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烈女龐娥

洛陽到長安,千里之遙,五日可達。

若走水路亦可。沿大河逆流,過潼關後入渭水,便可直達長安。

時下大河漕運亦十分便利。唯一難處,便在壺口。

大河航運,古而有之。春秋時便有“泛舟之役”的記載。漕運則興於先秦。西漢自建都長安,每年皆要將大河流域所徵糧谷,運往關中。漕運因而發達。時下,壺口附近,東西龍王辿(chān)便是大河航道最繁華的水旱碼頭。

船隻經行壺口時,由於瀑布落差極大,舟楫難渡。舟船便在壺口龍王辿處泊下,先將船上貨物搬上碼頭,再僱兩岸百姓擡船上岸,移到沿山鑿出的旱地航道。然後放滾木於船底,用畜力拉船在石岸上行走數裡。繞過瀑布,再靠人力將船重新推入水中,方可繼續順流而下。這段旱地航道被稱之曰:“旱地行船”。

雖有如此艱難的一段旱地行船,可時下大河漕運量,仍年高達四、五百萬石。足見繁忙。

這些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字,不難理解。可當劉備沿大河邊的東方道一路西進,看河中千帆競渡,百舸爭流。暮時,船火搖曳,宛如流動的萬家燈火。不禁徒生出一種超脫文字之外的生活之美。非活在此時的大漢星空下,而不可知,不可見。

雖今漢淪爲陪都。可當劉備風塵僕僕抵達長安。仰望這座巨城時,仍深受震撼。

與無郭之都洛陽,氣質迥異。這座恢弘的城市,彷彿天空之城。遠遠望去,城外錯落有致的閭里被一道城牆攔腰遮掩。而在極遠處的天幕下。恢弘的宮殿卻陡然拔升,金碧輝煌,神光萬丈。高居在城牆之上。

高貴高貴。以高爲貴。

長安,便是兩漢審美的起點與巔峰。

路遇長安,豈能過門不入。奈何軍情緊急,劉備想了想,還是算了。正欲登車,領兵西去。不料一行人等,已從亭舍疾步而出。

“敢問將軍。可是輔漢將軍、西域長史、臨鄉侯當面?”被攔在隊列之外的少吏,衝劉備高聲疾呼。

“正是。”劉備示意放行。

“拜見君侯。”少吏伏地行禮:“我家大人已在城中備筵,恭請君侯入城一敘。”

“你家大人又是何人?”劉備再問。

“乃現任涼州刺史周公是也。”

原來是涼州刺史,周洪。

只是。涼州刺史爲何在京兆尹之長安?

劉備問過。少吏答曰,刺史家在長安,數日前抱恙修養,正巧在城中。

“如此,勞煩少吏前方引路。”命軍士就地紮營,劉備輕車簡從,隨刺史府少吏入城。

劉備之所以知道周洪其人,乃因烈女龐娥。

趙娥,酒泉郡祿福縣人。丈夫龐子夏,故又稱“龐娥”。夫盛年早逝,趙娥獨自撫養其子龐淯。不料她父爲同縣豪強李壽所殺。而娥兄弟三人,時俱染瘟疫病故,仇人李壽與同宗族人慶賀說:“趙家強壯絕盡,只有女弱,何足復仇?”娥陰懷感憤,乃潛備刀兵,常帷車以候仇家。然十餘年不能得。

光和二年(179年)二月,一日清晨,趙娥終與李壽相遇都亭,她奮力揮刀殺死仇敵,割其首級,提到都亭長面前自首。曰:“父仇已報,請就刑戮。”

時祿福長尹嘉,不忍判罪,便解印辭官,欲與俱亡(一同逃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結罪理獄,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仇不報,怨氣能把人閉死,爲父報仇乃我分內之事。但依法論罪,是君子應有的典範。我怎敢貪生怕死,以枉國法。)”

鄉民聽聞此事,皆聚往城中,請求赦免。時人無不爲趙娥的烈行嗟嘆。

後遇赦得免(大漢之赦,亦養大漢之風)。涼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劉班等人共同上表,稟奏趙娥烈行,刻立石碑以顯趙家門戶。時太常張奐嘉嘆,以束帛禮之。黃門侍郎樑寬,還着書追述趙娥的事蹟,爲其作傳。

此事轟動大漢。劉備便是遠在臨鄉,亦有耳聞。

法有所限,俠義當頭。故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

下到黎民,上至百官。無不替趙娥拍手稱快。

既能爲趙娥奏表立碑,周洪此人,自當一見。更何況西域長史,名義上受涼州刺史所轄。乃是劉備的上官。

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合稱“三輔”。非涼州刺史所轄。然長安乃天下名城,將家人安置城中,比安置在時有反叛的涼州,要安全百倍。且絲路與西方道無縫接軌,輕車一日四百里。往返涼州與長安,亦十分方便。

車駕停在府前。

待劉備下車,見涼州刺史周洪已立在階下。

劉備上前見禮。周洪急忙回禮。劉備官秩不高,卻有顯爵。先行禮已是禮遇。周洪又豈敢稍待,這便急忙回禮。

“聽聞君侯西來,洪掃榻以待。今日得見,足慰平生。”周洪言道。

劉備笑答:“備一介閒人,徒有虛名。此番奉命西行,事成則身退。本不想叨擾,卻讓大人費心了。”

“君侯效班定遠,領三百人疏通西域。長安城人盡皆知。洪若非老邁體虛,恨不能同往。”

劉備笑道:“大人坐鎮涼州,身擔重任。不見得比疏通西域易。”

“君侯請。”何須多言,周洪表情說明一切。保涼州一地,確實不易。

“大人請。”劉備笑着伸手。

此乃私宴,別無旁人。賓主對飲,勝在閒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且烈女龐娥事件對諸如劉備這樣的豪傑,更加吸引。

酒過三巡,劉備便問起龐娥諸事。

豈料周洪撫須一笑:“老夫知君侯必有此問。君侯且聽我細細道來……”

其中內情,遠比劉備想的精彩。寒夜磨刀,扼腕切齒,悲涕長嘆。十年設伏、一朝截殺。遇樹刀折,扼喉斃敵。聽得劉備津津有味。當真是回味無窮。

不等劉備盡興,周洪又笑道:“烈女趙娥,便在府中。君侯何不一見?”

劉備一愣:“烈女爲何在大人府中?”

周洪嘆道:“趙娥所殺乃是同縣豪強。李壽宗人一直心懷憤恨,欲反殺趙娥寡母孤兒。老夫便將趙氏母子帶到長安。一直客居府中。”

劉備這便正襟危坐:“且請來一敘。”

“君侯稍待。”

須臾。便有一素服婦人,出後堂相見。

“賤妾趙娥,拜見君侯。”

劉備本以爲。能單手鎖喉,將仇敵活活掐死的烈女,必五大三粗,膀大腰圓。身長一丈,腰大十圍。豈料竟窈窕淑女,顏色瑰麗。

這便肅容回禮:“備見過烈女。”

41 黃驃產子169 先登陷陳165 政均法平19 君前臣名1.8 木公金母157 與漢同休1.32 上下求索198 封侯廟食167 薄海從風101 減矢之計1.76 世道無常149 半壁江山1.5 捅馬蜂窩140 守土有功128 意外之喜119 時局崩壞1.72 涉海鑿河1.76 舉世無雙125 賽馬效應194 心生瑕釁1.72 天國之味168 有求必應1.68 爲而不爭134 君何所求1.38 人頭落地1.55 只爲薊吏1.67 窺其門徑1.78 四海英雄31 經緯之道1.206 饔飧不濟156 仁至義盡198 絕席而坐1.76 以國爲家1.57 借雞生蛋129 各方博弈1.58 任重道遠145 兵臨龜茲31 便衣出行1.83 尚書來訪194 開館典禮106 百般不利127 朝堂半壁176 左膀右臂1.96 酒精花露167 薄海從風19 遊麟可用1.75 後會有期150 洛陽上計137 各自圈地1.3 父子相隨139 治國有術1.86 好生思量1.235 演武十器129 棋逢對手196 遠古迴響61 時不我待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80 烏程白虎190 並驅中原1.3 父子相隨169 頂級名產1.88 大國之基131 濯纓濯足107 克堅平難131 深閨待嫁1.4 大禍滔天1.254 除舊佈新1.29 同坑好友186 五子連臺1.26 塢堡治所1.87 三宮鼎立81 投石問路155 羊大爲美174 恰如其分1.59 熟視無睹125 偶露崢嶸1.94 貴不能言189 天下信奉10 耿氏製陶13 民情得疏1.53 人生百戲157 定不辜負142 意料之外1.63 焉能見疑127 因時而變106 偷天換日1.56 鮮活人聲17 廢長立賢122 見我如是1.59 開疆闢土151 平定龜茲1.258 搶佔先機151 平定龜茲103 撲朔迷離160 改造它乾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229 吞光五鳳117 歸義降侯41 細數家珍182 取捨有道
41 黃驃產子169 先登陷陳165 政均法平19 君前臣名1.8 木公金母157 與漢同休1.32 上下求索198 封侯廟食167 薄海從風101 減矢之計1.76 世道無常149 半壁江山1.5 捅馬蜂窩140 守土有功128 意外之喜119 時局崩壞1.72 涉海鑿河1.76 舉世無雙125 賽馬效應194 心生瑕釁1.72 天國之味168 有求必應1.68 爲而不爭134 君何所求1.38 人頭落地1.55 只爲薊吏1.67 窺其門徑1.78 四海英雄31 經緯之道1.206 饔飧不濟156 仁至義盡198 絕席而坐1.76 以國爲家1.57 借雞生蛋129 各方博弈1.58 任重道遠145 兵臨龜茲31 便衣出行1.83 尚書來訪194 開館典禮106 百般不利127 朝堂半壁176 左膀右臂1.96 酒精花露167 薄海從風19 遊麟可用1.75 後會有期150 洛陽上計137 各自圈地1.3 父子相隨139 治國有術1.86 好生思量1.235 演武十器129 棋逢對手196 遠古迴響61 時不我待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80 烏程白虎190 並驅中原1.3 父子相隨169 頂級名產1.88 大國之基131 濯纓濯足107 克堅平難131 深閨待嫁1.4 大禍滔天1.254 除舊佈新1.29 同坑好友186 五子連臺1.26 塢堡治所1.87 三宮鼎立81 投石問路155 羊大爲美174 恰如其分1.59 熟視無睹125 偶露崢嶸1.94 貴不能言189 天下信奉10 耿氏製陶13 民情得疏1.53 人生百戲157 定不辜負142 意料之外1.63 焉能見疑127 因時而變106 偷天換日1.56 鮮活人聲17 廢長立賢122 見我如是1.59 開疆闢土151 平定龜茲1.258 搶佔先機151 平定龜茲103 撲朔迷離160 改造它乾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229 吞光五鳳117 歸義降侯41 細數家珍182 取捨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