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

黥布終於反了。

這個消息傳到長安,劉邦很是不爽。

這些年來,站起來造反的人有很多,最初分封的七個異姓王已被幹翻四個,囚禁一個,但這並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我在前邊介紹過,劉邦並不是一個暴戾的人,他雖然疑心很重,但只要有一分奈何,還是不怎麼願意揮起屠刀的。在這一點上,他不比自己的老婆。

現在我們很多人都認爲開國帝王們都尤爲熱衷於屠殺功臣,不過縱觀古代史,似乎這種事情的確層出不窮。這件事情幹得最過火、也最徹底的要數後世那個叫朱元璋的人。

然而讓我們真正走進歷史,就會發現,事情絕非那麼簡單,也絕不能這麼輕易定論。

比如這個劉邦,他有開國帝王們一個共性的特點——疑心重。但他並不嗜殺。他殺過很多人,但並不過火。

無論是臧荼、韓王信,還是現在正準備鬧騰的黥布,他們的行爲,註定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韓信和彭越,被整的有些憋屈,但歸根結底,他們是被呂雉推上了斷頭臺,並非劉邦的原意。至於利幾、陳豨之流,那隻能說是自己在作死,如果劉邦不滿足他們的這點願望,很有些對不起他們。

稱帝后的劉邦,總的來說就收拾了這麼幾個人。

那些長久跟隨自己的嫡系們,比如蕭何、張良、陳平、夏侯嬰等等,雖然部分人被整治過,但基本上都混了個自然死亡。唯一就是那個樊噲,他雖然差點被劉邦砍掉腦袋,但畢竟沒死。不過值得補充的是樊噲能夠保住性命,並沒有徵得劉邦的同意,這在以後,我們將加以介紹。

所以我說,劉邦並非我們觀念裡那種熱衷於屠殺功臣的開國皇帝。

我之所以說這麼多,只是因爲我覺得,需要爲這個偉人“正名”。

也許有人會疑惑。

縱觀中國古代史,只有朱元璋和劉邦兩位開國皇帝的出身比較相似,爲何做出的事情卻截然相反?

事實上,這是很容易理解的。這一切都是性格使然。

朱元璋實際上算是真正的農民,是個苦人,是個被壓榨、被欺負、被逼上絕路的苦人,他的造反之路是被逼出來的。在那種生活狀態下,讓他形成了一個價值觀——官員都是貪污犯,都不可信任,都愛欺負窮人,都該被砍。因此,陪在他身邊的將領,基本上都是農民、無業遊民、土匪惡霸。

他一路走來,無論是地主家的放牛娃,或是皇覺寺的小和尚,還是一統天下的帝王,無論身份如何變化,他的這個價值觀從來沒被丟掉。

稱帝后,他認爲官員們都該“清如水廉如鏡”,最好只幹活不吃飯,都像他那樣都有“勞模”精神。然而,官員們並非如此,這讓朱元璋很失望。

因此,任何人膽敢觸犯他心中的底線,他們都會得到一個相同的結果——死。至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具體手段有很多種,大棍子打,小刀子割,無論哪種手段都很有用。

說實話,朱元璋一生,無論穿的哪一身工作服,歸根結底都是個農民。他用農民的方式解決遇到的所有問題,有的時候很殘暴,有的時候很解氣,還有的時候會很搞笑,但事實都證明了一點——有效。

而劉邦則不同。

雖然劉邦也出身在生產第一線,但他並不能算是個農民。在第一章中我們就已經介紹過了的,他是個混混,是個黑社會老大。他喜歡用黑社會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一切問題。

一提到“黑社會”,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是社會不安定因素,事實也確實如此。但“黑社會”裡邊也有佼佼者。劉邦就是最牛的、也是混的最好的黑社會老大。

劉邦的這種出身,讓他養成了幾重性格——狐疑、大度和隱忍。

他雖然出身很低,但並不能算到被壓榨最狠的那羣人裡邊,因爲他畢竟還小有身份——亭長。

他走上革命事業,並不全是被逼迫,更多的還有自願的成份在裡邊。因爲在他真正造反之前,還有過一段土匪生涯的過渡期。

總的來說,他在內心深處,並不敵視官員,甚至還很羨慕官員,大有“心往之而身不至”的感覺。因此,在他走上革命道路後,就吸納了很多官僚人員,比如蕭何、曹參……

稱帝后的劉邦,也同樣保留着這份本色。只要你實實在在承認是我的小弟,我就不會動你。

當然,作爲小弟們,要證明自己的真心,還是需要動些腦子的。因爲別忘了,劉邦還有一個特色——狐疑。和他這種人打交到,最好用自己的本色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不要弄虛作假,也不要自以爲是,一旦參進去丁點水份,都會被列爲懷疑對象。

劉邦的這種複雜的性格,讓一些人感受過陰雨,但讓絕大部分人享受到了陽光。他把自己的性格,揉進自己的帝國,形成了“企業文化”——雍容大度,也經常用機變巧。

這就是西漢王朝,這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爲深遠的朝代。甚至他的國號,成爲一個民族的稱號。這個朝代的開創人就是劉邦。

這個朝代的性格,影響着歷史的走向,也影響着整個民族的性格。在這一點上,隨後的帝王們是難以企及的。那些古代帝王們,只有那個叫李世民的人似乎還可以和他比肩,其他的人不足論也。當然如果把近現代人物算進去的話,我們敬愛的毛爺爺將是另外一個高度。

由此可見,無論你採用的是哪一種辦事的方式,只要你的手段夠硬、夠強,達到如火純青的地步後,都是無敵的。劉邦和朱元璋就是明證。

實際上,這一章和黥布的造反事件並沒有多大的聯繫,似乎都是些廢話,但我還是把寫出來了。我覺得劉邦這個人,我一直沒能寫透,沒能寫清楚,當然,這也受我個人能力的影響。因此,還是很是突兀地在這裡穿插了這麼一些東西,想盡量講清楚這個人。

因爲不講清楚這個人,就很難讓大家明白他所說過的那些話,所做出的那些事,也對劉邦本人不公平。

好了,不再廢話了,回到我們的主題上吧。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章 起點——(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章 起點——(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