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姑息養奸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前漢樑孝王陵,被人暗中發丘。不出三日,遍傳甄都。衛將軍兼領兗州牧曹操,如何能不知。待散朝,急忙回府,暗中相問。

程立答曰:“無明公之令,卑下豈敢妄爲。”

“‘發丘之印’可曾收回?”曹操又問。

“其印盡毀,無有缺失。”程立指天爲誓。

“如此,必有人暗中陷害。”曹操警惕忽生。

“許,南陽賊人所爲,亦未可知。”程立實想不出,何人設此毒計。

“不可不防。”曹操眼中,一閃利芒:“赴南陽一干人等,切莫漏泄。”

“喏。”程立自知事大。轉而又問:“敢問明公,何人督(辦)此事。”

“司隸校尉李肅。”曹操答曰:“此人乃王司徒爪牙。誅董時亦衝殺在前。不可小覷。”

司隸校尉,號“臥虎”。“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此乃雄職。非親信不可擔任。

李肅自領司隸校尉,恰逢朝廷東遷,故名聲不顯。今奉命督辦樑孝王陵發丘之案。可謂正當其用。此時不趁機揚名立萬,更待何時。

凡關東之地,關津傳舍,吏民出入,皆嚴加盤查。

待東園梓人(木工)入地宮查看。言,陪葬明器,凡金玉珠寶,皆被盜掘一空,只剩青銅、石木、陶土等,不便搬運之重器。

芒碭山,位於今漢樑國,碭縣東北。與沛國接壤。

建初四年(79年),明帝徙封七子劉暢爲樑王,以陳留郡郾、寧陵二縣,並濟陰郡薄、單父、己氏、成武四縣,凡六縣,益樑國。首縣(國都)睢陽。已傳五世,今之樑王爲劉彌。

與前漢樑王,雖親疏有別。然畢竟同出高祖一脈,豈能自掘祖墳。奈何國都睢陽,距芒碭山甚遠,昇平日久,疏於看護。待關東大亂,又自顧不暇。如何能兼顧芒碭山內前漢王陵。

先前。淮泗諸王,以陳王寵爲首,心向合肥侯。被王允巧施妙計,一舉奪權。舉國之政,悉歸國相。淮泗諸王,敢怒不敢言。

悉知前漢王陵被掘。淮泗諸王聯名上表,求夷發丘賊三族,以治大不敬之罪。

諸王上表,茲事體大。饒是太師王允,亦不敢怠慢。命司隸校尉李肅,速偵破此案。

前漢樑孝王之事,亦廣爲人知。生前縱情享樂,富可敵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苑中有落猨巖、棲龍岫、雁池、鶴池、鳧鳥。諸宮觀相連,奇果佳樹,瑰禽異獸,靡不畢備”。死後“斬山作槨,穿山爲藏”。地宮所藏奇珍異寶,可想而知。

史上,“(曹)操別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運七十二船”,養兵三年。傳聞,將地宮珍寶,劫掠一空後,樑孝王陵,山門裸露,任人出入。當地人稱“樑王洞”。

“天子聞之哀泣”。家仇國恨,不共戴天。稍後衣帶血詔,誅殺漢賊。亦非天子搬弄是非。即便後世,掘人祖墳,亦是不共戴天之血海深仇。何況時下乎?

漢室宗親,同氣連枝。諸王上表,亦在情理之中。

王允總朝政。出此大逆無道,無君無父之罪大惡極。若不能將一干人等,繩之以法。王允難辭其咎。正如天降災異,罷免三公。天災人禍,罪惡滔天。唯王允承擔。

若王允因故罷免,亦是諸王樂見。

對比薊王,南征北戰,勞苦功高,棄配享宗廟。千里封國,多爲不毛澤藪。唯取靖陵,重修中山靖王陵廟,四時祭祀,不敢有失。足見祖宗事大。

事死如事生。斷不得等閒視之。

事已至此,不可不察。甄都上下,三軍用命,君臣一心。司隸校尉李肅,更是馬不停蹄,夜以繼日。順藤摸瓜,輾轉各地,終有所獲。

這便夜入太師府,密報於王允榻前。

“此事當真?”王允面沉如水。

“人贓俱獲,卑下豈敢戲言。”李肅答曰。

“來人。”王允當機立斷。

“在。”便有心腹廊下應諾。

“速召車騎將軍、太僕、尚書令,入府。”

“喏。”

少頃,車騎將軍呂布、太僕伏完、尚書令桓典,車入太師府。由司隸校尉李肅口中,得聞詳情。無不大驚失色。

“此事當真?”不其侯伏完,亦多此一問。

“人贓俱獲,焉有假乎?”李肅反問。

“人、贓俱在何處。”尚書令桓典追問。

“敖倉邸舍。”李肅答曰。

“莫非,薊王亦牽扯其中。”不其侯驚問。

王允目光深切,心中亦有此問。

“幹薊王何事?”李肅答曰:“卑下已問過船家,欲借敖倉水道,私販洛陽金市。”

“薊王乃出宗室,且大漢一藩,富可敵國。何必覬覦先王葬物。”尚書令桓典言道。

不其侯慨嘆:“如此說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印之所出,亦知其人也。”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見鐵證如山,王允居高下問。

“若不能繩之以法,難息諸王之怒,難堵悠悠衆口。”桓典進言:“太師不可姑息。”

不其侯伏完亦道:“此事天下皆知,太師當自證清白。否則,恐爲賊人所累。大位不保。”

“老夫又有何懼。”王允言道。淮泗諸王,藉故發難。王允心知肚明。

不其侯伏完,咬牙進言:“關東初定,人心始安。太師若因故免官,朝政旁落,於國不利。”

見王允無語。衆人遂頻頻示意呂布。

呂布終於開口:“君侯所言極是。太師當以國事爲重。”

王允不置可否:“奉先既勸老夫。不知(奉先)又能否,國事爲重。”

“呂布豈能因私廢公。”九尺雄軀,離席下拜:“願遵太師號令。”

“請太師,下令。”衆人齊聲下拜。

“呂車騎聽令:速遣精銳,馳入衛將軍營。解曹孟德兵權,押來見我。待查明此案,再做定奪。”

“末將遵命!”呂布奉命自去。調兵遣將,以攻衛將軍營。

目送呂布遠去。王允一聲長嘆:“老夫實不敢輕信,竟是曹孟德所爲。”

1.63 犬牙相錯1.63 熔金入庫132 爲君取食159 畢生之年1.64 朝聞夕逝138 漏奪附黨12 縑車載禍241 楚河漢界1.9 修繕祖宅1.3 全身而返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25 水到渠成182 取捨有道112 虛席以待106 巡視南境148 大義滅親21 兵符將令155 拳拳之心1.43 樓桑特產1.97 板上釘釘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40 有心無力152 甘後雙身190 並驅中原13 殊途同歸1.54 薊國四師176 王田壽鯉1.62 一日破膽193 西域使館241 楚河漢界1.46 整齊劃一1.58 萬般皆好152 善刀而藏194 無事相安100 難爲人臣1.59 開疆闢土1.56 拱手相送164 盡數滅口1.82 可以爲報41 不爲已甚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294 滅紀廢典15 正視己心1.69 東西交會251 入鄉隨俗1.47 倉樓覆道261 寄神免禍15 蔣幹遺書1.7 無郭之都1.95 白虹貫日1.253 軍法從事154 一念之間141 捨我其誰1.26 羣雁無首1.75 金闕在望1.97 鳳引九雛150 幻痛未滅136 借刀殺人1.72 炎漢控火1.33 無雙割草113 另有所圖71 頓遜海渠1.84 海賊寶藏146 何須十年1.47 丹陽勁卒1.24 家國同構131 鳩佔鵲巢1.87 扶危濟困151 金石爲開1.50 無中生有71 命運時然1.77 兼濟天下1.89 一州之國1.98 白湖水榭1.34 內憂外患1.50 百官承式184 南巡于闐138 豐收在望1.242 兵棋演武1.28 長短之利1.63 犬牙相錯127 賊臣當道16 山蠻甲冑1.200 矇混過關156 開卷有益118 求死不易213 橫空出世154 衆星捧月138 故技重施154 以享司寒1.2 圈地爲邑129 棋逢對手198 千帆競發142 投石問路1.87 大漢風骨1.25 黃龍見譙1.83 身世成謎1.97 玉色琉璃1.249 唱罷登場161 兵發關西
1.63 犬牙相錯1.63 熔金入庫132 爲君取食159 畢生之年1.64 朝聞夕逝138 漏奪附黨12 縑車載禍241 楚河漢界1.9 修繕祖宅1.3 全身而返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25 水到渠成182 取捨有道112 虛席以待106 巡視南境148 大義滅親21 兵符將令155 拳拳之心1.43 樓桑特產1.97 板上釘釘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40 有心無力152 甘後雙身190 並驅中原13 殊途同歸1.54 薊國四師176 王田壽鯉1.62 一日破膽193 西域使館241 楚河漢界1.46 整齊劃一1.58 萬般皆好152 善刀而藏194 無事相安100 難爲人臣1.59 開疆闢土1.56 拱手相送164 盡數滅口1.82 可以爲報41 不爲已甚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294 滅紀廢典15 正視己心1.69 東西交會251 入鄉隨俗1.47 倉樓覆道261 寄神免禍15 蔣幹遺書1.7 無郭之都1.95 白虹貫日1.253 軍法從事154 一念之間141 捨我其誰1.26 羣雁無首1.75 金闕在望1.97 鳳引九雛150 幻痛未滅136 借刀殺人1.72 炎漢控火1.33 無雙割草113 另有所圖71 頓遜海渠1.84 海賊寶藏146 何須十年1.47 丹陽勁卒1.24 家國同構131 鳩佔鵲巢1.87 扶危濟困151 金石爲開1.50 無中生有71 命運時然1.77 兼濟天下1.89 一州之國1.98 白湖水榭1.34 內憂外患1.50 百官承式184 南巡于闐138 豐收在望1.242 兵棋演武1.28 長短之利1.63 犬牙相錯127 賊臣當道16 山蠻甲冑1.200 矇混過關156 開卷有益118 求死不易213 橫空出世154 衆星捧月138 故技重施154 以享司寒1.2 圈地爲邑129 棋逢對手198 千帆競發142 投石問路1.87 大漢風骨1.25 黃龍見譙1.83 身世成謎1.97 玉色琉璃1.249 唱罷登場161 兵發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