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枕山跨海

“子遠機變。”賈詡笑贊。

先前。幕府雖持重。然遠不及封國。今都護四方,御天下雄兵。更加兼督四州。其利之大,已不下封國。如許子遠所言。以往,幕府封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涇渭分明。

爲長久計。防吏治僵固,薊王有意填平鴻溝,令官吏互遷,良性循環。右相乃薊王心腹重臣,又位列(劉備)四友。於公於私,論知薊王之深,耿雍自當首屈一指。

於是先聲奪人,直言進諫。以國中二校,兼領烏桓二部。

薊王果然應允。

有鑑於此。爲表公心。於是許子遠,振聾發聵。以幕僚言國政。

其機智權變,誠如賈詡所贊。

“東境素有‘魚鹽棗慄之饒’。”李儒笑嘆:“待圩田大成,當‘地饒魚米鹽馬’。”

“新立安昌郡,扼遼西走廊。此地乃陰山、燕山餘脈。山谷輻輳,密集孔道。背山向海,形勢險要。於(旁)人而言,不毛之地。與我而言,千里沃野。”田豐有感而發:“千里之國,枕山跨海,‘龍盤虎踞,鸞集鳳翔’。三興可乎?”

“三興可也。”好友齊聲。當浮一大白。

於薊王而言,關東豪強,江東宗賊,皆是難啃之骨。二地譬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若以虎狼猛藥,掃除頑疾。勢必血流成河。不明就裡,百姓盲從。豪右施以小利,遂受其蠱惑。裹挾從軍,以卵擊石。

殺戮一起,死傷無數。如楚漢相爭,結爲世仇。四百年,積威猶存。不能速戰速決,唯有從長計議。

關東爲董侯所佔,江東爲合肥侯所據。假以時日,只需下《罪己詔》,退位讓賢,天下不戰可定。

“先前一國。今並四州。河北尚未歸心,四裔不足安定。斷不可輕啓戰端,授人以柄。一國廣濟天下,未能耕一餘三,更加海外寄田,仍未止損。此時揮師南下,天時、地利、人和,皆與我不利。”戲志才一語中的。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大開海外寄田,又鯨吞河北之地。內擴外張,幾無餘力。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遂要崤阸(è),以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操之急也(注①)’。我主,年及而立。我輩,遠未及老。何不‘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爲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戲志才舉杯離席:“再滿飲此杯。”

斗酒詩千篇,不醉不風流。

意氣風發少年,又豈少曹孟德。

《抑兼併令》下,破塢堡無數。曹孟德得錢億萬。不僅一舉還清蓋海艦隊欠款。又廣下販船券,購買薊式樓船、鬥艦。新得五千匹戰馬,曹孟德欲效薊國人馬具裝,鍛造一支強軍。取名“虎豹騎”。

二千五百套,人馬具裝鎧(一騎雙馬)。皆是薊國樓桑兵甲。

耗費幾何,可想而知。

若非至交好友,生死之交。國之利器。薊王焉肯外流。

只因乃曹孟德所求。薊王有求必應。

遙想當年,黃巾之亂。曹孟德領黎陽營,扼守大河津渡。遇鄴城百姓倉皇南下。婦孺險成黎陽營士,刀下亡魂。危急關頭,曹孟德單騎攔阻,又調派船隻,悉數運往薊國。這才全其性命。

薊王時感嘆,定不辜負。

言猶在耳,焉能自食其言。

“刺馬刀一,直七千”,“五十湅劍,直千五百”。刺馬刀,便是斬馬刀。薊國皆百湅清鋼。“吞光秘鱗鎧”,人馬具裝,兵器齊備,作價二十萬錢。

二千五百套,共計五億鈔。

好一筆鉅款。

便是曹孟德,亦無力支付。

夏侯惇,夏侯淵等人,醉心選拔虎豹騎。上下皆亢奮。便是呂布聞言,已頗多豔羨。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然巧婦終難爲無米之炊。

如之奈何。

曹操遂開府議,問計羣僚。

程立私語道:“明公可知南陽盜賊乎?”

“可是發丘賊乎。”曹操焉能不知。

“然也。”程立再進密語:“謂事急從權,何不效之?”

“嘶……”曹操心中一驚。然轉念一想,似無不可。這便低聲問道:“近郊何處有前朝大墓。”

程立答曰:“樑孝王陵可乎?”

樑孝王,劉武,文帝嫡次子,景帝同母弟,母爲竇太后。七國亂時,劉武率兵抵禦吳楚聯軍死守樑都睢陽,拱衛國都長安,功勞極大。後仗竇太后寵愛,並樑國地廣兵強,欲繼漢景帝之位,病死未果。諡號“孝王”,葬於(芒)碭山。身前,享盡榮華,“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時人事死如事生,料想死後亦不逞多讓。

“甄都天子腳下,宗親貴胄何其多。若知(我)行此事,恐爲人所詬。”曹操亦知謹慎。

“此事易耳。”程立言道:“何不命人入南陽,假髮丘賊而行之。必神鬼無覺。”

曹操聞之不語。少頃言道:“茲事體大,且從長計議。”

“喏。”

史載“昱性剛戾,與人多迕”。又載:“初,曹操乏食,(程)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略其本縣,頗雜人脯”。足見程立行事,一貫如此。頗多與曹孟德相似。爲達目的,不擇手段。亂世梟雄也。

虎豹騎乃定國之利器。若不能人馬具裝,何言所向披靡。

更加關東初定。天下三分。合肥侯北伐之心不死。史侯東征之意難平。傳聞,叔侄暗中結盟,欲分交州二郡。若如此,益州當與江東相連。互爲犄角,守望相助。待事成,關東危矣。

曹操素有遠見。話說黃巾播亂八州,關東百廢待興。築路屯田,本就人手不足。無從大肆募兵。唯有精益求精。

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如此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來去如風,日行三百之虎豹騎,斷不可缺。

“兩害相較,則取其輕”。家國存亡,社稷爲重。

三日後。得曹操暗中授意,程立遂遣心腹,喬裝改容,順下南陽。尋覓盜賊發丘。

曹操“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以爲籠絡。

1.57 指點迷津190 雲夢之野1.24 麒麟之子1.35 西烏鐵騎1.44 降集氐羌1.95 西園八校177 人神不擾1.82 膂臂當車129 琉璃易碎174 夜半十分141 前身後世1.5 唯利是圖125 校場演武132 爲君取食102 腰牌傍身185 王都擴建1.78 麟不當見1.37 冰山露角174 變俗易教115 平生罕見1.47 甲子之約112 幣行天下1.98 白湖水榭107 鑄造新幣117 七國馬會1.263 羌煮貊炙122 見我如是1.73 西林馬場103 入幕之賓111 隴右鮮卑171 事出有因1.80 十萬樓臺1.56 人馬如龍12 何方妖孽1.57 意欲何爲122 左伯皮紙177 坐等期滿179 清白無鬼1.50 宮廷之變41 黃驃產子120 四面合圍152 南下平亂1.52 母子相見1.229 鐵骨石心116 迴天無術1.39 王庭行蹤1.44 閉門造車140 懷利相接105 未來可期1.2 西邸驚變139 龜茲諸情194 心生瑕釁1.73 大行天下1.22 天下機關1.227 主客之爭1.83 尚書來訪184 南巡于闐1.44 杯弓蛇影31 直搗敵巢18 士異出仕1.7 披喪送親152 傳檄天下120 尚未割席1.70 青徐流民128 勢不兩立187 都護西域172 備思前後161 狐假虎威1.26 何以解憂136 矛頭所指161 漢祚復興186 三方勢力12 爲君之道124 表裡相合110 門下五吏16 另當別論1.204 猶樂思沛1.5 唯利是圖1.202 多事之冬1.69 塞向堇戶1.96 酒精花露1.95 黃巾屯田146 漢宮女主123 勇冠三軍139 江山易改1 天羅地網1.62 風月常新1.200 終破隴關1.292 威制天下1.26 塢堡治所14 步步生蓮118 義重於生1.40 有心無力148 三舉鄉黨1.5 唯利是圖1.44 降集氐羌156 薊王子館170 樹大招風1.93 助紂爲虐168 面面俱到
1.57 指點迷津190 雲夢之野1.24 麒麟之子1.35 西烏鐵騎1.44 降集氐羌1.95 西園八校177 人神不擾1.82 膂臂當車129 琉璃易碎174 夜半十分141 前身後世1.5 唯利是圖125 校場演武132 爲君取食102 腰牌傍身185 王都擴建1.78 麟不當見1.37 冰山露角174 變俗易教115 平生罕見1.47 甲子之約112 幣行天下1.98 白湖水榭107 鑄造新幣117 七國馬會1.263 羌煮貊炙122 見我如是1.73 西林馬場103 入幕之賓111 隴右鮮卑171 事出有因1.80 十萬樓臺1.56 人馬如龍12 何方妖孽1.57 意欲何爲122 左伯皮紙177 坐等期滿179 清白無鬼1.50 宮廷之變41 黃驃產子120 四面合圍152 南下平亂1.52 母子相見1.229 鐵骨石心116 迴天無術1.39 王庭行蹤1.44 閉門造車140 懷利相接105 未來可期1.2 西邸驚變139 龜茲諸情194 心生瑕釁1.73 大行天下1.22 天下機關1.227 主客之爭1.83 尚書來訪184 南巡于闐1.44 杯弓蛇影31 直搗敵巢18 士異出仕1.7 披喪送親152 傳檄天下120 尚未割席1.70 青徐流民128 勢不兩立187 都護西域172 備思前後161 狐假虎威1.26 何以解憂136 矛頭所指161 漢祚復興186 三方勢力12 爲君之道124 表裡相合110 門下五吏16 另當別論1.204 猶樂思沛1.5 唯利是圖1.202 多事之冬1.69 塞向堇戶1.96 酒精花露1.95 黃巾屯田146 漢宮女主123 勇冠三軍139 江山易改1 天羅地網1.62 風月常新1.200 終破隴關1.292 威制天下1.26 塢堡治所14 步步生蓮118 義重於生1.40 有心無力148 三舉鄉黨1.5 唯利是圖1.44 降集氐羌156 薊王子館170 樹大招風1.93 助紂爲虐168 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