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再爲羣雄

“若無此評,先生血濺矣。”袁術長笑收刀。許子將評語,足令袁術揚名。

稍後,偏將軍紀靈攜先鋒入城。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匯聚壽春。見大局已定,爲便宜行事,袁術自領揚州牧。傳令九江、廬江二郡歸服。見大勢已去。劉繇所闢官吏,望風解印去。先前如鳥獸散,袁氏門生故吏,又紛紛來投。不出半月,重拾先前氣象。

麾下將校,領兵四出。或入淮泗,或行長江。沿線城池,望風而降。便有固守不降者,先圍而不攻。待劉繇押解城下,親自勸降。便是忠臣良將,亦無可奈何。

軍心渙散,士氣崩盤。堂堂一州之牧,皆不戰而降。何況我等臣屬乎?

一月之中。揚州江北二郡,悉歸袁術所有。

上表報捷。

畢竟自家外戚。合肥侯亦成人之美。拜袁術爲揚州牧,主簿閻象,領淮南尹。長史楊弘爲九江太守、別駕韓胤爲廬江太守,帳下橋蕤、張勳、樂就、李豐、樑綱諸校,皆有封賞。皆大歡喜。

袁術勵精圖治。於壽春芍陂、合肥巢湖,分立水軍大營,收攏船隻,招募江淮健兒,操練水軍。已備攻城拔寨。

另有名士許劭,拜阜陵王相。領阜陵、浚遒、歷陽、東城、全椒,五縣。

合肥侯相胡毋班,位列八廚。卻不知何故,竟不隨合肥侯,同下江東。牧守合肥侯國,數年如一日。守土有功。袁術亦無從撤換。

爲示感恩。袁術上表,析橐皋(tuó gāo)、濡須二縣,並割阜陵國浚遒,九江郡之成德,五縣爲合肥王國。再析全椒爲建陽、全椒二縣,增補阜陵五縣。

如此,九江南部郡境,爲二王國共分。

袁術此舉,大有深意。今薊王總王權之極。王允雖狐虎之威,易相奪國。亦有取捨。三分天下,分屬江東之地,王允亦鞭長莫及。合肥並阜陵二國,扼守長江水路。有薊王虎踞在北,各方皆不敢輕易染指。羣雄豈敢以下犯上,大逆無道乎。

如此,只需假二漢室宗王,足可保南境無虞。

領會袁術此舉深意。饒是合肥侯,亦不禁慨嘆。位列六雄之一,袁術斷不可小覷。

與先前劉表並劉繇,截斷長江上下水路,截然不同。背靠江東,面陳淮泗諸國。更加大別山區,“廬江蠻”,亦稱“九江蠻”,多年來,舉族北上。前後不下百萬之衆,遷入薊國安居。江淮之間,鮮有漢蠻爭端。民生安定,堪稱富足。

命橋蕤,守襄安。張勳,鎮歷陽。再命降將樊能、於麋東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重整水砦。待水軍練成,上攻江夏,下擊廣陵。

前揚州牧劉繇,軟禁館舍。袁術以禮相待,並未刁難。至於後事,且觀時局若何。

袁術奇襲奪城,名揚天下。羣雄逐鹿,再多一人。

或有人言,袁術不過二郡之地。麾下數萬兵馬,實力不值一提。何以位列羣雄。只因背靠東吳,貴爲外戚。面陳淮泗諸國,引爲同盟。前後皆無憂。凡有難,必八方來援。如何能小覷。

壽春,車騎將軍府。

“江夏黃祖,廣陵趙昱,二郡當攻何處?”袁術意氣風發。

“荊州水軍甚盛,強攻不易。”主簿閻象進言:“廣陵趙昱,素有賢名。且新得二郡,民心初定,軍心未附。不宜急攻。”

“主簿所言極是,卑下等,附議。”長史楊弘、別駕韓胤,領幕僚下拜。

居高俯瞰,文武分立,人才濟濟。袁術自鳴得意:“如此,暫且休兵。已備來日。”

“喏。”

濮陽縣,鹹城。

“鹹,衛地,東郡濮陽縣東南有鹹城。”既此。與濮陽,扼濮水上下,東西兩岸。由呂布麾下健將,曹性、魏越統三千“陸渾戎騎”駐守。

濮陽周遭要津,皆有六健將分兵守備。曹操蓋海艦隊,逆進濮水,必拔此城。

雷澤,衛將軍大營。

曹操據東阿,轉擊濟陰、山陽、中牟、陽武、京、密十餘縣,連戰連捷,皆拔之。

“呂布率本部,守濮陽。別部屯濮陽西四五十里,另有二營分立城南、城東。”程昱將斥候來報,悉數彙總。陳列於濮陽地形圖。

“呂布固守濮陽之心,昭然若揭。”曹操笑道。

“此乃‘四面伏兵’之列城陣也。”程昱言道:“攻其一,而援兵四至。稍有不慎,必陷重圍。”

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便是此陣之真諦。

“呂布出身邊郡。深諳列城禦寇之術。”曹操慨嘆。

列城多豪俠。出身五湖四海。皆以武犯禁,因罪徒邊。後被薊王徵募,立“陷陣營”。扼守大散關。陷陣營士,人馬具裝,皆披“精煉吞光秘環鎧”。取犀牛皮、犛牛皮、馬鹿皮,三層髹漆合甲,外裹精煉龍骨絞絲環。既輕便隨身,又防刀劍弓弩。爲陷陣營制式裝備,稱“陷陣甲”。薊王有意並大震關軍,麴氏先登,一併調入國中,另有大用。

“仲德,可有良策。”曹操遂問。

“卑下所思,與明公同。”程昱笑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先循水路逆進。明攻列城。暗通田氏。約定時日,夜開城門。直取濮陽。一戰而勝之。呂布敗,餘衆皆不足爲患。”

“仲德所謀,果與我用。”曹操撫掌大笑。

翌日出兵,自大野澤入濮水,長驅直進。攻打濮陽。

甄都,甕城大營。

有荀彧率軍守備,甄都萬無一失。

“報,有軍情送到。”每日軍情,曹操皆連夜手書,快馬送至甄都。交由荀彧參謀。今日亦不例外。

“呈來。”荀彧遂擱筆。

“喏。”

細看曹操手書,又觀濮陽列陣。荀彧忽起不祥之感:“不好。此乃‘開門揖盜,引賊入室’之計也。必出陳宮之謀。”

言罷,厲聲問道:“明公何在?”

“手書昨夜寫成,今日恐已出征。”信使答曰。

“如此,當可轉圜。”荀彧穩住心神,一蹴而就:“速呈明公,不得有誤。”

“得令!”信使懷書而去。

1.79 十里樓桑192 言行若一121 一騎破萬1.62 猜忌暗生1.48 八方旅人13 虛實失度1.62 倉廩府庫141 文昌武盛1.40 蜜蜂分箱1.265 大有玄機146 東井戒火1 分兵入關121 一騎破萬159 無當飛軍1.38 明日爲王1.92 姑息養奸1.59 將星閃耀1.70 奉詔和親182 汝奈孤何1.53 攻心爲上1.83 蓋世英雄12 屠蘇續恨1.23 王宮女官1.82 狹路相逢178 洞鑑古今1.75 金闕在望1.43 龍生九子1.64 聞薊色變181 呂布入陳1.90 海島傳聲132 謹遵醫囑126 聚散有時128 了無蹤跡1.40 蜜蜂分箱1.78 捧珠之恩132 人心難琢1.94 陽球誅暴1.86 枕山跨海1.9 三危既宅131 深閨待嫁105 禮樂刑政108 同舟共販109 舊友重聚1.56 雨夜血染130 抗颺虓虎177 四海雄心100 三馬同槽1.36 一金知心1.4 陰陽連環1.66 甕中捉鱉166 落子無悔1.33 回馬箭術161 獵殺遊戲175 萬事齊備174 生死交替1.98 遊兵散卒110 金聲玉振115 天下棋局1.52 空空如也190 軍師節哀178 萇孝仁皇131 美玉生煙111 無名之輩1.92 南有喬木1.63 仰吞北斗1.264 又見連環1.3 香消玉損1.3 父子相隨1.58 萬般皆好155 拳拳之心1.34 旁門左道1.78 麟不當見1.63 焉能見疑1.33 劍器大宗1.242 繞樑餘聲104 滄海遺珠1.79 當不至於113 翻雲覆雨118 吐剛茹柔156 薊王子館1.72 血染清溪148 宮前之變109 素首雪女14 撒豆成兵1.252 花期正盛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02 多事之冬130 海內狂徒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05 烈女龐娥188 爲所欲爲1.53 寸步不讓1.66 麒麟騰空111 無名之輩1.92 輕身爲國118 幷州狼騎1.96 魂不守舍1.78 怦然心動1.53 驚濤暗涌213 橫空出世
1.79 十里樓桑192 言行若一121 一騎破萬1.62 猜忌暗生1.48 八方旅人13 虛實失度1.62 倉廩府庫141 文昌武盛1.40 蜜蜂分箱1.265 大有玄機146 東井戒火1 分兵入關121 一騎破萬159 無當飛軍1.38 明日爲王1.92 姑息養奸1.59 將星閃耀1.70 奉詔和親182 汝奈孤何1.53 攻心爲上1.83 蓋世英雄12 屠蘇續恨1.23 王宮女官1.82 狹路相逢178 洞鑑古今1.75 金闕在望1.43 龍生九子1.64 聞薊色變181 呂布入陳1.90 海島傳聲132 謹遵醫囑126 聚散有時128 了無蹤跡1.40 蜜蜂分箱1.78 捧珠之恩132 人心難琢1.94 陽球誅暴1.86 枕山跨海1.9 三危既宅131 深閨待嫁105 禮樂刑政108 同舟共販109 舊友重聚1.56 雨夜血染130 抗颺虓虎177 四海雄心100 三馬同槽1.36 一金知心1.4 陰陽連環1.66 甕中捉鱉166 落子無悔1.33 回馬箭術161 獵殺遊戲175 萬事齊備174 生死交替1.98 遊兵散卒110 金聲玉振115 天下棋局1.52 空空如也190 軍師節哀178 萇孝仁皇131 美玉生煙111 無名之輩1.92 南有喬木1.63 仰吞北斗1.264 又見連環1.3 香消玉損1.3 父子相隨1.58 萬般皆好155 拳拳之心1.34 旁門左道1.78 麟不當見1.63 焉能見疑1.33 劍器大宗1.242 繞樑餘聲104 滄海遺珠1.79 當不至於113 翻雲覆雨118 吐剛茹柔156 薊王子館1.72 血染清溪148 宮前之變109 素首雪女14 撒豆成兵1.252 花期正盛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02 多事之冬130 海內狂徒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05 烈女龐娥188 爲所欲爲1.53 寸步不讓1.66 麒麟騰空111 無名之輩1.92 輕身爲國118 幷州狼騎1.96 魂不守舍1.78 怦然心動1.53 驚濤暗涌213 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