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遊兵散卒

甄都,太師府。

司隸校尉李肅,入府密報:“日前,長史張邈,因病告假,不明去向。另有主簿陶丘洪,與城中大姓,往來過密。甄都四起謠言,恐於太師不利。”

“張邈位列八廚,正人君子。此去還鄉,乃爲祭邊讓。”不其侯伏完進言:“何來不利。”

司隸校尉李肅,欲言又止:“先《置屯田令》,後發(樑)孝王丘。關東諸國併名門,皆有怨怒……”

“但說無妨。”王允言道。

“先前,黃巾四起,播亂八州。名門豪右,結牆自守。私兵部曲,招募甚多。少則數百,多則數千。今塢堡破壁,田宅分民。私兵部曲,多淪爲遊兵散卒,無所依靠。甄都周遭,不下數萬之衆。”司隸校尉李肅,所言非虛:“此時,若有人振臂一呼,必羣起響應。如此,甄都危矣。”

“校尉所慮,不無道理。”王允遂問:“爲今之計,該當如何。”

李肅暗中穩住心神,抱拳答曰:“何不,將遊兵散卒,招入營中。得享月俸,飽食無憂。既可保甄都無礙,又可令關東無亂。”

見王允不置可否。李肅強壓心中驚慌。

“君侯以爲如何。”王允問計不其侯。

伏完答曰:“或可一試。”

“令君以爲如何。”王允又問尚書令。

桓典答曰:“可行。”

王允又道:“遊兵散卒,當入何營。”

“宜當呂車騎領之。”不其侯答曰。畢竟,衛將軍曹操,與關東間隙甚深。稍有不慎,恐起營亂。

“可。”其中厲害,王允焉能不知。

“喏。”李肅領命拜退。直出府門,這才長出一口濁氣。盛夏時節,本就酷暑難耐。汗流浹背,亦是自然。故無人見疑。

待司隸校尉李肅出府,不其侯言道:“數萬遊兵散卒,人吃馬嚼,耗費頗多。糧草恐難支應。”

“無妨。”王允已有對策:“呂伯奢家中不義之財,足支數月之用。”

呂伯奢因釀杜康酒而成鉅富。今舉家斃命,家財充公。正可用於招募遊兵散卒。待屯田大熟,則無憂矣。

“喏。”甄都財政,皆由不其侯掌管。敖倉港內積穀成山,只需錢鈔足夠,何愁不足食。

甄都,司隸校尉府。

李肅入內室,與來人相見。

“如何?”來者不是旁人,正是太師府主簿陶丘洪。

“幸不辱命。”李肅答曰:“太師無不應允。”

“如此,則事成矣。”陶丘洪大喜。

“敢問主簿,何人獻計,竟瞞過太師。”李肅問道。

“天機不可泄也。”陶丘洪轉而言道:“待事成,校尉當位九卿也。”

“不求忝居高位,只求爲朝除禍。”李肅難掩得意。

其人心思若何,陶丘洪焉能不知。若無重利相誘,李肅豈甘爲所用。

太師府。

李肅自去不久。車騎將軍呂布,奉命入府。

“着令奉先,招遊兵散卒,併入車騎營。”王允言簡意賅。

“喏。”呂布自不疑有他。

“謂‘遊兵散卒’,皆爲豪右私兵。多自備兵馬甲衣,頗有勇力。奉先宜速收軍心,爲朝所用。”不其侯伏完言道。

“敢問君侯,人馬幾何?”呂布問道。亂世之中,兵微將寡,如何久持。所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呂奉先,亦循此例。

“關東一地,或有數萬之衆。”伏完答曰。

“糧草何來?”呂布又問。

“酒家呂伯奢不義積財,足支數月。”伏完又答:“待今秋屯田大熟,關東再無缺糧之困。”

“如此,(呂)布無憂矣。”呂布遂領命去。

稍後,尚書令桓典進言:“呂車騎,先得五千戰馬,又得二千五百具裝鎧。再得數萬遊兵。兵甲齊備,糧草足用。恐非長久之計。”

羣僚皆看王允。

“待軍成,可分兵豫州牧丁原,揚州牧劉繇。”王允早有所慮。

“太師明見。”羣僚拜服。

王允敕命既出,甄都聞風而動。

一日便有三千兵馬,馳入車騎營。果如不其侯等人所言。皆自備兵甲。雖遠不如具裝重騎。卻可充作遊騎。且弓馬嫺熟,頗有戰力。

呂布大喜。收入營中,自成一軍。

稍後,日有兵卒入營。或數十,或數百。陸陸續續,不出半月,竟有三萬餘衆。

呂布喜不自勝。上表朝堂,由武庫補齊兵甲,敖倉販來糧草。交由麾下六健將,嚴加訓練。入營遊兵散勇,本就出身行伍世家。令行禁止,頗知章法。成軍,指日可待。

王允已先行告知呂布。

待軍成,當與豫州牧丁原,揚州牧劉繇,均分。

呂布心雖難捨,卻也不敢不從。畢竟王太師總朝政。

不等入秋。

泰山郡忽起賊亂。太守言,月前有賊寇,渡海而來。收攏“劇賊”,依山下寨,屢寇郡縣。州郡出兵圍剿,卻大敗而歸。

郡都尉又言,賊人進退有據,令行禁止。且兵甲精良,絕非尋常賊寇。

太師府。

“諸位以爲如何?”王允居高下問。

尚書令桓典答曰:“泰山郡,地接山海,人民流竄。常據險作亂,佔山爲寇。然多爲烏合之衆,不堪一擊。兵甲精良,又令行進退。此事,非同尋常。”

“聞,賊人有山海之盟。”不其侯伏完,食邑臨近,知之甚祥:“山賊,海賊,常相伴爲寇。故,竊以爲,或是遊兵散卒,爲寇作亂。或是,敵軍假扮。”

“何來敵軍?”桓典遂問。

“江東二袁。”王允一語中的。

“合肥侯初領江東,民心未附。渡海遠至泰山,所爲何來?”桓典又問。

“以攻代守,以進爲退也。”王允答曰。

“乃爲牽制。”不其侯言道:“知我等招募遊兵散卒,恐有南下之意。故,先發制人,引偏師北上,禍亂泰山。”

“正是如此。”桓典亦醒悟。

“泰山重鎮,不可久亂。”王允已有定計:“命曹孟德,引軍平亂。”

“喏。”

雷澤,衛將軍營。

誅邊讓滿門,曹孟德大仇得報。好不快意。病情轉好,正臥榻靜養。

聞敕命抵營,遂下榻領命。

“著令,衛將軍兼領兗州牧,平泰山賊亂。”

“臣,曹操,從命。”

110 因何馬貴116 東部鮮卑14 萬象更新165 義而不罪155 六神無主181 呂布入陳174 人間巨物135 各有奇謀176 盜書續命124 事與願違1.26 開荒種田1.82 遼東婢女1.64 百練清剛1.87 扶危濟困119 單刀直入136 遣子入侍169 頂級名產1.92 相見恨晚107 克堅平難151 天作之合1.65 攻略壽春1.62 兵不厭詐1.56 英雄末路138 壯士解腕182 何患無嗣122 見我如是1.256 茅塞頓開1.70 青徐流民101 三日之義119 作壁上觀1.67 六尺之孤122 養虎成患1.60 羣羌之力109 麴氏先登1.85 學而實習134 一刀之威101 如虎添翼14 公孫劍器110 金聲玉振170 黃泉相見1.63 懸樓列肆192 兵進隴關116 如日之升163 百夷來朝1.47 再增三縣1.65 洛陽邸報174 爾虞我詐195 青史留名1.47 爲朕所用19 馬兒快跑154 衆星捧月1.97 固辭不就186 氾濫成災1.3 娘要嫁人165 浮萍無根130 抗颺虓虎1.4 各懷鬼胎1.98 尾大不掉194 輕車南下1.92 輕身爲國1.76 難分良泰133 強者之姿146 鑄軌直道128 廢史立牧1.49 和則增壽1.203 引狼入室1.267 老謀深算1.35 南州士首178 天下表率1.22 勿爲禍先142 投石問路138 壯士解腕105 禮樂刑政153 拾人牙慧10 多子饒妻14 死而不僵1.200 推賢讓能198 一夜易主109 多管齊下167 薄海從風1.99 生死相托1.245 天下樓桑1.85 推己及人1.43 薊國鋤奸1.57 意欲何爲147 絕非等閒1.77 半島鎖鏈19 半渡而擊1.267 老謀深算189 天降大任153 以身擋箭1.93 古羌懸棺1.98 白湖水榭1 龍血玄黃1.60 八關都邑1.2 奉國守孝15 蔣幹遺書153 經營西域1.62 絕非杜撰1.264 又見連環
110 因何馬貴116 東部鮮卑14 萬象更新165 義而不罪155 六神無主181 呂布入陳174 人間巨物135 各有奇謀176 盜書續命124 事與願違1.26 開荒種田1.82 遼東婢女1.64 百練清剛1.87 扶危濟困119 單刀直入136 遣子入侍169 頂級名產1.92 相見恨晚107 克堅平難151 天作之合1.65 攻略壽春1.62 兵不厭詐1.56 英雄末路138 壯士解腕182 何患無嗣122 見我如是1.256 茅塞頓開1.70 青徐流民101 三日之義119 作壁上觀1.67 六尺之孤122 養虎成患1.60 羣羌之力109 麴氏先登1.85 學而實習134 一刀之威101 如虎添翼14 公孫劍器110 金聲玉振170 黃泉相見1.63 懸樓列肆192 兵進隴關116 如日之升163 百夷來朝1.47 再增三縣1.65 洛陽邸報174 爾虞我詐195 青史留名1.47 爲朕所用19 馬兒快跑154 衆星捧月1.97 固辭不就186 氾濫成災1.3 娘要嫁人165 浮萍無根130 抗颺虓虎1.4 各懷鬼胎1.98 尾大不掉194 輕車南下1.92 輕身爲國1.76 難分良泰133 強者之姿146 鑄軌直道128 廢史立牧1.49 和則增壽1.203 引狼入室1.267 老謀深算1.35 南州士首178 天下表率1.22 勿爲禍先142 投石問路138 壯士解腕105 禮樂刑政153 拾人牙慧10 多子饒妻14 死而不僵1.200 推賢讓能198 一夜易主109 多管齊下167 薄海從風1.99 生死相托1.245 天下樓桑1.85 推己及人1.43 薊國鋤奸1.57 意欲何爲147 絕非等閒1.77 半島鎖鏈19 半渡而擊1.267 老謀深算189 天降大任153 以身擋箭1.93 古羌懸棺1.98 白湖水榭1 龍血玄黃1.60 八關都邑1.2 奉國守孝15 蔣幹遺書153 經營西域1.62 絕非杜撰1.264 又見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