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

十一年後,也就是文帝十四年,稽粥突然南下和漢朝打了一仗。這一仗,漢軍表現不錯,劉恆也自我感覺良好。趁皇帝心情大好,天下士子紛紛上書,歌功頌德。

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整個朝廷都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連當了近十年丞相的張蒼也安奈不住興奮。

然而,令張蒼沒有想到的是,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很不和諧的聲音——魯地儒生公孫臣上書:漢爲“土德”,應改正朔、易服色。誇張的是,這個公孫臣還根據自己的科學發現,下了一個定論:將有黃龍現世。

也許有人會納悶,賈誼是儒生,公孫臣也是儒生,“土德”、“水德”明明是陰陽家學派的東西,你們儒生偏偏要狗拿耗子瞎胡扯,不宣揚你們的“仁義禮智信”,偏偏要在別人的學術範疇搗鼓事。

儒家就是這麼牛氣。

在諸子百家中,相互之間很多觀點都是針鋒相對的。很長時間裡,各個學派爲了證明自身觀點的正確性,想盡辦法、挖空心思地抨擊對方,操着一口流利的文言文,不用髒字、拐彎抹角罵對方,不把對方搞倒搞臭誓不罷休。

沒辦法,畢竟大家觀念不一致嘛。

然而在這一片對罵的吵鬧聲中,有一個學派卻漸漸地發生了變化。

這個學派就是儒家。學術界的一個奇葩。

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應該可以歸納爲九個字——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但無論怎麼歸納,儒家思想的精髓是“積極應世”。說的高尚一點是爲國獻身;庸俗一點就是升官發財(一家之言,敬請批判吸收)。

儒家的核心思想,定性了其治國理念;其精髓,定性了處世方式。但還有一個層面沒有探討——技術手段。

實際上,儒家的創始人孔夫子已經對其技術手段加以了總結——“三人行,必有我師”。

在這方面,孔子絕對算是身體力行,七十歲高齡還鄭重其事地拜剛七歲的項橐爲師。你要有一天準備打兒子屁股,先想想孔子是怎麼拜“孫子”的,也許就沒了那份衝動。

說白了,對儒家來說,任何學派的東西,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思想體系,無論你是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只要有用,就可以去學,都可以作爲自己的技術手段。這種實用的“拿來主義”,讓儒家思想在丁點積累中,逐漸變得愈發豐滿。

而其他學派就沒這麼便利了,因爲老祖宗們沒給他們提煉“三人行”之類的話。更重要的是,其他學派的侷限性很強,非此即彼問題極爲嚴重。

沒辦法,孔子受了一輩子氣,可人家講的話很實用。

這,也正是儒家思想的博大,她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運用一切。能夠把任何東西作爲自己的技術手段,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忍辱負重,可以委曲求全,但內心的堅守卻從沒動搖。也許你認爲太過功利,可這正是儒家思想體系下培養出來的人性。

其如水,看似柔弱,卻可以浸透一切。涓涓細流時,任何阻擋都可以改變它的流向;可一旦匯成滔滔洪流,就可以掀起驚天駭浪。

直到今天,這個思想體系,依然影響着我們,在每個人內心的最深處或多或少都留存着這股暗流。我們應該慶幸。

對劉恆來說,公孫臣所言算是舊話重提,賈誼早在十幾年前都已經講過,沒多少新意,因此也沒引起他的重視,直接下詔把此議交給丞相張蒼審鑑。

張蒼在朝廷裡混了這麼多年,樹大根深,那會把把小小的公孫臣放在眼裡。更重要的是,曆法本就是張蒼的專業,現在有人拿這個話題來說事,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因此,張蒼很自信也很乾脆地把公孫臣斥責一番後,把此議扔到了一邊,不再提起。

整件事情似乎可以結束了,民間傳的神乎其神的東西,“專家”第一時間站出來“闢謠”,沒道理不相信。再說“水德”、“土德”這麼玄乎的問題,誰又能證明自己是對的?公孫臣口口聲聲說是“土德”,還拍胸脯表示“將有黃龍現世”。那“黃龍”在哪?如果不出意外,公孫臣會毫無懸念地步賈誼的後塵。

然而,第二年,意外很快就出現了。

史料記載:文帝十五年,黃龍見成紀。

我翻盡史料,也沒查找到關於這個“黃龍”更多、更詳細的記載。至於這個“黃龍”長的是啥模樣,有沒有爪子有沒有鱗,就更難說清楚了。

說實話,我是不怎麼相信有這麼個“東西”的。然而,史料白紙黑字記錄下了這句話。通常情況下,我遇到自己搞不明白的“東西”會繞道走,儘量不去瞎摻合。然而這一次,我是繞不過去了,因爲這句話是整件事情的轉折點。

個人認爲,很多事情是會以訛傳訛的。至於有沒有“黃龍”不重要,出沒出現更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人相信有這種東西,並且出現過。就如同陳勝吳廣起義起義前的狐狸叫。

應該說,這種事情是容易動手腳的,畢竟“黃龍”是很稀有的高級貨,幾千年就出現那一半次,絕不是誰想看就能看到的,哪怕是一條蚯蚓在地上爬兩圈,只要當事人咬定是一條“黃龍”,那它自然就是“黃龍”了。

我一直很懷疑這條“黃龍”的出現和公孫臣有着莫大的關係,我不敢說是他在做假,只是這個傳言對他太有利了,簡直是在配合他講話。按利益優先原則,公孫臣“造謠”的成份非常大。

不管怎麼說,這個傳言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進了朝廷,劉恆相信了。

劉恆這個人迷信的很,你要對他這個世界上沒有“黃龍”,他能砍掉你的腦袋;若你睜眼說瞎話說見過這種東西,他反而會很高興。既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算是胡扯兩句也沒什麼大不了,投其所好嘛。

這是一次投機。但不得不承認,這次投機很成功,因爲無論是皇帝還是丞相,都坐不住了。

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章 起點——(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章 起點——(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章 起點——(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章 起點——(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
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章 起點——(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章 起點——(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章 起點——(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章 起點——(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