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

劉恆一聽有“黃龍”,立刻激動起來,直接下詔,徵公孫臣進京爲博士,由他牽頭負責草擬曆法,改換朝廷主色(將黑色改成紅色,土德崇尚紅色)。

張蒼真的坐不住了。小小地公孫臣竟然敲鑼打鼓地和自己搶飯碗,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隨即,業已92歲高齡的張蒼眯着雙眼,親自動筆,發揮幾十年文學功底,顫顫巍巍地寫了道奏章。這是一項體力活,他已經好多年沒幹過了。

耄耋之年,皆該壽終了。可你看看這位老同志,還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簡直是“勞模”的n次方。

說實話,連我自己都懷疑他的年齡,可找不到反駁的依據,只好人云亦云地記錄下來了。我真沒鬧不明白,這個生活都很難自理的年齡,是如何上班的,就算是混日子也得有那份精力才行。

不過當我們認識了一年後的那位新丞相,就多少會明白劉恆時期的“丞相”是怎麼一回事了。

簡單點說,劉恆時期的丞相不搞“德能勤績”這一套,也不按個人能力、親近程度、功績大小來確定,主要參考依據只有一條——年齡。只要你能活、資格老、精神頭足,就有機會熬成丞相。哪怕你在這個位置上啥話不說、屁事不幹,都沒關係,只要有口氣在就行。說白了,劉恆一朝,丞相基本上是在養老、混日子,也是前邊我對這些人着筆很少的原由了。實際上,這也是“君權”與“相權”拉鋸的結果,根本原因還是一句話:皇帝不相信這個崗位上的人。

好了,不在胡言亂語了,還是回到我們的正題上吧。

第二天早朝,張爺爺被攙進了未央宮,顫顫巍巍地行了跪拜之禮後,喘着粗氣開口了:“老臣有奏本”。

劉恆知道他會來這一套。“土德”被提出多年,張老頭一直反對。以往劉恆認爲他說的話很有道理,畢竟年齡大、資格老,能活到現在不容易,“吃的鹽比別人吃的飯還多”,對這些虛無縹緲東西,劉恆還是比較相信老年人的。

然而,“黃龍現世”後,劉恆信任的天平開始傾斜,甚至對張蒼有些惱火——“難怪我升不了仙,原來是你這老傢伙給我定錯了位”。

皇帝耐着性子,緩緩展開了奏章,而臺下的張蒼已迫不及待地發言了。

畢竟年齡不饒人,張老頭的記性遠不如以往了,但罵人的功夫還在,他扯着嗓子,拉拉雜雜、顛前倒後地把“土德”之說駁斥了一番,捎帶把公孫臣本人罵的狗血噴頭。

劉恆的臉漸漸陰沉了下來。就在張蒼捶胸頓足之時,劉恆突然冷冷地問道:“黃龍何以現世?”

的確,這個傳言是“土德”理論能夠立足的關鍵所在。張蒼並不是不清楚這一點,而此時的張蒼並沒有找到合適的破解之法。既然沒有辦法,只好耍無賴了,他不經大腦地說了這麼一句話:“黃龍之聞,不可爲信。”

這是句老實話,的確“不可爲信”。但他這句話卻讓劉恆惱火,原因其實很簡單——劉恆相信。劉恆一輩子燒香拜佛、乞求成仙,對光怪離陸之事深信不疑,現在張蒼冷不丁要讓他“破除迷信、講究科學”,簡直是自尋死路。

我成不了仙還沒找你事呢,沒想到你現在站出來宣揚“除四舊”,作死的吧?

劉恆怒而起身,將奏章擲於地上:“狹隘!”拂袖而去。

這次早朝提前結束,羣臣也得以提前下班,張蒼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有人同情,有人暗笑,而此時的張蒼卻滿心倉惶。

同情的人想幫忙,可自己對“五行”知識研究不深,在這個領域不敢造次;暗笑的人也沒敢上前湊熱鬧,畢竟張爺爺在朝廷裡混了很多年,從秦朝混到漢朝,從嬴政混到劉恆,老大換了一茬又一茬,他都能屹立不倒,絕不是蓋的。

而張蒼愣在了當場,老臉一陣紅一陣白。

俗話說“當局者迷”,人一旦被牽扯進一件事中,就開始不斷地犯迷糊,也會說一些很不合時宜的話。張蒼當了十幾年丞相,很瞭解劉恆的脾氣,一直都小心翼翼。可沒想到臨了卻搞了這麼一處。

丟人了,真是丟人了,九十多歲的老大爺,當着滿朝文武面捱了罵,的確不算是以件光彩的事。

張蒼被人攙扶着,顫顫巍巍、失魂落魄地離開了未央宮。

公孫臣進京了。

這個人的年齡也不算小,但和張蒼比起來,他完全可以被稱爲是小朋友。並且皇帝親自出馬幫他掃除了障礙,事情就好辦多了。

年輕人精力旺盛,辦事效率也不錯。公孫臣很快就把新曆法給搗鼓了出來。

劉恆對他的辦事效率很是賞識,藉着高興勁下了道詔書。內容很長,核心的是這麼一句話:將祭天地及神靈,由奉常(禮儀官員)定出方案。

最後還強調了一句:方案不怕麻煩,應由我幹一件別省,在祭拜鬼神這方面,我是會不辭辛勞的。

既然領導重視,大家自然不敢含糊。當年四月,一場規模宏大的郊祀開始了。皇帝和滿朝文武全部穿上紅色禮服,排着隊,一口氣跑到雍州,轟動天下。

至此以後,紅色成了這段時期的主流色。

也許有人會反駁,看了過很多關於漢朝的電視劇,皇帝的工作衣明明還是黑色嘛,你爲什麼說是紅色?

的確,漢朝皇帝的工作服依然是黑色,關鍵原因是劉恆做了個變通,並沒完全按公孫臣的招數來,反而借用了反對者張蒼解釋“水德”時的一句話:色外黑內赤。也就是說,漢朝皇帝的**基本上是紅顏色的。

要說這也是無奈之舉,老爹都穿黑衣服上班,劉恆還沒那份魄力徹底變了規矩。

劉恆雖然乾的並不徹底,但宣傳效果還是有的,最起碼公孫臣一步登天這個案例引來不少人的關注。

在公孫臣光輝形象的指引下,一個更不着調的傢伙蹦了出來。

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
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