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 繞樑餘聲

趙雲、陳到,一戰成名。

尤其當陽長阪,趙雲懷抱麟子,單騎救主。陳到孤身守闕,力保不失。少年英雄,海內蜚聲。便是薊王義弟,亦同來探望。足見英雄相契。

“子龍家人安否?”陳到百無聊賴。

“有大兄守護。”趙雲答曰:“深山學藝十餘載,少小離家。今既已出仕薊國,自當將家中老小,接來安居。”

“可先去常山。再赴汝南。”陳到言道。畢竟常山國毗鄰薊國。來去不過數日。

“也好。”趙雲亦不客氣。

二人今爲左右中壘校尉。何言二千及冠。

中壘即中軍。幕府五將,中壘將軍乃四凶之典韋。四神、四凶,皆有其主。薊人又出“五鳳”之說。

鳳乃百禽之王。五采而文,雄鳳雌凰。品性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身負五文:“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釋曰:“夫木行爲仁,爲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爲義,爲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爲禮,爲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爲智,爲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爲信,爲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見則天下大安寧”。

五鳳喻五將。必負五采華文。如此絢爛,非少年英雄莫屬。

坊間傳聞,馬超、趙雲、陳到、張繡。或已入列。另有一人,尚未出世。

說書人言之鑿鑿,卻惹茶客不滿。

既是列宿,必與天和。世有五鳳,何以獨缺一人。

說書人笑言,天時未至也。

話說。一家之言,亦不盡然。便是街頭街尾,兩家茶館;前後二日,一人之言。亦有出入。五鳳之選,如張郃、魏延等,常羅列其中。然鳳五之數,卻無有差別。

樓桑,大溪地,南溪衢。

馬超家後院。

馬超並好友皆在。衆人年歲漸長。少時小名,多已不用。潘獐兒、名喚潘璋,取字文珪。朱獾兒,名喚朱桓,配字休穆。另有魏疏、魏延兄弟二人,常來常往。

“趙雲、陳到,一戰成名。今位列中壘二校。張大哥,自幼從軍,屢立戰功,今不過軍司馬。”潘璋懷抱羔羊,大聲言道:“若當陽長阪,我等俱在。豈獨二人揚名。”

馬超數奪賽馬總冠軍。演武場更未嘗一敗。名動西林並樓桑。人送綽號“錦馬超”。國中少年,爭相結交。便是薊王義弟,張飛、太史慈、黃敘,亦常來拜訪。

得西林令閻志通稟。烏桓蓮妃,幾欲將西烏鐵騎交由馬超統率。只待馬兒長成。

薊國兵精將勇。諸如西烏鐵騎、西林驍騎、安次突騎、幷州狼騎、北地遊擊、鮮卑王騎,皆是精騎之屬。黑山、白波、錦帆、亦不逞多讓。另有板楯蠻、青州兵,不一而足。更有白毦精卒,勇冠三軍。

諸如四郡亡胡、遼東遊俠,西域傭兵,多行客庸。不入正規序列。薊國兵戎之盛,亦不弱文筆分毫。

尚武之風,深入髓裡。加之羌胡,學文不易,學武遂成大勢所趨。尤其父輩在軍中。所積功勳,筆筆錄入在案。可在軍市,自由兌換。家中子弟,皆得其利。樓桑兵甲,薊國武備。自幼傍身,形影不離。

馬超等人,自不例外。尤其超父馬騰,爲護氐校尉。今亦隸屬輔漢大幕府。知長子馬超,日有精進。亦關愛有加。更何況還有好友張郃,領一千安次突騎。歷次征戰,多有功勳。常爲馬超等人,換取軍市遺珠。

話說,薊王南征。自林邑王宮,帶各國佳麗三千回。入籍樂府,傳授歌舞漢儀。學成後,分置各坊。今多已嫁娶。

入籍,便是薊人。不可等閒視之。

衆人正言趙雲,忽聞前院馬蹄。

“必是撲霜!”潘璋一躍而起,衝出門去。

果不其然,來者正是張郃。身後還綴有一輛安車。乃新納夫人。

“大哥!”

“璋弟。”

衆人賽馬相識。張郃年紀最長,故被認作大哥。漢人稱“兄”,因幽州多北人。尤其涿郡,漢胡雜糅。“阿兄”,常喚“阿哥”。傳聞,音出鮮卑語“阿幹”一詞,“阿幹”,意爲父兄。因饒妻制,又說“長兄爲父”。故“父”、“兄”共用一稱呼。經與漢人雜居,遂演化成“阿哥”。

少時,馬賊王女阿招,喚“太史哥哥”。便是胡語漢譯。如此稱呼,幽州屢見不鮮。

薊國和合之風,更助流行。

張郃尚不及冠。然陣前廝殺,必然早熟。家中恐刀劍無眼,傷及人倫,乃至性命不保。故先行娶妻。傳宗接代。

“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薊法》:“五大夫一妻二妾,公士一妻一妾”。

民爵一等,可納妾。至五大夫爵,可納二妾。

張郃爲軍司馬,秩比千石。月谷八十斛,年九百六十石。另賜民爵十二等之“左更”,歲俸六百石。授田七十八頃,授地七十八宅。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官邸爲二進院落。比二千石以上至中二千石,官邸爲三進院落。萬石國老,獨享四進院落。

軍司馬,年足可得千四百六十餘萬角錢。

可娶一妻二妾,可乘駢馬公車。

家人本欲先爲張郃納妾。待及冠,再娶賢妻不遲。張郃固辭不就。逼急,只說願先娶妻。

父母斥責。

張郃對曰:長子豈能庶出。

父母這才醒悟。

大漢母憑子貴。

張郃父母,遂攜重資,登四方館。求館長朱建平,代爲擇選。朱建平婉拒資財,卻盡力而爲。取樂府名籍,上陳生辰八字,逐一匹配。爲其覓得良伴。

此女雖出林邑王宮,容貌秀麗。然卻是未嫁之身。新婚之夜,同牢合巹。這才吐露實情,非林邑王嬪妃,乃林邑王女也。

大難臨頭,避入後宮。爲亂軍裹挾,抄掠邀功。北上入樂府。

恐延禍夫君滿門,故相告實情。

夫婦相敬如賓。翌日,張郃如實上報。得薊王赦免,這才得償所願。

公孫長姐笑問,何以網開一面。

劉備附耳言道:今日若拒張郃,他日如何全子義?

終歸罪不及孥。

1.57 無雙再起124 獻履貢襪159 名不經傳1.58 割發代首155 天下鼎沸71 窮厄之寇129 各方博弈188 爲所欲爲1.200 永安上壽1.3 貢金補全1.67 大明輪船1.72 天下黎庶1.257 美事將近1.73 血巢角鬥121 怒海潮升1.44 螽斯衍慶1.33 天助我主104 窮無出路19 君前臣名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44 計斷九月1.87 性命相托1.22 我記下了1.99 衆不可逆1 末路之難1.83 以貲徵賦1.263 羌煮貊炙156 定鼎關中1.32 循路而進1.96 西行在即1.7 酈城大建107 忍辱偷生152 善刀而藏1.59 心悅誠服146 有恃無恐1.34 恩同再造1.29 扶搖直上1.26 太后召見1.94 陽球誅暴1.24 犁種宿野1.50 下辯除石61 肉袒牽羊1.83 古羌遺規117 水淹三軍192 火燒西園102 腰牌傍身1.93 今冬尤寒1.53 人生百戲157 與漢同休1.70 青徐流民1.56 鮮活人聲261 寄神免禍125 此事拿手1.32 一線生機176 封國在即1.50 下辯除石1.88 二賊授首1.200 永安上壽177 廣而無用1.30 旱極而蝗1.28 地陷神術161 內難未弭150 勢如水火118 求死不易112 莫如勤王188 風聞奏事199 必有其子1.78 河北豪傑134 添光增益13 敲山震虎1.36 渾天大陣1.300 出頭之機1.34 旁門左道1.42 椎心泣血123 呼之欲出1.55 衆怒難犯163 雙料博士1.42 鑿路先鋒1.73 有教無類172 三日獵狩190 迷途知返1.33 出訪鴻儒1.26 敦煌六姓1.3 父子相隨157 江淮上甲1.97 鳳引九雛155 萬物之極105 野火燎原1.89 未改初心1.22 東西合璧1.29 同坑好友153 巧施連環199 失之交臂1.72 欲壑難平218 贈刀之義157 麥穗兩岐1.99 黃雀伺蟬1.49 生者如斯131 胡雜騎兵
1.57 無雙再起124 獻履貢襪159 名不經傳1.58 割發代首155 天下鼎沸71 窮厄之寇129 各方博弈188 爲所欲爲1.200 永安上壽1.3 貢金補全1.67 大明輪船1.72 天下黎庶1.257 美事將近1.73 血巢角鬥121 怒海潮升1.44 螽斯衍慶1.33 天助我主104 窮無出路19 君前臣名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44 計斷九月1.87 性命相托1.22 我記下了1.99 衆不可逆1 末路之難1.83 以貲徵賦1.263 羌煮貊炙156 定鼎關中1.32 循路而進1.96 西行在即1.7 酈城大建107 忍辱偷生152 善刀而藏1.59 心悅誠服146 有恃無恐1.34 恩同再造1.29 扶搖直上1.26 太后召見1.94 陽球誅暴1.24 犁種宿野1.50 下辯除石61 肉袒牽羊1.83 古羌遺規117 水淹三軍192 火燒西園102 腰牌傍身1.93 今冬尤寒1.53 人生百戲157 與漢同休1.70 青徐流民1.56 鮮活人聲261 寄神免禍125 此事拿手1.32 一線生機176 封國在即1.50 下辯除石1.88 二賊授首1.200 永安上壽177 廣而無用1.30 旱極而蝗1.28 地陷神術161 內難未弭150 勢如水火118 求死不易112 莫如勤王188 風聞奏事199 必有其子1.78 河北豪傑134 添光增益13 敲山震虎1.36 渾天大陣1.300 出頭之機1.34 旁門左道1.42 椎心泣血123 呼之欲出1.55 衆怒難犯163 雙料博士1.42 鑿路先鋒1.73 有教無類172 三日獵狩190 迷途知返1.33 出訪鴻儒1.26 敦煌六姓1.3 父子相隨157 江淮上甲1.97 鳳引九雛155 萬物之極105 野火燎原1.89 未改初心1.22 東西合璧1.29 同坑好友153 巧施連環199 失之交臂1.72 欲壑難平218 贈刀之義157 麥穗兩岐1.99 黃雀伺蟬1.49 生者如斯131 胡雜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