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西邸驚變

比起九品中正制的魏晉,漢家更崇尚自由之風。更顯“家常”。

席間並無這許多儀式化的儀程。太后口出“賜酒”,便有宮中謁者,合力擡出一座座酒樽,依次爲百官斟滿耳杯。時下,青銅重器多已不用。正如“樽”的流行。顯而易見,時下盛器,多是漆木質地。既美觀又輕便。

陛下、皇后,王美人,薊王與二位王側妃,則由太官令親自斟杯。

而後陛下捧杯離席,自跪殿前。薊王及百官依次捧杯,列跪陛下身後。

太官令跪奏:“陛下、薊王,與臣何進、董重等,奉觴再拜太后千萬歲。”

“臣等,奉觴再拜太后千萬歲!”百官齊聲高唱。

四周鐘鼓樂作,百官再拜。飲,又再拜。

太官令引陛下、薊王,還本位。

長樂少府程璜高唱:“百官就席——”

羣臣皆跪諾(跪地稱喏),依次入席。

侍中、御史中丞、尚書令,各於殿上,上壽酒。奏“登歌樂升”,太官又行御酒。

上古時,“登”、“升”通用。故“登歌”又稱“升歌”,乃禮樂文化之一種。約源自周時宗廟祭祀,亦用於鄉飲酒禮、大射禮等。亦是時下朝廷祀典、朝會宴饗等儀式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簡言之,乃是特定的禮樂儀式。

永安宮謁者,擡御酒自堂下拾級而上(注意走位),太官令跪授侍郎,侍郎跪進御坐前。乃行“百官酒(爲百官斟酒)”。太樂令跪奏“登歌(固定伴奏曲)”,“三終乃降(奏畢三個樂章)”。

換言之。在“登歌”奏響的這段時間裡,是與會人員的宴飲時間。奏畢三個樂章,宴飲結束。

接着,太官令跪請“具御飯(一起吃飯)”,(御飯)到階,羣臣皆起。太官令持羹跪授司徒,持飯跪授大司農,尚食(官職,掌供奉皇帝膳食)持案並授持節,持節跪進御坐前(先給太后、陛下盛飯)。羣臣就席。太樂令跪奏“奏食舉樂”。太官行“百官飯”案遍(再給百官盛飯)。

和先前飲酒類似,吃飯也要伴奏。

食畢,太樂令跪奏“請進樂”。樂以次作(按照樂章,依次奏樂)。鼓吹令又前跪奏“請以次進衆伎”。

酒足飯飽,再欣賞歌舞伎表演。

宴樂畢,謁者一人跪奏“請罷退”。鐘鼓作,羣臣北面再拜,出。

看完表演,退場曲響起。羣臣再拜,依次出宮。

簡言之。整個“上壽禮”,大約分四個儀式:祝壽、飲酒、用膳、歌舞表演。每個儀式,皆有固定的禮樂與之相配。禮樂即是儀軌,又用於分隔、計時。“登歌樂升”時,飲酒。“奏食舉樂”時,用膳。“請進樂”時,“請以次進衆伎”,欣賞歌舞伎表演。“請罷退”時,鐘鼓作,羣臣再拜而出。

看似嚴肅無趣,實則不然。

席間觥籌交錯,便有朝中雅士長揖而出,引吭高歌。先敬太后,再敬陛下,三敬薊王。隔席互飲,隔案對飲,皆是常態。並無半點拘束。只需不袒胸露背,衣衫不整,口出不敬之語,皆無傷大雅。

漢家便是如此。廟堂和江湖,相隔不過咫尺。

陛下喜食胡餅。竇太后特意準備。由長樂少府程璜,親自承給陛下。

陛下又與皇后、王美人分食。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當真羨煞旁人。

羣臣離席敬酒時。敬薊王者,尤其多。不敢灌陛下。薊王生性灑脫,百無禁忌。又有重名,正當適宜。

薊王亦是來者不拒。喝了不少薊國進貢的翠玉瓊漿。

見薊王千杯不醉。反倒是敬酒百官,腳步虛浮,搖晃歸位。簾後竇太后亦不禁掩口。聽聞翠玉瓊漿,陛下連喝三杯,便長醉不醒。薊王怕只多不少。果然有容乃大。

酒足飯飽,陛下起身罷筵。

不等太官令出聲,先已察言觀色的永樂少府程璜高聲唱喝:“請罷退——”

這一聲吆喝,悠遠渾厚,中氣十足。

羣臣聞聲落箸,離席再拜。魚貫而出。

劉備亦與太后、陛下道別。在二妃的攙扶下登車。出上東門御道,入殖貨裡輔漢大將軍府。

洗漱更衣,大被同眠,溫香軟玉,一夜無話。

雞鳴時分,府門忽被人大力擂響。

“何人扣門!”守夜繡衣吏喝問。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門外之人已透哭腔。

幕府中庭,史渙自廊下輕喚:“主公。”

“何事?”劉備問道。

“呂常侍遣人來報,王美人出事。”

“備車!”劉備猛然酒醒。

“喏!”

須臾,中門大開。薊王車駕內,呂常侍親隨小黃門,涕淚橫流,斷斷續續言道:“王美人伴駕回西邸,忽覺‘頭涔涔,漸煩憊’。本以爲乃是醉酒,不料後半夜竟‘手足皆黑,幾至危殆’!嗚嗚嗚……”

聞此言,劉備冷汗直冒。不祥之感,油然而生。

“陛下知否?”

“陛下與美人共枕,焉能不知。奴婢來時,陛下已急召太醫令前往診治。嗚嗚嗚……”

“速行!”劉備急道。

“喏!”御者揮鞭,車駕陡然加速。

“薊王入城,速開城門!”門下督鄭泰,高舉令符。

薊王車駕,何須查驗令符。上東門守衛不敢怠慢,急忙開啓城門。車隊呼嘯而入。

聞訊趕來的城門校尉趙延,目送薊王車駕遠去,不由眉頭緊皺:“莫非宮中有變。”

門下督鄭泰,前車開道。城內巡邏兵士,紛紛避讓。卻又不敢放薊王離去,一路尾隨。匯聚成長長的人流。

一時舉火如龍。滿城驚擾,不知何故。

車駕直入西園,停在邸前。

劉備飛身下車,劈頭便問:“陛下何在!”

“陛下聖駕剛出,不知何去!”守夜小黃門脫口答道。

“呂常侍何在!”劉備怒急。

“呂常侍便在舍內!”守夜小黃門再答。

“速引孤去見!”

“喏!”

一隊小黃門挑燈入邸舍。領薊王迂迴而行,抵陛下寢宮。

何須通稟。擡眼便見中常侍呂常面如金紙,枯坐堂前。旁邊幾個親隨小黃門,正伏地拭淚。

“呂常侍!”劉備疾步衝入。

呂強艱難睜眼。見是劉備,眼光一閃又熄:“老奴愧對王上,愧對陛下。護主不力,無顏苟活於世……王上,王上當善保貴體,續我大漢國……祚。”

言罷,竟已氣絕。

劉備渾身惡寒。一時竟愣在原地。

跪伏一圈的小黃門,便有膽大者,試探鼻息。

跟着“哇!”的一聲,將劉備驚醒。

猛然閉眼,穩住心神。

再睜開,已如噬人猛虎。

18 士異出仕185 有神無鬼1.24 犬鹿相狎1.89 秉燭夜話1.96 防患未燃261 寄神免禍144 田貴如馬19 君前臣名194 開館典禮71 瀝粉貼金177 青鳥傳信251 英雄輩出1.8 劍拔弩張1.20 互不相識150 爲國秉筆147 雙食君俸173 畝鍾之田126 價高者得1.82 倉樓藏秘1.252 長城自毀144 唯剩一問1.74 肘腋之親153 志存高遠51 情不亂法1.89 秉燭夜話123 呼之欲出123 反目成仇181 生死兩命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92 相見恨晚1.79 字挾風霜119 萬全之策1.83 蓋世英雄151 董卓擲戟1.37 人主之風1.73 謠言四起1.6 長轡遠馭167 忠孝兩難1.73 爲女聘師1.7 無郭之都183 放任自流1.95 閉門謝客1.48 鬼神難誣1.52 明珠有價199 飲恨兵退1.67 莫測禍福123 勇冠三軍1.75 蔡邕來了155 寤寐思服1.2 平羌之策168 千里投懷1.43 予取予求1.80 賊兵來襲124 絕境弄險140 添兵增竈1.9 麻姑獻壽114 百里之命156 金牌免死1.24 同流合污1.260 爲虎作倀1.92 姑息養奸1.240 苦心孤詣1.63 福禍相依1.62 一日破膽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92 相見恨晚127 無詔不離1.64 萬夫莫敵1.283 石牛糞金158 兵貴神速1.23 夫復何言215 按兵不動140 孤家寡人1.39 火雨焚城1.8 配享太廟164 十夷王女109 寧有種乎1.35 南宮一遊1.62 猜忌暗生112 幣行天下1.90 麥積冬狩124 表裡相合10 多子饒妻121 怒海潮升1.7 無郭之都193 置酒高會1.40 國之惡疾199 千里追兇1.209 轅門射戟1.59 增益人生128 虎狼之士71 戲送大禮1.35 苦後回甘143 七十二妃163 萬一之率133 金針撥障106 勿以爲念158 兵貴神速100 取之有道153 來龍去脈
18 士異出仕185 有神無鬼1.24 犬鹿相狎1.89 秉燭夜話1.96 防患未燃261 寄神免禍144 田貴如馬19 君前臣名194 開館典禮71 瀝粉貼金177 青鳥傳信251 英雄輩出1.8 劍拔弩張1.20 互不相識150 爲國秉筆147 雙食君俸173 畝鍾之田126 價高者得1.82 倉樓藏秘1.252 長城自毀144 唯剩一問1.74 肘腋之親153 志存高遠51 情不亂法1.89 秉燭夜話123 呼之欲出123 反目成仇181 生死兩命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92 相見恨晚1.79 字挾風霜119 萬全之策1.83 蓋世英雄151 董卓擲戟1.37 人主之風1.73 謠言四起1.6 長轡遠馭167 忠孝兩難1.73 爲女聘師1.7 無郭之都183 放任自流1.95 閉門謝客1.48 鬼神難誣1.52 明珠有價199 飲恨兵退1.67 莫測禍福123 勇冠三軍1.75 蔡邕來了155 寤寐思服1.2 平羌之策168 千里投懷1.43 予取予求1.80 賊兵來襲124 絕境弄險140 添兵增竈1.9 麻姑獻壽114 百里之命156 金牌免死1.24 同流合污1.260 爲虎作倀1.92 姑息養奸1.240 苦心孤詣1.63 福禍相依1.62 一日破膽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92 相見恨晚127 無詔不離1.64 萬夫莫敵1.283 石牛糞金158 兵貴神速1.23 夫復何言215 按兵不動140 孤家寡人1.39 火雨焚城1.8 配享太廟164 十夷王女109 寧有種乎1.35 南宮一遊1.62 猜忌暗生112 幣行天下1.90 麥積冬狩124 表裡相合10 多子饒妻121 怒海潮升1.7 無郭之都193 置酒高會1.40 國之惡疾199 千里追兇1.209 轅門射戟1.59 增益人生128 虎狼之士71 戲送大禮1.35 苦後回甘143 七十二妃163 萬一之率133 金針撥障106 勿以爲念158 兵貴神速100 取之有道153 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