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以自爲方

太學壇,後院精舍。

歷經擴建的後院,亦頗具規模。遍佈館舍,曲徑通幽。與學壇圓樓,相得益彰。

學壇大儒,皆喜居此。

翌日晨。一輛王宮車駕,悄然駛入。正是薊王登門,拜見恩師。

恩師號稱酒豪。能飲一石。

昨夜雖與一衆大儒,對酒當歌,慨嘆人生幾何。席上皆醉,唯恩師獨醒。劉備知曉內情,故起早來見。

“恩師醒否?”劉備常服立於廊下。

“王上稍待。”恩師整理儀容,出舍相見。

賓主亦是師徒。促膝落座。

劉備呼恩師。盧植稱王上。稱呼雖該,情誼不變。

“此去南州,有何所獲?”盧植笑問。恍惚回到年少,獨授夜課時。

“天地廣大,山海無涯。”劉備慨嘆。

“中夏地薄,言之有物。”盧植輕輕頷首。整體偏北的華夏,卻不如日光普照的南州,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試想,大漢若能一季三熟,何愁天下萬民,飢寒交迫,聚衆而反。

比起南州豐饒,中夏確屬薄地。

“既然豐饒,因何蠻荒。”盧植又問。

“竊以爲,正因豐饒,無處不可果腹,故無人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故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又豈會降大任於斯人也。”劉備言道:“正因唾手可得。便不會去製造工具,助其力所不能及。亦不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應天時地利。更不必開山鑿渠,疏通九州之水。又豈會攻伐相殺後,慮及大而化一。”

“莊子曰:‘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爲宗,以德爲本,以道爲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目視劉備,盧植言道:“王上至情至性,乃‘至人’也。”

劉備自有領悟:“莊子所言,‘天人’、‘神人’、‘至(真)人’,乃‘聖人’之三位一體。”言下之意,唯有此三類人,能成聖人。

如何成聖?

答曰:以天爲宗,以德爲本,以道爲門,『兆於變化』。

孫子亦曰:法無定法,式無定式。因時利導,兆於變化。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爲其所欲焉,以自爲方。”盧植口誦,亦出《莊子·天下》篇。

“王上欲成聖乎?”

“不欲。”劉備斷然搖頭。

“‘以仁爲恩,以義爲理,以禮爲行,以樂爲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莊子所言‘天’、‘神’、‘至’三人,不成聖人亦可爲君子。”換言之,君子乃聖人退而求其次。

盧植又問:“王上欲爲君子乎?”

“不欲。”劉備亦搖頭。少時學劍。長姐言,販夫走卒,皆有劍心。便問劉備欲習君子劍否。彼時,劉備便斷然搖頭。

“不爲聖(人),不爲君(子)。”恩師笑問:“王上此生,何所求?”

“大而化一,無愧吾心。”劉備答曰。

“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盧植言道:“王上言,‘大而化一,無愧吾心’。便是‘以自爲方’。乃‘內聖外王’之道也。”

恩師言下之意。內聖外王之道,便是以自爲方。然以自爲方的前提,是三位一體。需是‘天人’、‘神人’、‘至人’,中之一。

劉備至純至備,至情至性。正是“(三)人中之一”。

“本有一席話,說於王上當面。如今,不說也罷。”盧植乃當世大儒。素有遠見之明。少時便言劉備“可比光武”。時至今日,又何必多言。

劉備亦未強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便是『道』。

故薊王言“大而化一”。

薊王知行合一,故稱『內聖外王之道』。簡稱『王道』。

與薊王促膝長談,盧植夙願終了。待薊王將薊國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天下大同,大而化一。王道自成。

如何行事?

以自爲方。

自薊王大夢初醒,煉成真我。方纔悟道。

先賢早有所言。聖人、君子,非‘天’、‘神’、‘至’,三人不可爲。果然言之鑿鑿。

之於劉備而言。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真名等同於真我。劉備少時名平。後與一縷殘魂相容,驟然開竅。於宗祠大考時,一鳴驚人。孩童多手指蘸水,一豎豎,書於案上。而後取三豎一組,默記在心。劉備卻早已心算得出。又何須動手?

正因見其無動於衷。故族長出言相問。

這才引出麒麟天降,星移斗轉。令原有歷史偏轉。

真名雖得,卻來路不正。後經劉平之亂(歷經二十餘載,三百萬字),終得圓滿。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君前臣名,贊拜不名。

足見“聲名”之重要。

逆天改命,又豈是容易二字。

少帝年幼。恐爲奸人所惑。待覲見太妃,恩師便早早返京。何車騎雖頗多不捨,卻也無可奈何。

難得與董驃騎,薊國相遇。

二人亦敵亦友。頗多相契。

董驃騎日夜思念京師,卻不敢輕動。畢竟性命要緊。尤其《起居遺詔》爲太后所得。立帝無望。更加二宮太皇,縱情山水,久已不問政事。董驃騎醉生夢死,無可奈何。

習慣了前呼後擁,大權在握。如何能戒斷權利成癮。

臨別時,何車騎笑言,何不同返。

董驃騎眼中精光一現。

白檀城,聯軍大營。

大帳內,人頭攢動。

1.25 水到渠成1.23 真骨舍利1.22 東西合璧1.74 唐突佳人1.68 燕人來也1.247 櫟陽雨金1.23 百騎踏營149 乘風而至213 重名載半160 能者居之179 中舨共約19 樓桑諸技110 棄親從曹1.43 樓桑特產1.9 三英齊聚196 三方推演1.35 三高三服139 戶限爲穿131 綱舉目張197 崢嶸已露1.22 馬兒成名1.23 真骨舍利1.89 五味俱全1.63 犬牙相錯1.73 爲女聘師71 以鹿爲幟1.30 未琢璞玉1.59 各有歸宿121 一騎破萬147 事大而急19 編戶分遷1.84 海賊寶藏1.20 言稱必效1.52 家恨國仇1.35 多事之秋199 有容乃大128 孤很欣慰1.52 家恨國仇101 減矢之計1.27 出宮闢禍16 天下富貴117 再爲羣雄132 千里送藥106 萬民飢流184 天命有歸1.59 各有歸宿1.96 挾私報怨51 以命填河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37 投石卜路1.80 賊兵來襲81 圍獵祭祖121 上下勠力146 黨人認主115 亡胡千家1 全在水裡1.5 何方神聖166 落子無悔1.67 大明輪船17 輕徭薄稅1.278 殭屍自照1.90 海島傳聲151 金石爲開10 寡義廉恥120 滅頂之災170 黃泉相見170 意落心安1.83 誅心之謀1.23 移花接木1.79 別開生面197 笑林始祖1.95 黃巾屯田180 羅襪未染106 百般不利180 烏程白虎1.98 四海昇平1.56 雨夜血染17 尊王攘夷18 士異出仕185 少不知味1.98 白湖水榭1.99 冠軍履鋒172 三日獵狩1.26 羣雁無首1.77 望洋興嘆170 乞伏來投1.57 周不如漢1.64 聞薊色變118 吐剛茹柔1.23 移花接木1.98 千金之軀157 定不辜負181 未得其主122 火燒濮陽142 陰風不止108 積重難返131 再造新莽1.232 繡衣追魂140 天降流火193 利大難估
1.25 水到渠成1.23 真骨舍利1.22 東西合璧1.74 唐突佳人1.68 燕人來也1.247 櫟陽雨金1.23 百騎踏營149 乘風而至213 重名載半160 能者居之179 中舨共約19 樓桑諸技110 棄親從曹1.43 樓桑特產1.9 三英齊聚196 三方推演1.35 三高三服139 戶限爲穿131 綱舉目張197 崢嶸已露1.22 馬兒成名1.23 真骨舍利1.89 五味俱全1.63 犬牙相錯1.73 爲女聘師71 以鹿爲幟1.30 未琢璞玉1.59 各有歸宿121 一騎破萬147 事大而急19 編戶分遷1.84 海賊寶藏1.20 言稱必效1.52 家恨國仇1.35 多事之秋199 有容乃大128 孤很欣慰1.52 家恨國仇101 減矢之計1.27 出宮闢禍16 天下富貴117 再爲羣雄132 千里送藥106 萬民飢流184 天命有歸1.59 各有歸宿1.96 挾私報怨51 以命填河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37 投石卜路1.80 賊兵來襲81 圍獵祭祖121 上下勠力146 黨人認主115 亡胡千家1 全在水裡1.5 何方神聖166 落子無悔1.67 大明輪船17 輕徭薄稅1.278 殭屍自照1.90 海島傳聲151 金石爲開10 寡義廉恥120 滅頂之災170 黃泉相見170 意落心安1.83 誅心之謀1.23 移花接木1.79 別開生面197 笑林始祖1.95 黃巾屯田180 羅襪未染106 百般不利180 烏程白虎1.98 四海昇平1.56 雨夜血染17 尊王攘夷18 士異出仕185 少不知味1.98 白湖水榭1.99 冠軍履鋒172 三日獵狩1.26 羣雁無首1.77 望洋興嘆170 乞伏來投1.57 周不如漢1.64 聞薊色變118 吐剛茹柔1.23 移花接木1.98 千金之軀157 定不辜負181 未得其主122 火燒濮陽142 陰風不止108 積重難返131 再造新莽1.232 繡衣追魂140 天降流火193 利大難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