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在水裡

前來宣詔的小黃門,名叫左豐。不知是哪位中常侍的親隨。

安車自打進入樓桑,便左顧右盼,舉止失儀。哪有半分先前中常侍封諝來宣詔的氣勢。又或許是初次外出宣詔,年歲尚小,故一路所見皆是新奇。樓桑高樓廣廈,聚集繁華。也與路上所過州縣大有不同,處處透着新鮮,這便左顧而右盼。

見衆人簇擁着劉備,站在侯府門前。急忙喝停安車。

下了馬車,左豐亦有模有樣的碎步上前,伏地行大禮,口呼:奴婢左豐,拜見少君侯。這自帶滑步的跪禮,必定下過苦功。

劉備這便上前攙扶,迎入府中。

左豐高舉詔書,立於前堂正中。劉備走到下首,面對而跪。

志得意滿的看了跪在身前的劉備一眼,左豐便將詔書,徐徐展開。

朗聲誦讀道:

熹平四年十月初八,大漢皇帝詔曰:

“南蠻逆亂,禍國殃民。陸城侯備,募兵平討,功於社稷。賜進爵臨鄉侯。”

我朝詔書,便是這麼通俗易懂,言簡意賅。

劉備叩謝領詔。

與喜氣洋洋的黃忠等人不同。同爲本地人的耿雍,卻聽的一頭霧水。加官進爵是肯定的了。然而,這臨鄉侯究竟是什麼侯?

還未想清楚,左豐又言道:“奴婢來時大人們萬般交待,讓少君侯務必早早圈定封邑,報備有司。”

劉備一愣:“圈定?”什麼時候封侯,要自己圈地了。話說,這臨鄉究竟在哪?

“正是。”左豐笑着點頭。

劉備這便說道:“備領命。”

示意耿雍領左豐入客舍休息。劉備返回書房,便取來涿縣地圖,細細察看。

找來找去,也沒發現臨鄉在哪。

這便把見多識廣的老族長請來一問。老族長竟也不知!

莫非,不在涿縣?

不可能吧。

翌日,劉備便前往客舍後院精舍,面見左豐。耿雍接人待物,自然放心。左豐笑臉相迎,便是明證。聽劉備道明來意,左豐也是一臉的驚奇。這便言道:奴婢臨來前,倒聽大人們說起,聖上本想進封少君侯爲方城侯。無奈三公四府皆不同意……想必,這臨鄉或許在方城附近?

臨鄉在方城縣?

劉備這便告辭。喚來簡雍、崔鈞,將涿州地圖取來,細細察看方城縣。

結果,仍一無所獲。

這倒奇了。

暗忖片刻,劉備這便說道:邑中可有方城縣來的行商?

耿雍點了點頭:有。

這便命刺奸帶來。

不久。一個方城縣富商,被護衛領進府中。乘天梯升上五樓。富商彎腰碎步,走進書房。撲通跪地,口呼少君侯。

劉備讓他起身,詢問臨鄉之事。

本以爲自己犯了什麼大事的富商,這便長出一口氣:回稟少君侯,臨鄉確在方城縣附近。然而卻非方城縣所轄。

劉備大喜。這便招呼他走到近前:且指給我看。

富商長揖後,碎步走到書案前。細細看過地圖,這便小心伸出手指,在地圖上輕輕一點:就是此地。

劉備定睛一看,乃是方城西南的一處無名之地。

即有此地,爲何圖中無名。

富商言道:臨鄉本是一座封邑,前漢縣屬涿郡,今漢初便廢除。

原來如此。

前漢的封邑。

送走富商,劉備這便從書箱中取出《漢書》分與二人,對照《漢書·王子侯表》,細細查驗。

很快,耿雍便查到出處。

元帝初元五年,封臨鄉頃侯(劉)雲,封邑臨鄉城。

臨鄉縣,位於方城南十里。前漢時,縣屬涿郡,今已廢除。

廢除沒事。只要有這個地方便可。然而,爲何耿雍和崔鈞的表情都如此古怪?

不等劉備來問,崔鈞便言道:敢問主公,所轄封邑,朝廷可是要主公自行圈定?

劉備點了點頭:正是。

崔鈞在樓桑和臨鄉城之間,劃了條線。頓時萎靡在地。

不等劉備來扶,崔鈞已自行坐起:主公,屬下……實在無話可說!

耿雍也是嘆氣:主公,可記得我們沿巨馬河(淶水)東去,途徑一片水澤?

劉備點了點頭:便是出清溪不遠,那裡地勢低窪,水漫河道,匯聚出一片大澤。聽說,那便是聞名遐邇的督亢之地。

崔鈞言道:正是督亢澤。

劉備急忙去看地圖。打量着崔鈞沿樓桑邑、督亢亭,臨鄉城,畫出的連線,幡然醒悟:莫非……

耿雍、崔鈞齊齊點頭:然也!

巨馬水自涿縣流入,東逕督亢澤,澤苞方城縣。涿縣東南就是督亢澤,督亢澤把整個方城縣,環抱其中。

督亢澤,名出督亢。戰國時爲燕國著名富饒地帶。荊軻入秦,便是以獻燕之督亢地圖爲禮物之一。中有陂(bēi)澤,週五十餘里,支渠四通,富灌溉之利。正因彼時督亢土地肥饒有水之利,才被荊軻當成‘圖窮匕見’的禮物,獻與秦王。

督亢陂澤之水,來自聖水、巨馬水。戰國時徑五十里的督亢陂澤,支渠四通,自然就形成了富有灌溉之利的燕國富庶膏腴之地。

時下,督亢地屬涿郡。方城縣南有督亢陌,幽州之南界。又因水患頻發,與戰國時的‘督亢地’已然變成了時下的‘督亢澤’!

大澤廣袤,方百餘里。

竟把方城縣全境及涿縣一部包容其中!

而劉備的封邑,臨鄉城,正因水大被淹,邑民舉家逃難,這才被朝廷廢棄。

想想也是。

《漢書·王子侯表》中記錄的‘臨鄉頃侯劉雲’,即便後來因故除國。朝廷也會依照慣例,將‘臨鄉侯國’更名爲‘臨鄉縣’。斷不會廢棄!之所以廢棄,乃因此時水患頻發,臨鄉城變成一片澤國,皆沒於督亢澤內。國人皆遷往他處,無人居住故而被廢。

再看臨鄉城的位置,在方城縣西南十里。整個方城縣都被督亢澤包裹。朝廷既封劉備爲臨鄉侯,而不是方城侯,也就意味着方城縣一釐一毫的土地,都不能圈佔。往南,又遠離位於臨鄉城西北的樓桑邑!

若圈地百里,且要包括樓桑邑、臨鄉城。如此一來,正如崔鈞在地圖上所連之線:方圓百里的土地,皆沒在督亢澤中!

雖封臨鄉侯,實則是督亢澤!

換句話說,劉備的封地,此時此刻全泡在水裡!

182 地大如礪108 同舟共販218 近水樓臺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262 認賊作父1.24 舉不避親1.40 國之惡疾1.32 循路而進189 轉機忽現1.32 循路而進1.92 輕身爲國171 無福消受124 上公九命171 南北船閘113 天命所歸61 衝風之末1.97 借題發揮1.74 唐突佳人1.38 秋色平分1.7 野火將熄1.36 兵亂在即152 烏蓮白卓111 鳴蟬蛻殼1.93 助紂爲虐111 鬥智鬥勇1.74 部貴五宗107 以夢爲繭180 羅襪未染1.65 象耕鳥耘13 匹夫無罪164 追本溯源111 雲龍風虎1.244 徒有虛名138 一席之地126 名公之胄1.49 覆水難收1.56 巡視國境146 心中有愛186 鬼火焚街1.99 謹慎擇友189 爭權奪勢1.90 班師回國1.72 誤打誤撞171 南北船閘154 鹿死誰手134 一刀之威112 不辱君命158 天下嚥喉1.20 來去相宜1.4 大禍滔天1.35 傳火天下178 萇孝仁皇1.33 同舟共渡1.29 外合裡應138 清波滌塵155 瞞天過海137 萬邦來賀1.7 野火將熄1.78 城上金烏1.276 命喪宮門1.45 何愁不嫁1.29 得失參半186 鬼火焚街151 金石爲開187 都護西域170 意落心安122 西園火併1.69 海賊聯盟1.76 獻圖明志192 夫子之牆1.92 多子多福1.43 切莫辜負189 爭權奪勢1.78 城上金烏1.84 王道治國135 喜得千金171 事出有因1.78 大藏書閣1.26 太后召見162 統一貨幣1.299 烏合之衆15 正視己心139 龜茲諸情168 絕地天通1.33 四郡亡胡19 與生俱來1.50 宮廷之變104 掃榻以待1.93 香餌懸魚104 滄海遺珠100 三郡烏桓1.40 羣盜蜂起120 滅頂之災138 漏奪附黨1.55 築臺募士1.48 浴室水塔1.54 五齊之甘13 民情得疏1.234 王允解懸
182 地大如礪108 同舟共販218 近水樓臺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262 認賊作父1.24 舉不避親1.40 國之惡疾1.32 循路而進189 轉機忽現1.32 循路而進1.92 輕身爲國171 無福消受124 上公九命171 南北船閘113 天命所歸61 衝風之末1.97 借題發揮1.74 唐突佳人1.38 秋色平分1.7 野火將熄1.36 兵亂在即152 烏蓮白卓111 鳴蟬蛻殼1.93 助紂爲虐111 鬥智鬥勇1.74 部貴五宗107 以夢爲繭180 羅襪未染1.65 象耕鳥耘13 匹夫無罪164 追本溯源111 雲龍風虎1.244 徒有虛名138 一席之地126 名公之胄1.49 覆水難收1.56 巡視國境146 心中有愛186 鬼火焚街1.99 謹慎擇友189 爭權奪勢1.90 班師回國1.72 誤打誤撞171 南北船閘154 鹿死誰手134 一刀之威112 不辱君命158 天下嚥喉1.20 來去相宜1.4 大禍滔天1.35 傳火天下178 萇孝仁皇1.33 同舟共渡1.29 外合裡應138 清波滌塵155 瞞天過海137 萬邦來賀1.7 野火將熄1.78 城上金烏1.276 命喪宮門1.45 何愁不嫁1.29 得失參半186 鬼火焚街151 金石爲開187 都護西域170 意落心安122 西園火併1.69 海賊聯盟1.76 獻圖明志192 夫子之牆1.92 多子多福1.43 切莫辜負189 爭權奪勢1.78 城上金烏1.84 王道治國135 喜得千金171 事出有因1.78 大藏書閣1.26 太后召見162 統一貨幣1.299 烏合之衆15 正視己心139 龜茲諸情168 絕地天通1.33 四郡亡胡19 與生俱來1.50 宮廷之變104 掃榻以待1.93 香餌懸魚104 滄海遺珠100 三郡烏桓1.40 羣盜蜂起120 滅頂之災138 漏奪附黨1.55 築臺募士1.48 浴室水塔1.54 五齊之甘13 民情得疏1.234 王允解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