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矛頭所指

西郭,平樂觀,平樂館。

曹操如約而至。與袁紹、袁術等人,不期而遇。互相心照不宣,皆收到暗中傳信無疑。與一衆高朋,各色人等,共入平樂觀。赴黨魁高會。

與先前不同。此次並未入堂,反折入黨魁精舍。

舍內,董卓等,已先行抵達。稍後更有豫州牧孫堅,昂然入內。

袁紹等人,面露喜色。曹操卻驚疑不定。孫堅怎會在此,更與黨人同謀。

再深思。單憑黨魁一己之力,如何能網羅天下羣雄。不料衣帶詔,竟有如此神力!

見曹操面露疑色,袁術起身相迎時,暗語道:“孟德勿慌。黨魁精舍,出入皆黨徒,往來太學生。即來則安,必不會走漏風聲,延禍你我。”

“公路言之有理。”曹操笑道:“見二千石高官,匯聚一堂。操,始料未及也。”

“我等亦不知也。”袁術引曹操入座。身前後將軍董卓,亦起身行禮。

“曹兗州,別來無恙乎。”

“見過後將軍。”曹操還禮後落座。董卓爲後將軍兼領幷州牧,曹操爲輕車將軍兼領兗州牧。對面孫堅爲破虜將軍兼領豫州牧。另有河東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山陽太守袁遺、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合肥侯相胡毋班。

各自交頭接耳,表情各異。不時掃過舍內羣雄,目光閃爍。

“拜見少府。”待張儉入內,衆人紛紛起身行禮。

張儉貴爲九卿,又是衣帶詔發起人,自當居於主座。

“諸君請坐。”環視衆人,張儉風輕雲淡,名士風流。

“謝少府。”衆人各自落座。

須臾,待衆人坐定。張儉言道:“先前,老夫暗託後將軍,聯絡諸君,共謀大事。今羣雄齊聚,寒舍增輝。諸君當知:今,天子年幼,賢王輔政。然何董二戚不除,待薊王歸國,必起黨爭。洛陽兵亂,接二連三。舊恨未滅,又添新仇。竊以爲,前大將軍何進之禍,當引以爲鑑。”

見與會衆人紛紛點頭。董卓起身言道:“傳聞,太后欲立何苗爲大將軍。待薊王就藩,便由其續掌天下權柄。”

衆人各自搖頭。

便有河內太守王匡,拍案而起:“此人素不於其兄一心。生性怯懦,碌碌無爲。無用之輩,焉能竊居高位。”

王匡本是大將軍何進府掾。先前隨大將軍何進攻打南北二宮,恨何苗未曾出力。乃至功虧一簣。累何進喪命,更殃及池魚。

見衆人亂聲應和。袁紹亦起身言道:“關東不定,天下難安。今,關東大地,羣盜蜂起,塢堡林立。更有宗室,趁亂奪權。欲興前漢七國之亂。薊國大漢一藩。爲天下表率。百官所食漢祿,今已換爲薊錢。‘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故天下皆言,宗賊之害。卻無人敢在薊王當面,言宗王之禍。”

環視堂內一干人等,袁紹並立二指,擲地有聲:“此二宗,乃心腹大患也。”

南陽太守袁術,趁機助拳:“宗王之禍,尤甚宗賊。”

略作思量,曹操便會其意。二袁之言,乃爲轉移視聽,行禍水東引。

“徐豫七國,便如本初所言。”豫州牧孫堅言道。

“冀州六國,亦如此例。”後將軍董卓亦言道:“今勃海王(王美人貴子)雖年幼,待元服就藩,當與六國同氣連枝,亦成七國之害。”

“大河南北,各有七國。”山陽太守袁遺,起身言道:“若趁亂興兵,代漢而立。再無我等家門老小,立錐之地。”言下之意,衆皆心領神會。一旦諸侯並起,逐鹿中原。首當其中,便是攻破豪強大姓塢堡,盡取輜重糧草,並強徵青壯入伍。如此以戰養戰,鯨吞蠶食。大漢十三州,遂被漢室宗王瓜分。

只因“代漢者,乃宗王也”。

不得不說。于吉解讖之語,看似奉承薊王。實則亦將矛頭,指向天下諸侯。

亦如前言。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正因兩漢持續削藩,國主困守王宮,吃喝玩樂,坐享太平之君,再無大志。稍有爭權,便遭千夫所指。上至朝堂,下至地方。爭相檢舉。更有黃門內宦,推波助瀾。如前勃海王劉悝,滿門遇害。

故豪強大姓,纔有生存之機。

試想,若各諸侯國主,大肆興兵,假討逆爲名,抄掠周遭豪強塢堡,盡取資用。如此滾雪球般,不斷壯大。待兵精糧足,國國之間,合縱連橫,大漢遂成東周戰國矣!

那時。洛陽少帝,便如周天子。不過是名義之君。朝廷亦成擺設,再無號令天下之權。

故對猢猻而言。切不可令猛虎,飽食酣睡,養精蓄銳。否則葬身虎口,不過時間早晚。若坐視何、董二戚相爭。朝政日非,自顧不暇。待關東宗王,趁機興起,吞田並土,壯大己身。名門豪右,再無翻身之機。

黨人,多出名門。今黃門勢弱,不足爲患。只需掃清貴戚,令黨人執掌大漢朝堂。如此自上而下,再續削藩國策。抑制諸侯,扶植名門。與會衆人,方有一線生機。

此,纔是《衣帶詔》,一呼百應之根結所在。一言蔽之。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www◆ттκan◆¢ ○

無利不起早,富貴險中求。

見時機已到,張儉遂起身言道:“關東紛亂不休。各方‘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我輩宜當力挽狂瀾。焉能坐視大亂將興,社稷無存。”

“少府所言,字字珠璣。”董卓抱拳響應。

“少府所言,字字珠璣。”衆人齊聲呼應。

曹操亦起身附和。然心中如何着想,便不足爲外人道哉。

待衆人落座,忽聽有人出聲:“薊王臨朝,如之奈何。”

曹操暗中一笑,終有人提及正主。

見衆人表情各異,氣勢全無。張儉高深一笑:“我等爲朝除患。薊王必不會阻攔。”

見張儉言之鑿鑿,曹操不禁皺眉。莫非……

袁術猛然站起:“莫非,衣帶詔,乃出薊王之意!”

張儉舉重若輕,名士風流:“然也。”

“哦——”衆人醍醐灌頂,幡然醒悟。

薊王欲剪滅何董外戚,再除宗王之患。所求,無非大漢帝位!

無怪黨魁有恃無恐。無怪袁紹、曹操、袁術、孫堅等,與薊王相交莫逆者,皆赫然在列。

餵飽一頭猛虎,與餵飽一羣豺狼虎豹。

利弊取捨,不言自明。

薊王好算計。

衆皆暗鬆一口氣。

110 連環殺局1.43 予取予求18 千里圩田129 山海之盟1.86 枕山跨海1.72 炎漢控火131 美玉生煙1.80 毋論大小120 不忘初心11 洛陽安家1.46 鷹擊長空1.76 牽繮執轡102 腰牌傍身1.200 推賢讓能14 各奔東西135 兵出隴右14 一龍仕主212 不請自來148 三舉鄉黨21 真龍之子188 風聞奏事1 全在水裡145 無人接盤126 價高者得156 偷樑換柱19 樓桑諸技1.99 敬而遠之191 明燈指路129 仁義之基133 侵掠如火148 宮前之變1.84 東海揚塵183 龍向天飛1.97 以自爲方1.238 君有不戰1.90 白身野士1.92 相見恨晚1.237 生死立判119 濮陽之戰150 機關算盡18 決心未定131 鳩佔鵲巢107 林間馬場1.76 峰迴路轉1.8 周鄭交惡118 舉國哀慟81 夜入太倉180 羅襪未染146 漢宮女主102 平波水砦119 時局崩壞108 與王共治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46 心中有愛152 善刀而藏61 語破天機102 載滿而還13 紅顏薄命166 秦薊之好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44 計斷九月177 人神不擾182 馬齒徒增102 平波水砦1.292 威制天下100 難爲人臣131 胡雜騎兵1.70 虎嘯山林1.72 誤打誤撞180 嶄露崢嶸149 蝴蝶效應1.67 大明輪船196 遠古迴響146 心中有愛1.36 一金知心1.86 精兵盡出1.280 天下貴二142 意料之外109 舊友重聚106 大徹大悟1.47 一念之差164 成家立業121 功在不捨147 輕身入城1.39 分功之義120 三英齊發1.22 百死莫贖1.40 何懼偷生1.235 貌合心離197 崢嶸已露141 捨我其誰1.42 撐犁孤塗183 悉聽君便14 步步生蓮1.98 千金之軀123 溫泉別館1.284 宜若登天184 是個難題109 吾道不孤118 前覆後戒
110 連環殺局1.43 予取予求18 千里圩田129 山海之盟1.86 枕山跨海1.72 炎漢控火131 美玉生煙1.80 毋論大小120 不忘初心11 洛陽安家1.46 鷹擊長空1.76 牽繮執轡102 腰牌傍身1.200 推賢讓能14 各奔東西135 兵出隴右14 一龍仕主212 不請自來148 三舉鄉黨21 真龍之子188 風聞奏事1 全在水裡145 無人接盤126 價高者得156 偷樑換柱19 樓桑諸技1.99 敬而遠之191 明燈指路129 仁義之基133 侵掠如火148 宮前之變1.84 東海揚塵183 龍向天飛1.97 以自爲方1.238 君有不戰1.90 白身野士1.92 相見恨晚1.237 生死立判119 濮陽之戰150 機關算盡18 決心未定131 鳩佔鵲巢107 林間馬場1.76 峰迴路轉1.8 周鄭交惡118 舉國哀慟81 夜入太倉180 羅襪未染146 漢宮女主102 平波水砦119 時局崩壞108 與王共治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46 心中有愛152 善刀而藏61 語破天機102 載滿而還13 紅顏薄命166 秦薊之好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44 計斷九月177 人神不擾182 馬齒徒增102 平波水砦1.292 威制天下100 難爲人臣131 胡雜騎兵1.70 虎嘯山林1.72 誤打誤撞180 嶄露崢嶸149 蝴蝶效應1.67 大明輪船196 遠古迴響146 心中有愛1.36 一金知心1.86 精兵盡出1.280 天下貴二142 意料之外109 舊友重聚106 大徹大悟1.47 一念之差164 成家立業121 功在不捨147 輕身入城1.39 分功之義120 三英齊發1.22 百死莫贖1.40 何懼偷生1.235 貌合心離197 崢嶸已露141 捨我其誰1.42 撐犁孤塗183 悉聽君便14 步步生蓮1.98 千金之軀123 溫泉別館1.284 宜若登天184 是個難題109 吾道不孤118 前覆後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