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吐剛茹柔

十二月初。

薊國上計使團,並隴右上計使團,先後奔赴洛陽。

薊王命斥候一日數報。待入八關,這才心安。尤其薊國上計使團,直到橫渡小平津舟橋時,薊王方知,王妃公孫氏及七位小姐姐,亦在隊中。

舟橋,後世稱浮橋。即以舟代橋。故有“浮航”、“浮桁(héng)”、“舟樑”之稱。因架設簡便,成橋迅速,常用於軍事,故又稱“戰橋”。

用時即連,行畢則拆。爲華夏先人首創。周制,浮橋爲天子專用,庶人以泭(木筏)渡河。故有“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之說。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破除舊制,舟橋使用漸廣。

周文王“親迎於渭,造舟爲樑”,乃舟橋首見記載。春秋時,秦景公母弟,後子針(人名),於大河上架舟橋,“車重千乘”,叛秦入晉。乃是見於書錄的首座“大河舟橋”。

五百七十六年後。建武十一年(35年),公孫述架江關浮橋,以絕漢軍水路交通。後被岑彭火攻摧毀。乃是首座“長江舟橋”。

時下,“造舟爲樑,連舟爲橋,溝通南北,便輸天下”,已極爲普遍。然卻無永久性舟橋。

爲便於冬季往來,故趕在大河冰封前架起。稍後不久,舟船遂與堅冰,凍成鐵板一塊。天塹變通途。待春暖花開,大河解凍前,便會拆除。故時下舟橋,皆屬於臨時性橋樑。

大河滔滔,水大浪急。尤其豐水期,奔衝而下,舟橋難以維繫。不可久置。直到隋煬帝大業元年,造“天津橋”,以架洛水。“用大纜維舟,皆以鐵鎖鉤連”,方爲首座永久性舟橋。

劉備欣喜之餘,又放心不下。命關、張二義弟,領麾下精騎,北上相迎。入園時,兵分二路。上計令陳逸等,車入薊國邸。王妃車駕則入水砦。薊王親出,攜重臣列隊甲板相迎。

“妾等,拜見夫君。”公孫長姐並七位小姐姐,盈盈下拜。

話不多說,劉備急忙扶起:“速避風寒。”

三足踆烏,水上塢堡。正殿見過一衆家臣,王妃等人,遂入後殿。梳洗裝扮,再赴接風宴。

如前所說。正臘罷朝,百官俱賀歲。趁二十餘日假期,王妃遠赴京師,與夫君團聚,亦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先前並非故意隱瞞,只恐走漏風聲,爲賊人所乘。

須知,今時不同往日。薊國上計,已無需千里迢迢,從薊國轉運海量銅錢。只需持薊王敕令,往錢堡交割即可。輕車簡從,行程迅捷。亦無需再提前月餘出發。

劉備已問過,宮中一切安好。諸子有太妃及義太妃照料,長姐及七位小姐姐,當可安心。

王妃駕到,船宮得主母。馬氏、鄒氏、杜氏等,齊來拜見。公孫長姐,玉容仙姿,更加七位小姐姐相映成輝。饒是國色如馬氏,亦不禁心生折服。

長姐與三墩,自幼相伴。寒暑易節,情深意切。七位小姐姐亦早入家門。自微末時,相伴至今。雖爲側妃,並無貴人策封。然各有封號。金章紫綬,合稱七妃。安氏四姐妹並副伏羅氏、烏蓮、慧妃等,稱諸妃。西域五十五國,五十六國公主,並十夷王女等,稱衆妃。

獨長姐稱王妃。

待三宮少帝,知薊王妃駕到。已是翌日。

這還了得。三宮太僕,頂風朔雪,車駕入水砦。呈帝后御賜,代爲慰問。

王妃之賢良淑德,及身負人望。一句“天下公孫”,足見一斑。

一言蔽之,薊王與薊王妃,滿足了時人對婚姻全部的期望。清貧不棄,富貴無忘。風雨共濟,白頭偕老。

誠然。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如此客氣,實非薊王所願。

劉備竊以爲。夫妻本就該雙宿雙棲,交頸比翼。相濡以沫,同牢合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吐剛茹柔,鼓漱吞津。間不容髮,密不透風。共赴巫山雲雨,同登九霄樂極。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鼓漱吞津,仙家美其名曰:『服玉液神水法』,一名“存津法”。

有詩讚曰:“此液非常液,金玉共合成,靈根常灌溉,久服自長生。”

一夜無話。

酣暢淋漓。

沐浴更衣,梳妝打扮。共入餐廳用膳。長姐身逢大難,一身二主;破而後立,合而唯一。與劉備相伴光陰,點滴成海。活成一體。劉備愛之深,又何須母憑子貴。

三宮帝后,齊遣太僕問候。便是此因。

義弟、家臣,早早來見。薊王遂開家宴。縱冰凍三尺,雪大如席。亦歡聲笑語不斷,羨煞旁人。

又過一日。

斥候來報。隴右上計使團,亦抵洛陽郭外。薊王再遣二義弟,領軍相迎。涼州刺史部,自轉去客堡紫墀館。幕府車駕,直入水砦。慧妃望穿秋水,趕來與夫君相會。

然禮不可廢。攜當昔、當素等雲霞諸妃,先拜夫君,見禮王妃。許師鍾璦、冥蝶駱晹、幽姬盧暒、並釋比翟姜等,雲霞女仙,伴駕同來。遂與靈輝女仙相會。尤其釋比翟姜,精通上古仙術。對抗西王母派上元夫人,當遊刃有餘。

薊王終得安枕。

再命守丞劉平,車駕入宮,回呈謝禮。定覲見事宜。嫡庶有別,長幼有序。三宮帝后覲見先後,斷不可錯。

王妃先於船宮盛宴,宴請客居國賓館的羅馬皇后魯琪拉。此乃王妃社交。薊王無需參與。王駕入國邸,與隴右並薊國上計屬吏,把酒言歡。

官堡,乃薊國留守官吏所居。薊國邸,唯薊王家臣,方可入住。左右爲肱股,出入皆心腹。自保無虞。隴右正副上計使,正是“錢穀二令”,司馬芝並董昭。涼州一州之治,當屬涼州牧閻忠。其麾下自有上計令。薊王幕府,掌流徙牢營,並無計吏。歷來由幕僚代掌。“錢穀二令”,正當其用。

今,輔漢幕府,亦不可同日而語。先前薊王擢升屬吏。如武庫令、貲庫令、大倉令等,皆升爲雙千石俸。隸屬於幕府中丞賈詡所轄。左右將兵長史戲賢、蓋勳,爲其上官。

幕府持重。遂與封國並立。

14 各奔東西157 麥穗兩岐176 左膀右臂1.74 青虹下墜1.74 再掠女豪139 與民爲伍1.32 明隱之爭1.68 拯焚救溺1.257 美事將近1.249 幸有一子164 首尾呼應1.204 猶樂思沛1.48 反間之計1.70 奉詔和親1.80 關羽得子1.9 三危既宅10 大夢初醒1.56 巡視國境1.95 白虹貫日101 東走西顧1.207 又見白袍110 連環殺局165 片羽吉光161 孤燕折翅1.30 以僞亂真184 是個難題215 班姑蔡女1.77 攻心之策1.82 狹路相逢1.57 賞罰未定156 仁至義盡140 祓禊之會1.76 世道無常1.223 歲末大事1.87 三宮鼎立1.73 爲女聘師17 正月旦會1.53 攻心爲上180 破解之策160 女中豪傑1.98 四海昇平1.77 蜩螗之鳴1.44 白檀守備1.96 一億情義188 風聞奏事141 前身後世115 亡胡千家120 四面合圍1.35 傳火天下144 計斷九月31 莊園我有160 改造它乾1.55 只爲薊吏1.266 驚悉隱秘170 黃泉相見1.42 撐犁孤塗132 人心難琢115 天下棋局127 因時而變1.87 年終臘賜61 肉袒牽羊159 衆星拱辰133 奪母之恨150 待我長成109 突飛猛進186 氾濫成災109 舊友重聚1.43 樓桑特產1.34 庸人自擾1.87 三宮鼎立163 拈花摘葉137 我有三策104 見字如面199 款到發貨1.70 奉詔和親106 羌胡合流158 含笑九泉1.73 謠言四起1.207 又見白袍146 有恃無恐1.40 何懼偷生133 兵鋒四起1.9 決裂諸侯1.43 切莫辜負129 琉璃易碎185 定國奇謀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28 火燒長社115 帝王心聲1.87 溫故知新111 義高於律125 賽馬效應1.244 徒有虛名116 引藥歸經1.63 仰吞北斗1.88 立象林苑184 亂之道也148 宮前之變1.37 魚龍漫衍1.77 始料未及
14 各奔東西157 麥穗兩岐176 左膀右臂1.74 青虹下墜1.74 再掠女豪139 與民爲伍1.32 明隱之爭1.68 拯焚救溺1.257 美事將近1.249 幸有一子164 首尾呼應1.204 猶樂思沛1.48 反間之計1.70 奉詔和親1.80 關羽得子1.9 三危既宅10 大夢初醒1.56 巡視國境1.95 白虹貫日101 東走西顧1.207 又見白袍110 連環殺局165 片羽吉光161 孤燕折翅1.30 以僞亂真184 是個難題215 班姑蔡女1.77 攻心之策1.82 狹路相逢1.57 賞罰未定156 仁至義盡140 祓禊之會1.76 世道無常1.223 歲末大事1.87 三宮鼎立1.73 爲女聘師17 正月旦會1.53 攻心爲上180 破解之策160 女中豪傑1.98 四海昇平1.77 蜩螗之鳴1.44 白檀守備1.96 一億情義188 風聞奏事141 前身後世115 亡胡千家120 四面合圍1.35 傳火天下144 計斷九月31 莊園我有160 改造它乾1.55 只爲薊吏1.266 驚悉隱秘170 黃泉相見1.42 撐犁孤塗132 人心難琢115 天下棋局127 因時而變1.87 年終臘賜61 肉袒牽羊159 衆星拱辰133 奪母之恨150 待我長成109 突飛猛進186 氾濫成災109 舊友重聚1.43 樓桑特產1.34 庸人自擾1.87 三宮鼎立163 拈花摘葉137 我有三策104 見字如面199 款到發貨1.70 奉詔和親106 羌胡合流158 含笑九泉1.73 謠言四起1.207 又見白袍146 有恃無恐1.40 何懼偷生133 兵鋒四起1.9 決裂諸侯1.43 切莫辜負129 琉璃易碎185 定國奇謀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28 火燒長社115 帝王心聲1.87 溫故知新111 義高於律125 賽馬效應1.244 徒有虛名116 引藥歸經1.63 仰吞北斗1.88 立象林苑184 亂之道也148 宮前之變1.37 魚龍漫衍1.77 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