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三方推演

劉備起身奏曰:“所謂設身處地,推己及人。此事,行與不行,陛下何不與臣等,推演一番。”

暗忖片刻,宗正劉焉遂起身言道:“王上口出之‘推演’,是否語出陸賈《新語·明誡》:‘觀天之化,推演萬事之類。’之句。”

“然也。”劉備輕輕點頭:“既然‘萬事之類’皆可推演。我等何不將‘重開州牧’,當堂推演一番?”

“倒是新奇。”陛下欣然點頭:“薊王且說來,當如何行事。”

劉備答曰:“朝臣當分成推演三方。‘重開州牧者’爲一方,‘禁開州牧者’爲二方,‘可開可不開者’爲三方。如此,各抒己見,陛下總攬全局,便可趨利避害,計定良策。”

“甚好,甚好。”陛下已多半領悟。比起羣臣吵個沒完,分成三方後,涇渭分明,清楚明瞭。

劉備又道:“請陛下許臣等換位。”

“可也。”陛下欣然應允。

劉備朗聲道:“以大將軍爲‘一方’,‘禁開州牧者’皆移位一方。以宗正爲‘二方’,‘重開州牧者’皆移去二方。以臣爲‘三方’,‘可開可不開者’皆移來我(孤)處。”

偌大的朝堂,立刻人頭攢動。各自捧起坐席,向三方走去。

陛下居高下瞰,幡然醒悟:“所謂‘坐而論道’,不過如此,不過如此。”

“陛下明見。”劉備再拜。

很快,以宗正劉焉、大將軍何進、薊王劉備,三人爲中心。朝臣聚成三團。呈“品”字形鼎足之勢。

大將軍何進處,人數最多。宗正劉焉處,亦不少。薊王劉備身邊亦聚了不少。

陛下一眼掃過,果然涇渭分明。

劉備又道:“‘雙方’,以手中朝芴計數,言及‘本方’優勢之所在。‘三方’及羣臣中‘大半’皆認爲有理,便可置一枚朝芴在前。如此,待推演畢,以朝芴計數,勝負一目瞭然。”

“原來如此。”陛下聰慧,一點便透。

大將軍何進,瞥了眼擠進中圈的驃騎將軍董重,微微一笑:“陛下,我方已畢。”

“陛下,我方也已畢。”宗正劉焉不甘示弱。

見陛下看來,劉備起身行禮,再道:“此議乃宗正所出,當以二方爲先。”

“應該。”大將軍何進,頗高姿態。

“承讓。”宗正劉焉,遂起身奏報:“‘重開州牧’頭一利,可利‘撥亂安民’。”

作爲第三方的劉備陣營,類似裁判,或者說中立陣營。對雙方提出的‘利益條例’,進行評判。正如劉備所言,只需人數過大半,此條便可成立。可置一枚朝芴在前。

此舉,類薊國太學壇的博論。雙方各抒己見,由旁聽的恩師學子,共同評判。只從喝彩聲響,便高下立見。

所謂“理屈詞窮”,亦是此理。

只見大殿之內。雙方慷慨陳詞,各抒己見。由尚書令曹節,將條目依次書寫在朝芴上。逐次排列。

先時,雙方此起彼伏,踊躍發言。稍後,漸漸和緩。再後,各自苦思。亦有許多,前人已說過,或語義重複,皆未記錄在案。

待無人發言。須臾,劉備起身問道:“諸君可還胸藏錦繡?”

衆臣紛紛回禮:“言盡也。”

“如此,煩請尚書令逐一清點。”劉備笑道。

“喏。”尚書令曹節,這便親手清點朝芴。並一字排開。

“一方三十五條,二方三十五條。雙方戰和。”曹節話音未落,殿內羣臣亦議論紛紛。

陛下一語中的:“利弊各半。”

大將軍何進急忙問道:“敢問薊王,當如何決斷。”

劉備衝陛下再行一禮:“雙方戰和,當請陛下聖裁。” wωw¸ Tтkǎ n¸ C ○

陛下獨自喜上眉梢,旁人自然看不見。除非大典,通常陛下也無需佩戴冕冠(服)。憶起擊鞠時的神之操盤,陛下朗聲開口:“再議!”

大將軍何進方,各個眉飛色舞。然宗正劉焉方,也不氣餒。今日不過打平。當苦思冥想,來日再扳一局。

薊王此“利益量化法”,比起上來便吵成一團,實在是大有裨益。

勝負一目瞭然。雙方偃旗息鼓,摩拳擦掌,已備來日再戰。

下朝後,尚書令趕來相問:“敢問王上,何以知之,‘雙方戰和’?”

劉備語出深意:“《書》曰:‘樹德務滋,除惡務本’。世間恆理也!”

尚書令曹節,默記於心,這便趕回覆命不提。

所謂“文無第一”。又所謂“見仁見智”。一個道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換言之,同樣一件事情,站在對立雙方,皆能說出完全相反的道理來。上下五千年,永遠繞不開這個“圈”。

尤其類似這般。合衆人之力,一較長短。雖一人詞窮,然衆人言無盡。

所以十有八九,皆是平局。便是所謂“文無第一”。

陛下當如何決斷?

且看陛下何所求。

若陛下以天下萬民計,當重開州牧,剿匪安民。若陛下以漢家江山國祚計,當禁開州牧,重用刺史。若陛下以自身私利計,便如此這般,無所作爲。美其名曰:從長計議。

陛下將國家,衆家、自家,分得很清。衆家之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於國有利,於我不利,亦不可爲。

所謂“朕富有四海”。在陛下看來,不過是一句空話耳。不信也罷。

正因深知陛下秉性。於是薊王才設下此謀。宗正劉焉背後,皆是漢室宗親。大將軍何進背後,皆世家豪右。薊王向來以天下爲己任,又豈能厚此薄彼,區別對待。

且以長遠看。重開州牧,雖能快速撥亂反正,卻埋下了諸侯爭霸的禍根。諸侯合縱連橫,互相攻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爲禍更烈。

換言之,薊王其實是傾向於禁開州牧的。

交由陛下決斷,換來“從長計議”。亦符合薊王利益。時下西域、隴右屯田初興。薊國新得數縣,仍需深入圩田。東西皆需時間。

假以時日。待西域、隴右、塞北,連成一體。何愁天下不定。

換言之,陛下“拖字訣”,亦是薊王所想。

初次朝議,完美過關。劉備亦不禁長出一口氣。

這便打道回府。

168 有求必應1.45 初次遠行1.40 兵車夜行132 馬兒吃飽152 傳檄天下1.2 西邸驚變101 東走西顧179 百廢初興1.8 馬桶廁籌1.80 火山女王11 珠聯璧合120 隨行就市113 芳蘭之舉18 張家小胖119 妻婦之禮1.249 唱罷登場1.80 關羽得子151 便宜行事1.97 板上釘釘1.45 名臣碩老1.252 花期正盛12 屠蘇續恨141 投水而舂1.73 衆口難調1.20 皇命加身175 漢世之傑167 遙遠綠洲121 功在不捨140 情理之中119 司金典農1.40 國之惡疾1.82 遼東婢女1.9 雄甲天下1.26 以直報怨142 投石問路122 刀槍莫及1.249 幸有一子113 翻雲覆雨101 向虎山行1.63 釘接榫合81 荒島求生1.234 四大氐王18 世道居奇1.72 天下黎庶1.24 一如舊典155 果然民貴1.287 悉誅涼人156 偷樑換柱10 時機未至1.25 相遇上陵170 乞伏來投1.99 一網打盡1.69 強宗驍帥1.89 未改初心119 司金典農106 百般不利149 白馬非馬1.3 娘要嫁人179 蠢蠢欲動1.64 輶軒之使120 隨行就市16 白馬公孫164 盡數滅口1.67 何爲樓桑114 先發優勢1.22 我記下了109 舊友重聚141 捨我其誰104 見字如面41 細數家珍108 積重難返181 臨時改意109 麴氏先登1.294 滅紀廢典1.62 倉廩府庫108 同舟共販1.7 披喪送親196 少年無拘1.70 孤芳自賞51 天下一國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01 善始善終1.24 麒麟之子17 正月旦會1.4 四平八穩145 寡人無情113 冰釋前嫌141 曲水流觴1.90 海島傳聲14 一龍仕主1.99 生死相托1.45 入園面後1.2 亂世苟活1.77 各有封賞115 亡胡千家186 鬼火焚街18 世道居奇1.25 人艱不拆154 火攻破敵215 班姑蔡女
168 有求必應1.45 初次遠行1.40 兵車夜行132 馬兒吃飽152 傳檄天下1.2 西邸驚變101 東走西顧179 百廢初興1.8 馬桶廁籌1.80 火山女王11 珠聯璧合120 隨行就市113 芳蘭之舉18 張家小胖119 妻婦之禮1.249 唱罷登場1.80 關羽得子151 便宜行事1.97 板上釘釘1.45 名臣碩老1.252 花期正盛12 屠蘇續恨141 投水而舂1.73 衆口難調1.20 皇命加身175 漢世之傑167 遙遠綠洲121 功在不捨140 情理之中119 司金典農1.40 國之惡疾1.82 遼東婢女1.9 雄甲天下1.26 以直報怨142 投石問路122 刀槍莫及1.249 幸有一子113 翻雲覆雨101 向虎山行1.63 釘接榫合81 荒島求生1.234 四大氐王18 世道居奇1.72 天下黎庶1.24 一如舊典155 果然民貴1.287 悉誅涼人156 偷樑換柱10 時機未至1.25 相遇上陵170 乞伏來投1.99 一網打盡1.69 強宗驍帥1.89 未改初心119 司金典農106 百般不利149 白馬非馬1.3 娘要嫁人179 蠢蠢欲動1.64 輶軒之使120 隨行就市16 白馬公孫164 盡數滅口1.67 何爲樓桑114 先發優勢1.22 我記下了109 舊友重聚141 捨我其誰104 見字如面41 細數家珍108 積重難返181 臨時改意109 麴氏先登1.294 滅紀廢典1.62 倉廩府庫108 同舟共販1.7 披喪送親196 少年無拘1.70 孤芳自賞51 天下一國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01 善始善終1.24 麒麟之子17 正月旦會1.4 四平八穩145 寡人無情113 冰釋前嫌141 曲水流觴1.90 海島傳聲14 一龍仕主1.99 生死相托1.45 入園面後1.2 亂世苟活1.77 各有封賞115 亡胡千家186 鬼火焚街18 世道居奇1.25 人艱不拆154 火攻破敵215 班姑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