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樹大招風

作爲一個致力於羽化飛昇的修仙門派。皮囊或者說肉身的作用,充其量,不過是塵世的‘容器’罷了。

所謂清白之身,更是可有可無。歷數史上那些個白日飛昇的強者,前半生皆與常人無異。投身紅塵,趨名逐利。哪一個是清白真身,不染紅塵濁氣。

麻姑先前所言,“一世修行,皆付諸流水”,在明眼人看來,不過是爲討價還價罷了。

一言蔽之。錢能通神。古往今來,莫不如是。

樹欲靜而風不止。便是所謂“樹大招風”。時至今日。何須薊王劉備開口。各方利益,如影隨形。只需能投其所好,回報又豈止一本萬利。於是乎,薊王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事關利害。遇見什麼事,聽見什麼話,收了什麼物,納了什麼人,無論糖衣如何豔麗甘美,內中皆包藏私心,裹挾利益需求,由表及裡,二者斷難剝離,亦難言純粹。

故今日今日,尤顯真情可貴。公孫長姐,穩坐正宮大位。雷打不動。

對明主而言。劉備需要平衡的,便是個體與羣體,有欲與無慾的關係。不可貪得無厭,更不可小富即安。如何去有效的控制野心,成爲橫在薊王心頭的最大難關。至於個人需求,早已無關緊要。更無關全局。

一天吃五餐,一夜幸七美。不過如此。人力有窮,而天道無窮。

再一言蔽之。薊王已被天下諸路神仙,四方妖精所惦念。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竊鉤竊國,偷人盜嫂,皆實屬平常。盜採元菁,聞所未聞。每每出人意表,真不愧是地獄級。

南陽,太守府。

河南尹何苗與長水校尉袁術,正襟危坐,待太守秦頡巡視返回。

南陽,乃今漢陪都。歷史悠久。西周時被稱爲“周土”。春秋時,楚國在丹陽立都,楚在南陽設宛邑,俗稱“宛”。冶金業發達,爲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戰國後期,爲秦所據。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初置南陽郡。

秦一統六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擅長經營之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商業因而繁盛,尤其冶鐵業再次發達,成爲全國冶鐵中心。時爲八大通都大邑之一。

前漢時,南陽“商遍天下,富冠海內”,爲六大都會之一。

今漢,光武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南陽因而被稱爲“帝鄉”。時南陽郡,二百四十萬口,爲全國各郡之冠。郡城周長三十六裡。稱陪都。河南首屈一指,僅次於帝都洛陽。

時至今日。即便飽經戰亂,諸多城池毀於戰火。南陽郡亦足有百萬之衆。而南陽,亦是墨家最後一處中興之地。

正因,工商發達,乃帝國商都。百工居肆,各司其職。以五聖之張衡,太守杜詩等,仕墨爲首。滋養了墨門的興盛。終在兩漢之交,又覓得興盛之契機。事實上,自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到新莽篡漢,再到光武中興。沿襲自先秦的嚴法苛政,日漸鬆動。正如前漢時,那條“三人以上無故羣飲,罰金四兩”的漢律,已漸無人執行。便可佐證。

更有甚者,光武便出身南陽。

《光武本紀》上,那些匪夷所思的文字,當做何解?

比如“昆陽之戰”:“尋、邑自以爲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時爲偏將軍的光武帝與部下數千人,被新莽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帥四十餘大軍,團團困於昆陽。眼看破城在即,是夜天降隕石,正中莽軍大營,死傷無數。新莽四十萬大軍,一朝潰敗。終被光武絞殺,成就了中興大帝,赫赫威名。

須知。以上文字,非出自稗官野史。而是並稱二十四史之《後漢書》。史家惜字如金,鄭重其事,錄入史冊,傳於後世。也正因字裡行間,太過匪夷所思,故纔有後世網友,戲言此乃光武開掛,“位面之子”,“大魔導師”祭出七階禁咒“隕石天降”,打敗了穿越者王莽。

然而,以後世科學的眼光來看。“流星墜營”,與其說是“隕石天降”,不如說是“火焰投石”。

一輛火焰投石車,便可實現上述奇蹟。

科技和魔法,不過一線之隔。

試想。正因光武出身南陽,軍中必有墨門子弟。而後張衡、杜詩等,紛紛出仕,成爲仕墨代表。與門內先人暗中輔佐光武,成就帝業,爲日漸式微的墨門,覓得一線生機,終在朝堂獲一席之地。大有干係。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如“天降隕石”,令四十萬新莽大軍,一夜崩盤。墨門奇術,神鬼莫測。光武豈能不慎重以待。故而,後世即便有張平子,匠心獨運,創渾天地動。終被深藏靈臺暗閣之內,名爲國之重器,實則不爲天下所知。

於是乎,墨門短暫中興,再次式微。所謂病急亂投醫。生死存亡,逼上梁山。不惜與太平妖道同流合污,欲令天下大亂,再造新朝。爲墨門續命。

歷史的走向,本該如此。豈料天降麒麟,開啓煉獄拯救模式。樓桑一切,不斷吸引匠墨北上。先前,聚集南陽,醉心技藝,不問政事的匠墨,以夏馥、蘇伯爲首,遂與仕墨,分道揚鑣。待隨廣宗一戰,黃巾三賊授首。見勝負已分,大勢已定。天下匠墨,皆歸薊國。

此,便是墨門視角,整個時局之走向。亦是那條隱藏劇情線(看出來沒有?)。

又謂三歲看老。正因如此,恩師盧植纔對至交好友,密語相告:劉備可比光武(醍醐灌頂否?)。

此語,不僅是說劉備本身的修養與才德。亦暗示他對“墨術(科技)”的理解與使用,也如同光武一般無二。

再如前所說。

史家惜墨如金,善用春秋筆法。隱藏在《光武本紀》中的墨家機關術,終在劉備身上,重見天日。

還是先前那句話。不活在當下,如何能將支離破碎的史家文字,還原成鮮活的情境。如能有幸遇到,定要珍惜。

“拜見河南尹,見過袁校尉。”收到急報,南陽太守秦頡,馬不停蹄,返府相見。

“見過秦府君。”何苗笑容可掬:“上命難違。此來貴寶地一遊,若有打擾,望府君海涵。”

“不敢。”見何苗一副外戚嘴臉,南陽太守秦頡,不由心頭暗鬆。

無非多耗費些錢貨,便可送走瘟神。

1.247 櫟陽雨金1.90 沉月女校1.24 舉不避親81 投石問路183 龍向天飛1.48 微觀天下210 喧賓奪主141 投水而舂1.56 英雄末路1.237 生死立判161 內難未弭1.69 義立而王1.77 望洋興嘆192 猛虎羣狼71 一較長短149 蝴蝶效應1.56 拱手相送105 直言不罪1.53 攻心爲上13 民情得疏107 忍辱偷生16 白馬公孫13 虛實失度190 雲夢之野1.84 盡入彀中1.286 在所難免1.23 投桃報李129 山海之盟1.77 酎金補齊119 妻婦之禮135 佳偶天成148 七色婢女1.59 各有歸宿190 封賞羣臣100 喜事將近169 改弦更張1.66 以稀爲貴1.30 一書在手145 狡兔三窟1.2 雞不下蛋18 如芒在背1.20 來去相宜134 鮮卑利亞1.62 絕非杜撰113 天命所歸12 二戚之爭148 七色婢女159 畢生之年1.48 反間之計1.2 奉國守孝189 江淮孤生1.57 借雞生蛋1.55 築臺募士1.86 摒除破綻1.48 後宮爭鬥115 與虎謀皮10 寡義廉恥115 平生罕見1.82 逢凶化吉153 下階之梯1.3 貢金補全122 亦是豪傑1.42 兵行險着1.226 七進七出1.97 以自爲方115 死而復生1.96 魂不守舍103 兵發西進1 末路之難124 大器免成1.52 借刀殺人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04 我與爭鋒1.272 董卓赴宴1.67 勝券在握167 綠洲公社105 禮樂刑政1.247 愛屋及烏174 夜半十分140 盡數歸心160 兵威將膽1.28 暮夜有知1.45 權利覺醒123 坐觀風雲1.20 何足掛齒106 重症猛藥120 不忘初心1.23 投桃報李174 恰如其分132 爲君取食1.55 莫不如此1.92 首鼠兩端195 禍福相依1.97 板上釘釘91 英雄同契198 千帆競發1.33 功敗垂成136 借刀殺人1.27 出宮闢禍1.5 唯利是圖
1.247 櫟陽雨金1.90 沉月女校1.24 舉不避親81 投石問路183 龍向天飛1.48 微觀天下210 喧賓奪主141 投水而舂1.56 英雄末路1.237 生死立判161 內難未弭1.69 義立而王1.77 望洋興嘆192 猛虎羣狼71 一較長短149 蝴蝶效應1.56 拱手相送105 直言不罪1.53 攻心爲上13 民情得疏107 忍辱偷生16 白馬公孫13 虛實失度190 雲夢之野1.84 盡入彀中1.286 在所難免1.23 投桃報李129 山海之盟1.77 酎金補齊119 妻婦之禮135 佳偶天成148 七色婢女1.59 各有歸宿190 封賞羣臣100 喜事將近169 改弦更張1.66 以稀爲貴1.30 一書在手145 狡兔三窟1.2 雞不下蛋18 如芒在背1.20 來去相宜134 鮮卑利亞1.62 絕非杜撰113 天命所歸12 二戚之爭148 七色婢女159 畢生之年1.48 反間之計1.2 奉國守孝189 江淮孤生1.57 借雞生蛋1.55 築臺募士1.86 摒除破綻1.48 後宮爭鬥115 與虎謀皮10 寡義廉恥115 平生罕見1.82 逢凶化吉153 下階之梯1.3 貢金補全122 亦是豪傑1.42 兵行險着1.226 七進七出1.97 以自爲方115 死而復生1.96 魂不守舍103 兵發西進1 末路之難124 大器免成1.52 借刀殺人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04 我與爭鋒1.272 董卓赴宴1.67 勝券在握167 綠洲公社105 禮樂刑政1.247 愛屋及烏174 夜半十分140 盡數歸心160 兵威將膽1.28 暮夜有知1.45 權利覺醒123 坐觀風雲1.20 何足掛齒106 重症猛藥120 不忘初心1.23 投桃報李174 恰如其分132 爲君取食1.55 莫不如此1.92 首鼠兩端195 禍福相依1.97 板上釘釘91 英雄同契198 千帆競發1.33 功敗垂成136 借刀殺人1.27 出宮闢禍1.5 唯利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