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

我前邊介紹過,周昌這個人說話不利索,膽子卻非常正,三個字就能概括他的性格——不怕死。只要讓他認準個理,九頭牛都拉不會來,不和你比劃個一二三不算完。劉邦在世時,只有這位仁兄開始較真,劉邦就開始頭大。

也許大家會疑惑,就這麼一個人,稱帝后的劉邦爲什麼還要把他留在身邊?

事實上,原因也是很簡單。

一是有用。

周昌這個人雖然執死理,但不是個糊塗蛋。由於他說話的能力很差勁,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想事情上。一件事出來,他會翻來覆去把事情琢磨的稀爛,然後精挑細選幾個簡單的詞彙表達出來,如果用詞過多,就他那說話方式,講完一件事得需要一整天。

因此,每逢他說出的話,都是深思熟慮也一針見血的東西。簡單點說,這些東西對劉邦很有用。

當然,如果劉邦對周昌的意見有疑義,通常情況下會拍拍屁股走人,絕不願意卯着勁和他爭辯,因爲那是一件極爲費力的事情。如果你不想信的話,大可找個結巴爭辯一場試試,肯定能把結巴累的半死,也能把你氣的半死。

由於雙方不容易發生爭執,就不容易把事情鬧僵,這反而讓周昌更容易執死理,還不容易被砍頭。結巴,在有些時候反倒成了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本,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別人說出來會砍頭,他說出來反倒增添了一些笑料。

如此一來,周昌成了西漢初期唯一一個啥話都敢說的主。

其二是忠誠。

我們整天在講“忠誠”,而真能把這兩個字講明白的人沒幾個。說實話,這兩個字我也講不好,但我清楚,周昌的行爲配得上這兩個字。

這個人心誠志堅,身守大義。於公,他一身正氣,眼裡揉不得沙子;於私,卻沒半分計較。這個人當過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又做過趙國丞相,可一直以來,都是個窮光蛋。他之所以能夠震懾那麼多人,是和他那一身正氣分不開的。

這個人不迎合,不盲從,認準一件事,就敢和任何人叫板,包括劉邦和呂雉。以天下爲重,以自身爲輕。爲國敢於擔當,爲義勇不畏死。這種人,無論是在兩千年前的漢朝,還是兩千年後的今天,都是值得崇敬的。

就這麼一個人,劉邦如果不把他留在身邊簡直是對不起自己,更何況劉邦還是識人認人方面的絕頂高手。

寫到此,我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力不從心,因爲依然沒把這個人介紹清楚,但還是收筆吧。

我之所以在這裡對周昌做了這麼一個介紹,是爲了讓大家弄明白他深受劉邦器重的緣由,也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呂雉接下來的行爲。因爲不鬧明白周昌這個人,會讓我們對下邊的故事情節感到莫名其妙。

幾經周折,周昌終於邁進了大殿。

呂雉怒視着周昌,恨不得衝上去咬他一口,她對這個人真是恨透了。

現在的周昌反倒若無其事地走了過來,規規矩矩地磕了個頭,行了個大禮。

沒等周昌把禮節搞完,憤怒的呂雉都離開鳳鑾衝了過來,張口就來了這麼一句,“你不知道我怨恨戚姬嗎?爲何不放趙王進京?”

這種*裸的狠話都講了出來,真是被周昌給逼急了,氣急敗壞完全能形容她此時的狀態。呂雉算是壞的可愛,一點不藏着掖着,把壞事都說的擲地有聲,冠冕堂皇。佩服!佩服!

要說老寡婦發飆了,按理說周昌應該收斂一點,多磕幾個頭,多認個錯,然後套套近乎,才便於皆大歡喜。

如果周昌這麼搞了,那就不是周昌了。這是個硬骨頭,當初劉邦見他都頭疼,呂雉也肯定好不到那。

周昌一聽老寡婦要殺人,氣就不打一處來。這位老兄把牙一咬,脖子一擰,狠話開始往外邊撂了。

周昌怒聲說道:“先、先……先帝把趙、趙……趙王託付於我,我、我……”周昌一生氣,口吃的毛病更嚴重,一句話唧歪的受不了,讓呂雉聽的極其費勁。

呂雉氣急敗壞地問:“你要怎樣?”

“我、我……我聽說太、太……太后怨恨戚、戚……戚夫人,想、想……想把趙、趙……趙王召、召……”

由於生氣,周昌結巴的極其嚴重,把呂雉急的在他面前來回晃動。她已經好長時間沒和這位老兄聊過天了,一句話能把人急死。

呂雉走來走去繞了半天都沒等周昌把下半句話憋出來,因此急不可耐地接話道:“召?召他來殺掉!那又怎樣?”

周昌徹底惱了,老寡婦不光學他說話,還敲鑼打鼓地要殺人。這麼一來,周昌更是被憋的滿臉通紅,甚至有些氣急敗壞,跪在地上,晃着腦袋吼道:“我、我……”

呂雉明顯比他着急,她突然有些理解劉邦爲什麼從來不和這位老兄較真的緣故了,太費氣。呂雉忍不住又問道:“你,你想怎樣?”說完後,呂雉發現,周結巴差點把自己給帶過去,想起來還有些可笑。

周昌也急了,一頭磕在地上,“我不奉詔!”終於把最後一句給憋了出來。

周昌的狠話說完了,可呂雉這麼天來憋的那肚子火卻也撒完了。

與其說呂雉是把火撒完了,不如說,“我不奉詔”這四個字讓她回想起了“易儲風波”時,周昌的那次抗命。那一次,周結巴是爲了她呂雉母子,而現在卻爲的是戚姬母子。

這個人並不能算是誰的嫡系,爲她呂雉母子,是爲大漢天下;爲戚姬母子,只是爲了曾經的那個承諾。周昌本人是沒有錯的,呂雉開始理解眼前的這個人了。

呂雉沒再開口,坐回了自己的鳳鑾上,靜靜地看着趴在地上的周昌,半晌無言。

周昌見老寡婦半天不說話,也極其詫異,跪坐起來,直視呂雉,又準備開口了,“太、太……”

沒等周昌“太”個所以然,呂雉一揮手擋住了他的話頭,說道:“你下去吧!”她是真不願意再和這位老兄說話了,如果再搞下去,可能連自己也結巴了。

這讓周昌很迷惑,他是奔着死來的,可不曾想自己兩句話還沒說完,就平安無事地被放了出來。

周昌磕了個頭,站起身,後退三步,準備離開。就在他轉身那一刻,聽呂雉又說話了:“周丞相不要回趙國了,留在京城吧!”

周昌疑惑地看着呂雉,唱了聲“喏”,只見呂雉不耐煩地揮揮手,示意他出去。

奇蹟又一次在周昌身上誕生了。他大張旗鼓地惡搞一番,狠話也撂了半天,竟然全身而退,這不能不讓人驚詫。

等在宮門的羣臣滿以爲周昌這次要完蛋,可不成想這位老兄竟然大搖大擺地晃了出來,嘖嘖稱奇。

而此時的周昌卻沒感到慶幸,因爲他不清楚,呂雉還拿不拿劉如意說事。現在他關心的並不是自己,而是那個可憐的趙王。。.。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章 起點——(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章 起點——(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