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

在代邸,宗正劉郢客煞有介事地宣讀了老劉家的血緣關係,最終得出了兩個結論:

其一,劉弘、劉朝、劉武、劉太均非劉盈兒子,不是劉家血脈。

其二,劉恆是高祖劉邦親子,並是目前的“長子”。

對於這兩個結論,我認爲是需要做些探討的。

第一個結論很明顯是在瞎扯淡,無疑是在扇劉盈的臉。劉盈的確夠窩囊,活着的時候不自在,死了也不能消停。到底是不是自己兒子,還得由別人來定奪。

不過我可以斷定的是,這四個人肯定是劉盈的兒子。原因其實很簡單,呂雉縱然再瘋狂,也不至於一口氣給劉盈找來這麼多兒子,你說弄來這麼多有什麼用?沒那必要。因爲對她而言,一兩個就夠用了,何必毫無道理的折騰這麼多小朋友來充數?這還需要備胎?

僅此一點,就很清楚到底是誰在睜眼說瞎話。也就是說,劉郢客爲劉恆的上位,煞費苦心。

政治就是如此,只要對自己有利,再無恥的事情也能說的冠冕堂皇,甚至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而在所不惜。

至於第二個結論,應該說還是客觀公正的。畢竟劉邦的八個兒子已經死了六個,目前僅剩劉恆和劉長,劉恆排行老四,劉長排行老七,說劉恆目前是“長子”也不算過分。

劉郢客雖然胡說八道,滿嘴跑火車,但其結論卻很符合形勢要求,也滿足了劉恆以及羣臣的需要,因此博得了陣陣掌聲。

劉郢客爲劇情開了個好頭,下邊就該陳平站出來表演了。

陳平清了清嗓說了一句很見水平的話:“臣等已與陰安侯、頃王后、琅琊王、宗室、大臣、列侯及二千石以上官員商議,因大王爲高帝長子,願大王即天子位。”

也許有人會覺得,陳平說話太饒舌,明明就是你們幾個人的意思,還東拉西扯地介紹那麼人幹什麼?

事實上,陳平這句話也是頗有深意的。因爲他的一句話,幾乎把所有人都涵蓋了進去。

陰安侯是劉邦的大哥劉伯老婆,頃王后是二哥劉仲老婆,陳平先提這兩個人,是因爲兩位老太太在當時皇族中輩分最高。說白了,這兩位是偶像級人物。你說老祖宗們都站出來支持,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如果不放心還有最後的“兩千石以上官員”,這些人可都是實力派。按照漢代官秩,“兩千石”包括有郡守、將作少府、內史、中尉等,簡單點說就是九卿、郡守一級的實力派干將。

既有偶像派的認同,又有實力派的支持,總該放心了吧?如果這都不放心,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劉恆的確放了心,他心中一陣暗喜。但還是不能表現的太爲熱情,因爲我們是禮儀之邦嘛,一直以來崇尚“謙讓”,既然如此,該有的表演還是少不了的。

劉恆無師自通地表演了一番。史料記載,劉恆面朝西謙讓三次,面朝南謙讓兩次。

記得當初劉邦稱帝時,也不過僅表演(謙讓)了兩次,第三次就欣然登基。而劉恆現在,把戲份做的更足。

戲演的差不多了,劉恆直起了腰,慨然說道:“既然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選,那我就不再推辭了。”然後爽快的接過了玉璽。

但劉恆並沒有動身進宮,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個被稱爲少帝的劉弘還住在裡邊。那個人,劉恆是不便相見的。既然如此,就需要讓他騰騰地方,免得礙事。

這是一件被黑鍋的事,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幹。但也敬請放心,想幹這件事情的也大有人在。

主動站出來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劉興居,另外一個是夏侯嬰。

劉興居主動站出來似乎很好理解,因爲他自己都講出了箇中緣由:誅呂氏無功,現願清理宮廷。劉興居這一次很積極,說白了是在新皇帝面前討好,爲自己以後的福利待遇做些鋪墊。

而夏侯嬰老同志第一時間站出來,似乎讓人費解。這個人已經蝸居了好多年,無論呂家怎麼鬧,他都安安生生的過日子,連個屁都沒放過。現在莫名其妙地熱鬧起來,讓人一時半會摸不清大小頭。

但認真回顧他以往的經歷後,還是能窺見個中蹊蹺。

夏侯嬰很能混,劉邦在世時,他很吃香;呂雉掌政時,他更吃香。呂雉對他很尊重,甚至把緊靠皇宮的宅第賞賜給他,還說了一句話:“離我更近。”簡單點說,在呂雉心目中,夏侯嬰算是絕對的嫡系。

夏侯嬰之所以能得到呂雉的優待,與那次搭救劉盈和劉樂有關,只因救了那兩個人的命,呂雉纔有掌政天下的機會,夏侯嬰也纔有愜意的日子。

更爲關鍵的是,夏侯嬰這個人極其圓滑,很有眼色,能穿行於各方勢力中,遊刃有餘。這些年來,他既沒得罪呂家,也沒和羣臣生分,一直安安生生地過他的小日子。

然而,現在需要做些事情了。如果再不表現一下,不站好位,以後的日子就該不好過了。因爲他和劉邦有關係,和劉盈有關係,和呂家有關係,但和劉恆沒分毫關係。這個狀況,對他很不利。

因此,他也在第一時間站了出來,下定決心去背這個黑鍋,在劉恆面前爭取一張長期飯票。

倆人也真不是蓋,二話不說就衝進了未央宮,拖着劉弘就走。

可憐的劉弘哭着問:“拉我去哪?”

夏侯嬰老臉一橫:“出去住!”

事實上,這倆人也並沒給他找到個合適的住處。因爲在劉恆進宮的當晚,劉弘、劉朝、劉義、劉太這四兄弟,紛紛去極樂世界報到了。不得不說,這是一羣可憐的孩子。

古人經常說天命,人有的時候還真的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皇親貴族,都是如此。就如這四個可憐孩子,卑躬屈膝的活着,也卑躬屈膝的死去,他們在這段歷史中連個配角都算不上,但他們卻被迫的參與其中。臨死,連老爹到底是誰,都沒有個定論。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

趕走劉弘後,夏侯嬰、劉興居用天子法駕,至代邸把劉恆接進了宮。

當晚,劉恆正式登基,史稱漢孝文帝。

西漢王朝一個新時**始了。。.。

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
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