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遼東之煮

許子遠進言,乃爲安國之東境。

“此水何名?”薊王言指大遼水上游來水。

“名‘饒樂水’。”左國令黃承彥持芴奏對:“鮮卑以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既此。”稍後又稱潢水。此水與長城所包夾之廣袤草原、澤澱,本是鮮卑牧地。今爲高車所據。

目光順下饒樂水。西有醫無慮山爲屏,北有秦漢長城爲阻,東有大遼水爲塹,南有無慮、險瀆二縣爲界。其中徑三百里,皆是大遼澤。

澤中枝津縱橫,散亂無序。“地多鬆柳,澤饒蒲葦”。

薊王遂有定計:“尋枝津故瀆交口,先立港,再築城。而後順下,直至與無慮、險瀆二縣接壤。”

“喏。”左國令黃承彥這便領命。與雍奴藪不同,大遼澤,皆位於大遼水西岸。不可沿水岸,二面築城。唯有尋澤中枝津故瀆,先築堤鎖水,再造港津,擴建城邑。尋枝津交口順下,直至將大澤縱橫分割。

欲圩田,先治水。自薊王治水督亢始,東西掘鯉澱,雍奴藪,文安澤,國中能工巧匠輩出。都水署更是人才匯聚。

治水的關鍵,乃鎖住河道。修造河堤,先將澤中枝津故瀆,水道固定。如此,河水順流入海,不再淤積成患。而後穿渠圩田,修上(外)、中、下(內),三級渠閘,將大澤分割成縱橫阡陌。分與農人,馴田數載,皆成美田。

治水當以都水署爲主。

“敢問主公,新城何名?”左國令黃承彥持芴求問。

“效雍奴並文安。取澤中枝津,輔以陰、陽、臨、近,相配。”

“喏。”

大遼澤之下,隔無慮、險瀆二縣,還有小遼澤近海。

“(渝水)又東南,流至房縣,注於(大)遼(水)”。小遼澤,便是此水,中途枝津散亂所淤。

前遼東屬國六縣,便環抱此澤。小遼澤與遼東灣,灘塗相接。與雍奴藪入海處類似。水體稍鹹鹵。自西北向東南,斜穿小遼澤之渝水,便是天然邊界。北岸皆可闢爲良田。南岸可廣造牢城曬鹽。

早在戰國時,遼東便以海鹽聞名。《管子·地數篇》:“楚有汝、漢之黃金,而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

謂“遼東之煮”,即指遼東沿海煮鹽。《漢書·地理志》亦載:“平郭(縣),有鐵官、鹽官”。以掌遼東鹽鐵。遼東有“魚鹽棗慄之饒”,又說“地饒魚米鹽馬”。

兩漢之交,突遭大海侵。環渤海,牢城盡毀。

二百年後,薊王重開舊土。

“如此,當順下渝水,對岸築城。南北各置二縣。北縣圩田,南縣曬鹽。一縣可置數城,當不過十城。”薊王言道。

“喏。”

“敢問主公。如此,可再闢三郡乎?”右相奏問。

“可也。”薊王欣然應允。循例,三縣爲郡。大遼澤可闢二郡,小遼澤獨爲一郡。與朝都、昌黎二郡區分。

計“九守”:藪東守、安北守、遼海守、朝都守、昌黎守、大通守,再加大小遼澤,三郡守。

新三守之選,如無意外。當出自各城長令。以政績爲先。

待都水署,築堤治水畢。澤中地利凸顯,再任命不遲。

環渤海,百五十座鹽府牢城,安置鹽戶三百萬口。再並遼東灣,鹽府治下可破二百城。鹽戶可達四百萬。

正因遼東灣長。臨渝關至徒河縣,沿碣石道北上,需行五百里。“前不着村,後不着店”,故臨渝令袁霸上疏,求在關外,重築碣石宮,並築碣石港。便於往來遼東灣。

“碣石道,五百里無城邑。”薊王又問:“此水又何名。”

“此水或名‘蒐濟’。”左國令黃承彥奏對:“蒐,集也。其上枝津會集,故名之。”蒐濟水,後世稱六股河。“以河之上游有五枝流,合本河爲六,遂名爲六股河”。

“此水可有舊縣。”薊王又問。

“前漢時,此水上游,有文成縣。”左國令答曰。中書令趙娥,遂取銅釘,按於圖上。以示方位。譬如門釘,稱圖釘。

“可於蒐濟水入海處,重建文成縣。”薊王言道:“以扼碣石道。”

“喏。”薊王高瞻遠矚,百官信服。

臨近蒐濟水入海口,又見一島。薊王再問:“此島何名。”

“古稱‘大海山’。聞燕太子丹,刺秦事敗,闢禍至此。因島上遍生桃花,遂易其名爲‘桃花島’。上有桃花浦,並遼東漁人數十家。”左國令再答。

“可立水砦,常駐水軍。”薊王絕非心血來潮。

“喏。”

右相持芴奏報:“文成至徒河,尚有三百里。可沿碣石道,再分二縣。”

薊王焉能不醒悟:“三縣爲郡乎?”

“主公明見。”羣臣下拜。

如此,當有十守。

薊國擁遼東大灣過半,近海狹長平原,足可新闢一郡,守衛遼西走廊。串聯安北並昌黎二郡。於是薊王從二郡名中,各取一字,合稱:“安昌郡”。

效仿河西走廊。薊王將安昌所轄郡境,稱爲“遼西走廊”。至此,薊王以一己之力,扼遼西,盧龍、平岡、無終(碣石),三要道。經蒼海郡,可通鮮卑利亞。

細分之後,羣臣振奮。東境之利大,與西境相較,竟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分四郡,十餘縣。自上而下,吏治之缺,可想而知。

散朝片刻,太學已知。

首當其衝。四郡太守,並十三縣長,當授何人。三百出仕,二千及冠。固所願也。

門下署,鸞棲館。

“此事不急。”許攸落杯言道:“聞主公將南下雲夢,赴巫山神女之會。待重返,東境諸情,當可明察。時國中稻作將至,待稻作畢,已至歲末。料想,郡縣長令,當爲來年所慮。”

“子遠,言之有理。”荀攸笑贊,轉而又問:“然,府、國並行,譬如涇渭分明。我等皆爲幕臣,何故多言國事?”

衆謀主必有此問。許攸笑答:“先前朝會,右相進言,欲以國中二校,都護鮮卑屬國。主公言可。其中真意,諸君焉不知乎?”

衆謀主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1.7 小夥伴們17 將府五校183 瓦釜雷鳴1.278 殭屍自照111 計程馬車199 款到發貨1.80 關羽得子1.262 認賊作父143 未戰先亂16 重造京洛186 見機行事1.49 和則增壽112 果然有差155 萬物之極164 追本溯源1.9 決裂諸侯1.207 以退爲進122 破而後立1.94 陽球誅暴1.227 單騎救主143 大展宏圖160 改造它乾1.72 欲壑難平221 大秦魚麗1.32 皇后召喚1.77 半島鎖鏈146 鑄軌直道1.78 城上金烏145 貴麟二子125 伏路把關191 英雄少年1.33 天助我主1.99 衆不可逆1.6 網開一面1.24 舉不避親1.255 非淬不銛166 秦薊之好124 成王敗寇1.240 苦心孤詣153 拾人牙慧19 求之不得1.92 輕身爲國1.76 麒麟續命1.49 以道御術1.98 尾大不掉197 因時而化1.7 殺機畢露1.236 兵器時代131 麒麟送子1 十里少年61 穩紮穩打1.9 牛刀小試251 入鄉隨俗1.73 有教無類1.205 請君入徐219 西林少年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7 披喪送親188 以身應讖1.46 鷹擊長空1.265 大有玄機1.50 大河之子123 上林冬狩1.59 班師凱旋1.299 烏合之衆127 金絲毛毯1.35 西烏鐵騎1.44 螽斯衍慶1.92 輕身爲國15 退居其次1.73 何須殺人1.3 風潮不減171 事出有因1.49 和則增壽1.76 洛陽來使1.238 君有不戰1.97 鳳引九雛172 自掘墳墓140 懷利相接163 拈花摘葉131 美玉生煙170 乞伏來投1.3 摔杯居首1.69 張飛劫親104 北上販馬1.255 非淬不銛1.27 出宮闢禍1.39 王庭行蹤168 有求必應1.27 出宮闢禍166 落子無悔125 急流勇退1.237 生死立判1.48 浴室水塔1.99 冠軍履鋒1.63 福禍相依1.27 託妻寄子1.229 吞光五鳳137 百無禁忌1.78 風起雲蒸
1.7 小夥伴們17 將府五校183 瓦釜雷鳴1.278 殭屍自照111 計程馬車199 款到發貨1.80 關羽得子1.262 認賊作父143 未戰先亂16 重造京洛186 見機行事1.49 和則增壽112 果然有差155 萬物之極164 追本溯源1.9 決裂諸侯1.207 以退爲進122 破而後立1.94 陽球誅暴1.227 單騎救主143 大展宏圖160 改造它乾1.72 欲壑難平221 大秦魚麗1.32 皇后召喚1.77 半島鎖鏈146 鑄軌直道1.78 城上金烏145 貴麟二子125 伏路把關191 英雄少年1.33 天助我主1.99 衆不可逆1.6 網開一面1.24 舉不避親1.255 非淬不銛166 秦薊之好124 成王敗寇1.240 苦心孤詣153 拾人牙慧19 求之不得1.92 輕身爲國1.76 麒麟續命1.49 以道御術1.98 尾大不掉197 因時而化1.7 殺機畢露1.236 兵器時代131 麒麟送子1 十里少年61 穩紮穩打1.9 牛刀小試251 入鄉隨俗1.73 有教無類1.205 請君入徐219 西林少年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7 披喪送親188 以身應讖1.46 鷹擊長空1.265 大有玄機1.50 大河之子123 上林冬狩1.59 班師凱旋1.299 烏合之衆127 金絲毛毯1.35 西烏鐵騎1.44 螽斯衍慶1.92 輕身爲國15 退居其次1.73 何須殺人1.3 風潮不減171 事出有因1.49 和則增壽1.76 洛陽來使1.238 君有不戰1.97 鳳引九雛172 自掘墳墓140 懷利相接163 拈花摘葉131 美玉生煙170 乞伏來投1.3 摔杯居首1.69 張飛劫親104 北上販馬1.255 非淬不銛1.27 出宮闢禍1.39 王庭行蹤168 有求必應1.27 出宮闢禍166 落子無悔125 急流勇退1.237 生死立判1.48 浴室水塔1.99 冠軍履鋒1.63 福禍相依1.27 託妻寄子1.229 吞光五鳳137 百無禁忌1.78 風起雲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