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徵闢天下

正如鄭泰所言。

今漢千石之官,月谷九十斛,年俸一千零八十石。二千石官,月谷百二十斛,年俸一千四百四十石。所差不過三百六十石。然薊國上幣,卻可“以一兌五”。薊國領食千石俸者,折兩漢五銖一百六十二萬!

相差足有百萬。遠非尋常二千石官可比。

“石之美者,價高者得。”鄭泰這便拱手承讓:“內官此去洛陽,當代我主,如實回稟陛下。”

“哼!”解步拂袖而去。轉而一想,買賣不成仁義在。再者說來,陛下、薊王皆同氣連枝。切不可在薊王門下,有失體面。便又急忙回身行禮:“奴婢告辭。”

“不送。”鄭泰肅容回禮。

如此,有禮有節。皆不失體面。

目送解步登車離去,再回首,司馬直已出門庭,自跪道旁:

“臣,司馬直,謹奉輔漢大將軍命。”

本還心存一絲忐忑的鄭泰,渙然冰釋。便從袖中取出薊王詔書,雙手奉上:“詔書在此,明庭速速請起。”

“謝上使。”司馬直,奉詔起身。鄭泰門下督的官位雖不高,卻是徵辟使。代主宣詔,如薊王親臨。司馬直自當深謝。

“新昌雖遠在幽州,主公卻近在隴右。明庭且與我同上隴山,面見主公。”鄭泰又道:“家人當同往。再共赴薊國上任不遲。”

“敢不從命。”司馬直再拜。

“叔異,此去薊國,斷不可少了我等啊。”便有族中長輩自人羣中呼喊。亂世之中,薊國乃極樂淨土,世外桃源。旁人求之而不可得。如今良機便擺在眼前,又豈能失之交臂,抱憾終身。

“這……”司馬直面露難色。

鄭泰卻朗聲道:“凡司馬君宗親,皆可同往。”

一時山呼海嘯。

“我一人應闢,豈能拖家帶口。”司馬直急道。

鄭泰卻笑:“無妨。明庭可知,鄭某領宗親好友,數萬之衆,奔赴隴山。主公非但親迎,還授我門下督之職。又修造城邑、梯田,令我宗人安居。更何況。薊都臨鄉城,非爵民功臣不得遷入。明庭既得千石俸,當可將宗親一同遷入。”

“原來如此。”司馬直,愁腸頓消。大亂將至,能舉族遷往薊國。自是上上之選。

這便與宗人收拾行囊,變賣田產,同赴隴山。

話說。劉備築臨鄉之初,便未雨綢繆。將王都分爲內中外三郭。內城橫豎一里。乃比照古禮督造之王城。中郭爲百官治所與居所。外郭則爲薊國爵民與百官宗親所居。外郭向南,已與南港連成一體。如此巨大之城郭,足夠安置十萬餘衆。隨六縣之後又並五縣,黃金臺捷報頻傳。多有人舉族遷入。臨鄉城編戶,也已破萬。

南港亦多次擴建。呈“喦”字形。

其上半部“品”字之“大口”爲內中外三郭之臨鄉王都。“品”字下部二“小口”,左爲民港城,右側爲軍港城。

“喦”字下半部“山”字,三豎一橫。“豎”爲七條軌路列肆。“橫”便是港口堤上長街。長街瀕臨水岸,岸下排設“非”字形輪船泊位。因往來商船太多,泊位爆滿,常擁堵無法停靠。年前,河道隨之拓寬一倍有餘。南港水路,本就是人工開挖,劉備先前便留有餘量。再挖不難。

南港亦有編戶,五萬餘口。與泉州港,一上一下,一內一外,並列爲薊國第一良港。有“南河泉海”之稱。

會其意不難。

南港是內河港口,稱“南河”。泉州乃外海港口,稱“泉海”。並稱“南河泉海”。

鄭泰馬到功成,還未啓程,便將喜報,六百里傳回隴山。

劉備大喜過望。轉而深思,靈光一現。

“徵闢制”,不就是自幼時便夢寐以求的人才招募系統嗎!初來時,劉備曾感嘆“低武低魔”也就罷了。怎麼連個系統也沒有。待逐漸長大,融入當下。劉備這才如夢初醒。後世那些討巧的設定,老祖宗都有啊。

不過是等級不夠,沒有開放啊。

比如徵闢。待劉備中西域而立幕府,位同三公。便自動獲得徵闢權限了哇!

領先世界一千年的兩漢。可不是後世一個所謂的“系統”能夠設定。先前的自己,得有多……孤陋寡聞,不學無術;千人一面,井底之蛙。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亂入三國。能活過三集,已是祖墳冒煙。

言歸正傳。

思緒如脫繮野馬。一發而不可收拾。

穩住!

讓孤想想,還有哪些猛將奇謀,未曾出山。未曾出世,非人力可爲。便先緩一緩。

郭嘉今年多大。十四?可先徵闢入薊國太學壇。

徐福青春幾何。不知道?再去尋找。

諸葛丞相……開春才四歲。哦……還是虛歲。他兄長多大?

法正、龐統、周瑜、魯肅、陸遜……哦,周瑜是孤師弟,早在碗裡。

淡定。

“來人。”

“臣在。”史渙聞聲入殿。

劉備張了張口,卻又無言以對。

天下人才,何其多也。然從何處下手。還有便是,若離開了舊有環境,歷史上的那些風流人物,是否還能閃爍星空。切不可揠苗助長。萬一急功近利,殺雞取卵。弄巧成拙,悔之晚矣。

“六百里傳令門下督,司馬氏乃河內大姓,若別有賢良,當自行闢之。俸祿六百至千石,可自行定奪。”

“……喏。”史渙遂去傳令。

史渙剛出雲霞殿,正遇李儒覲見。

見史渙面露疑色,李儒這便出聲詢問。史渙便將薊王口諭,向左丞道來:“主公此令,是否……”

“別有所指。”李儒笑道:“主公必是動了舉賢之念。”

“所謂有的放矢。”史渙又道:“主公此令,卻並未言明,徵辟何人。反令門下督,便宜行事。此舉,是否有失嚴謹。”

“麒麟善識人辨物。”李儒笑道:“此舉,與千金買馬骨,如出一轍。”

“試想,主公之門下督,皆可自行徵辟千石高官。天下懷才之人,豈不趨之若鶩。如戲丞,攔路當車,毛遂自薦者,何其多也。”

史渙恍然大悟:“主公車駕不常出,然幕府公車何其多也。若知此令,只需是幕府馬車,便可自行攔下。載入……”

“四海館。”李儒遙遙一指。

“或是四方館。”史渙目露精光,抱拳施禮:“謝右丞指點迷津。”

“公劉且速去。可從長史處,取留白幕府詔書數卷,一併送與門下督。”李儒將‘千里留白書’之計,信手補完。

“喏!”史渙大步而去。

“千里留白書”遂與“千金買馬骨”並著於世。

116 東部鮮卑156 仁至義盡1.259 世道人心148 五帝之學101 明示萬里124 明以照奸102 家國天下121 一騎破萬177 廣而無用16 山蠻甲冑170 乞伏來投1.72 欲壑難平144 唯剩一問1.72 欲壑難平172 春晝初長172 席珍待聘19 馬兒快跑1.42 鑿路先鋒1.87 富貴同享123 溫泉別館1.203 引狼入室1.75 蔡邕來了1.57 賞罰未定171 鮮卑五姓105 直言不罪1.44 非同尋常138 王親國戚191 世衰道窮1.50 下辯除石183 包藏禍心1.79 快馬輕舟179 中舨共約132 謹遵醫囑121 一騎破萬122 刀槍莫及1.80 關羽得子91 熱度未消142 萬物生輝1.86 摒除破綻1.63 福禍相依1.79 快馬輕舟144 田貴如馬1.72 欲壑難平19 半渡而擊165 生而不凡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88 爲所欲爲1.90 麥積冬狩129 心腹大害1.3 亂世梟雄1.88 立象林苑1.94 陽球誅暴1.24 舉不避親12 縑車載禍149 鳳燃九天1.8 木公金母1.227 主客之爭122 破而後立130 民情如火12 屠蘇續恨181 生死兩命1.98 衣帶秘詔1.278 殭屍自照170 血矛之約1.43 龍生九子1.46 大亂在即1.2 燕燕于歸119 時局崩壞178 萇孝仁皇111 外臣凌主154 鹿死誰手118 求死不易1.8 周鄭交惡1.56 人馬如龍127 無詔不離162 物我兩忘111 隴右鮮卑179 中舨共約148 七色婢女191 英雄少年1.287 悉誅涼人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69 東西交會1.239 神泉秀水1.200 終破隴關167 王化之基18 四面楚歌1.89 文昭武興1.75 後會有期141 以一濟全116 東部鮮卑1.254 除舊佈新144 攻堅克難152 南下平亂187 中分天下1.58 歲不我與1.36 天地干支1.64 懷瑾相報154 火攻破敵18 世道居奇
116 東部鮮卑156 仁至義盡1.259 世道人心148 五帝之學101 明示萬里124 明以照奸102 家國天下121 一騎破萬177 廣而無用16 山蠻甲冑170 乞伏來投1.72 欲壑難平144 唯剩一問1.72 欲壑難平172 春晝初長172 席珍待聘19 馬兒快跑1.42 鑿路先鋒1.87 富貴同享123 溫泉別館1.203 引狼入室1.75 蔡邕來了1.57 賞罰未定171 鮮卑五姓105 直言不罪1.44 非同尋常138 王親國戚191 世衰道窮1.50 下辯除石183 包藏禍心1.79 快馬輕舟179 中舨共約132 謹遵醫囑121 一騎破萬122 刀槍莫及1.80 關羽得子91 熱度未消142 萬物生輝1.86 摒除破綻1.63 福禍相依1.79 快馬輕舟144 田貴如馬1.72 欲壑難平19 半渡而擊165 生而不凡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88 爲所欲爲1.90 麥積冬狩129 心腹大害1.3 亂世梟雄1.88 立象林苑1.94 陽球誅暴1.24 舉不避親12 縑車載禍149 鳳燃九天1.8 木公金母1.227 主客之爭122 破而後立130 民情如火12 屠蘇續恨181 生死兩命1.98 衣帶秘詔1.278 殭屍自照170 血矛之約1.43 龍生九子1.46 大亂在即1.2 燕燕于歸119 時局崩壞178 萇孝仁皇111 外臣凌主154 鹿死誰手118 求死不易1.8 周鄭交惡1.56 人馬如龍127 無詔不離162 物我兩忘111 隴右鮮卑179 中舨共約148 七色婢女191 英雄少年1.287 悉誅涼人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69 東西交會1.239 神泉秀水1.200 終破隴關167 王化之基18 四面楚歌1.89 文昭武興1.75 後會有期141 以一濟全116 東部鮮卑1.254 除舊佈新144 攻堅克難152 南下平亂187 中分天下1.58 歲不我與1.36 天地干支1.64 懷瑾相報154 火攻破敵18 世道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