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

有人背鍋,樑王免責。∷四∷五∷中∷文》,劉武應該安全了,可以放心大膽的接着鬧了。

事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爲羊勝、公孫詭的兩顆腦袋送到京城後,皇帝的不但沒高興,反而極爲震怒。知道劉武膽大,可沒想到膽子會這麼大,想怎麼搞就怎麼搞,想弄死誰就弄死誰。一個詞語在劉啓的腦海裡盤旋而起——藐視。對,就是藐視,藐視王法,藐視朝廷,甚者藐視皇帝。

有了這個想法後,劉啓掀桌摔板凳,把自己的親兄弟恨的牙癢癢。(上由此怨望於樑王。)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皇帝的態度很快就傳到了樑王的耳朵裡。

劉武害怕了。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在王府裡亂撞一氣,然後把韓安國叫來,打發他去幹一件事——進京。當初是你提意交出去兩俱屍體,捅了窟窿自然就由你自己去補。

當然,韓安國在處理此類問題上很有心得,因爲他已經不是第一次進京,也不是第一次乾擦屁股的活,這方面的本事他已爐火純青。

韓安國進京後先後見了兩個人。

一個是館陶公主劉嫖,至於這次會面他具體說了什麼話史料沒記載,但有一點很明確:劉嫖進宮見了太后,太后叫來皇帝說了一番話,皇帝“然後得釋”。也就是說,經過一番拐彎抹角的求情後,皇帝沒意見了,樑王自然就安全了。

不過這也體現不了韓安國的能力,畢竟有樑王的身份擺在那,只要太后多鍛鍊身體。多活上幾年。相信樑王就不會有什麼危險。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可韓老兄拜見的第二個人就頗有深意了——郎官田蚡。

實際上。說田蚡是閒居京城的無業遊民一點也不爲過,因爲他目前的確沒什麼事情可做,除了鬥雞遛狗、尋花問柳之外,沒幹一件正經事。況且,韓安國怎麼說也是樑王的內史,按當今行政職務劃分的話,至少也是正廳級幹部。而田蚡就寒磣多了,郎官。要硬套當今行政職務,可能連副科級都算不上,甚至能不能吃上皇糧都有待考證。

不要嫌我說話難聽,記得我在前邊提到過,郎官是經過朝廷明碼標價的,是爲了滿足有錢人的虛榮心,捎帶增加國庫收入的便宜之法。很多人買到這麼個稱號後,一輩子都沒能找到工作,更連一分錢工資都沒領過。在央視大劇《漢武大帝》中,田蚡常偷姐姐的金銀珠寶。說實話,當我看到那個場景時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爲田蚡也很無奈。常年不發工資,自家也不太富裕,要在外邊吃喝嫖賭混的人模狗樣,不偷難道還要去搶?一句話:體制造成的。說到底,田蚡本人也是受害者。清楚這一點,就能理解田蚡隨後爲什麼會能把貪污受賄演繹到極致,沒辦法,窮怕了,年輕時候養成的“良好”習慣,一生都難以改變。

韓安國跑來找田蚡,實際沒說什麼話,主要任務只有一件——送禮,直白點就是行賄。

廳級幹部向無業遊民行賄,聽起來似乎很不靠譜,但是事實。

這正是韓安國的高明之處。

田蚡的職務雖然不起眼,身份卻很特殊——國舅,太子是他外甥,將來……一切皆有可能。況且這個人心機很深,臉皮很厚,能力很強,後勁很大,不趁現在搞好關係,將來容易被動。

更重要的是,韓安國這個時候拜會田蚡,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準確點說是在向王皇后(王娡)傳達一個信息:樑王繳械,不再爭儲。

田蚡相當的靠譜,毫不客氣地笑納了禮物,一點也沒覺得不好意思。當然,他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厚道人”——拿錢辦事,這是他一生的行爲準則。幾天後,田蚡進了宮,並在老姐耳邊轉達了樑王的誠意,當然順帶替韓安國本人講了幾句好話。

韓安國辦完差事回去後,劉武大酒大肉地招待了他一番,飯後還賞了不少錢。既得名聲,又交朋友,還能賺錢,這簡直是再好不過的差事了。

酒足飯飽之後,韓安國抹了一把嘴,開口說了這麼一句話:太后若在,大王無憂,但若……爲防變數,還需大王親自進京,當面向皇帝請罪。

劉武認真地點了點頭。的確,他有同感。

按規矩,漢朝的諸侯王是不能隨隨便便進京的,通常情況下,只有每年元旦是個機會。而且,並非所有諸侯王每年元旦都能長安自助遊。按漢制,諸侯王進京朝拜需要排隊,每年就那麼三五個名額。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樑王劉武就是例外之一。

這位兄弟幾乎年年進京,甚至有時候一年能去兩三次,誇張的是,一高興還能住上幾個月。人分三六九,諸侯王也是如此。沒辦法,人家有背景,有關係,遠非“李剛”輩所能比。

打了個請示上去,皇帝雖然不悅,但還是批了下來:準。

就這樣,劉武進京了。

可走着走着,劉武的心裡卻暗自發起虛來。本次進京不比以往,以往揚眉吐氣、氣勢洶洶奔着儲君的位置去了,而這一次卻是夾着尾巴請罪來了。更重要的是,皇帝心中到底怎麼想,還真地把握不準。屁顛屁顛進京,若皇帝突然發飆,揪着刺殺這件事不放,自己就得徹底歇菜。

行至函谷關,劉武停住了腳步,說實話,他現在扭頭回家的心都有。磨蹭幾天,不願動身。

就在此時,身邊一位叫茅蘭的人出主意:留王駕於關內,樑王自己改乘布車,暗自進京,匿長公主(劉嫖)處,以觀時變,若有差池也可言於太后。

劉武嘆口氣:就這麼辦吧。

樑王車架已至函谷關的消息早就傳進了京城,既礙於老孃的面子,也爲打消樑王的疑慮,皇帝還是參照以往接待親弟弟的標準,派人去函谷關迎接。

使者們匆匆而來,站在樑王車架前喊了半天卻無人應答。壯着膽掀開了車簾,毛都沒有。

使者忙扭頭衝樑王侍從們吼:樑王呢?

不知道這羣人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瞪着兩眼,目光呆滯地搖了搖頭。

使者傻臉了,好好一個大活人,竟然莫名其妙地丟了。這趟差事辦的,叫人吐血。

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二)
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