公正。我們只需到時用心些,就有可能會選上。”

“正是如此。”梅夫人頷首說道。

她今日需得負責招待賓客,見江雲昭有了相熟之人,就放心下來,與她說了幾句話後便匆忙離去。

江雲昭卻是有些疑惑,問莫夫人:“憑證?可是能代表社員的身份?”

“是這樣沒錯。”莫夫人笑道:“那憑證可是詩社的一位夫人親自繡的。要知道,當年她的繡工可是全京城頭一份,就連正經繡娘都比不過她。如今她繡的這東西,旁人就算想要模仿,怕是都模仿不來。”

“哦?這般厲害?有我家的繡娘厲害麼?”江雲昭笑問道。

莫夫人認識她已久,只想着她是寧陽侯府嫡女、永樂王府的世子妃。聽了這一句,這才記起來眼前之人是明粹坊的東家。想了片刻後,說道:“難說。你家的繡娘雖厲害,可是這位夫人也是拔尖的。”

江雲昭有些好奇起來,問道:“到底是哪位夫人?”

莫夫人朝四周看着,“她好像還沒過來。若是來了,我指與你看……啊,說着就到了。你瞧,就是剛進院子的這位。不知世子妃是否與她相識。”

江雲昭笑盈盈過去看,只一眼,那笑容就凝在面上,稍稍滯了一瞬。

那位剛剛過來的婷婷嫋嫋的佳人,她不只認識,而且前些日子剛剛見到過。

一直緊盯着她的莫夫人瞧着稀奇,問道:“怎麼?世子妃竟是認得她嗎?”

“這倒不是。”江雲昭頓了頓,“不過是有所耳聞罷了。”

旁邊一位夫人聽着兩人對話已久,此刻見二人談及此事,不由笑道:“莫夫人你平素不太與大家相聚,自然不知道。那一位,”她朝院中新來之人努了努嘴,“可是與永樂王府牽連極深。”

她見這句話說完後,江雲昭看都不看她一眼,彷彿不知她話中含義,就湊了過來,低聲道:“她與永樂王爺相知甚深,世子妃聽說過她,倒也不稀奇了。”

“永樂王爺?”莫夫人愈發不明白起來,“滕遠伯夫人與王爺倒是認識的麼?”

那位夫人掩着口眨了眨眼,笑得曖昧。

她家中乃是皇商,甚是闊綽。其夫品秩不高,但頗有才華。雖然未曾入得梅大人那邊的詩社,但這幾次社中聚會都是叫了他的。連同着梅夫人就將這位夫人也請了來。

此人平素裡慣愛打聽旁人傢俬隱。當時與董氏同去陶然街的七位夫人裡,有兩人與她頗爲相熟。從二人口中聽到那件事的相似版本,這位夫人便知,那事兒九成九是真的了。

今日在江雲昭面前提起,一是爲了賣弄自己得到消息的本事,顯擺下自己的人脈廣。二來,也是想着提及此事,與這位明粹坊的東家套套近乎。以後雙方有機會做起生意來,必然事半功倍。

江雲昭先前是沒料到莫夫人口中說的居然是滕遠伯夫人,驚異之下,方纔表情有所顯露。

如今她斂起神色,望了眼那位‘分享秘密’的夫人,神色平靜地說道:“不知夫人是從哪裡聽來的。不過,禍從口出的道理夫人應當知道。滕遠伯夫人既是能爲社裡製作入社憑證,想來社中地位極高。夫人若想入社,可是莫要亂說話爲好。”

語畢,也不再搭理那慣愛說三道四的夫人,站起身來,朝着屋子另一側行去。

那人滿腔熱情落了個冷臉,不由訕訕。看了江雲昭的背影一眼,思量許久,終究是沒有過去再次打擾。

倒是莫夫人,沒多久就跟了過去。

她見江雲昭正望着牆上的字畫,回頭看了眼,壓低聲音說道:“聽說先前詩社只請風雅之人。如今看來,怕是先前傳言有誤。某些人憑着夫君的本事,竟是得以混了進來。”

莫夫人口中所言,自是在譏諷那位夫人。同時,又在奇怪那人爲何能夠受邀前來。

江雲昭說道:“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她既然能來,自有她過人之處。”

莫夫人見江雲昭沒有接她的話,且四周來了幾位新客人,就也不再提起這事。

江雲昭緩緩踱着步子在屋內行走,一時想到那茉莉花一事,一時又思量着滕遠伯夫人繡工了得。

不多時,就聽莫夫人再次在身後喚她。

思路被打斷,江雲昭暗暗嘆了口氣。回首看過去,卻見莫夫人指了剛剛進門的一個少女,震驚問道:“你家二姑娘已經是社員了?何時的事情?先前她未佩戴憑證,我竟是不知道!”

那少女羞澀靦腆,旁人與她說話,她都低眉順目地說得很輕。

江雲昭方纔明白過來莫夫人那句“你家二姑娘”說的是誰。

“不知莫夫人這話是從何而來?”江雲昭看着朝這邊羞澀一笑的廖心芬,緩緩問道:“先前我便聽說她是這詩社中人。”

“自然是觀察得來。”

莫夫人先前那些話卻也不是平白說的。

上一次放出憑證,已經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情。這一個月間,詩社衆人聚集過,莫夫人到過一次。她親眼看着廖心芬沒有佩戴憑證。偏生今日卻是戴上了……

遇到這種事兒只有兩種可能。或者是她先前已經是社員,未曾佩戴。或者是,她在這一個月內被開了特例,收到了憑證。

對於一個想要入社而沒有機會的人來說,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足以讓人心中憤懣的。

江雲昭沉吟道:“她先前沒戴憑證?”

“那是自然。若是知曉她是社員了,我又何苦去請你來?見你沒跟她過來,便知你無意於此了。”

說到這兒,莫夫人這纔有些轉過彎兒來,“你先前也不知道?”

江雲昭勾了勾脣角,“我和她不熟。”

莫夫人想到永樂王府那些個亂七八糟的事情,又想到先前那夫人的閒言碎語,不由沉默。

“……不過,我想,她應當早就是社員了。”江雲昭望着廖心芬說道。

廖心芬與相熟的夫人說話。那位夫人看到她別在腰間的憑證,一句話也未多說,甚至都沒朝憑證多看一眼。顯然對於那個東西的存在早已習慣。

莫夫人也不過最近纔來詩社,且和廖心芬那幫人基本上沒說過話,聞言嘆道:“應是如此了。”

廖心芬不過比江雲昭大一點點,比起莫夫人,卻是小了許多。

莫夫人只覺得自己連個小姑娘都比不上,心中鬱郁,就也不再開口,專心看着手中紙稿研習詩文。

廖心芬在人前不會作出與江雲昭熟悉的樣子來。中途不過是過來與她問了聲好,就又回了她自己的小圈子,與人悄聲說話了。

不多時,賽詩會便開始了。

這次的主題,看似簡單實則難寫。不過一個字——春。

寫春景、春風、春日、春光……諸如此類種種皆可。

江雲昭無心於此,聽到命題後,就想出了個不功不過的詩來。算不得太出彩,但也質量頗佳。

想好後,她並未當即謄寫下來,而是暗暗觀察衆人,待到大半人已經完成,這才慢慢寫在了紙箋上。

今日衆人前來,與江雲昭心思一般的,絕無第二人。大家爲了出頭,可謂是用盡心思。所求不過是讓梅夫人多看一眼、得她一句讚揚。

而引起梅夫人關注度的測評辦法,便是看梅夫人提到自己詩的次數。

另江雲昭頗爲詫異的是,明明自己的詩只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卻是被提到了最多回,足足四次。而那位嘴碎的夫人,也是比大多數人運氣要好,被點到了兩次。

莫夫人在她身側悄聲低語:“我瞧着那人寫的,滿篇辭藻堆砌,毫無美感可言。用來抒情之時,亦是生搬硬套,絕非由先前景色有感而發。”

江雲昭十分贊同。

誰知莫夫人想了想後,又有些不太確定了。

“剛剛梅夫人說,她這樣的寫法未曾見過,自成一派。或許,也有幾分道理?”

江雲昭:“……”

衆人讀完詩詞,梅夫人點評過後,便是大家的自由討論時間。在此之前,有一炷香的休息時辰。

到了這個時候,便顯示出了社員與非社員的明顯區別。

——社員可以入到內室單獨歇息。而非社員,只能聚在現在這個地方,稍作休息。

廖心芬十分自然地跟着那幾名社員與梅夫人往內室行去。

“雖然憑證是社員的證明,但是不佩戴也無大礙,畢竟能顧照常前來談論詩詞。”江雲昭問道:“最終說起來,是否佩戴憑證,便是能不能進內室的區別?”

莫夫人先前並未多想這個。畢竟大家都想極力取得社員資格,其他的那些,沒人理會。

如今她細想了下,還真是這樣,不由詫異地點點頭。

”那就是了。“江雲昭笑道:“先前二姑娘無需進入內室,自然不用戴着。如今想要進去了,方纔戴上。”

莫夫人再思量了會兒,又有些遲疑了。

“這麼短的時間而已,在裡面歇着和在外面有什麼區別?單單只是坐着的話,裡面外面不都一樣?怎地大家還要擠破了頭去裡面?定然有些不一樣之處。”

“那你先前沒有問過旁人?”

“自然是問過的。”莫夫人悶悶說道:“就是問了,才更加疑惑。聽了她們意思,都說在裡面是光休息,沒有做別的。”

一言既畢,她自己倒是先想通了,“不過單就這樣,也無所謂了。畢竟大家來這裡,都是想證明自己寫詩的水平。能得到憑證,足以證明自己詩詞寫得好。其餘的,倒沒那麼重要了。”

她羨慕地望着江雲昭,“方纔你得了梅夫人的另眼相看,定然勝算極大。”

江雲昭笑着迴應了幾句,並未多言。

雖說她想探知這裡的一些事情,但她並不想得到社員資格。

畢竟那是個長久的身份,而她,不欲與這些事情有太多的牽扯。

待到莫夫人不甘心出不了頭,與旁的夫人再去細細研究詩文了,江雲昭看一眼門口,行了過去。

她在門側尋到方纔一閃而過的紅襄,低聲道:“怎麼樣?可有甚麼異常?”

紅襄說道:“那屋子有人暗中看管着。我不敢隨意過去,生怕暴露了行蹤。若說異常……因着沒有靠近,無法估算太多。不過……”

“但說無妨。”

“如果哪裡沒有半點不對勁的地方,爲何專門尋了人來看守着?”

而且,那些人的功夫還不是特別弱。

江雲昭順着她的視線往那青磚黛瓦之處看了眼,慢慢撤回視線。沉吟片刻,說道:“若是讓你過去查探,有幾分的把握能夠全身而退?”

紅襄說道:“七分吧。畢竟不知道對方有多少人。”

“只七分?”江雲昭想了想,“那便算了。”

能夠成功就也罷了。若是不成功,還會打草驚蛇。

“一會兒我想想辦法吧。”江雲昭如此說道。

誰知一向沉穩的紅襄卻有些急了。

她顧不得其他,直接攔在了江雲昭跟前,讓江雲昭不得不與她正面對視。

“夫人,萬萬不可。”紅襄急切道:“世子爺說過,一切以您的安危爲重。雖說那裡不是龍潭虎穴,闖了也許沒事。可萬一有意外發生,我進不去,您一個人在裡面,終究是太過危險。”

想到廖鴻先臨走前那擔憂的眼神,江雲昭到底心軟了。

剛剛她還真的冒出過那個念頭,想着憑藉梅夫人今日對她的關注度,設法拿到憑證。這樣做的話,旁的不說,起碼能進到那個屋子裡去,知曉這幫人到底在做什麼。

可是,定然有風險。

考慮片刻,江雲昭終究還是決定不再冒險。

“這件事,等我回去後與鴻先商量下,再作定奪。”在此之前,先按兵不動。

紅襄這才鬆了口氣,與江雲昭真摯說道:“萬事安全爲上。夫人明鑑。”

江雲昭笑着微微頷首。

兩個人說這些話,不過才佔了一小會兒的功夫。江雲昭回到屋裡的時候,大家依然在各自熱切討論着。

那位慣愛說人是非的崔夫人行了過來,拿着手中紙張往江雲昭面前的桌案上一放,而後拾起江雲昭隨意擱在案上的詩文,看了片刻,嘖嘖咱道:“若說這次誰的詩比我強,也就夫人您獨一個了。”

江雲昭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我這詩寫得不過爾爾罷了。”

崔夫人這個時候卻神色極其認真,收起了先前的嬉笑模樣,“崔夫人都說你寫得好,那便是寫得好。我們評品詩文的水平,怎能好得過梅夫人呢?依着這次的比賽結果,若是得了憑證的不是你我,便是那兩個人了。”

她說了兩個名字,赫然就是先前梅夫人點評次數比較多的。

江雲昭不欲與她再辯,含糊答了一聲,由着她去七想八想。

梅夫人帶着諸位社員回來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不只一炷香。但是屋內留下的衆人仿若未覺,隻字不提時間超逾之事。江雲昭自然隨波逐流,未曾提起。

依着梅夫人她們離去前的說法,她們去休息的時候,也會對各位的詩詞再作評比。如今她們既已穿了,這也說明,此刻到了最終公佈結果的時候了。

因着這個是詩會,大家以詩會友,身份便是其次,排資論輩,都以詩文水平以及在詩社的地位來衡量。故而梅夫人她們到來後,最前排的那些座位,便由詩社社員坐了。江雲昭和莫夫人還有崔夫人她們,只得坐在社員的後面。

莫夫人還悄悄朝江雲昭遞了個眼神過來,意思很明顯:瞧見了沒,社員還有其他的好處。

江雲昭莞爾,朝她微微頷首示意。

梅夫人端莊持重不苟言笑,立在屋中,自帶威嚴。無需多言,大家就漸漸安靜下來,不再說話,靜靜地望着她。

梅夫人很是滿意這種狀態。

她先是謝過了大家的此次到來,而後就剛纔衆人在屋裡商議的過程簡單說了幾句,又道:“這次的詩文都極其出衆。只是每次的名額有限,無法人人得償所願。今日,爲了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詩社的大力支持,特選出兩名詩友來獲得社員資格。”

說罷,梅夫人稍稍停頓了會兒,含笑望向一人,念出了那第二名的身份。

看着崔夫人歡欣鼓舞的模樣,江雲昭微微擰眉,心裡頭頓時有了不好的預感。

她還未來得及做好完全的心理準備,就聽梅夫人揚聲說道:“這次詩會的頭名是——永樂王府的世子妃,廖夫人。”

136第83章 去或不去第3章 .第61章 心思各異135第3章 .城171130第26章 撒捕魚第58章 壽禮和貴客170第3章 親疏第15章 聞風而動第13章 勸說147第61章 心思各異129第3章 .18文第89章 廖世子的思維模式第45章 解決之道161第3章 .18174125第56章 壽宴第31章 勸說老夫人119第87章 點心鋪子第75章 繡品,阻攔第26章 撒捕魚第88章 氣惱第69章 親自動手138第87章 點心鋪子第45章 解決之道第28章 爭執第4章 初現第43章 起因第80章 安定;亂起第23章 “好處”第63章 走水120第57章 轉變137151第55章 離第8章 道謝第66章 夜半之時第68章 心火第86章 避第44章 幫或不幫第3章 .18文第37章 時機第4章 初現149159第87章 點心鋪子第3章 .24第58章 壽禮和貴客140第64章 決定153第66章 夜半之時第1章 重生第57章 轉變第44章 幫或不幫第84章 返117第3章 .城119131第32章 有人自討苦吃第17章 大房的手段134176第15章 聞風而動163第60章 防患於未然第31章 勸說老夫人第86章 避128第9章 起波瀾第14章 入內146第6章 “偶”遇第13章 勸說第3章 .城第39章 見與不見第9章 起波瀾第68章 心火117第84章 返126第43章 起因136第41章 重禮131第89章 廖世子的思維模式161第81章 兩塊玉墜
136第83章 去或不去第3章 .第61章 心思各異135第3章 .城171130第26章 撒捕魚第58章 壽禮和貴客170第3章 親疏第15章 聞風而動第13章 勸說147第61章 心思各異129第3章 .18文第89章 廖世子的思維模式第45章 解決之道161第3章 .18174125第56章 壽宴第31章 勸說老夫人119第87章 點心鋪子第75章 繡品,阻攔第26章 撒捕魚第88章 氣惱第69章 親自動手138第87章 點心鋪子第45章 解決之道第28章 爭執第4章 初現第43章 起因第80章 安定;亂起第23章 “好處”第63章 走水120第57章 轉變137151第55章 離第8章 道謝第66章 夜半之時第68章 心火第86章 避第44章 幫或不幫第3章 .18文第37章 時機第4章 初現149159第87章 點心鋪子第3章 .24第58章 壽禮和貴客140第64章 決定153第66章 夜半之時第1章 重生第57章 轉變第44章 幫或不幫第84章 返117第3章 .城119131第32章 有人自討苦吃第17章 大房的手段134176第15章 聞風而動163第60章 防患於未然第31章 勸說老夫人第86章 避128第9章 起波瀾第14章 入內146第6章 “偶”遇第13章 勸說第3章 .城第39章 見與不見第9章 起波瀾第68章 心火117第84章 返126第43章 起因136第41章 重禮131第89章 廖世子的思維模式161第81章 兩塊玉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