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西園八校

此言一出,陛下刮目相看。

五官中郎將孫堅,世之虎將。若攜麾下健勇入西園,當爲驃騎將軍董重,一大助力。

須知,眼下三千江東健兒,皆囤於洛陽近郊,八關之外。得入西園,虎視京畿。蕭牆內外,隨傳隨到。董驃騎何止實力大增。如此,當可稱“舉足輕重”。朝堂之上,位高權重,再無人敢小覷。

饒是董太后亦面露喜色,連連誇讚道:“驃騎將軍能爲君分憂,朕心甚慰。”

董重咧嘴一笑,又急忙收攏:“臣,年歲漸長,先前五陵年少,行事荒唐,讓太后、陛下……費心了。”

陛下輕輕頷首:“董驃騎能爲朕所用,真乃天家幸事。”

董重再拜。雖不知一時意氣用事,舉孫文臺究竟有何利好。然得陛下及太后,連番誇讚,自當錯不了。果然傻人有傻福。

陛下欲在西園新設八校的消息,不日遍傳朝野。

不等羣臣上疏反對,又有消息傳出。八校乃爲陛下私募,拱衛西邸內外。不動用國庫分毫。正如陛下在西園中廣置樓宇,住滿年十四至年十八,裙下開襠之佳麗過萬。陛下賣官鬻爵,一切花銷皆是自己賺來。

除去老生常談,並無新鮮談資可供指摘。

又聞,驃騎將軍董重,舉五官中郎將孫堅入西園。引朝中內外紛紛效仿。

西邸,萬金堂。

“老奴,叩見陛下。”抱恙靜養,非大事不輕易出山的大宦官曹節,趨步入內,自跪堂前。

“老大人所爲何事?”陛下笑問。

“聞陛下欲立八校,拱衛西園。老奴願捐資家財,認領一校。懇請陛下金口玉言,全老奴一片忠心。”曹節五體投地。

“老大人曾親往河間,迎朕上洛。十餘載勤於國政,勞苦而功高。既開尊口,朕焉能不應。”陛下笑問:“不知老大人舉何人爲校尉。”

“乃老奴之婿,尚書郎馮芳是也。”

“原來如此。”陛下欣然點頭:“麾下健勇,來自何處。”

曹節諂媚一笑:“聞五官中郎將麾下有三千江東健兒。或可分出少半。”

陛下笑容更甚:“如此甚好。待人財兼備,自當令老大人如願。”

“老奴叩謝天恩。”曹節再拜而出。

目送曹節躬身出堂,陛下徐徐收攏笑容。

曹節老謀深算。知陛下另設西園校尉,欲與大將軍何進相抗。故趁機站隊。名爲上薦女婿。實則壯大董驃騎聲威。此亦是陛下之所願也。

須知。參照北軍五校,西園八校麾下,亦不過七百之衆。孫堅卻有健卒三千。滿打滿算,可募四校。三千之衆,曾隨江東猛虎鏖戰黃巾,不避生死,勇爲先登,皆是精兵悍勇。與何進數千死士相比,亦不弱分毫。可堪大用。

須臾,又見十常侍之夏惲,趨步入內。

不等其開口,陛下已笑問道:“夏常侍所爲何來?”

“回稟陛下。西園八校,老奴亦願認領一校,爲陛下分憂。”夏惲不甘人後。

“夏常侍,所舉何人?”陛下意猶未盡。

“乃老奴從弟,諫議大夫夏牟。”

“兵從何來?”陛下又問。

“可由五官中郎將處,分出七百。”夏惲再答。

“可也。夏常侍且速去操辦。”陛下亦點頭應允。

夏惲之後,又有趙忠舉薦光祿大夫趙融,三分孫堅之兵。

再有宗正劉焉,舉御史劉岱,四分孫文臺之兵。

另有屯騎校尉鮑鴻、步兵校尉淳于瓊,一併入選。

正當百官紛紛猜測,八校將由何人統領時。中常侍張讓正引一人,入西邸萬金堂。

“奴婢叩見陛下。”

見他五大三粗,聲音洪亮。在一衆小黃門中,鶴立雞羣。陛下大喜:“你是何人?”

“回稟陛下,此人名喚蹇碩。非刀鋸餘人,乃天宦使然。壯健有武略,數人不得近身。聞陛下欲立西園校尉,老奴這便引來,或可一用。”張讓媚笑。

“甚好,甚好。”由小黃門統領西園八校,陛下自可安心。

正如大將軍受薊王所迫,急於求成。陛下亦感同身受,雷厲風行。

中平二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爲上軍校尉,五官中郎將孫堅爲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爲下軍校尉,御史劉岱爲典軍校尉,趙融爲助軍左校尉,馮芳爲助軍右校尉,夏牟爲左校尉,淳于瓊爲右校尉;皆統於蹇碩。並稱“西園八校”。麾下人馬,號“西園衛”。

得蹇碩分權,孫堅治軍之能,彰顯無疑。

六千西園衛中,半數出自孫文臺麾下。再加虎賁軍、羽林郎及北軍五校中所募精銳,六千人馬,堅甲利兵,氣勢如虹。日日西園練兵,捉對廝殺。一掃園中陰柔之氣。陛下得以安枕。

先前。京中有望氣者(方士),以爲京師當有大兵(大兵亂),兩宮流血。陛下深厭之。待西園八校初立,遂傳皇命:擇吉日,平樂觀閱兵。又命人在平樂觀,居中築一大壇,上立十二層華蓋,高達十丈;又在大壇東北,築一小壇,起九層小華蓋,高九丈。四周分列西園八校,北軍五校,羽林、虎賁,兵馬步騎數萬。

陛下親臨,儀仗立於大華蓋下。大將軍何進,自立於小華蓋下。陛下甲騎具裝,自稱“無上將軍”,繞軍陣巡視三圈返回,以兵器授大將軍何進。

仿效正旦大朝會。又令洛陽宗室、貴胄,百官、使節,悉數蒞臨。壯大聲威,震懾宵小。

效果斐然。

方士掩面逃竄,京師再無亂語者。

挾虎狼上士之威,陛下又出王命:九月,親往河間,巡視舊宅。命西園衛,虎賁軍,沿途護佑。

安平國,高邑城,冀州刺史府。

收到洛陽邸報,王芬拍案而起:“大事可成矣!”

忽聽院中一聲輕笑:“王使君豈不聞‘隔牆有耳’乎。”

聞此聲,王芬不驚反喜,堂下相見:“襄公,別來無恙乎。”

來人正是平原方士襄楷。數年前,向王芬密語:“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

於是王芬密謀廢立當今天子,另立“合肥侯”爲新帝。

“使君欲成大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今,若能得一人之助,大事可成矣。”襄楷風仙道骨,長揖及地。

“何人竟有如此神力。”王芬對襄楷深信不疑:“還望襄公,不吝賜教。”

“來人便在府外,使君何不親眼一見。”襄楷高深一笑。

“哦……”王芬不敢怠慢,與其並肩出府。見一公子,青衫斗笠,悠然自得,立於檐下。

不及開口,青衫公子先已下拜:“扶風侯殷,拜見王府君。”

119 北海一龍1.292 威制天下1.57 戰意正濃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0 火燒雲臺180 故技重施41 閉關鎖國1.58 金水商肆1.37 魚龍漫衍1.6 驚天動地1.66 飛廉斬薙195 避無可避1.75 蔡邕來了168 千里投懷1.66 麒麟騰空145 兵臨龜茲1.240 聽風即雨125 偶露崢嶸1.86 學壇祭酒21 驢馬同價15 督亢新城1.200 推賢讓能1.57 指點迷津106 勿以爲念128 意外之喜117 盜亦有道181 薊王獻寶1.37 鰲頭獨佔155 天下鼎沸1.47 再增三縣31 前途未卜162 舉棋不定1.274 有鳳來儀1.33 出訪鴻儒1.35 傳火天下1.25 水到渠成1.88 未盡全功1.46 鷹擊長空1.43 龍生九子142 東海壽麋176 巨人之志61 木已成舟1.200 永安上壽1.64 萬夫莫敵1.289 四面樹敵114 一州之地1.39 分功之義121 怒海潮升150 幻痛未滅1.23 百騎踏營179 中舨共約184 南巡于闐1.29 扶搖直上1.86 恩深似海1.60 權重秩卑184 貪多必失1.55 馬踏聯營189 天下宗王199 失之交臂1.63 犬牙相錯1.295 求仁得仁193 置酒高會143 動則生陽131 衣錦榮歸210 喧賓奪主177 困龍之地186 董君一念1.44 豐取刻與1.42 善利其器189 江淮孤生111 外臣凌主133 金針撥障104 有生之年1.60 羣羌之力178 四氏雲霞81 圍獵祭祖1.88 腰纏萬貫1.2 雞不下蛋1.99 衆不可逆1.84 東海揚塵187 良平之奇126 分胙之禮1.47 帝國時代129 心腹大害1.95 本末倒置1.86 義舍病院1.79 心願終了1.93 香餌懸魚129 欺君太甚1.95 白虹貫日142 萬物生輝1.62 赤麂皮尉1.40 何懼偷生1.55 安得猛士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52 契約精神1.22 其道大美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47 爲朕所用
119 北海一龍1.292 威制天下1.57 戰意正濃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0 火燒雲臺180 故技重施41 閉關鎖國1.58 金水商肆1.37 魚龍漫衍1.6 驚天動地1.66 飛廉斬薙195 避無可避1.75 蔡邕來了168 千里投懷1.66 麒麟騰空145 兵臨龜茲1.240 聽風即雨125 偶露崢嶸1.86 學壇祭酒21 驢馬同價15 督亢新城1.200 推賢讓能1.57 指點迷津106 勿以爲念128 意外之喜117 盜亦有道181 薊王獻寶1.37 鰲頭獨佔155 天下鼎沸1.47 再增三縣31 前途未卜162 舉棋不定1.274 有鳳來儀1.33 出訪鴻儒1.35 傳火天下1.25 水到渠成1.88 未盡全功1.46 鷹擊長空1.43 龍生九子142 東海壽麋176 巨人之志61 木已成舟1.200 永安上壽1.64 萬夫莫敵1.289 四面樹敵114 一州之地1.39 分功之義121 怒海潮升150 幻痛未滅1.23 百騎踏營179 中舨共約184 南巡于闐1.29 扶搖直上1.86 恩深似海1.60 權重秩卑184 貪多必失1.55 馬踏聯營189 天下宗王199 失之交臂1.63 犬牙相錯1.295 求仁得仁193 置酒高會143 動則生陽131 衣錦榮歸210 喧賓奪主177 困龍之地186 董君一念1.44 豐取刻與1.42 善利其器189 江淮孤生111 外臣凌主133 金針撥障104 有生之年1.60 羣羌之力178 四氏雲霞81 圍獵祭祖1.88 腰纏萬貫1.2 雞不下蛋1.99 衆不可逆1.84 東海揚塵187 良平之奇126 分胙之禮1.47 帝國時代129 心腹大害1.95 本末倒置1.86 義舍病院1.79 心願終了1.93 香餌懸魚129 欺君太甚1.95 白虹貫日142 萬物生輝1.62 赤麂皮尉1.40 何懼偷生1.55 安得猛士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52 契約精神1.22 其道大美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47 爲朕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