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四面楚歌

不料盧司空,竟已窺破賈詡所設連環計。

蔣幹暗自驚駭,一時竟無言以對。

盧司空言道:“薊王平定隴右時,從事中郎毛玠,疏獻三策:‘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軍資’(注①)。料想,賈文和所謀,便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司空明見。”蔣幹這才醒悟。凡薊國政事,盧司空皆瞭如指掌。

“若此計成。洛陽、南陽、臨鄉,三朝鼎立。太皇垂簾,薊王輔政。先得大河以北,幽冀並涼四州之地。外加江表十港,四方都護。四面楚歌之勢成矣。”盧司空嘆道:“再得江左並荊揚。天下可定。”

“司空見微知著,謀劃江山。下臣,遠不及也。”蔣幹拜服。

“何時北上。”盧司空不置可否。

“若無意外,十日之內,當見分曉。”蔣幹答曰。

“竇太皇是否同行。”盧司空又問。

“自當同行。”蔣幹答曰。

“太后處,又當如何。”

“太后乃陛下生母,斷不會有失。”言下之意,何後並未裹挾其中。

“三宮各得其所,正如三日並天。”盧司空言盡於此。

蔣幹遂起身告辭。

“先帝前後二詔,自取其禍也。”徒剩盧司空,暗自嘆息。

話說,盧司空三子,長子、次子早已出仕薊國,皆爲一城之令。幼子去年亦入薊王子館,伴讀嫡長子劉封。假以時日,必成儲君之心腹重臣。

薊王如此安排,足見師徒情深。亦可佐證,盧司空自不是外人。蔣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是“奉命行事”。

賈文和“平羌連環計”,早爲天下所知。薊國首席謀主,號稱算無遺策。盧司空自然知曉。故知微見著。窺見時局微妙,遂喚蔣幹相問。果不其然,正是賈文和佈局。

上巳節後,薊王靈臺受創,昏睡不醒。猛虎遠遁,猢猻橫行。先是合肥侯南陽自立。而後少帝趁機奪權。短短三月,時局風雲突變。於是,賈文和將計就計。效仿兩漢之交,造三日並天之勢。

只需董太皇攜王美人貴子,並《起居遺詔》北上薊國。則“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勢成矣。

薊王便可名正言順,取幽、冀、並、涼,四州之地。將半壁江山,劃歸治下。坐等……官渡之戰?

“不可。”得知洛陽密報,問清前後諸情,薊王這便斷然搖頭。

大殿之內,唯幕府並封國,二千石以上重臣與會。

“請主公明示。”賈詡起身奏問。

“若奉《起居遺詔》,立貴子爲帝。則大河上下,關中內外,三朝並立。如此,既宰割天下,又分割人心。自始皇帝一統天下,楚漢相爭,前後兩漢四百年,華夏不分彼此,皆爲漢人。何其不易也。若三朝鼎立,各自爲政。朝廷勢弱,地方恃強凌弱。宗王割據,羣雄並起。待人心不古,天下無人思漢。重整江山,難上加難。”薊王深謀遠慮:“天下共主,豈能一而再,再而三。如同兒戲一般。”

“少帝奪權,手握洛陽兵馬。二戚束手待斃,董太皇岌岌可危。若不北上闢禍,唯有南下宛城。”幕府左丞荀攸,起身奏對:“合肥侯亦有子嗣。後繼有人,焉能容王美人貴子,鵲巢鳩佔。恐不及長成,便突遭不測。”

“存續先帝骨血,義不容辭。”劉備言道:“然,斷不可混爲一談。”

“若董太皇北上來投,該當如何。”沮授奏問。

“自當護太皇周全。”薊王已有定計:“君命不可違。若強以《起居遺詔》示之,唯有奉詔行事。然家國天下,尊卑有序。斷不可在薊國稱帝。”

沮授心領神會:“主公之意,稱帝河北。不與薊國相干。”

“若董太皇執意如此,唯行此下策。”薊王言道:“宜當勸諫董太皇,切莫一意孤行。”

賈詡嘆道:“家事亦國事,如何能涇渭分明。董太皇垂簾之心不死,主公恐難如願。”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薊王又何嘗不知。

“若董太皇北上,該當如何。”荀攸奏問。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劉備言道:“孤將擇日南下,征討徼外蠻夷。立嶺南都護府。”

“主公明見。”賈詡等人心領神會。主公避而不見,置身事外,便是不願裹挾入漢室紛爭。先前傳令蔣幹,護三宮帝后,並先帝子嗣周全。亦是念及宗室舊情。與國政無關。薊王公私分明,向來如此。

散朝後,賈詡等謀主先行。王傅黃忠等人,稍後追上請教。

“中丞留步。”

“王傅何事?”賈詡聞聲停步。

先前,薊王未醒時,太妃監國。命黃忠射落二日,以成堯舜帝業。卻不知何故,薊王堅辭不受。

“王上何意?”黃忠劈頭便問。

賈詡笑道:“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言下之意,薊國身輕體健,一日千里。正因別無掣肘。豈能裹挾皇權爭鬥,重蹈兩漢積重難返之覆轍。一旦將朝堂設在薊國之內。董太皇唯利是圖,眼饞薊國富庶,必行賣官鬻爵,巧取豪奪之能事。於國於民,有百害而無一利。

“原來如此。”黃忠這便醒悟,轉而又問:“若董太皇傳先帝《起居遺詔》,王上又勉爲其難。依中丞之見,當擇何地立朝。”

“鄴城。”賈詡笑答。

黃忠如何還不醒悟:“王上心意,當不出中丞所料也。”

賈詡肅容下拜:“我主光融天下,容人有量。否則,詡,死無葬身之地也。”

黃忠欣然回禮:“受教。”

“不敢。”

南宮玉堂殿。

對董承施以攝魂術後,史夫人入殿通稟。

“哦?”少帝一愣:“竟不與董驃騎同。”

“正是。”史夫人答曰:“先前董驃騎言,貴子名‘申’。董衛尉則言貴子名‘茲’。”

“莫非攝魂不成?”少帝疑道。

史夫人搖頭:“妾之攝魂,常人無可倖免。”

“如此說來,必是董太皇,有意爲之。”少帝冷笑:“河間奼女,不可小覷。”

“貴子必在二子之中。只需拿下逐鬼童子,細細詢問。自可分辨。”史夫人慾言又止:“若能攝董太皇……”

“不可。”少帝斷然搖頭:“阿父曾言,不可施術家門。不然,自取其禍。阿母當謹記。”

言及史道人。史夫人微微色變:“妾,遵命。”

1.63 熔金入庫1.75 金闕在望1.90 兄弟之邦1.47 丹陽勁卒1.36 一金知心15 退居其次14 萬象更新14 公孫劍器151 金石爲開122 亦是豪傑1.20 言稱必效1.242 兵棋演武147 絕非等閒1.209 鐵騎橫衝1.38 一日成鹽1.8 馬桶廁籌1.56 風向突變1.30 一門出仕184 心有羈絆1.237 露華勻玉159 畢生之年1.243 斬將搴旗1.89 牽招一怒154 鹿死誰手139 八日之幸118 幷州狼騎1.229 鐵骨石心146 漢宮女主210 喧賓奪主1.63 焉能見疑41 閉關鎖國1.275 天下正色1.32 銅錢雨落1.68 清溪橋樓132 馬兒吃飽1.49 生者如斯145 機關殺陣1.86 鼓角齊鳴1.89 無銅身輕1.57 指點迷津168 天下治術221 非人臣也1.200 窮兇奇虣13 紅顏薄命140 天降流火102 王道在北1.40 重整旗鼓1.64 天下大酺199 千里追兇159 亂世之才1.58 割發代首1.25 言之尚早1.26 循跡追兇1.46 大亂在即141 捨我其誰1.57 指點迷津1.254 忽然而已113 翻雲覆雨15 督亢新城146 漢宮女主1.43 骨肉至親117 鳳凰于飛111 雲龍風虎166 猛獸鬥場196 三方推演164 首尾呼應1.96 西行在即1.66 百艸滋茂18 世道居奇1.36 懷真抱素166 心生毒計199 半天一夜195 勤王之師140 盡數歸心1.36 籠中之鳥107 林間馬場146 黨人認主129 化戈爲帛108 浮生若夢1.228 義貫金石1.7 酈城大建109 黑山飛燕176 王田壽鯉1.95 崔烈買官218 近水樓臺1.58 狐虎之威161 狐假虎威169 以日易月1.90 萬軍叢中158 鐵壁鏵嘴197 仙人指路1.98 遊兵散卒1.34 庸人自擾1.4 陰陽連環174 以謝天地124 明以照奸183 龍向天飛1.97 固辭不就155 瞞天過海1.8 配享太廟
1.63 熔金入庫1.75 金闕在望1.90 兄弟之邦1.47 丹陽勁卒1.36 一金知心15 退居其次14 萬象更新14 公孫劍器151 金石爲開122 亦是豪傑1.20 言稱必效1.242 兵棋演武147 絕非等閒1.209 鐵騎橫衝1.38 一日成鹽1.8 馬桶廁籌1.56 風向突變1.30 一門出仕184 心有羈絆1.237 露華勻玉159 畢生之年1.243 斬將搴旗1.89 牽招一怒154 鹿死誰手139 八日之幸118 幷州狼騎1.229 鐵骨石心146 漢宮女主210 喧賓奪主1.63 焉能見疑41 閉關鎖國1.275 天下正色1.32 銅錢雨落1.68 清溪橋樓132 馬兒吃飽1.49 生者如斯145 機關殺陣1.86 鼓角齊鳴1.89 無銅身輕1.57 指點迷津168 天下治術221 非人臣也1.200 窮兇奇虣13 紅顏薄命140 天降流火102 王道在北1.40 重整旗鼓1.64 天下大酺199 千里追兇159 亂世之才1.58 割發代首1.25 言之尚早1.26 循跡追兇1.46 大亂在即141 捨我其誰1.57 指點迷津1.254 忽然而已113 翻雲覆雨15 督亢新城146 漢宮女主1.43 骨肉至親117 鳳凰于飛111 雲龍風虎166 猛獸鬥場196 三方推演164 首尾呼應1.96 西行在即1.66 百艸滋茂18 世道居奇1.36 懷真抱素166 心生毒計199 半天一夜195 勤王之師140 盡數歸心1.36 籠中之鳥107 林間馬場146 黨人認主129 化戈爲帛108 浮生若夢1.228 義貫金石1.7 酈城大建109 黑山飛燕176 王田壽鯉1.95 崔烈買官218 近水樓臺1.58 狐虎之威161 狐假虎威169 以日易月1.90 萬軍叢中158 鐵壁鏵嘴197 仙人指路1.98 遊兵散卒1.34 庸人自擾1.4 陰陽連環174 以謝天地124 明以照奸183 龍向天飛1.97 固辭不就155 瞞天過海1.8 配享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