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

王娡是奔着生“天子”進宮來的,目標很明確。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她付出辛勤努力。

進宮以來,小心翼翼,不多說一句話,不多走一步路,與任何人的關係處得都挺不錯。在太后眼裡,是個賢淑達理的好媳婦;在皇帝眼裡,是個溫柔體貼的好妻子;在其他妃子眼裡,是個與世無爭的好姐妹;在宮女太監的眼中,是寬宏大度的好領導。而且這麼多年來,從不憑關係往朝廷裡安插王家的人,這讓羣臣對她也頗有好感。

應該說,無論她是真心還是假意,都表現的無可挑剔。這個女人太不簡單了。

當處理好各方關係後,就剩下最爲重要的一項工作——生兒子。

在這一環節,王娡碰到了一些麻煩。這麼多年來,皇帝在她身上灑了不少雨露,可她偏偏不爭氣,懷一個是女兒,再懷一個還是女兒。當第三個女兒降生後,她有些沉不住氣了。明明說好要生“天子”的,可“一而再,再而三”地生女兒,這算是哪門子事?

相反,妹妹王皃姁表現的卻很搶眼,接二連三地生兒子。此時的王娡,已開始懷疑老孃是不是上了算命先生的當。

就在她幾近崩潰時,終於又一次懷孕。

按理說,能夠再次懷孕,她應該是高興的。而此時的她卻高興不起來。

一是心理負擔太重,生怕再是個女兒。王娡的年齡業已不小,劉啓碰他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對她來說,這也許是最後的機會。這一次如果再是個女兒。前途就渺茫了。(當然。我本人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

二是就算生個兒子。成爲“天子”的機會也很渺茫。因爲劉啓目前已有八個兒子,足球隊都快組建成了。按“先來後到”排序的話,王娡的兒子很難擠上頭班車。

對於這個局面,王娡不可能不着急。

而劉啓的心情並沒如此複雜。“兒子”已有一大堆,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王娡肚子是男是女,似乎都無關緊要。

劉啓的這個心態。王娡也有所察覺。因此,她決定做些事情,引起劉啓的重視。

很快,王娡想到了一個滴水不漏的措辭。找了個機會,王娡撫摸着自己的大肚子生動形象地爲劉啓講了一番話,核心思想是這麼一句——“夢見太陽投入懷中”。

當然,到底有沒有這個“夢景”,我說不清楚,相信劉啓也講不明白。這個“夢”是不是真的有過,似乎只有王娡本人能夠說清楚。

既然王娡說有。那就算有吧。可這一番話,還真引起了劉啓的重視。並且當即表示:此大貴之徵召。

當時,劉啓已是皇帝,他的兒子如果“大貴”,能應兆些什麼似乎很淺顯、很明瞭。不得不承認,這番話效果明顯,對劉啓的影響也很深遠。

伏筆埋好後,就坐等兒子降生吧。

幾個月後,王娡還真的誕下一男嬰。

我不清楚他爹趨於什麼心理,竟然給兒子想了個很“醒目”的名字——劉彘。

按傳統觀念,“彘”就是豬的意思。《三海經》中的解釋更誇張:獸,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食人。

如果我沒理解不錯的話,說某人是“豬”,通常是在罵人,大有挨黑磚的機會。也就是說,無論是傳統觀念,還是在神話故事,“豬”都不算是能夠拿上臺面的角色。可劉啓還是爲兒子起了這麼個名字。

不過也有“龍豬”的說法,有人認爲豬能變龍,古物中還留有此類玉器。甚至當今有個“華夏銀行”還把“龍豬”的造型用做自己的標誌。這也算是“仁者見仁”吧,可能一千多年前的劉啓也是這麼認爲的。

不管怎麼說,有了這頭“豬”, 就有了角逐天下的資本。此時的王娡稍微沉住了氣。

而好景不長。兩年後,樑王劉武入朝,因漢景帝口誤,差點讓劉武撿了個現成便宜。好在有竇嬰適時解圍,躲過一劫,若不然,漢朝隨後的走向還真難以預料。不過經此一鬧後,太后竇漪房認準了“兄終弟及”這個理,一門心思要讓劉武當儲君。

шшш ●ttκǎ n ●C○

還沒商量出結果,就發生了七國之亂。“儲君”這件事被擱置到一邊。就在大家各懷心思時,程姬的兒子劉非率先跳了出來,主動請纓,要去平叛。實踐證明,這個年僅15歲的“少先隊員”還真不是蓋的,乾的有板有眼、像模像樣。一時間,程姬母子的呼聲愈發高漲。而與此同時,劉武表現的也極爲搶眼,聲望日隆。

無論是劉武還是劉非,都無時無刻不在糾動着王娡的心絃,她現在很焦急。人家都開始在戰場上建功了,而自己的兒子還沒來得及斷奶呢。

當然,對於這一系列事情,穿開襠褲的劉彘是無所謂的。他現在顧不上想這些,正忙着撅着屁股在門口彈石子玩呢。

七國之亂平定後,各方勢力蠢蠢欲動,都希望在“擁立”這件事上做點貢獻,好在將來多份一杯羹。劉啓也很清楚,該到拍板的時候了。如果太后先行搗鼓出點什麼事,局面就不太好收拾。因此,在他的授意下,羣臣進言“立儲”。

在漢景帝的心中,樑王是被排除在外的。自己那麼多兒子不安排,沒道理讓劉武來橫插一槓。

至於劉非,劉啓也比較猶豫。一是排行靠後(老四),二是性格不好(好勇鬥狠),三是劉啓對他老孃程姬頗有意見。

斟酌十幾天後,劉啓把目光留在了長子劉榮身上。

劉榮的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他是長子,時年已二十;二,他很安分,不容易惹事;三,他是劉啓和慄姬“自由戀愛”的結果。在劉榮身上,漢景帝的確投入了不少心血。更重要的是,將這個已成年的“長子”立爲儲君,阻力將會小出很多,尤其太后那邊也沒多少反對藉口。於情於理於年齡,劉榮都該上位。

就這樣,漢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20歲的劉榮被立爲皇太子;而與此同時,4歲的劉彘被封爲膠東王。

當這項人事安排公佈後,王娡極爲沮喪。她首先產生的想法是:老孃(臧兒)上了算命先生的當。

可就在王娡百般懊惱時,傳來了慄姬和館陶公主劉嫖的一番對話。“太子,未必能當皇帝!”館陶公主的一句牢騷,在王娡心中掀起了一絲漣漪。

既然等不來,那就爭上一把。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