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真骨舍利

時下,佛教還無後世諸多規矩。安世高圓寂後,並未舉辦所謂的水陸道場,盛大法事。不過是同來中土的藩僧,合力將他連人帶榻從舍內擡出。放置在清涼臺前空地。

清涼臺,原是明帝少時讀書納涼之處。後爲西域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譯經之所。

白馬寺最後一座大殿毗盧殿,便設在清涼臺上。兩位高僧一直在清涼臺修行直到去世。白馬寺山門內東西兩側分設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墓,以示悼念。東漢以後,清涼臺爲白馬寺藏經之所。臺上毗盧閣周圍,環繞着配殿、僧房、廊廡等,爲一座漢式庭院。自成格局,被後世譽爲“空中庭院”。堪比巴比倫“空中花園”。

寺中藩僧皆來幫忙。面上無喜無悲,手腳利落,行動如常。

很快,藩僧們便堆積薪柴,將安世高連人帶塌,團團圍住。

準備付之一炬。

一個身高體長的高僧,舉着火把,走到了圍觀的劉備面前。

“我來?”劉備一愣。

“安世高最後見的既是檀那。檀那便是他在人世間最後一縷牽絆。”高僧一口精純的京畿官話。

劉備懂了。這便舉火上前,深看坐化圈中的安世高一眼,繞着點燃火圈。

按照高僧的指點,又把火把擲入火海。了盡牽掛。

烈火熊熊,梵香四溢。

全寺藩僧齊齊打坐,用梵語吟唱佛經,爲安世高送行。

劉備靜靜的看着火焰,生怕漏了任何一個異象。結果,祥雲、佛光,皆未出現。不過是場吞噬一切的大火。

一了百了。

“主公?”見火焰高漲,賈詡忍不住出聲。

“文和,且再看看。”劉備仍有些不死心。

“喏。”賈詡豈能不知劉備心意。即便主公並不信佛。卻也想看看,佛法究竟能否普渡世人。

佛陀時代的古印度,有四種葬法:火葬(荼毗)、水葬、土葬、林葬(棄之森林)。火葬列爲諸葬之首,一直延續至今。

佛入滅前,囑咐弟子收集舍利並造塔廟,使後人見佛塔時,能思慕如來之造化。佛入滅後,弟子們依照囑託,架香木焚化佛陀遺體。荼毗後,於灰燼中得佛舍利“八斛四鬥”。

時下一切從簡。

一堆薪柴便送入西天。

“主公?主公?”

劉備聞聲睜眼,不禁暗自慚愧。我去,後半夜竟然睡着了……

賈詡怕是一夜未眠。這便輕聲說道:“天明前,火焰漸熄。幾位藩僧正待清理火場。故將主公喚醒。”

“有勞文和。”劉備這便起身,活動開發麻的雙腿,向火場走去。

“於灰燼中得佛舍利‘八斛四鬥’。”如此之多,佛祖果非凡人。先前遞送火把的高僧,正以枯木禪杖在灰燼中來回摸索。忽聽一聲脆響。這便將杖頭擡起。一顆赤色舍利珠,隨即翻出。

高僧欣然點頭,眉目中亦多歡喜。

能結成舍利,應是修業有成的具現吧。

碩大如龍眼,卻只此一顆。

高僧將赤珠取出,連同兩塊彎曲骨片,一同贈與劉備。舍利珠……是可以送人的嗎?

見劉備目露疑色,高僧笑道:“佛渡有緣人。”

劉備張了張嘴,默默收下不提。

舍利珠出自火場,尚有餘溫。兩塊彎曲骨片,一片來自胡姬酒肆的女酒家。一片應是安世高的遺物。劉備試着拼合,果然是象牙的形狀。然而卻少了一片。

換句話說,信物有三片。卻不知最後一片又在何人之手。

見藩僧將安世高的骨灰裝壇,準備撒入洛水。劉備這便告辭離開。

想了想,便又折去馬市。

不料胡姬酒肆,竟也垂滿白紗。

“不好!”劉備急忙下車,快步衝入。

大堂內已聚滿各色人等。洛陽令周異也在。

見到劉備,這便上前行禮:“君侯。”

“明庭,莫非……”

“酒家安氏,昨夜無故身亡。我已命人勘驗,乃是壽終正寢,無人陷害。”

“……”劉備悵然若失。

說完。洛陽令又取來胡姬酒肆宅地劵書,遞給劉備:“案前留有安氏手書。言,將酒肆與一衆胡姬,奴僕,皆贈與君侯。”

見劉備仍未回神,主簿賈詡這便上前接過。

劉備這才反應過來,急忙肅容行禮。

洛陽令亦回禮,自去忙碌不提。

劉備沿梯登上三樓,順着往來的治喪人等,找到了女酒家的遺體。

遺體已赤身塗臘,換穿壽衣。面目安詳,栩栩如生。靈堂鋪滿鹿皮,當中懸吊鹿頭骨。房間內充斥着檀香混合乳香的氣息。有一對祭司並坐在火前唸經。旁邊還拴着一對黃耳白狗。

“此乃‘犬視儀式’。”賈詡上前道:“女酒家必是祆教徒。”

瑣羅亞斯德教,乃安息帝國之國教。中原稱“祆(xiān)教”、“火祆教”、“拜火教”。

據巴列維文經典所述。死者靈魂坐於軀體之一端,共歷三天三夜。第四日凌晨,靈魂抵達森嚴可怖的“裁判之橋”(即“欽瓦特橋”)。爲了給死者以最大的襄助,家人在三日內須竭力哀悼,祭司須唸誦經文,繼而血祭及對火的禮拜。第三日夜晚,爲亡者奉獻肉食和壽衣,確保死者之靈,翌日清晨能安然踏上赴冥世的旅途。

祆教教義認爲:人死後,死屍會附有一種致命的屍魔,它以蒼蠅的形式出現,需用狗來驅除這種屍魔。據《文迪達德》第八章第三節上所說,選擇生有四隻眼睛的黃狗,或有黃耳朵的白狗,將其帶到死者旁邊,便可使屍魔飛離死屍。

此便喚做:犬視儀式。

祆教死者出葬前,需進行多次犬視儀式。爲死者穿壽衣時便進行犬視,以後每隔一段時間便要犬視一次。直到遺體搬離屍房。在第一次犬視後,房裡要點火去毒,用檀香木和乳香燃燒。祭司坐在火前唸經,照看火永燃,直到死屍送往墓地。

他人亦可在停屍房裡誦經,但均要距死屍至少三步,以免受魔毒危害。

經文所言,正如眼前這般。

太子與公主,一個信佛,一個拜火。

信仰雖不同,卻同日而終。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兩人之間又有何恩恩怨怨,第三塊骨片又在何處?

如今人死燈滅,種種疑問,已不得而知了。

思前想後,只換來一聲長嘆。

是不是又被套路了。

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24 羌亂再起17 輕徭薄稅154 一念之間215 按兵不動1.258 激勵三軍1.75 一錢太守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80 天下貴二1.72 羚羊掛角1.52 洛陽金市104 龍吟虎嘯105 紅顏易老117 知子莫母100 喜事將近183 長史女衛1.37芳蘭生門1.20 皇命加身119 北海一龍167 王化之基189 江淮孤生1.80 西邸賣官16 天下富貴1.38 人頭落地139 江山易改135 兵出隴右100 取之有道1.29 得失參半1.5 舌綻春雷1.98 白湖水榭1.65 攻略壽春1.68 以和爲貴109 黑山飛燕137 和氣生財1.2 燕燕于歸100 三郡烏桓1.206 猛將之烈1.62 猜忌暗生195 勤王之師193 置酒高會1.48 微觀天下1.25 相遇上陵152 善刀而藏141 人間正道135 佳偶天成145 寡人無情1.2 亂世苟活51 流民來附106 名不虛傳103 水路遊擊1.79 河間奼女123 呼之欲出108 與王共治291 無能之輩1.33 無雙割草1.202 多事之冬1.45 入園面後183 悉聽君便1.22 我記下了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9 垂簾理政1.83 尚書來訪1.70 虎嘯山林170 乞伏來投141 曲水流觴1.73 血巢角鬥172 席珍待聘148 如期而至150 待我長成1.79 河間奼女12 再見恩師157 耕雲播雨1.207 又見白袍1.207 以退爲進1.72 炎漢控火101 老臣謀國1.88 藩強朝弱1.57 周不如漢1.7 殺機畢露1.240 苦心孤詣21 真龍之子41 不爲已甚1.26 何以解憂178 萇孝仁皇1.38 人頭落地1.88 母行子效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39 戶限爲穿1.4 砥礪同行130 鮮卑寇邊111 撤塔並港1.73 謠言四起1.264 又見連環116 如日之升1.65 如湯沃雪175 京兆三休1.89 秉燭夜話198 千里救主15 督亢新城1.89 無銅身輕
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24 羌亂再起17 輕徭薄稅154 一念之間215 按兵不動1.258 激勵三軍1.75 一錢太守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80 天下貴二1.72 羚羊掛角1.52 洛陽金市104 龍吟虎嘯105 紅顏易老117 知子莫母100 喜事將近183 長史女衛1.37芳蘭生門1.20 皇命加身119 北海一龍167 王化之基189 江淮孤生1.80 西邸賣官16 天下富貴1.38 人頭落地139 江山易改135 兵出隴右100 取之有道1.29 得失參半1.5 舌綻春雷1.98 白湖水榭1.65 攻略壽春1.68 以和爲貴109 黑山飛燕137 和氣生財1.2 燕燕于歸100 三郡烏桓1.206 猛將之烈1.62 猜忌暗生195 勤王之師193 置酒高會1.48 微觀天下1.25 相遇上陵152 善刀而藏141 人間正道135 佳偶天成145 寡人無情1.2 亂世苟活51 流民來附106 名不虛傳103 水路遊擊1.79 河間奼女123 呼之欲出108 與王共治291 無能之輩1.33 無雙割草1.202 多事之冬1.45 入園面後183 悉聽君便1.22 我記下了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9 垂簾理政1.83 尚書來訪1.70 虎嘯山林170 乞伏來投141 曲水流觴1.73 血巢角鬥172 席珍待聘148 如期而至150 待我長成1.79 河間奼女12 再見恩師157 耕雲播雨1.207 又見白袍1.207 以退爲進1.72 炎漢控火101 老臣謀國1.88 藩強朝弱1.57 周不如漢1.7 殺機畢露1.240 苦心孤詣21 真龍之子41 不爲已甚1.26 何以解憂178 萇孝仁皇1.38 人頭落地1.88 母行子效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39 戶限爲穿1.4 砥礪同行130 鮮卑寇邊111 撤塔並港1.73 謠言四起1.264 又見連環116 如日之升1.65 如湯沃雪175 京兆三休1.89 秉燭夜話198 千里救主15 督亢新城1.89 無銅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