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綱舉目張

“今季稻作,承前啓後,不可有失。”薊王又道。

‘臣等,遵命。’百官心領神會。海外寄田,能否扭虧爲盈。成敗在此一季。

稍後開宮宴,薊王與百官同殿而食。言及南下見聞,雖寥寥數語,亦令人心嚮往之。逢大朝會,比千石以上,百官就位。幕府封國,羣臣列席。薊國吏制之盛,兩漢四百年罕有。

正因恪守古法。王治相,相治官,官治吏,吏治民。自上而下,井然有序。“明主治吏不治民”。爲時人津津樂道。

“吏,治人者也”。

好比“搖木本則萬木動,引網綱則萬目張(搖樹幹,則枝葉必動;引網繩,則網眼皆張)”。“吏治則民治”,“吏正則國治”。譬如“救火者,吏操壺走火,則一人之用也,(吏)操鞭使人,則役萬夫(《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治國當羣策羣力,集思廣益。切莫大包大攬,百密一疏。

下朝後,王太后遣人來喚。

薊王遂入西宮增城殿覲見。

“母親何事?”薊王簾下行禮。

“我兒大婚將至,右國令女,當作何處。”王太后撤簾相見。

世人皆知。薊國唯有左國令,不設右國令。正因右國令,國之重臣。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甯姐姐守孝已滿三載。當可嫁娶。

薊王每每慮及,亦寢食難安。

“母親何意?”薊王直言。

“此次大婚,我兒可一併聘之。”王太后言道。

“待書信問過,再做計較。”薊王心知,甯姐姐此去,除爲父守孝。還有大事未了。以甯姐姐爲人。若心願未了,斷難轉圜。

王太后輕輕頷首,轉而問道:“我兒後宮,美人衆多,相濡相呴(xǔ),可有心得?”

“紅顏易得,真情可貴。”薊王有感而發。時至今日,薊王若只求口腹之慾,肌膚之歡。何其容易。此次南巡,經停各海外荒洲。互贈國禮時,多有各色美人入列,少則數十,多則過千。若大開方便之門。單此一趟,足可收入美人過萬。

縱萬紫千紅,亦索然無味。

樓桑老宅,長姐守前,甯姐姐善後。少時三墩,方能安然高臥,寒暑易節,日有精進。成就今日之薊王劉備。

“如我兒所言。”王太后諄諄善誘:“家國天下,皆安天命。唯男女事,發乎於情。右國令早已入土。當無需避嫌。”

言下之意,右國令其人如何,當無需顧及。

“喏。”薊王唯唯稱喏。

甯姐姐性格,當可與公孫長姐比同。論與三墩相識之初,由早過長姐。若無甯姐姐庇護。三墩恐早已爲太平妖道所害。少年時,三墩每有奇思妙想,必將手稿相贈。此,亦是權宜之計。如今天師道,一分成三。黃巾亂後,羣雄並起。前朝舊事,已無人惦記。便如何後,亦被遺忘。時人只知神智夫人,不記靈思皇后。

出增城殿。薊王返北宮。升鳳凰殿。

鳳凰殿,乃公孫王后寢宮。昨夜同牀共枕,公孫王后遲醒。洗漱更衣,日中方纔回宮。一里之回,錯落七重。後宮諸事,皆由公孫王后主持。薊王無小事。單此一句,足見後宮事大。

除安氏四長御。另有七妃、慧妃、副伏羅妃、蓮妃、龜茲妃、竇妃、何妃等,分擔重任。薊王入殿時,諸妃皆在。

“妾等,拜見夫君。”論夫妻情重,鳳凰殿中至深。

“王后,免禮。”劉備伸手相扶:“諸妃,免禮。”

“夫君似有心事。”公孫長姐,一眼看破。

“長姐當知。”待夫妻落座,劉備言道:“思甯姐姐之事,故心緒不寧。”

“小弟,欲定九月之期。”劉備心思,長姐早知。

“卻不知,甯姐姐心意若何。”劉備仍有顧慮。

“何不傳書林慮,一問便知。”長姐言道。

“也好。”劉備這便定計。待安長御,捧來筆墨。劉備暗忖片刻,蘸墨提筆,娓娓道來。衆妃觀後,皆心有慼慼。

《禮記·曲禮下》:“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疏曰:“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此乃自謙之稱謂。

謂孤家寡人。劉備並土封王,南面稱孤。會當凌絕頂,高處不勝寒。所思所想,所作所爲,皆是家國天下,利益取捨。娶甯姐姐入家門,多出本心,少有利益。如先前母親當面,口出肺腑之言:紅顏易得,真情可貴。

無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心事漸消。薊王難得空閒。與王后並諸妃,相聚甚歡。所謂“小別勝新婚”。今夜侍寢,當擇七妃。

先去用膳,再入曲池共遊。稍後相伴合歡殿。“顛鸞倒鳳,撐霆裂月,直被消磨”。偷得浮生半日閒。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百尺遊絲爭繞樹,一羣嬌鳥共啼花。”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翌日晨醒,氣爽神清。抽身下榻,洗漱更衣,薊王車駕出宮,登三足踆烏,順下巨馬水路,繞行渤海,遠至遼東。

巡視薊國東境。

碣石宮下,碣石港。

薊王舉千里鏡遠望。

見碣石宮墟,已搭滿框架。將作寺良匠,攜客庸青壯,正原址重建,進度極快。

隨行安貴人,忽有所悟:“莫非,夫君重建碣石宮,另有所置。”

薊王輕輕頷首:“然也。”

“可是‘太平聖女’。”安素已知。

“正是。”同牀共枕,薊王毋需隱瞞。

“右國令之事,妾亦有耳聞。”安素柔聲道:“甘泉宮置神智夫人,碣石宮置太平聖女。夫君之意,妾等知矣。”換言之,在薊王心中。甯姐姐當與甘後位同。卻不知甯姐姐,意下如何。

“碣石宮,畢竟離宮。”薊王又道:“船宮可乎?”言下之意,受封船宮。如此,可常伴薊王身側。南港距北宮,不足十里之遙。

所謂“關心則亂”,明明深思熟慮,卻難免患得患失。安素進言道:“夫君,封神智夫人於甘泉宮。莫非,當真徒遷易縣乎?”

劉備欣然言道:“貴人,言之有理。”

91 心有滋蔓146 大而化之1.84 護氐校尉1.45 入園面後1.89 牽招一怒117 倒履相迎196 家門之爭1.3 風潮不減1.67 勝券在握189 夾縫偷生91 不脛而走133 侵掠如火1.54 五齊之甘1.44 輕卒銳兵1.35 三高三服1.90 萬軍叢中136 鴉雀無聲91 龍有逆鱗161 兵發關西145 有軌騾車130 輔車相依171 無福消受1.96 挾私報怨1.68 西林大建1.26 以直報怨12 半城煙火1 全在水裡148 附內而生1.53 攻心爲上1.23 三千珠履146 漢宮女主91 車騎填巷166 秦薊之好1.29 強渡漢水175 兵荒馬亂1.230 列宿歸位1.236 兵器時代1.49 以道御術61 變廢爲寶1.42 善利其器1.53 人生百戲211 入主小沛1.89 無銅身輕198 東歸洛陽1.74 畫地作餅1.68 女王之牙136 矛頭所指215 按兵不動1.70 奉詔和親15 愛恨入土1.22 百死莫贖112 果然有差1.43 百般不厭1.96 一億情義15 安邦定國1.66 象軍初立126 投其所好1.204 猶樂思沛1.62 猜忌暗生110 棄親從曹101 減矢之計115 龍見於野163 女亞馬遜!81 圍獵祭祖1.97 板上釘釘17 廢長立賢109 素首雪女1.87 長樂未央1.97 板上釘釘132 爲君取食102 風雪載途130 抗颺虓虎1.76 舉世無雙1.49 上表回國1.200 得而誅之1.8 配享太廟114 支渠四通102 自薦枕蓆1.53 攻心爲上21 二宮之亂1.66 飛廉斬薙1.2 一夜動亂127 兔死狐悲18 張家小胖116 引藥歸經106 萬民飢流138 盡如人意174 人間巨物173 能者多勞110 金聲玉振1.55 衆怒難犯179 胴體雕青1.242 兵棋演武190 封賞羣臣173 畝鍾之田1.64 天下大酺128 孤很欣慰126 向死而生21 真龍之子133 往甯難了
91 心有滋蔓146 大而化之1.84 護氐校尉1.45 入園面後1.89 牽招一怒117 倒履相迎196 家門之爭1.3 風潮不減1.67 勝券在握189 夾縫偷生91 不脛而走133 侵掠如火1.54 五齊之甘1.44 輕卒銳兵1.35 三高三服1.90 萬軍叢中136 鴉雀無聲91 龍有逆鱗161 兵發關西145 有軌騾車130 輔車相依171 無福消受1.96 挾私報怨1.68 西林大建1.26 以直報怨12 半城煙火1 全在水裡148 附內而生1.53 攻心爲上1.23 三千珠履146 漢宮女主91 車騎填巷166 秦薊之好1.29 強渡漢水175 兵荒馬亂1.230 列宿歸位1.236 兵器時代1.49 以道御術61 變廢爲寶1.42 善利其器1.53 人生百戲211 入主小沛1.89 無銅身輕198 東歸洛陽1.74 畫地作餅1.68 女王之牙136 矛頭所指215 按兵不動1.70 奉詔和親15 愛恨入土1.22 百死莫贖112 果然有差1.43 百般不厭1.96 一億情義15 安邦定國1.66 象軍初立126 投其所好1.204 猶樂思沛1.62 猜忌暗生110 棄親從曹101 減矢之計115 龍見於野163 女亞馬遜!81 圍獵祭祖1.97 板上釘釘17 廢長立賢109 素首雪女1.87 長樂未央1.97 板上釘釘132 爲君取食102 風雪載途130 抗颺虓虎1.76 舉世無雙1.49 上表回國1.200 得而誅之1.8 配享太廟114 支渠四通102 自薦枕蓆1.53 攻心爲上21 二宮之亂1.66 飛廉斬薙1.2 一夜動亂127 兔死狐悲18 張家小胖116 引藥歸經106 萬民飢流138 盡如人意174 人間巨物173 能者多勞110 金聲玉振1.55 衆怒難犯179 胴體雕青1.242 兵棋演武190 封賞羣臣173 畝鍾之田1.64 天下大酺128 孤很欣慰126 向死而生21 真龍之子133 往甯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