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母子相見

經過多次改造的南港,已遠非劉備記憶中的模樣。

沿丁字形長堤,排成兩條縱列的堅木塔吊,塔身和吊臂不惜工本,用大量的鋼結構進行加固。鋼結構表面還進行了搪瓷防腐。用來吊取貨箱的粗麻繩也被更加堅固的鋼絲繩替代。

更有甚者。木質塔座包裹了一圈厚重的灰口鑄鐵基座。

這些強化和改造,顯然都是爲吊起更重的貨物。

所以流水已無法驅動吊臂。而在塔基圍攏的中圈,搭建有一座類似磨棚的建築。棚內有六匹重型騾馬,合力驅動轉輪。通過荊棘輪爲定滑輪上勁。從而轉動吊臂將鑄鐵權重(秤砣)提起。塔吊上的機工只需搬動手柄,令定滑輪反轉,權重徐徐落下,再將貨物提起。如此反覆,便可吊運貨物。原理和雲霄天梯如出一轍。

一條條直通邸舍的鋼軌上,軌道貨車排成長隊,往來泊位與邸舍之間,轉運貨物。劉備卻未看見一匹騾馬。而與後世礦車形狀類似的貨運小車,比舫車縮小太多,車廂內只能運貨,如何能加裝轉輪驅動。

沒有騾馬動力何來?

奧秘在軌道之間。

一條鋼絲繩拖拽的精鋼尾鉤。勾住貨車,貨車與貨車之間,亦有鉤鎖相連。只需在軌道兩頭各設一座由轉輪驅動的絞索盤。以騾馬絞索,往來拖拽貨車行進。

整個機關構造,帶來的最大改變。乃是將整個運輸、裝卸流程,系統化。減少了人爲原因造成的延遲和失誤。大大提高了整條鐵軌的利用率。

關鍵是鋼鐵與木料的相結合。使得整個南港,充滿了高等機關城的即視感。

機關器與機器的最大區別,便在此處。

甲板上高舉千里鏡,環視整座港口。劉備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聯翩。上古先秦的機關術,若能在我華夏大地一直傳承下去。兩千年後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實在是無法想象。

邸舍便是貨棧。

“使商人停物於中,直稅其所舍之處價,不稅其在市所賣之物。”

底層是貨倉。設有類似後世龍門吊的橋吊。二層客舍,三層精舍。水洗水暖水淋等諸多設施,一應俱全。往來客商,無需入城。便可在南港就近安居。

如此既便於管理,提高效率。亦能防範各種天災人禍,有心無意的安全隱患。

南港除了貨運碼頭,客運碼頭,還有規模龐大的明輪船塢、水軍大營、南港城倉。

南港城倉雖建在南港,卻並非南港令李永所轄。乃歸原都亢城倉令大兄劉文管轄。

大司農下設太倉令,管理天下糧倉。諸侯國亦設此官,前綴國號,稱“某太倉”。劉備國號爲薊。於是便稱爲“薊太倉”。主管官吏又稱“薊太倉令”。秩千石。

首任薊太倉令,自然非大兄劉文莫屬。

散佈於薊國各處的城倉,雖造型大同小異。“上有氣樓,謂之敖房;前有檐楹,謂之明廈;倉爲總名,蓋其制如此。”

但從功能上說,卻也有不同的分屬。

有建在臨鄉城內,收納國中租谷,爲王室百官就食的薊太倉。

有建在都亢城中,主收納田賦的薊國官倉。

有建在樓桑學壇,專爲學子、恩師就食的長滿倉。

有建在各港口的常平倉。其作用是調節糧價,儲糧備荒。糧價低時,適當高價收購。糧價高時,適當降價出售。

一言蔽之:“豐年則糴,歲儉則糶。”

此舉既避免“穀賤傷農”,又可防“谷貴傷民”。

亦有建在樓桑義舍旁的義倉。

義倉之糧,用於救助舍中流民。倉內儲糧,多由薊國官吏豪商無償捐贈。

起因乃是華大夫。華大夫妙手回春,救死扶傷,活人無數。被治癒的病患感激不盡,除去足量診金,亦紛紛送來額外謝禮。一時間,各種禮品堆積如山。

華大夫這便上報右相耿雍。

國相微微一笑:“何不換成米糧,以供義舍流民?”

華大夫茅塞頓開。凡大病痊癒,死裡逃生。送不多過一石之糧,遂成慣例。

還有建在南關城內的南關城倉與散佈薊國各處軍砦兵營內的燧倉,共同組成的軍用糧倉。

以上種種,窺一斑而知全豹。單單一個倉儲體系,便可知薊國的強大。

客運碼頭上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長堤還鋪設了一條猩紅的地毯。

身着蜀錦官服,列在迎接人羣之前的,正是兩位國相,與居中站立的王傅黃忠。

少年時,黃忠舉家前來,定居樓桑。劉備數次遠行,皆靠黃忠守護。

樓桑數次遭襲,黃忠出力甚偉。劉備出門在外,樓桑亦靠他鎮守。

如今並六縣爲國,厲兵秣馬。訓練士卒,日日不綴。薊國兵強馬壯,令行禁止。皆是以王傅黃忠爲首的一衆守將的功勞。

文臣之功,自不用說。

劉備一身王服,攜儀仗走下甲板。

迎接人羣紛紛跪地行禮。口呼:拜見王上。

劉備上前先將黃忠扶起,口出:義父一切安好否?

黃忠抱拳笑答:身強體健,正堪一用。

劉備又將兩位國相依次扶起:二位國相別來無恙乎?

二位國相齊聲答道:臣等一切皆好,有勞王上掛念。

“諸君快快請起。”劉備這便言道。

“謝王上。”百官稱謝起身。

除去南港屬吏,和族中兄弟,趕來迎接的多是六百石以上的高官。

放眼望去,人才濟濟。薊國能有今日之氣象,劉備焉能不喜。

“母親何在?”

“王太妃、王妃,正在宮中翹首以盼。”王傅黃忠答道。

“擺駕回宮。”劉備歸心似箭。

南港到臨鄉城的細長軌路,亦擴建成熱鬧的街衢。兩次重樓林立,鱗次櫛比。規劃與樓桑相仿。沿軌路,排建高樓院落,遷入數千戶齊民。

南港居民亦破萬戶。轄民十萬人。美宅居於水北,良田多在南岸。車輪舟往來縱橫水道。方便又迅捷。無論船速、轉向還是載重,腳踏驅動的車輪屜舟,遠勝撐篙而行的扁舟。

五十里水路,片刻即到。日出而耕,日落而作。無需就近搭建草廬,居住在田埂之上。

豐收時節,河道溝渠皆有兵船往來巡邏,謹防宵小。

正如眼前這般。

劉備攜七如夫人,換乘王宮車駕,駛向臨鄉城。

皆知薊王歸來。民衆沐浴焚香,載歌載舞,夾道歡迎。

隔着白琉璃車窗,劉備頻向人羣揮手致意。

民衆紛紛下拜。齊呼:恭迎大王歸國。

山呼海嘯,聲如雷鳴。

別說初來薊國的麴氏兄弟等人,便是一路隨行的薊國官吏,亦無不動容。

王上受國民如此愛戴。我等亦始料不及也。

入王城。國令士異亦領宮中女官出迎。

引劉備入宮,登臨正殿。母子終得相見。

19 馬兒快跑1 雪夜敵蹤172 春晝初長1.98 四海昇平31 莊園我有1.44 非同尋常146 握髮吐哺195 勤王之師1.80 十萬樓臺1.95 十面埋伏1.3 貢金補全1.63 熔金入庫139 戶限爲穿192 漢矛無纓1.63 熔金入庫185 少不知味184 如約而娶135 四時充美1.63 懸樓列肆139 八日之幸143 七十二妃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59 蟬蛻龍變132 千里送藥1.200 矇混過關1.46 鷹擊長空1.26 敦煌六姓1.20 互不相識162 一戰揚名173 合浦珠還158 太后有疾214 亂中求存191 明燈指路170 血矛之約1.2 雞不下蛋1.67 窺其門徑41 閉關鎖國1.24 舉不避親150 爲國秉筆1.245 天下樓桑1.78 怦然心動1.94 百官缺席138 一席之地1.75 愁雲散盡1.26 有勇無謀1.94 貴不能言125 急流勇退31 春秋決獄1.79 河間奼女1.76 舉世無雙178 爲戰而生1.46 盡釋前嫌1.59 心悅誠服1.63 擊鞠大賽151 王者之心1.40 蜜蜂分箱141 捨我其誰1.32 織蓆販履1.69 強宗驍帥152 南下平亂103 寡情薄義1.76 峰迴路轉184 貪多必失107 鑄造新幣210 喧賓奪主165 浮萍無根1.29 負荊請罪17 同軌畢至1.53 望廬而還1.234 四大氐王1.73 血巢角鬥1.289 四面樹敵1.69 東西交會1.290 春王正月180 嶄露崢嶸155 萬物之極61 衝風之末146 黨人認主1.98 衣帶秘詔175 茱萸託思21 二宮之亂1.7 雌雄莫辨1.80 毋論大小1.244 薊國民貴119 濮陽之戰156 討董聯盟1.45 初次遠行100 與我一戰19 同胞兄弟12 淫不破義1.33 出訪鴻儒101 向虎山行1.95 十面埋伏1.224 碧血丹心187 西運東輸1.94 熨斗直衣164 奴隸貿易1.298 同聲同氣251 英雄輩出124 國士待之
19 馬兒快跑1 雪夜敵蹤172 春晝初長1.98 四海昇平31 莊園我有1.44 非同尋常146 握髮吐哺195 勤王之師1.80 十萬樓臺1.95 十面埋伏1.3 貢金補全1.63 熔金入庫139 戶限爲穿192 漢矛無纓1.63 熔金入庫185 少不知味184 如約而娶135 四時充美1.63 懸樓列肆139 八日之幸143 七十二妃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59 蟬蛻龍變132 千里送藥1.200 矇混過關1.46 鷹擊長空1.26 敦煌六姓1.20 互不相識162 一戰揚名173 合浦珠還158 太后有疾214 亂中求存191 明燈指路170 血矛之約1.2 雞不下蛋1.67 窺其門徑41 閉關鎖國1.24 舉不避親150 爲國秉筆1.245 天下樓桑1.78 怦然心動1.94 百官缺席138 一席之地1.75 愁雲散盡1.26 有勇無謀1.94 貴不能言125 急流勇退31 春秋決獄1.79 河間奼女1.76 舉世無雙178 爲戰而生1.46 盡釋前嫌1.59 心悅誠服1.63 擊鞠大賽151 王者之心1.40 蜜蜂分箱141 捨我其誰1.32 織蓆販履1.69 強宗驍帥152 南下平亂103 寡情薄義1.76 峰迴路轉184 貪多必失107 鑄造新幣210 喧賓奪主165 浮萍無根1.29 負荊請罪17 同軌畢至1.53 望廬而還1.234 四大氐王1.73 血巢角鬥1.289 四面樹敵1.69 東西交會1.290 春王正月180 嶄露崢嶸155 萬物之極61 衝風之末146 黨人認主1.98 衣帶秘詔175 茱萸託思21 二宮之亂1.7 雌雄莫辨1.80 毋論大小1.244 薊國民貴119 濮陽之戰156 討董聯盟1.45 初次遠行100 與我一戰19 同胞兄弟12 淫不破義1.33 出訪鴻儒101 向虎山行1.95 十面埋伏1.224 碧血丹心187 西運東輸1.94 熨斗直衣164 奴隸貿易1.298 同聲同氣251 英雄輩出124 國士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