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

樑王劉武進京的時間是景帝前元七年的十月,也就是太子劉榮被廢的前一個月。

通常情況下,諸侯王千里迢迢進京,只是找個機會出來透透氣,是待不了多長時間的。然而劉武這次卻是個例外。

因爲劉武進京後,在內史韓安國的建議下,寫了一道奏疏,字數不多,但意思明確:希望多陪老孃。當然,他心裡到底還想些什麼就不太好講了,但我個人認爲他絕不會這麼單純。

不管怎麼說,皇帝準了他這個請求,讓他住了下來。

這一住就讓劉武住出了心得,更讓他體味到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感。因爲在這段時間裡,時常在太后和皇帝眼前晃盪,聲望日隆,影響力又拔高了一大截。誇張的是,爲了不耽誤家裡(樑國)的日常工作,竟爲樑國的很多屬臣登錄了門籍(出入皇宮的通行證)。如此一來,這些人出出進進如同在自己家裡一樣,隨意的很。

這種局面,讓很多人看在眼中急在心裡卻一籌莫展。

&nb[ .;大家怕什麼偏就來什麼。一個月後,劉啓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廢掉太子劉榮,舉朝震動。隨即,太后竇漪房又一次把樑王劉武給推了出來。而就在此時,劉武本人還正在皇宮裡晃盪。

事情好像是被安排好了似的,如果沒有意外,劉武成爲下一任皇帝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但“意外”還是出現了,因爲最終拍板的人是劉啓,而劉啓卻並不看好自己的這位兄弟。

但這依然模糊了羣臣一直以來得思維模式。連很能混的御史大夫劉舍都被搞的一頭霧水。所以大家也沒膽量隨便講出自己的想法。擦亮眼睛靜觀事態發展,無論皇帝怎麼問,只陪着他打太極,旁顧左右而言他,就不往正題上靠。

若不是劉啓率先流露出自己的想法,相信至此,舉朝上下都還在陪着他和稀泥。

然而在劉武的心裡卻是另外一種想法。

自從劉榮被廢后,他開始飄飄然。甚至認爲“儲君”非他莫屬。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他往老孃那裡跑的很勤,有事沒事都要來溜達一圈。

這天,他又悠轉了進來。可沒想到的是,興高采烈地進來後,卻被太監擋了駕。

這讓他很生氣,因此就理論。扯着嗓子吼了一通後,太監回了一句:皇帝及幾位大臣正與太后議事。

劉兄弟這才消停了下來,不過他沒閒着,伸長耳朵聽議題。當袁盎的高論響徹大殿傳出來後。劉武出離憤怒了。恨不得當即衝進去,摑他兩耳光。但考慮皇帝也在其間。不方便動手,因此強壓怒火沒敢放肆。

直到竇漪房被氣暈厥,大殿裡亂成一團,竇嬰、袁盎等人退出來後,劉武就迎面見衝了上去。一邊走一邊捲袖子,上去二話不說,拎起拳頭就朝袁盎的臉上捶了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劉武還拔了劍。

宮門外亂成了一團,喊聲、罵聲、打鬥聲,聲聲入耳,很快就驚動了劉啓。等到劉啓衝出來時,門外已經亂的一塌糊塗,連吼幾聲,才制止了這場不和諧的場面。

劉啓冷冷地看了看劉武,在看看了袁盎,狠狠地吼道:滾!都滾!

不得不承認,這一次,大家都撕破了臉。

竇漪房醒來時,館陶公主劉嫖已陪侍在身邊。老太太長嘆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然劉嫖不是個消停的主,但凡有點機會她都要利用一下。劉嫖開口了:娘,您怎麼和那些大臣們一般見識?您真要有個好歹,女兒我可怎麼辦呀?

竇漪房毫無表情,恨聲道:你在想些什麼,老身清楚的很,別替那幫人開脫。

劉嫖瞭解老孃,也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但她依然不準備住口:你看你,又來了不是?怎麼連我都扯進去了?

竇漪房冷冷地“哼”了一聲。

劉嫖不依不撓地接着道:我倒認爲大臣們所言有理,剛纔劉武就衝皇帝拔了劍……若按你的意思辦,將來……

竇漪房一驚,愣了一下,怒道:胡扯!劉武會有如此行徑?

劉嫖不慌不忙地答道:我騙你幹什麼?在場的人多了去了,你可以問啊。

竇漪房的臉愈發陰沉。她相信了劉嫖的話。

這也怪不得劉嫖,只能說劉武太沖動,在不合適的場合做出了不合適的舉動,雖然他的劍並非衝皇帝而拔,可長劍出鞘的那一刻,皇帝偏偏就趕到了現場。這是要命的,既不好開口,又不好辯白,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竇漪房的身子開微微發抖,劉嫖見狀連忙上前攙扶。但竇漪房胳膊一揮,把她甩了出去,良久才說到:你走吧!

劉嫖離開沒多久,太監輕輕近前,稟道:樑王求見。

竇漪房猛然擡頭,吼道:我誰也不見,讓那個逆子回去!告訴他,回他的封國去,別讓我看見他心煩。

但劉武並沒走,反而跪在殿外,一直熬到深夜。

這股韌勁還的確有些成效,竇漪房雖然餘怒未消,但疼愛之心再次氾濫,還是把他叫了進來。

你衝皇帝拔了劍?

我……是哪個鳥人這麼說的?我哪能做出此舉?我……

你拔劍了沒有?

拔了,不過我是衝竇嬰他們的,他們把母后氣暈了過去,我一急就……

就什麼?就拔了劍?還當着皇帝的面?

哎呀!我……

沒等劉武把話說出來,竇漪房的眼淚已經奪眶而出,沉默良久後冷冷地下了道逐客令:你走吧,我不想管,也管不了你了。

劉武還想解釋,但老孃突然吼道:走!明早就會回你的封地去,不要再進宮來了,我不想再見到你。

劉武離開長樂宮時,幾乎陷入絕望。他心裡清楚,自己的儲君位置算是徹底泡湯了。

先是絕望,後是憤怒,然後扯着嗓子把周亞夫、袁盎等人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一遍。

罵過這些人後,還是不太解氣,隨即就想到了一個人——樑國內史韓安國,就是這個人建議自己留京的。

的確夠氣人的。要不是這傢伙建議自己滯留京城,也不會鬧出這麼多花樣。現在可好,得罪了皇帝,也惹怒了老孃,就現在的局面,更別指望逐鹿中原了。

劉武越想越氣,回到官邸,氣沉丹田,把韓安國罵的狗血噴頭。

韓老兄栽這腦袋被訓到半夜,心裡覺得窩囊,建議本身不錯,卻被劉武搞成這麼個樣子,反而還遷怒於自己。

待劉武罵過癮後,韓老兄嘆了口氣,供着身子慢慢地退了出去。(……如有!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章 起點——(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3章 亂世紛爭—(六)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章 起點——(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3章 亂世紛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