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反目成仇

此戰得勝,田氏居功至偉。亦是人望之典範。

先投呂,再投曹。爲助曹,不惜舉火燒家。乃至火蔓全城。謂人心向背。田氏義舉,自當大書特書。衆目睽睽之下。遷入甄都,舉家善待。

當成一段佳話。

更何況曹孟德,大勝勁敵。心情頗佳。於公於私,當不刁難。

“呂布今何在?”將諸事拋之腦後,曹操又問。

“聞已自白馬南下陳留。”程昱答曰。鐵騎往來如風,斥候追之不及。

“必是趕去與孟卓相會。”曹操慨嘆。憶先前,張邈並陶丘洪等關東名士,爲王允所闢時,先公後私,趕來甄都與曹操相會。二人促膝長談,張邈言辭懇切,借用薊國報館丞陳琳,《爲王檄京師》,檄文中名言:“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勸曹操善待關東士林。

音猶在耳,反目成仇。

“又聞,其弟張超,將家屬屯雍丘。”程昱言道:“張邈爲助呂布,四處奔走。今人在豫州。”

“兗州牧丁原,嫁女爲呂布次妻。乃(呂)布外舅。”曹操不無擔心:“陳留與豫州潁川、並陳、樑二國接壤。自袁術竊據淮南,佔揚州江北二郡。淮泗諸國,再無糧草輸我。今若爲呂布所用,此戰斷難速決。”

“淮泗諸王,素以陳王寵馬首是瞻。先前,廣輸糧草輜重,吳房兵甲相助。今又何以,無故轉投呂布。”程昱尚不知魯國相宋元異之事。

“必與袁術相干。”曹孟德似有所悟:“速遣使壽春,問計當面。”

“袁術乃江東合肥侯外戚……”程昱欲言又止。言下之意,今各爲其主。曹操出使壽春,恐有通敵之嫌。

“路中捍鬼袁長水。”曹孟德笑道:“趁(我)戰呂布,竊據壽春。淮泗諸國,爲王太師,易相奪國,故又欲養袁(術)以自重。關東形勢,犬牙相錯。焉知,袁術不可與我共謀乎?”

“明公,明見。”程昱這便領會。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曹操與袁術,看似各爲其主。實則皆有私心。未嘗不可,聯手禦敵。

事不宜遲。

曹操遣使南下,入楚都壽春。

稍後,待轉運無家可歸,濮陽流民,入博平安居。曹操順下北濮,轉入大野澤。奇襲鉅野,斬殺別駕薛蘭、治中李封。報李乾之仇。

擢升李乾二子,李整、李典,爲左右中壘校尉,共掌中軍。

楚都,壽春。

曹孟德遣使來見,袁術意料之中。

“兗州從事薛悌,拜見袁使君。”袁術爲揚州牧,故稱使君。

“貴使免禮,請坐。”袁術待之以禮。

“謝使君。”薛悌再拜落座,先呈禮單。

袁術掃眼一看,面色一喜:“貴使,所爲何來。”

“我主手書在此,使君一觀便知。”再呈曹孟德手書。

袁術展開一觀,這便了然。

“孟德欲逐虎出兗。”袁術一笑高深:“這有何難?”

“煩請使君,不吝賜教。”薛悌求問。

“如孟德書中所言。淮泗諸國,爲王子師易相奪國。恐再遭人構陷,削縣除國,身死族滅。故與我暗結同盟,引爲外援。”明人當面,袁術亦不做遮掩。

“‘國有外援,不可瀆也’。”薛悌慨嘆。

“然也。”袁術笑道:“貴使且傳語孟德,淮泗諸國,必不會暗通呂布。”

“喏。”薛悌不虛此行。

目送薛悌出堂。袁術與一衆心腹,相視而笑。

主簿閻象笑道:“淮泗諸國,不與呂布交通。料想,若兗州戰敗,呂布唯避入徐州。陶恭祖若納之,必怒曹操。若不納,呂布必擊之。待徐州戰亂,明公可攻廣陵。”

“曹呂之爭,何人當勝?”袁術笑問。

羣僚交頭接耳,無有定論。主簿閻象答曰:“呂布敗相已生。”

“曹孟德麾下,雖勇武稍遜,然才智高呂奉先,多矣。”袁術有感而發。

於此同時。襲鉅野,斬薛李。報李乾之仇後,曹孟德終班師回朝。

此時,呂布唯剩陳留一郡之地。兗州大半爲曹操所據。郡縣長令,皆出曹操幕府。如荀彧、程昱、夏侯惇、夏侯淵等一衆心腹,多有升遷。或爲一郡之守,或爲一國之相。

甄都周遭,再無呂布兵馬。

收攏數萬關東遊兵。糧草消耗倍增。幸有濮陽田氏捐資助糧。足供數月所需。奈何舉州兵亂,農時俱廢。兗州已現缺料之危,青黃不接之兆。

然,甄都權貴,仍醉生夢死。爲釀羊角酒,耗糧無數。滎陽敖倉港,積糧如山。奈何囊中羞澀,無力支付。

更何況,薊王先以五千具裝大鎧相贈。作價二十億錢。豈能貪得無厭。

以己度人。薊王種田二十載,其背後艱辛,又豈爲外人道哉。

於公於私,曹操斷難張口。

唯有先班師回朝,上表陳情。再做計較。

甄都外,十里長亭。

荀彧領一衆屬吏,道旁恭迎。

“拜見明公。”

“文若免禮。”曹操下馬相見。執其手,並肩而立:“呂布敗走陳留,然麾下一萬鐵騎,往來如風,乃心腹大患。文若可有良策破之。”

不等回城,便問軍情。足見曹操,心中急迫。

荀彧答曰:“兵亂數月,俱廢農時。陳留一郡之地,恐不足養一萬精騎。呂布必輕騎四出,抄掠糧草。正如在白馬(縣)所爲。唯堅壁清野,可防秦胡鐵騎。”

“如此,城外農田恐皆荒廢。”曹操早有所慮:“更助缺糧之危。如之奈何。”

“薊國沃野千里。一國廣濟天下。稻作伊始,今季又當大熟。”荀彧言道:“明公何不求之?”

“非我不欲,實不能也。”曹操慨嘆:“先前,玄德遣許子遠私贈具裝五千。作價二十億錢。今不過數月之間,有何面目,再開口索要糧谷。”

荀彧已有定計:“兗州乃天子腳下。明公何不上表,求問太師。”

“唯有如此。”事到如今,唯有一試。

呂布曾與王允,總朝政。今被曹操所驅,遠離朝堂。王太師其意若何,尚未可知也。

曹操亦心存僥倖。畢竟王太師素有公心。

料想,亦不會因私廢公。

41 雲開見日81 四子降臨1.47 以儆猢猻168 面面俱到160 女中豪傑1.44 輕卒銳兵160 成人之美1.72 百害不侵1.99 北疆來人1 龍血玄黃1.76 舉世無雙1.68 燕人來也1.49 上表回國194 利令智昏1.22 東西合璧21 赤心如故131 濯纓濯足121 功在不捨104 窮無出路1.25 言之尚早1.58 任重道遠1.9 三英齊聚1.2 雞不下蛋122 左伯皮紙112 分戶析產122 誰與爭鋒128 魚遊燋釜183 天佑吾王1.77 酎金補齊1.23 夫復何言1.66 海賊中計177 青鳥傳信1.78 河北豪傑1.49 將計就計1.92 僅此足已1.39 火雨焚城129 化戈爲帛21 御風而行1.98 衣帶秘詔1.64 連贏三局18 四面楚歌1.50 宮廷之變15 蔣幹遺書155 果然民貴180 破解之策1.3 父子相隨101 減矢之計1.86 枕山跨海137 和親典禮1.57 謀錄不盡102 殺良冒功1.62 一日破膽14 餘毒未了147 雙食君俸14 各奔東西168 面面俱到192 火燒西園170 黃泉相見1.84 清官難斷1.96 海賊圍城211 入主小沛1.68 燕人來也1.43 白馬楊氏110 門下五吏21 解我心憂127 徵闢天下210 破繭成蝶1.93 今冬尤寒147 絕非等閒141 投水而舂1.55 莫不如此19 馬兒快跑112 泰山捧日111 義高於律123 坐觀風雲1.84 蟾宮折桂1.80 善水良才1.35 傳火天下1.42 天下大同171 朝令夕改154 無從科舉112 泊樓車位1.53 人生百戲1.232 南閤祭酒218 近水樓臺1.9 修繕祖宅1.75 蔡邕來了1.84 海賊寶藏12 二戚之爭116 孟嘗遺風116 各有所求199 半天一夜15 愛恨入土15 正視己心185 諸王稱臣1.53 吾道東流104 掃榻以待1.93 再築新城1.44 閉門造車132 七海雄心
41 雲開見日81 四子降臨1.47 以儆猢猻168 面面俱到160 女中豪傑1.44 輕卒銳兵160 成人之美1.72 百害不侵1.99 北疆來人1 龍血玄黃1.76 舉世無雙1.68 燕人來也1.49 上表回國194 利令智昏1.22 東西合璧21 赤心如故131 濯纓濯足121 功在不捨104 窮無出路1.25 言之尚早1.58 任重道遠1.9 三英齊聚1.2 雞不下蛋122 左伯皮紙112 分戶析產122 誰與爭鋒128 魚遊燋釜183 天佑吾王1.77 酎金補齊1.23 夫復何言1.66 海賊中計177 青鳥傳信1.78 河北豪傑1.49 將計就計1.92 僅此足已1.39 火雨焚城129 化戈爲帛21 御風而行1.98 衣帶秘詔1.64 連贏三局18 四面楚歌1.50 宮廷之變15 蔣幹遺書155 果然民貴180 破解之策1.3 父子相隨101 減矢之計1.86 枕山跨海137 和親典禮1.57 謀錄不盡102 殺良冒功1.62 一日破膽14 餘毒未了147 雙食君俸14 各奔東西168 面面俱到192 火燒西園170 黃泉相見1.84 清官難斷1.96 海賊圍城211 入主小沛1.68 燕人來也1.43 白馬楊氏110 門下五吏21 解我心憂127 徵闢天下210 破繭成蝶1.93 今冬尤寒147 絕非等閒141 投水而舂1.55 莫不如此19 馬兒快跑112 泰山捧日111 義高於律123 坐觀風雲1.84 蟾宮折桂1.80 善水良才1.35 傳火天下1.42 天下大同171 朝令夕改154 無從科舉112 泊樓車位1.53 人生百戲1.232 南閤祭酒218 近水樓臺1.9 修繕祖宅1.75 蔡邕來了1.84 海賊寶藏12 二戚之爭116 孟嘗遺風116 各有所求199 半天一夜15 愛恨入土15 正視己心185 諸王稱臣1.53 吾道東流104 掃榻以待1.93 再築新城1.44 閉門造車132 七海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