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懷利相接

那日朔望大朝。董卓得尚書令許攸暗送朝芴。一鳴驚人。

然董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許攸設此謀,絕非只逞口舌之快。實則殺機暗藏。

南陽大水,淮泗大疫。新帝逃回合肥侯國,關東羣雄不復先前之勢。洛陽當爲正朔,乃其一。

今漢,郡國並行。國主只享食俸,不得治政。然徐豫諸國,以陳王劉寵爲首,擁兵集權,陽奉陰違,不遵刺史號令,乃其二。

檄文廣發天下。首當其衝,便是徐州刺史陶謙,欲行一鳴驚人,乃其三也。

且洛陽使者,不是旁人。乃前驃騎府主簿王朗。王朗,本就是東海郯縣人氏。爲徐州名士。重歸故里,累日宴請不斷。館舍外,車馬列隊,不下數裡。名聲之重,足見一斑。

須臾,王朗至。

“拜見使君。”洛陽天使,自有風儀。

“上使免禮,請上座。”陶謙和顏悅色。

“謝使君。”王朗再拜落座。

見陶謙看來,別駕趙昱起身出列:“敢問上使,天子檄文,因何不提淮泗大疫。”

“哦?”王朗明知故問:“君,何許人也。”

“別駕趙昱,字元達。”乃由陶謙引薦。

“南陽大水,淮泗大疫,皆爲天意。別駕焉能不知?”王朗反問。

“上天有好生之德。淮泗百姓,亦是天子之民。焉能厚此薄彼?”趙昱駁回。

“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脩蛇皆爲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脩蛇於洞庭,禽封豨於桑林。十日並出,羿射去九。”言罷,王朗環視衆人:“是故,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二日並天,必出大害。先有南陽大水,再發淮泗大疫。豈非情理之中,何必多此一問。”

見座上衆人,紛紛點頭。王朗面色不變,心中竊喜。

趙昱又道:“今二日餘一,天下共主。天子卻只發檄文,並無義舉。豈非譁衆取寵乎?”

“君請慎言!”王朗勃然變色:“天子負天命,應正朔。豈可擅自揣度。夫‘爲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爲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爲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注①)。’”

一席話,擲地有聲。

趙昱肅容下拜:“昱,受教。”

王朗亦回禮:“不敢。”

見機一到。陶謙遂言道:“正如上使所言。春秋之義,求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傳檄天下,宜遣使奉承王命。”

王朗大喜下拜:“使君乃純臣也。”

待起身,眼中似別有深意。

陶謙心領神會。遂屏退左右。所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脅之以威。大義凜然,慷慨陳詞之後,必言利益,必有舍取。

待堂內只剩心腹親信,寥寥數人。王朗密語道:“使君只需遣使奉章上洛。天子必行嘉許,當拜徐州牧,加左將軍,封溧陽侯。”

“哦?”饒是陶謙,亦不由心動。封侯拜相,無人免俗。

然口說無憑。陶謙一時遲疑不定。

王朗笑道:“使君何必見疑?只需遣一親信,與我同返。後事如何,一觀便知。”

陶謙輕輕頷首:“如此,請上使暫回館舍安居。待組使團,與君同返。”

“遵命。”王朗再拜起身,翩然而去。

親信曹宏,忍不住叫囂:“明公若爲左將軍,何愁徐豫諸國,不尊號令!”

“左將軍,戰國已有。秦漢因之。金印紫綬,位次上卿,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戍守四方。”別駕趙昱進言道:“使君得此號,名正言順也。”

座下如下邳相笮融,彭城相薛禮等,各個摩拳擦掌。然陶謙卻不爲所動。少頃,忽言道:“典農校尉何在?”

陶謙任刺史時,徐州飽受黃巾之亂,“世荒民飢”。陶謙表下邳人陳登,爲典農校尉,於境內屯田。陳登上任伊始,便“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數年大成,“粳稻豐積”。徐州乃時下河南爲數不多,富庶大州。

惹四方眼饞。豫州牧孫堅,兗州牧曹操,甚至青州刺史、揚州刺史,皆曾遣人借糧。足見一斑。

“陳校尉,今在舍中靜養。”趙昱答曰:“隱疾發作,無從下榻。”

“乃食魚鮮所致。”親信曹宏又言道。

“此症,薊國良醫皆可診治。”趙昱言道:“不其港,常有薊國海市經停。宜當速去,遲恐不及。”

陶謙輕輕頷首:“速去速回。”

“喏。”曹宏遂去傳命不提。

心知陶謙有意遣陳登出使,趙昱又進言道:“洛陽之行,宜早不宜遲。”

陶謙這便定計:“如此,便勞元達親往。”

趙昱大喜:“卑下,定不辱命!”

郡府典農校尉官舍。

曹宏奉命而來,傳達上意。

典農校尉陳登,抱恙下榻,伏地領命。臨行前,曹宏又討得百角薊鈔一券,這才心滿意足,告辭而去。

待曹宏遠去,忽聽內室有人慨嘆:“我兒所投,非明主也。”

陳登面黃透赤,腹脹如鼓,澀笑答曰:“兒非敬陶使君,乃爲徐州百姓也。”

“徐州‘居四戰之地,恐日就微弱’。大水之後,又生大疫。周遭郡國,民不聊生。唯此州富可敵國。不啻羣狼環伺,取禍之道也。”便有一人,布袍葛巾,自出內室。

正是登父,陳珪。字漢瑜。徐州下邳人,廣漢太守陳亹孫,太尉陳球侄,吳郡太守陳瑀、汝陰太守陳琮從兄。出身士族名門。與袁紹、袁術等,皆爲故交。初舉孝廉,任青州北海國治,劇縣令。後辭官,賦閒在家。

“阿父所言極是。”陳登慨嘆:“亂世將至,陶使君斷難善終。唯恐殃及百姓,故不忍棄之。”

“琅琊港,乃徐州良港。先前,多有薊船往來。奈何自琅琊王閉港造船,欲謀過江。便斷絕交通。若能重開琅琊,引海市停靠。則徐州無憂矣。”

1.57 身後之憂1.230 列宿歸位164 盡數滅口152 烏蓮白卓144 判若兩人136 借刀殺人143 七十二妃1.52 家恨國仇12 料事於先118 義重於生195 名門大姓150 幻痛未滅1.88 大國之基125 伏路把關1.89 五味俱全51 提頭之難181 薊王獻寶1.75 坐問因果1.247 櫟陽雨金107 三日得仙1.226 全民參與1.24 犬鹿相狎71 命運時然1.25 張家謝禮1.88 皆有所屬1.223 陌路相逢101 管中窺豹1.9 伐毛洗髓147 絕非等閒1.20 言稱必效219 一身是膽1.56 一戰成名91 飯稻羹魚130 鮮卑寇邊1.70 青徐流民127 賊臣當道142 請立宗廟142 投石問路196 服牛乘馬1.93 香餌懸魚147 同類相動1.94 人情冷暖170 樹大招風161 畢協賞罰194 焉知非福1.29 迴光返照81 忠奸莫辨129 化戈爲帛1.69 強宗驍帥124 羌亂再起1.40 國之惡疾1.64 天下大酺146 心中有愛1.80 西邸賣官1.20 繡衣直指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245 天下樓桑1.88 腰纏萬貫179 中舨共約1.52 二宮流血105 鳳闕龍樓107 三日得仙1.250 與君年少1.247 愛屋及烏1.80 債臺高築16 白馬公孫198 絕席而坐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96 海賊圍城1.40 有心無力41 河洛羣英156 薊王子館1.95 十面埋伏1.67 黑夜女王108 同舟共販136 悲秋盡露1.96 魂不守舍111 義高於律1.85 多長爲宜174 以謝天地1.59 熟視無睹1.24 犬鹿相狎1.22 馬兒成名1.57 周不如漢1.99 八賢共治1.62 絕非杜撰1.278 殭屍自照128 欲蓋彌彰121 各取所需1.23 投桃報李160 能者居之176 隔岸觀火1.205 長安小聚1.33 功敗垂成1.27 六縣俱名21 兵符將令1.52 臥虎藏龍116 奇兵襲城134 大利匠城187 西運東輸
1.57 身後之憂1.230 列宿歸位164 盡數滅口152 烏蓮白卓144 判若兩人136 借刀殺人143 七十二妃1.52 家恨國仇12 料事於先118 義重於生195 名門大姓150 幻痛未滅1.88 大國之基125 伏路把關1.89 五味俱全51 提頭之難181 薊王獻寶1.75 坐問因果1.247 櫟陽雨金107 三日得仙1.226 全民參與1.24 犬鹿相狎71 命運時然1.25 張家謝禮1.88 皆有所屬1.223 陌路相逢101 管中窺豹1.9 伐毛洗髓147 絕非等閒1.20 言稱必效219 一身是膽1.56 一戰成名91 飯稻羹魚130 鮮卑寇邊1.70 青徐流民127 賊臣當道142 請立宗廟142 投石問路196 服牛乘馬1.93 香餌懸魚147 同類相動1.94 人情冷暖170 樹大招風161 畢協賞罰194 焉知非福1.29 迴光返照81 忠奸莫辨129 化戈爲帛1.69 強宗驍帥124 羌亂再起1.40 國之惡疾1.64 天下大酺146 心中有愛1.80 西邸賣官1.20 繡衣直指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245 天下樓桑1.88 腰纏萬貫179 中舨共約1.52 二宮流血105 鳳闕龍樓107 三日得仙1.250 與君年少1.247 愛屋及烏1.80 債臺高築16 白馬公孫198 絕席而坐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96 海賊圍城1.40 有心無力41 河洛羣英156 薊王子館1.95 十面埋伏1.67 黑夜女王108 同舟共販136 悲秋盡露1.96 魂不守舍111 義高於律1.85 多長爲宜174 以謝天地1.59 熟視無睹1.24 犬鹿相狎1.22 馬兒成名1.57 周不如漢1.99 八賢共治1.62 絕非杜撰1.278 殭屍自照128 欲蓋彌彰121 各取所需1.23 投桃報李160 能者居之176 隔岸觀火1.205 長安小聚1.33 功敗垂成1.27 六縣俱名21 兵符將令1.52 臥虎藏龍116 奇兵襲城134 大利匠城187 西運東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