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

冒頓這些年來是非常努力的,在漠北荒原追南逐北,逮誰滅誰,忙的不亦樂乎,終於把大匈奴推向了歷史的最高峰,也成就了他的不世之業。而我們另外一個主角劉邦也沒閒着,從最底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連拉帶打,終於滅掉了幾乎所有的敵人,順利登上了帝位,實現了完美轉身。

兩位猛男都順利地解決了身邊的對手,各自都登上了人生的巔峰,目空一切地掃視着自己腳下的芸芸衆生。此時的他們都是愜意的,也是志得意滿的。

就在各自志得意滿準備享受勝利果實之時,突然發現了對方,發現身邊竟然盤踞了一個龐然大物,這讓他們都感覺很不舒服,在這個方面他們兩個人是有共同點的。雖然劉邦沒準備去大漠旅遊,當然冒頓也沒準備來長安遛彎,但他們都不願意看到一個強鄰威脅自己的安全。睡榻之側哪容他人酣眠!

這倆人雖然都看對方不怎麼順眼,但也沒曾想過一舉滅掉對方,這似乎已超出了各自的學術理論範疇。原因很簡單,劉邦對漠北那塊鳥不拉屎的地方不感興趣,而冒頓除過跑來搶點東西之外也沒準備長住。因此兩位猛男在僵持中怒視着對方,試探着對方,也防備着對方,但都沒敢做出過火的舉動。

然而,一個人的突然亮相打破了這種僵持,這個人就是韓王信。他這次成功地發揚了攪屎棍精神,連拉帶推,一陣牽線後,劉邦和冒頓終於登上了擂臺,開始了真正的對決。

這是一次危險的行爲,如果按常理推斷,這次行爲過後,失敗的一方可能會喪失和對方叫板的資格。當然,韓王信是希望冒頓選手獲勝的,因爲只有那樣自己才能鹹魚翻身。

而事實上,韓王信一直期盼的情景沒有發生,不是那兩位大哥沒上擂臺,而是在擂臺上有人放了水,最終使這次規模空前的對壘成了一場水分頗多的表演賽。“打假拳”、“踢假球”這種事情在兩千多年前就能發生,難怪我們的國足會踢不出亞洲,這真是習慣經驗害死人呀。

我們廢話也說的夠多了,那就請兩位老大上擂臺吧!

公元前200年冬,劉邦親率大軍越過句注山直指平城。從敲打韓王信開始直到此時,劉邦仍一直保持這全勝的記錄,這讓劉邦有些忘乎所以。

兵法雲:“驕兵必敗!”這句話劉邦是曉得的,可在這些完勝的記錄面前,他忘記了這句話的精髓,也沒沉下心去考慮出現這種狀況的緣由,只得出了個結論——冒頓不堪一擊。

而冒頓這次表現卻出奇的優秀,他繼續發揚收拾東胡王的手段,頻繁示弱,引誘劉邦。就在劉邦進軍的途中,他派去老弱殘兵,多方阻攔,但每次剛一接戰,扭頭就跑。

這種頻繁的騷擾、潰退、再騷擾、再潰退,讓劉邦煩不勝煩;更重要的是那些攀胳膊吊腿的老弱病殘,實實在在的迷惑了劉邦。最終他傳下了一道軍令——全力追擊,一舉滅敵。如果劉邦知道這道軍令會帶來什麼後果的話,打死他也不會這麼張牙舞爪的。

劉邦帶領的這支軍隊是個多軍種部隊。當然也不是什麼海陸空三棲,只是步兵、騎兵、車兵三個原始軍種的混合體。總的來說步兵人數最多,最少佔總人數的2/3;至於車兵那只是這支龐然大物中的星星點綴,根本沒被搞成獨立兵團;騎兵那就要少的多了,最多不超過10萬人。

大家看到此,也許會很迷惑,人家冒頓40萬騎兵,你用10萬騎兵和人家對砍,腦子灌水了吧?縱然把20萬步兵派上去,讓這些大哥提兩條腿在野地裡和人家的大馬賽跑,不該是發了瘋吧?

事實上,劉邦不是腦子灌水,也沒發瘋,只是被蒙了兩眼。因爲前段時間冒頓把精兵良將隱藏的太好,劉邦派出去的明探、暗探所得到得消息是“匈奴兵十餘萬”。如果把這個數字和劉邦帶來的人數加以對比的話,漢軍似乎會穩贏。

當然,劉邦此時對他的這支多兵種部隊是抱着很大信心的。他的打算是用10萬騎兵去和匈奴人對砍,20多萬步兵、車兵在四周佈防吶喊,從而一舉殲滅其有生力量,剪除眼前這個禍胎。

介紹到此,本次pk的結果已毫無懸念。

但劉邦不同於常人。如果只搞數字遊戲,似乎展示不了他異於常人的魄力,前邊提到的那道極爲要命的軍令,就充分展現了劉邦這方面的能力。

劉邦的軍令下達後,漢軍全速向平城全力進發了。

當然,代步工具的不同,跑出來的效果也就不盡相同了。劉邦騎的是馬,因此他帶着10萬騎兵馬不停蹄地首先趕到了目的地,而那20萬仁兄則很無奈的用兩條腿在後邊量路。

劉邦率先跑到平城後,冒頓也悄悄地逼了過來。

冒頓本着把劉邦忽悠到底的精神,在平城西的白登山設下埋伏,然後派那羣攀胳膊吊腿的仁兄們趕去平城誘惑劉邦。

劉邦見此情形,極爲興奮,率領騎兵蜂擁而出,一直把那羣老弱病殘攆到了白登山。

到這裡後,劉邦不攆了,也並不是他不願意攆,而是無需再攆了。當然也不是劉邦把人家消滅了乾淨,而是人家把他團團圍了起來。

看着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羣,劉邦愣了,他怎麼也沒想到對方的10萬騎兵會有這麼大的規模。

一直以來看到的老弱病殘不見了,而是整齊劃一的鐵血精銳。西面是清一色白馬,東面是清一色青馬,北面是清一色黑馬,南面是清一色紅馬,每面是10萬騎的方隊,而劉邦則很不幸的待在了中央。

如果誰再在他的耳邊說什麼“匈奴只有十多萬人馬”,他肯定會毫不猶豫地砍掉他的腦袋,因爲這些人只給他點清楚了一個方向的人數;如果此時還有人說對方只是些老弱殘兵,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砍掉他的腦袋,因爲那清一色的戰馬和昂揚的鬥志,縱然是個兵盲也該看出其中的蹊蹺。

劉邦不再亢奮了,替而代之的是無奈和茫然,此時的他,抱頭痛哭的心都有。

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章 起點——(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
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章 起點——(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