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利大難估

千里冰封,巨馬東流。

薊太倉,廣僦民船。轉運今季新谷,均輸各處城倉。待來年雪花路開,河海解凍。船商齊聚,千帆競渡。已備不時之需。

種田十倍利。經商利百倍。貿易獲利,令薊人富可敵國。

民間殷富,賦稅高漲。薊國財政,持續盈餘。手有餘錢,各項支出亦水漲船高。衣食住行,休閒娛樂,娶妻納妾,寄券投資。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滿足生存所需後的自我提升。助推薊人,日有所進,知行倍增。首當其衝。爵民數量,迅速增長。

新興爵民階級,初見雛形。以《二十等爵》,一等公士爲例。受田一頃半,受地一宅半,歲俸五十石。可於海外荒洲,購買寄田券一頃半。公士,既種田,又經商,且還領食歲俸。

且問。於士、農、工、商,國之四民中,公士何屬?

於是,四民之上,爵民稱“第六民”。

何不言五?

只因“大國之風也。其中具‘五民’”。注曰:“士、農、商、工、賈也。”後世又有“士、農、工、商、兵”,五民之說。

之所以將商、賈分類。乃因上古時,二者多有不同。

《周禮·天官·太宰》:“六曰商賈,阜通貨賄。”鄭玄注曰:“行曰商,處曰賈。”俗謂“行商坐賈”。一般而言,走街串巷,販貨之人爲“商”。有固定經營場所,販貨之人稱“賈”,後二者連用,泛指買賣人。

更有甚者。士、農、工、商,殊途同歸,四民皆可爲爵民。薊王竊以爲,爵民,補足了勳貴與黎民之間的巨大鴻溝。

讓家國天下,封建體制,更加健全。制度,是生產關係的集羣。本應服務於生產力。封建時代,人口便是最主要的生產力。隨畜力機關器,大行其道。推動產業升級。於是乎,爲與新興生產力相匹配,爵民應運而生。

一言蔽之。爵民乃是時代的產物。

正如農作機關器,機關車船,機關造器。諸多先進機關器,對文明的整體提升。從而爲匹配先進生產力,而誕生的新型生產關係,不再受制於士農工商的粗略劃分。一統於爵民制度。

人類創造工具的目的,便是爲最大程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越是簡單的工具,越考驗個人素質。所謂熟能生巧,百鍊成鋼,皆是此理。故古時技術工種,俗稱“手藝”。技工,俗稱“手藝人”。甚至爲學成一門手藝,拜師數載,數十載,甚至窮盡畢生之力。美其名曰:“匠心獨運”。誠然,獨具創造性的工種,無從取代。然大量重複性的繁重勞動,卻可避免。

複雜機關器的出現,將技術“門檻”,大爲降低。於是“隔行如隔山”的手藝人,漸被精通各式機關器操作的“機工”所取代。甚至,成爲一種職業。客庸坊肆、莊園、軍營、商隊,不一而足。

不知從何時起。分明四季,數月冰封。讓內外之別,自然發生。河海冰凍,斷絕交通。客商歸家,薊人返鄉。薊國四百城港,人去樓不空,船走港不封。

巨馬水路,四季不凍。令薊國如有神助。安昌郡諸縣,背山向海,冬季施工,波瀾不興。薊國營城,月起十萬樓臺之迅捷,非親臨,不可盡知也。

今冬酷寒。環渤海,大半結冰。沿岸港津,悉數冰封。唯金州港例外。

早在冰封前。都船署便轉運大宗名產,囤於港口邸舍之中。供東瀛列島,三韓半島,船商往來販運。金州港漸取代泉州港,成爲東瀛都護府重要始發港。甚至爲干支海市母港。

沓氏、金州二縣,因海而興。今漢遼東半島,多爲密林莽原。人跡罕至。千山山脈,從南至北,橫貫半島。唯在半島之尾,東西沿岸。分設西安平,並平郭二縣。換言之,時下整個半島,皆歸薊王所有。遼東大木,多出於此。

自劉備樓桑大建,便有匠人逆流而進,尋河灣谷地紮營,砍伐大木。久而久之,營地成津,後爲水砦。遼海守郭芝,遂遣官吏值守。引半島夷人,出山客庸。悠悠二十載,漸成氣候。

年末郭芝上疏,欲將先前伐木營地,擴城爲縣。薊王亦束之高閣。只令郭嘉,疏通河道,增築泊位。先置津邑,再分城爲縣,不遲。

萬勿好大喜功,揠苗助長。朝中亦有百官上疏。言,再將汶縣、平郭,併入。東西國境,方稱相連。薊王卻道,所謂“一衣帶水”,“山水相連”。只計路途,不算水路乎?

環遼東灣,渝口津、昌黎港、房港、險瀆等,諸多港津,距金州港,半日往返。更有遼水入海口處通遼港,一日數返。船運便利,遠超車馬。若將渤海視作內湖,何言國土不連。

此言一出。百官恍然大悟。

正如西海(青海湖)亦是鹹海。若視渤海上灣,爲薊國內海。國境何言狹長。時人約定俗成,言國境必言國土。然薊王卻高瞻遠矚,將湖海亦視作國境。

闢鹽田,興船運。海捕網養,盡得其利。今又大開海稻田。鹽府民人,除鹽田外,再得一頃海稻田。終歸“民以食爲天”。鹽戶無糧田,難免心生不安,如願以償,民心得安。

海稻,號稱一丈青禾。生命力極強。不愧野生。只需趁春暖花開,風平浪靜時節,播種插秧。而後適時補栽,從長到收,甚至無需田間管理。均產五石。更有大量魚蝦,盤錯根節。收穫堪比禾鯉。堪稱神禾。此神物,嶺南紅樹林隨處可見。卻無人問津數千年。當真暴殄天物。

曬鹽、割稻、捉魚、摸蝦。皆不耽誤。丈高海稻,根深蒂固,護岸培土,堪比遍種河堤,紫花苜蓿。

薊王已命西域都護府,將沙滷鹽鹼,寸草不生,貧瘠之土,分門別類,運送國中。交由將作寺試種。待育出良種,再廣播西域,大面積種植。事實上,無論稻收多寡。凡有所出,必成奇聞。於薊王而言,有形無形之利大,不可估也。

海稻田一出,震驚四海。

“薊王若非天命所歸,何來此等祥瑞?”陳王宮正殿。會賓客大宴,陳宮朦朧醉眼,舉杯笑言。

1.32 公孫二雄251 英雄輩出157 麥穗兩岐104 窮無出路122 溫室藥圃1.52 洛陽金市117 知子莫母156 定鼎關中31 春秋決獄130 鮮卑寇邊108 命續二載185 諸王稱臣1.5 黃門侍郎194 無事相安124 國士待之1.66 有女士異191 天下雄兵143 孤城剿匪139 江山易改1.69 東西交會81 圍獵祭祖160 巧不如拙137 我有三策126 壯士八百61 木已成舟1.84 身陷囹圄188 二日並天1.42 善利其器21 御風而行110 羣雄並起101 問鼎中原114 養袁自重1.39 驚弓之鳥18 滅國之危130 不可定期1.29 同坑好友1.20 軟語溫言1.65 陰藏殺機174 生死交替1.235 貌合心離1.6 沐猴冠帶1.39 善罷甘休177 困龍之地1.26 有勇無謀114 一州之地1.8 馬桶廁籌18 千里圩田1.23 投桃報李1.247 愛屋及烏131 美玉生煙136 遣子入侍153 經營西域1.72 誤打誤撞1.4 越俎代庖147 不負韶華1.50 宮廷之變1.29 得失參半1.5 何方神聖180 一罪足矣1.5 空穴來風164 追本溯源1.223 歲末大事15 各有算計1.228 義貫金石14 一龍仕主1.244 薊國民貴12 屠蘇續恨132 一脈相承1.66 百艸滋茂1.55 鬥戰決勝155 果然民貴1.252 花期正盛1.4 越俎代庖1.230 列宿歸位140 祓禊之會1.6 沐猴冠帶1.82 捷足先登1.95 崔烈買官1.3 貢金補全1.90 多錢善賈1.265 大有玄機122 亦是豪傑103 鐵脊蛇矛1.35 西烏鐵騎31 綬帶密詔150 爲國秉筆120 四面合圍61 肉袒牽羊172 備思前後1.54 君臣有道51 情不亂法154 查無此人1.6 驚天動地140 懷利相接1.35 三高三服10 大夢初醒149 刀山劍樹1.25 百鳥朝凰1.35 劉備擲金
1.32 公孫二雄251 英雄輩出157 麥穗兩岐104 窮無出路122 溫室藥圃1.52 洛陽金市117 知子莫母156 定鼎關中31 春秋決獄130 鮮卑寇邊108 命續二載185 諸王稱臣1.5 黃門侍郎194 無事相安124 國士待之1.66 有女士異191 天下雄兵143 孤城剿匪139 江山易改1.69 東西交會81 圍獵祭祖160 巧不如拙137 我有三策126 壯士八百61 木已成舟1.84 身陷囹圄188 二日並天1.42 善利其器21 御風而行110 羣雄並起101 問鼎中原114 養袁自重1.39 驚弓之鳥18 滅國之危130 不可定期1.29 同坑好友1.20 軟語溫言1.65 陰藏殺機174 生死交替1.235 貌合心離1.6 沐猴冠帶1.39 善罷甘休177 困龍之地1.26 有勇無謀114 一州之地1.8 馬桶廁籌18 千里圩田1.23 投桃報李1.247 愛屋及烏131 美玉生煙136 遣子入侍153 經營西域1.72 誤打誤撞1.4 越俎代庖147 不負韶華1.50 宮廷之變1.29 得失參半1.5 何方神聖180 一罪足矣1.5 空穴來風164 追本溯源1.223 歲末大事15 各有算計1.228 義貫金石14 一龍仕主1.244 薊國民貴12 屠蘇續恨132 一脈相承1.66 百艸滋茂1.55 鬥戰決勝155 果然民貴1.252 花期正盛1.4 越俎代庖1.230 列宿歸位140 祓禊之會1.6 沐猴冠帶1.82 捷足先登1.95 崔烈買官1.3 貢金補全1.90 多錢善賈1.265 大有玄機122 亦是豪傑103 鐵脊蛇矛1.35 西烏鐵騎31 綬帶密詔150 爲國秉筆120 四面合圍61 肉袒牽羊172 備思前後1.54 君臣有道51 情不亂法154 查無此人1.6 驚天動地140 懷利相接1.35 三高三服10 大夢初醒149 刀山劍樹1.25 百鳥朝凰1.35 劉備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