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大罵

第441章 大罵

面對龐統的當面勸降,劉琮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出迴應。

龐季與蒯良不禁面面相覷,二人心中皆生出不妙之感,劉琮的反應着實有些出乎他們的意料,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

兩人暗暗交換一個眼神,蒯良率先起身道:“襄陽城雖小,卻有金湯之固,兵雖少,亦有甲士數千,君臣同力,上下一心,荊南之軍雖盛,猶可一戰。”

“沒錯!”龐季跟着起身道:“當初劉安遠孤守酃縣,力挫州軍,遂有荊南,如今我等未嘗不能重複劉安遠昔日故事。”

龐統聽得連連搖頭,出言反駁道:“君臣同力,上下一心?蒯主簿這話就有些自欺欺人了,若真如你所言,昨夜就不會發生城門校尉率部逾城出降的事了。”

“眼下襄陽人心惶惶,軍心渙散,根本守不住襄陽,強守之,也不過是自取滅亡罷了。”

龐統恐嚇荊州君臣道:“將軍麾下不但有五萬虎狼之士,其巧思更是堪比古之魯班、墨翟,所制臨衝、飛石、牀弩,皆爲攻城利器,摧城破堅,易如反掌。以江陵之固,尚難堅守,何況襄陽?”

“不然……”

龐季、蒯良沒有輕易被龐統的言語嚇住,繼續與之爭辯。

只是除了二人外,其餘人都緘口不言,就連一向性格驕躁的張允,都顯得格外的安靜。

他們有的本來就傾向於投降,有的騎牆觀望,有的則是看到劉琮態度不明,暫不急於發聲。

龐季、蒯良皆是能言善辯之人,前者數爲說客,後者亦有雍季之論,不過龐統這個後起之秀明顯技高一籌,不出幾個回合,就將二人徹底駁得啞口無言。

當然,龐季、蒯良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襄陽現在的處境,讓他們很難有底氣與龐統爭辯。

龐統面向劉琮一揖,誠懇地道:“在下所言,皆出自肺腑,還望府君能夠早做決斷,退位讓賢,使荊州恢復安寧,將軍必厚德於府君,願府君勿有疑。”

劉琮默然,目光逐一掃過堂下羣臣,最後轉回到龐統身上,緩緩開口道:“方今漢室傾頹,我與安遠將軍俱爲宗室,同室操戈,豈不令親者痛、仇者快?安遠將軍抵達襄陽之日,我當親率襄陽吏民,出城相迎。”

話音一落,壓在劉琮心頭的沉重壓力頓時消散大半,有種從未有過的輕鬆之感。

“將軍……”龐季、蒯良皆失色而起,欲勸劉琮收回成命。

劉琮擡手止之,說道:“度德而讓,《春秋》之義,古人所貴也。安遠將軍才德十倍於我,今退位讓賢,以全美名,此我心也,諸君勿勸。”

龐季、蒯良悲切而嘆,劉琮心意已決,他們還能說什麼。

龐統讚道:“府君高義,荊州上下必感念府君之恩德。”

劉琮輕輕頷首,接着對龐季、蒯良道:“治中、主簿,先君的喪事,就交給你們了。”

既然已經決定投降,也就沒必要再隱瞞劉表的死訊了。

龐季、蒯良垂淚應諾。

劉琮繼而又對別駕劉先道:“別駕可持我印綬,與龐士元南迎安遠將軍,以示誠意。”

劉先是荊南零陵郡人,別駕又是“半刺史”,由他代表劉琮面前劉景,最適合不過。

“諾。”劉先欣然領命。

安排完諸事,劉琮隨即結束了會議,羣臣相繼告退,只有外兄張允留了下來,他也是唯一一個事前就知道劉琮決定的人。

卻說劉備被劉琮排除在外,渾然不知劉景軍使者到來,若非有人私下通風報信給他,他還矇在鼓裡。

“豎子!”劉備對此自然是又驚又怒,昨天劉表才託孤於他,今天劉琮就翻臉不認人了?

劉備恨不得立刻前往州部,當面質問劉琮,不過理智最終還是壓倒了衝動,但他也不願乾等,發動所有關係網打探消息。

劉備乃天下英傑,爲人寬宏,禮賢下士,甚得人心,州中願爲他通風報信者不在少數,甚至就在會議結束不久,就收到了劉琮決定舉荊州而降的消息。

這次劉備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帶着關羽、張飛、趙雲等十餘騎,火速趕往州部。

一路快馬加鞭,抵達州部門前,守門亭長看着氣勢洶洶的劉備一行人,直駭得兩股戰戰,奈何職責所在,不得不硬着頭皮出面阻攔,不然事後必被治罪。

劉備哪有心情和守門亭長廢話,揚聲喝道:“讓開!”

守門亭長正猶豫間,忽然看到劉備身後的關羽、張飛按刀怒視,守門亭長不由暗暗吞了吞口水,頗爲識趣的讓開了道路。

劉備馬不停蹄,直入州部。

州部乃是一州中樞要地,劉備十餘人毫無顧忌,縱馬馳騁於內,引得州吏紛紛駐足觀望。

劉琮自知自己投降的決定肯定會引來劉備的不滿,因此早有防備,不但躲回官舍,更讓外兄張允調來數百精銳長矛、弩士,拱衛左右,以確保安全。

劉備來到官舍外,見有重兵把守,哪還不知是針對他。

劉備深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頭怒火,翻身下馬,步行至官舍門前,護衛首領乃是張允的麾下部將,劉備正好與其認識,道:“煩請足下進去通知劉荊州,就說劉備前來求見。”

“請左將軍稍等,在下這就進去通報。”護衛首領十分痛快的答應下來,反身走入官舍。

劉備站在官舍外,左等右等,卻遲遲不見對方歸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劉備臉色也越來越難看,意識到繼續等下去,也不過是浪費時間,一直極力壓制的怒火,騰地一下爆發了。

“劉仲玉!爲何不敢見我?!”劉備目光如炬,衝着官舍內大吼道。

“‘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劉仲玉,你父、兄皆因劉景而死,你不僅不思爲父、兄報仇,反而欲向仇人卑躬屈膝,搖尾乞降,如此行徑,你難道就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劉備心裡猶不解氣,繼續大罵道:“劉鎮南何等英雄,竟然生出你這樣的兒子,犢耳!”

(本章完)

第516章 夜取第178章 來接第284章 澤國第383章 李嚴第421章 三英第108章 名望第113章 啓程第344章 中箭第174章 滅族第270章 醫所第313章 隆中第420章 評價第469章 重法第497章 來投第161章 良法第393章 破城第100章 大船第196章 招攬第499章 縊殺第535章 人望第239章 嚴法第172章 出兵第106章 調離第423章 戰死第404章 赴死第491章 徐宗第250章 說服第533章 勸止第84章 魚梁洲第328章 許都第262章 水戰(上)第222章第168章 募兵第176章 親耕第98章 高利貸第479章 蒼梧第417章 柤中第539章 所求第507章 占卜第214章 定計第74章 變化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530章 仁義第400章 大雨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534章 歸心第188章 三年第542章 出兵第144章 褚方第213章 女誡第131章 嫁妝第373章 盟約第449章 隱戶第483章 定議第484章 丹陽第132章 同席第152章 改名第199章 撤離第304章 北上第141章 酃縣第236章 看清第43章 荊蠻第458章 斬羽第530章 仁義第511章 開戰第37章 邀請第348章 南下第171章 結束第139章 於徵第245章 巡視第366章 歎服第279章 連雨第30章 陶觀第204章 曲轅第81章 必須死第493章 猝遇第175章 授田第268章 填塹第62章 拔刃第337章 同符第123章 赴宴第93章 墓祭第86章 醉鄉居第307章 談判第346章 青綬第433章 堅韌第267章 比箭第99章 王彊第227章 火攻第176章 親耕第225章 勇悍第97章 目的第435章 裴司第114章 襄陽第244章 生子第132章 同席第235章 軍市第45章 弩第489章 太史慈第57章 示好
第516章 夜取第178章 來接第284章 澤國第383章 李嚴第421章 三英第108章 名望第113章 啓程第344章 中箭第174章 滅族第270章 醫所第313章 隆中第420章 評價第469章 重法第497章 來投第161章 良法第393章 破城第100章 大船第196章 招攬第499章 縊殺第535章 人望第239章 嚴法第172章 出兵第106章 調離第423章 戰死第404章 赴死第491章 徐宗第250章 說服第533章 勸止第84章 魚梁洲第328章 許都第262章 水戰(上)第222章第168章 募兵第176章 親耕第98章 高利貸第479章 蒼梧第417章 柤中第539章 所求第507章 占卜第214章 定計第74章 變化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530章 仁義第400章 大雨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534章 歸心第188章 三年第542章 出兵第144章 褚方第213章 女誡第131章 嫁妝第373章 盟約第449章 隱戶第483章 定議第484章 丹陽第132章 同席第152章 改名第199章 撤離第304章 北上第141章 酃縣第236章 看清第43章 荊蠻第458章 斬羽第530章 仁義第511章 開戰第37章 邀請第348章 南下第171章 結束第139章 於徵第245章 巡視第366章 歎服第279章 連雨第30章 陶觀第204章 曲轅第81章 必須死第493章 猝遇第175章 授田第268章 填塹第62章 拔刃第337章 同符第123章 赴宴第93章 墓祭第86章 醉鄉居第307章 談判第346章 青綬第433章 堅韌第267章 比箭第99章 王彊第227章 火攻第176章 親耕第225章 勇悍第97章 目的第435章 裴司第114章 襄陽第244章 生子第132章 同席第235章 軍市第45章 弩第489章 太史慈第57章 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