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人生百戲

“上林苑內有平樂觀。”

上林苑乃是洛陽近郊,專供皇家郊獵之苑。其西接新安,東連偃師,北依孟津,南傍洛水,佔地三百餘畝。苑內,閣、臺、樓、觀,櫛次鱗比。衆多園苑中,唯平樂觀,乃專供百戲、校武之宮觀。

明帝時,取長安飛簾、銅馬移洛陽西門外,又在上林苑中置平樂觀。時下,魚龍漫衍雖遭禁演,餘下百戲皆無禁忌。未大興西園時,陛下亦常來。元服後,卻興趣索然。人生便是如此。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樂趣。

如今陛下,正一門心思的修建裸遊館。此,亦是樂趣使然。

時下百戲,可不都是戲曲。乃是樂舞、雜技等各式民間表演的統稱。百戲,孕育於先秦上古,隨兩漢而興。據說,便起源於魚龍漫衍之戲。

上承夏代“樂舞”、周代“散樂”、下啓魏晉及各代“戲曲”、“舞樂”、“雜技”。

時下百戲,主要有:“雜技”,“幻術”、“角抵戲”、“象人戲”、“俳優諧戲”、“傀儡戲”等,諸多門類。?

各色倡優,名目亦多:“常從倡”、“常從‘象人’倡”、“詔隨常從倡”、“秦倡員”、“秦倡‘象人’員”及“詔隨秦倡”等,不一而足。

倡人有善歌,有善舞,有善搔首弄姿,有善詼諧調笑,亦有兼具諸多才藝者。總之,主要以“取悅”爲生。

竇太后依舊被禁錮在雲臺之上。若無董太后首肯,便是雲臺亦下不得。

每每只能居高遠眺,俯瞰帝都美景。

何後勢大。董太后故而結好竇太后,引爲助力。竇太后雖已失勢,卻是實至名歸的正宮太后。董太后雖亦稱太后,卻是“永樂太后”。類“大將軍”與“輔漢大將軍”的區別。

恰逢董重載譽而歸,朝中內外頗有積勢。董太后心情極佳。這便與竇太后同赴上林苑。

和帝時,蘭臺令史李尤曾作《平樂觀賦》。描繪百戲之盛況。其中不乏有:“戲車高橦”、“烏獲扛鼎”、“吞刃吐火”、“燕躍烏跱”、“燕躍烏跱”、“陵高履索”、“飛丸跳劍”、“侏儒巨人”、“戲謔爲耦”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表演項目。壓軸大戲魚龍漫衍,雖因禁失傳。然精彩紛呈的百戲表演,足令二位太后開懷。

尤其是董太后。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便重賞觀中倡優。

“難得與妹妹出宮一樂。”董太后笑道。董太后有心拉攏,竇太后亦順水推舟。一來二去,索性省去各自“太后”敬稱,私下以姐妹相稱。竇太后延熹八年(165年)入宮,受封貴人。同年被立爲皇后。那時,不過及笄。

董太后永壽三年(157年)生陛下時,亦不過二八年華。故論年紀,董太后約莫長竇太后八歲,爲姐。竇太后,自然爲妹。

“姐姐說的是。”竇太后展顏一笑,自有國色。

見竇太后風華鼎盛,自己卻韶華將老,董太后不禁有感而發:“初來洛陽時,我亦與妹妹此時一般年紀。轉眼已過十五載。時至今日,方知這大漢深宮的百般滋味。”

竇太后亦有感:“正如這人生百戲。”

“好一個人生百戲。”董太后嘆道:“妹妹與我同病相憐。人活一世,總要有些羈絆。或是人,或是物。人嘛,不過宗族子嗣。物嘛,便是金銀珠寶。皆說黃門宦者,惜財如命。試想,不陰不陽,半男半女,又能作何想?”

竇太后聞言,亦一聲輕嘆:“我卻不比姐姐能有個牽絆。孤家寡人,孑然一身。世間之事與我,不過是浮雲罷了。”

“既如此,妹妹可願助我一臂之力?”見時機已到,董太后索性明言。

“如何相助?”竇太后平心而問。

董太后言道:“皇長子辯,陛下不喜。曾言‘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爲人主’。故羣臣數次請立太子,陛下久而不決。須知,廢皇后宋氏早亡,並無嫡子。長子(劉)辯,與次子(劉)協,皆是庶出。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此乃古之禮法也。故承皇位者,必是嫡長子。如無嫡子,則立‘妾生子’。然在妾生衆皇子中,需立妾中較貴者之子,爲皇太子,而不計年齡長幼。”

“依照古法,並無廢長立幼之說。”竇太后輕輕點頭。此乃“嫡長繼承製”,語出《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作爲當朝太后,竇妙自當知曉。

陛下與何後生皇長子時,皇后乃是宋氏。宋皇后無嫡子。也即是說,何後與王美人所生,皆是“妾生子”。

同爲“妾生子”,則需比較各自母親,身份高貴與否。

何後出身屠戶。而王美人卻是官宦之家。顯而易見,王美人的出身,自比何後高貴。於是按古法,當立次子劉協爲皇太子。

“正因如此,皇太子之位,才久而未決。”董太后終於道出隱秘:“若陛下欲立次子爲皇太子。妹妹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略作思量。竇太后這便輕輕頷首:“有何不可。”

“妙極!”董太后撫掌而笑:“妹妹可願與我歃血結盟。”

“可也。”竇太后平靜以對。

“擇日不如撞日。”竇太后言道:“大漢永樂太后董姝。”

竇太后心領神會:“大漢太后竇妙。”

“今日指天爲誓,歃血結盟。姐妹二人,齊心協力,排除萬難,共扶‘貴子’繼位大統。若違此誓,天人共戮。”

“貴子”,便是指妾中貴者之子也。代指次子劉協。

見竇太后,隨自己逐字逐句誦完誓言,董太后不禁喜極而泣。

如前所說,董太后乃“永樂太后”。而竇太后,纔是如假包換的“太后”。

在宗法面前,竇太后一言,可抵董太后萬語千言。這便是禮、法。

竇太后言道:“如今皇后勢大,大將軍又權傾朝野。姐姐獨臂難支。妹妹垂簾主政時,前竇大將軍…曾舉不少賢才。今皆因黨錮,賦閒在家。其中不乏重名高士,或可爲姐姐一用。”

董太后先是一喜,後又忽驚覺。這便展顏一笑:“妹妹之心,姐姐已盡知。重開黨錮,乃朝之大事。非你我能夠做主。此事,當徐徐圖之。”

“全憑姐姐做主。”竇太后欣然點頭。並無其他。

董太后本已有所警覺。然見竇太后表情淡然,全然不在意。這便醒悟。正如竇太后先前所言,舉族被戮,只剩孤家寡人。此生無牽無掛,無慾無求。

自不必過於擔心。

17 將府五校1.73 大雅無傷1.56 痛並樂極1.72 炎漢控火142 斷不可棄1.43 樓桑特產51 以尹天下10 入九龍門1.56 拱手相送1 雪夜敵蹤1.88 皆有所屬143 向海而生105 直言不罪156 定鼎關中1.32 循路而進195 避無可避1.40 國之惡疾102 腰牌傍身1.42 鑿路先鋒1.22 毋需言反1.23 督亢城倉1.2 奉國守孝1.97 堪比高官151 便宜行事111 雲龍風虎1.83 銳不可當1.42 唯有我等1.35 劉備擲金1.46 大亂在即170 列城豪俠139 龜茲諸情172 喜訊頻傳171 飛槳木蘭221 非人臣也1.58 割發代首1.275 天下正色1.96 開年見喜139 八日之幸103 水路遊擊107 九河之地1.70 佛道之爭1.277 賊臣授首135 四時充美146 何須十年91 不脛而走1.90 麥積冬狩1.73 謠言四起1.39 善罷甘休187 都護西域1.85 九九歸原1.48 後宮爭鬥1.48 鬼神難誣1.35 傳火天下114 貪婪無饜1.39 漢風速遞162 舉棋不定1.43 樓桑特產1.30 旱極而蝗1.73 血巢角鬥71 一較長短179 胴體雕青115 天下都北186 當仁不讓1.57 賞罰未定129 化戈爲帛188 二桃三士137 共飲此杯150 洛陽上計150 勢如水火106 大徹大悟1.62 風月常新1.38 明日爲王171 獨步天下1.32 公孫二雄18 張家小胖158 太后有疾1.94 長城邊患1.38 秋色平分1.223 歲末大事1.60 故人夜來156 偷樑換柱1.30 一書在手181 羣雄無首1.56 鮮活人聲1.9 修繕祖宅110 逐鹿之利151 董卓擲戟1.40 有心無力153 拾人牙慧1.97 霞樓仙居1.4 四平八穩1.90 白身野士1.62 一日破膽131 猛虎破閘21 二宮之亂1.63 焉能見疑192 共赴巫山1.59 大興土木1.22 天下機關13 敲山震虎
17 將府五校1.73 大雅無傷1.56 痛並樂極1.72 炎漢控火142 斷不可棄1.43 樓桑特產51 以尹天下10 入九龍門1.56 拱手相送1 雪夜敵蹤1.88 皆有所屬143 向海而生105 直言不罪156 定鼎關中1.32 循路而進195 避無可避1.40 國之惡疾102 腰牌傍身1.42 鑿路先鋒1.22 毋需言反1.23 督亢城倉1.2 奉國守孝1.97 堪比高官151 便宜行事111 雲龍風虎1.83 銳不可當1.42 唯有我等1.35 劉備擲金1.46 大亂在即170 列城豪俠139 龜茲諸情172 喜訊頻傳171 飛槳木蘭221 非人臣也1.58 割發代首1.275 天下正色1.96 開年見喜139 八日之幸103 水路遊擊107 九河之地1.70 佛道之爭1.277 賊臣授首135 四時充美146 何須十年91 不脛而走1.90 麥積冬狩1.73 謠言四起1.39 善罷甘休187 都護西域1.85 九九歸原1.48 後宮爭鬥1.48 鬼神難誣1.35 傳火天下114 貪婪無饜1.39 漢風速遞162 舉棋不定1.43 樓桑特產1.30 旱極而蝗1.73 血巢角鬥71 一較長短179 胴體雕青115 天下都北186 當仁不讓1.57 賞罰未定129 化戈爲帛188 二桃三士137 共飲此杯150 洛陽上計150 勢如水火106 大徹大悟1.62 風月常新1.38 明日爲王171 獨步天下1.32 公孫二雄18 張家小胖158 太后有疾1.94 長城邊患1.38 秋色平分1.223 歲末大事1.60 故人夜來156 偷樑換柱1.30 一書在手181 羣雄無首1.56 鮮活人聲1.9 修繕祖宅110 逐鹿之利151 董卓擲戟1.40 有心無力153 拾人牙慧1.97 霞樓仙居1.4 四平八穩1.90 白身野士1.62 一日破膽131 猛虎破閘21 二宮之亂1.63 焉能見疑192 共赴巫山1.59 大興土木1.22 天下機關13 敲山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