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何以解憂

“從未聽聞!”巨寇藏身暗處,突施冷箭。

張繡閃身避過。

“殺!”見有機可乘,死士揮刀撲上。

張繡挺矛直刺。利刃破風,死士飛退。

長矛去勢將盡,矛尖奔雷射出。胸口一痛,血如泉涌。一身氣力奔流而出。兩眼一黑,頹然倒地。

“小心‘九節飛矛’!”巨寇暗中高喝。

搶在矛尖飛回前,死士一擁而上。張繡舞動杆身,將利刃悉數磕飛。無頭杆身,充作鑌鐵長棍。潑水不進。

死士踉蹌後退。忽覺耳後,疾風割頸。粗脖一熱,熱血激噴。何其不幸,竟與飛回的矛尖相遇。張繡輕搖長杆,矛尖宛如螺旋,在頭頂呼呼繞轉。矛尖即是鏢,亦是槍。

長杆一甩,血光乍現。又死一賊。

頃刻間,長杆已在張繡手中,上下翻飛。

尖矛如蜂穿花,上下奔襲,左右突擊。遠離戰圈的死士,不及反撲,接連斃命。“近身!”收到同伴示警,餘下死士,陸續從永安宮各處趕來。大敵當前,前仆後繼。以命補缺,十面合圍,不斷迫近。

眼看只剩一矛之距。

猿臂一振,矛尖應聲鎖死,一聲清喝,張繡揮矛直刺。

刀矛相撞。鋼刀崩火彈開,中門大開。

長矛入懷,後背洞開。瞳孔驟縮,劇痛鑽心。臨死前,反手抓向矛尖,欲爲同伴爭取活命之機。

眼看便要得手,不料矛尖陡然化虛。分光掠影,驟起疾風。血花隨之四濺。

矛刺之疾烈,駭人聽聞。電光石火,吻中羣敵。周圍死士,齊齊噴血倒地。

張繡破圍而出,直取暗處巨寇。

巨寇肝膽俱裂,轉身逃命。

“哪裡逃!”厲聲入耳,劇痛灌腦。竟不分先後。宛如被奔馬撞上。巨寇慘叫飛出。半空中忽覺胸背頓挫。矛尖飛回,撕碎血肉。巨寇帶着前胸後背,碗口大的血窟窿,轟然墜地。一路血噴,滾下階去。

窸窸窣窣,再無聲息。

滿庭死士,張繡一人殺盡。

“太皇無恙否?”直到此時,張繡麾下健勇,才從屋檐各處,飛墜院中。趕來與主將相會。

“朕,無恙。”董太皇生死一線,驚魂未定。

“偏殿大火,難以撲滅。請太皇移駕。”張繡抱拳請命。

“你是何人?”董承草草包紮,出軒相問。

“五官中郎將麾下,軍曲候張繡。”張繡取印綬相示。

“原來如此!”董承細細辨認,終是放心。話說,先前若非張繡出手相救,董承已慘死刀下。若當真暗行不端,實力懸殊,又何必多此一舉。

“且隨我來。”董承本想隻手接過張繡長矛。豈料力有不逮,險些出醜。此矛乃隕鐵鍛造,百鍊成鋼。非常人能及。

二人入殿,與董太皇及一衆童子相見。

“軍候欲將朕遷往何處。”眼看大火傾盆,董太皇亦如坐鍼氈。

“中郎將命卑下,謹遵太皇聖意。”換言之,張繡亦無絕對安全之所在。

“如此,且去雲臺如何。”董太皇思前想後,如今也只有曾與其歃血爲盟的竇太皇,可堪信任。

“喏!”於張繡而言,去哪皆一樣。別無不同。縱刀山火海,亦無所畏懼。

打定主意,衆人這便動身。時兵荒馬亂,尊卑蕩然無存。賣官鬻爵,盈滿宮室的財貨,董太皇即便心如刀割亦顧不得。悉數丟棄。輕車簡從,奔赴雲臺。趕去與竇太皇相會。

南宮,蘭臺寺。

大將軍何進自入宮後,便藏身此處。妝模作樣,抱書苦讀。御史中丞、蘭臺令史等一衆屬吏,戰戰兢兢,噤若寒蟬。

“拜見大將軍。”袁紹領步兵校尉淳于瓊,趕來相會:“幸不辱命。”

“本初大才。”何進放下書卷,微微一笑:“身後何人。”

“卑下淳于瓊,拜見大將軍。”淳于瓊不顧全身披甲,大禮參拜。

“原是淳校尉。”何進勝券在握,越發顯出宿臣崢嶸:“麾下禁軍,可願爲我所用。”

“義不容辭!”

何進言道:“先前斥候來報,張讓質押陛下及公卿,死守玉堂殿。兵士頗多忌憚,故久攻不下。淳校尉可願領兵一試。”

“這……”見袁紹目光來看,淳于瓊咬牙道:“卑下願往!”

“甚好。待剷除內宦,滌盪朝野。某自當重賞。”何進先畫餅充飢。

“謝大將軍!”酒壯慫人膽,財動歹徒心。淳于瓊抖擻精神,領命而去。

“西園可有消息傳回?”何進又問。

“並無消息傳回。”心腹言道:“二位司馬與五官中郎將張濟所部,激戰正酣。”

“此人乃董驃騎麾下,出身西涼。”袁紹言道。

“此人久已成名。只恨被薊王捷足先登。未能招攬,爲我所用。”大將軍何進一聲長嘆。正因薊國蒸蒸日上,薊國威信天下。日月逝矣,歲不我與。何進才迫不及待,興兵奪權。

“大將軍無需憂心。薊王視天下名門豪右爲宗賊,頗多怠慢,不曾善加籠絡。故天下名士,皆心生顧慮,裹足不前。今大將軍既得黨魁,只需殺盡黃門,天下有識之士,必羣起投效。何愁無人可用。”袁紹進言。

“本初此言,深得吾心。”大將軍何進,慶幸而笑:“薊王乃漢室宗親,胸懷家國天下,卻無名門豪右。薊國千里國土,多出白澤,並無豪強。故‘圩田制’得以深入人心。然若放之四海而皆準,必遭天下豪右詬病。此,亦是薊王之短也。”

“大將軍明見。”袁紹目光如炬。齊民戶戶得田一頃。唯爵民方能多得。試想,豪右豈能甘心,將名下田產分與他人。又豈願親身涉險,以命相搏,只爲積功封爵。誠如,何太后挖苦二兄何苗,好吃懶做,挑肥揀瘦。稍有勞煩,便似有“提頭之難”。

“說到底,薊王眼中只有江山社稷,萬千百姓。並無我等容身之處。”大將軍何進,一針見血。

“報——”便有斥候來報:“永樂宮毀於大火。無人生還!”

“什麼!”大將軍何進先喜後驚,表情變幻莫測:“何以至此!”

“這,這……”不知大將軍竟有此問。斥候一時啞口無言。

“報——”便在此時,又有斥候來報:“董太皇已登雲臺。逐鬼童子,亦存活大半。”

“嘶……”何進懊悔不已:“何人爲我解憂。”

袁紹請命:“下官願往。”

1.35 三高三服1.24 伏虎潛龍194 天下共疾163 顧此失彼1.253 陰相與謀61 衝風之末1.35 南州士首107 以夢爲繭1.50 試釘馬掌141 唯利機關1.95 十面埋伏1.6 沐猴冠帶178 深明大義183 天佑吾王1.59 將星閃耀1.34 旁門左道1.4 只患不均196 家門之爭11 誰主浮沉173 飲鴆止渴1.5 重操舊業1.90 海島傳聲1.87 開門揖盜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29 浮屠佛祠103 玉石俱焚183 天佑吾王125 息事寧人1.23 移花接木182 何患無嗣116 引藥歸經1.82 遼東婢女181 薊王獻寶1.85 推己及人198 封侯廟食143 動則生陽61 怒其不爭1.200 推賢讓能1.74 再掠女豪157 塵埃落定1.28 火燒長社1.53 人生百戲1.88 母行子效1.95 黃巾屯田1.2 圈地爲邑1.52 洛陽金市1.45 因利乘便1.20 言稱必效1.62 赤麂皮尉1.97 以自爲方134 君何所求1.27 出宮闢禍123 呼之欲出1.29 迴光返照168 有求必應1.49 世平赴約101 三日之義1.58 任重道遠16 另當別論104 靡麗妖風168 千里投懷185 拋磚引玉149 蝴蝶效應1.60 權重秩卑18 世道居奇1.36 計中之計13 匹夫無罪1.65 如湯沃雪1.258 搶佔先機168 英雄當出171 鮮卑五姓1.225 將星雲集81 初見端倪217 背水一戰144 計斷九月198 千帆競發19 求之不得164 四海承風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293 處士橫議1.64 百練清剛137 萬死不避176 百越諸賢171 獨步天下1.53 人生百戲1.53 前朝舊事1.58 耿雍認主1.26 開荒種田180 羅襪未染123 溫泉別館113 求開黨錮1.209 鐵騎橫衝146 黨人認主1.20 皇命加身1.27 六縣俱名1.5 黃門侍郎1.26 循跡追兇109 密詔鋤奸1.22 毋需言反
1.35 三高三服1.24 伏虎潛龍194 天下共疾163 顧此失彼1.253 陰相與謀61 衝風之末1.35 南州士首107 以夢爲繭1.50 試釘馬掌141 唯利機關1.95 十面埋伏1.6 沐猴冠帶178 深明大義183 天佑吾王1.59 將星閃耀1.34 旁門左道1.4 只患不均196 家門之爭11 誰主浮沉173 飲鴆止渴1.5 重操舊業1.90 海島傳聲1.87 開門揖盜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29 浮屠佛祠103 玉石俱焚183 天佑吾王125 息事寧人1.23 移花接木182 何患無嗣116 引藥歸經1.82 遼東婢女181 薊王獻寶1.85 推己及人198 封侯廟食143 動則生陽61 怒其不爭1.200 推賢讓能1.74 再掠女豪157 塵埃落定1.28 火燒長社1.53 人生百戲1.88 母行子效1.95 黃巾屯田1.2 圈地爲邑1.52 洛陽金市1.45 因利乘便1.20 言稱必效1.62 赤麂皮尉1.97 以自爲方134 君何所求1.27 出宮闢禍123 呼之欲出1.29 迴光返照168 有求必應1.49 世平赴約101 三日之義1.58 任重道遠16 另當別論104 靡麗妖風168 千里投懷185 拋磚引玉149 蝴蝶效應1.60 權重秩卑18 世道居奇1.36 計中之計13 匹夫無罪1.65 如湯沃雪1.258 搶佔先機168 英雄當出171 鮮卑五姓1.225 將星雲集81 初見端倪217 背水一戰144 計斷九月198 千帆競發19 求之不得164 四海承風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293 處士橫議1.64 百練清剛137 萬死不避176 百越諸賢171 獨步天下1.53 人生百戲1.53 前朝舊事1.58 耿雍認主1.26 開荒種田180 羅襪未染123 溫泉別館113 求開黨錮1.209 鐵騎橫衝146 黨人認主1.20 皇命加身1.27 六縣俱名1.5 黃門侍郎1.26 循跡追兇109 密詔鋤奸1.22 毋需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