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清白無鬼

長安大營。

當劉備從邸報上,看到端端正正的“屍兵”二字時,不禁一愣。

“鑽地而出”、“口噴屍毒”、“腰斬由動”。這些匪夷所思的詞語,讓劉備徒生出一種魔幻的即視感。

先是車騎將軍大營,累次地陷。而後是陛下尊父孝仁皇,陳屍沙丘晾屍臺。到此處都還好,接下來便是好一通神鬼亂舞,前方高能。恩師顯然不信神鬼。但時人卻深信不疑。爲穩軍心,唯後退十里。

饒是如此,大營周圍仍常聞鬼怪之聲,乃至人心惶惶。不敢言戰。

不久,他聽到最多的便是“偃師”二字。

偃師,乃《列子·湯問》中記載的一位古代工匠。善造能歌善舞之人偶。

依劉備理解,“偃師造倡”,應是上古先秦頂級機關術。按《列子》文中描述,人偶不僅行動如人,器官亦如人。

換句話說,偃師人偶術,或叫傀儡術,不僅要擬態,還需擬形。

此與晾屍臺上的屍兵類似。

正因太過真實,乃至於連高覽都受驚發狂。人在薊國國醫館養病。

也因晾屍臺事件,太過匪夷所思。甚至讓所有人都忽略了,恩師親筆錄下的:“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竊鉤竊國,盜嫂受金。惑世盜名,欺天罔上。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晾屍臺上,屍兵口出的讖語。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出自《周易》,大意是說,收藏財物不慎,等於叫人來偷。女子打扮妖豔,無異於誘人來調戲自己。

“盜嫂受金”,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臣聞(陳)平居家時,盜其嫂;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於是漢王疑之。”

剩下幾句,皆不難理解。看似散亂,不知所云。然卻皆指代同一件事:盜竊。

還有陛下生父孝仁皇,最後那句:“孤,死不瞑目。”

劉備隱約覺得,比起所謂的偃師傀儡術。此,纔是黃巾軍暗藏的殺機。

洛陽西園。西邸,萬金堂。

陛下獨坐大梁,聆聽銅錢雨落。

須臾,中常侍封諝趨步近前,匍匐在地:“老奴拜見陛下。”

“可問出來由。”陛下輕輕落杯。

“老奴幸不辱命。”封諝壓低聲音答道:“東園匠認出,盧車騎遣人送來的‘金玉覆面’,正是爲孝仁先皇打造的秘器。”

秘器,乃是指皇室、顯宦死後所用的棺槨葬器。因在東園製作,故稱“東園秘器”。“及至東園秘器,珠襦玉柙,豫以賜賢,無不備具。”

主秘器製造的官員,稱:東園匠。“東園匠,主作陵內器物者也。”

“如此說來,沙丘平臺之上,當正是朕之親父?”陛下低聲發問。

封諝聞言,五體投地。如何敢接此句。

“擺駕永樂宮。”陛下猛然站起。

“喏!”

建寧二年,陛下尊母親董氏爲孝仁皇后。因居於永樂宮,故通稱“永樂太后”。“始與朝政,使帝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

“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惲、永樂太僕封諝等交通州郡,辜較在所珍寶貨賂,悉入西省。”

永樂宮。

“皇帝來了。”董太后自簾後出聲。

“拜見母親。”陛下於簾前跪地行禮。

“起來說話。”董太后輕聲言道。

“謝母親。”陛下這便起身。

“吾兒此來,所爲何事?”

“母親可還記得,爲父親製作東園秘器一事?”陛下低聲問道。

“如何能忘記。”董太后嘆了口氣:“你父早逝,草草下葬。後吾兒貴爲天子,追尊你父爲孝仁皇。我便想着,既然皇位皆可追尊,東園秘器何不同享?便詔令東園匠,暗中製備金縷玉衣,棺槨等物,又重修慎陵地宮。此事皆交由夏惲、封諝督辦。吾兒今日爲何問起?”

陛下便將晾屍臺上之事,細細道出。

董太后驚悚:“怎會如此……”

“盧車騎爲人清白,斷不會有假。”陛下嘆道:“若真是先父,爲何口出‘死不瞑目’?”

簾後董太后顫聲道:“莫非,重開地宮,驚擾了,驚擾了……”

陛下輕輕點頭:“兒子亦如此想。”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董太后頓時亂了分寸:“朕就說,太平道之事,定要謹慎。如今,如今……”

陛下此時卻也顧不得許多了:“爲今之計,當與‘臺上之物’撇清干係。”

“若真是你父,如此大逆不道,必遭報應。”董太后急道。

“家國天下。母親怎就忘了,自承帝位,朕便是先帝之子。與‘孝仁皇’已無干系。”

“此話……亦說得通。”

“臺上那物,竟口出‘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竊鉤竊國,盜嫂受金。惑世盜名,欺天罔上。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之句,可意指朕,竊取了大漢江山?”陛下心結在此。

“這……”董太后亦詞窮。

“其它也就罷了。只是這‘盜嫂’從何而來?”陛下忿忿言道:“朕富有四海,西園美人如雲。何必去偷人。再說,朕別無兄長,何來長嫂?”

“這……”董太后亦不知該如何作答。只得強笑道:“人老而昏,興許此句,只是…湊數而已。”

陛下點頭:“如此說來。盜嫂受金,許只是指‘受金’了?”

“多半如此了……”董太后一聲嘆息。

母子枯坐無言。此事一旦傳出,必將天下譁然。母子二人,賣官求貨,斂財無度。連早已入土的‘孝仁皇’都忍不住要詐屍跳腳啊。

是不是親兒子?是不是親爹?

一筆糊塗賬。

許久,董太后忽然開口:“此事當速速了結。”

“兒子知道。”陛下先是點頭,後又搖頭:“奈何軍心不穩,車騎營中軍士,皆裹足不前。如之奈何。”

“此事……何不問薊王?”董太后索性明言:“薊王稱天家麒麟。身具麒麟聖體。先前珊瑚婦人被鬼魅所纏,便是靠他驅盡邪魅。那日,陛下亦親眼所見。今日之事,何其相像。爲何不尋薊王?”

“薊王遠在長安,督戰關西。如何能輕離。”陛下心有顧忌。

“吾兒可是忌憚薊王出身宗室。亂世之中,恐危及大位。”果然知子莫若母。

“然也。”陛下嘆了口氣。心中隱秘被母親說破,似輕鬆不少。

“吾兒多慮了。”董太后聲音忽縹緲難尋:“薊王乃天降祥瑞。必不會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自繼位以來,屢降災異。朕貴爲天子。是否真如黃巾賊所言,‘蒼天已死’。”陛下亦不禁反省。

“吾兒切不可如此着想。災異乃爲警示。若天帝不在,又如何能頻頻降下災異?”

“母親言之有理。”

18 世道居奇124 獻履貢襪169 麋家小妹81 投石問路1.48 八方旅人137 和親典禮113 七國聯盟1.280 天下貴二1.5 捅馬蜂窩149 半壁江山117 知子莫母163 戾氣摧城1.34 牛刀割雞1 末路之難183 瓦釜雷鳴1.28 地陷神術143 未戰先亂91 心有滋蔓115 木軌直道142 投石問路1.30 一門出仕171 南北船閘108 積重難返1.97 固辭不就1.260 爲虎作倀18 千里圩田11 洛陽安家124 絕境弄險132 七海雄心10 多子饒妻1.29 負荊請罪1.68 淮南大捷1.208 殺出重圍1.4 砥礪同行1.88 未盡全功15 安邦定國12 淫不破義1.44 閉門造車1.74 樓桑重器153 來龍去脈1.8 神都洛陽187 都護西域1.7 三家解兵168 絕地天通1.93 古羌懸棺16 白馬公孫139 八日之幸192 猛虎羣狼112 莫如勤王218 近水樓臺199 必有其子1.252 長城自毀124 明以照奸1.48 反間之計112 泊樓車位109 原形畢露145 狡兔三窟1.79 河間奼女1.89 秉燭夜話1.30 以僞亂真132 江山共謀127 金絲毛毯1.228 義貫金石164 奴隸貿易1.46 盡釋前嫌1.249 唱罷登場148 如期而至175 兵荒馬亂190 軍師節哀31 春秋決獄1.235 演武十器1.72 天國之味148 五帝之學1.72 誤打誤撞15 正視己心184 亂之道也178 中洲一郡41 黃驃產子146 有恃無恐103 玉石俱焚91 龍有逆鱗160 孕大含深1.42 布衣爲王1.274 有鳳來儀115 平生罕見1.30 大醫治世13 改造閭里1.284 宜若登天115 木軌直道135 爲主捉刀1.97 以自爲方1.33 無雙割草180 同道中人142 東海壽麋31 前途未卜1.94 陽球誅暴1.52 二宮流血18 如芒在背1.86 義舍病院1.25 黃龍見譙
18 世道居奇124 獻履貢襪169 麋家小妹81 投石問路1.48 八方旅人137 和親典禮113 七國聯盟1.280 天下貴二1.5 捅馬蜂窩149 半壁江山117 知子莫母163 戾氣摧城1.34 牛刀割雞1 末路之難183 瓦釜雷鳴1.28 地陷神術143 未戰先亂91 心有滋蔓115 木軌直道142 投石問路1.30 一門出仕171 南北船閘108 積重難返1.97 固辭不就1.260 爲虎作倀18 千里圩田11 洛陽安家124 絕境弄險132 七海雄心10 多子饒妻1.29 負荊請罪1.68 淮南大捷1.208 殺出重圍1.4 砥礪同行1.88 未盡全功15 安邦定國12 淫不破義1.44 閉門造車1.74 樓桑重器153 來龍去脈1.8 神都洛陽187 都護西域1.7 三家解兵168 絕地天通1.93 古羌懸棺16 白馬公孫139 八日之幸192 猛虎羣狼112 莫如勤王218 近水樓臺199 必有其子1.252 長城自毀124 明以照奸1.48 反間之計112 泊樓車位109 原形畢露145 狡兔三窟1.79 河間奼女1.89 秉燭夜話1.30 以僞亂真132 江山共謀127 金絲毛毯1.228 義貫金石164 奴隸貿易1.46 盡釋前嫌1.249 唱罷登場148 如期而至175 兵荒馬亂190 軍師節哀31 春秋決獄1.235 演武十器1.72 天國之味148 五帝之學1.72 誤打誤撞15 正視己心184 亂之道也178 中洲一郡41 黃驃產子146 有恃無恐103 玉石俱焚91 龍有逆鱗160 孕大含深1.42 布衣爲王1.274 有鳳來儀115 平生罕見1.30 大醫治世13 改造閭里1.284 宜若登天115 木軌直道135 爲主捉刀1.97 以自爲方1.33 無雙割草180 同道中人142 東海壽麋31 前途未卜1.94 陽球誅暴1.52 二宮流血18 如芒在背1.86 義舍病院1.25 黃龍見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