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清官難斷

原理很簡單,蒸餾器似乎也不復雜。

九醞酒法,劉備亦略有所知。

需用曲三十斤,甘泉五石,臘月制曲,正月凍解,用上好的督亢粳米,三日一醞釀,九日一循環,如此反覆,終成佳釀。鬆泉釀,酒香如蘭,餘香悠長,回味三日不絕。

美酒需窖藏。劉備自家後院除了冰窖,便是酒窖。劉備不好飲酒。鬆泉釀的頭曲雖盡數搬來,劉備窖藏卻多爲賞賜。春賜臘賜,皆有侯府佳釀。

這便取出十甕,又將蒸餾諸器畫出讓蘇伯燒造。劉備便要嘗試蒸餾醫用酒精。

演武場地下一層囚牢。

待劉備進來時,袒胸露背,厚厚的紗布從肩膀斜跨肋下,抖着一身腱子肉的典韋,正縱情吃喝。周圍幾個獄卒不停給他端酒添菜,好生伺候。典韋來者不拒。一頓可食十人飯量。

手腳皆被兒臂粗細的鐵鏈鎖住。竟能舉重若輕,大快朵頤。這心也真夠大的。

見劉備進來,這便呵呵一笑。又接着吃喝。

幾名獄卒看向劉備。見少君侯點頭,這便繼續殷勤服侍不提。

劉備走到對面,自顧坐下。笑吟吟的看着他吃喝,卻無片語。待風捲殘雲,一桌酒菜下肚。典韋這才吐出碎骨,擡頭看向劉備。

衆獄卒收拾殘局,行禮離開。

兩人隔榻對坐。典韋甕聲開口:“謝少君侯賜飯。讓某飽食上路。”

劉備笑道:“爲何知你必死?”

典韋嘿聲一笑:“少君侯割頭進侯,某亦有耳聞。在樓桑白日行兇,豈能不死。”

劉備反問:“既知必死,爲何還要行兇?”

典韋脫口而出:“義之所向。死又何懼。”

劉備輕輕點頭:“有道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那睢陽李永與你有何仇怨?”

“與某無怨。卻與某之好友睢陽劉凊,有奪妻之恨。”

“哦?”劉備一愣。

“某乃是爲友殺人。”典韋這便將前情,甕聲道來。

難怪要殺夫妻二人。

歷史上的事件與此類似。除去地點不同,車輪卡在凹軌內之外:

典韋駕車,載着雞酒,僞裝成正等候別人的閒人。待李永府門大開,李永攜夫人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截殺李永,並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由於李永住處靠近街市,雖有幾百人追趕典韋,但卻無人敢近身。典韋步行四五里,遇上李永的門客家兵,雙方轉戰不久,脫身而去,自此爲豪傑賞識。

事情往往就是在不經意間,起了轉機。

這一連串的改變,當從史渙開始。史渙護佑蔡邕抵達樓桑。又登堂衣秀,成爲侯府家將。與之相熟的李永因尋史渙相幫,這便乘船趕來樓桑,離開睢陽家中。於是典韋一路尾隨北進,不料渤海冰封不通船隻。這便等到化冰,乘第一艘商船入港。以轆車載滿雞酒,卻不料樓桑街道內嵌凹槽軌路。若非獨輪卡入,失了先機。李永早被手刃。關羽救人不及,必與典韋一場惡戰。那時,定難輕易收場。

爲何尋史渙相幫,劉備後來亦知原因。李永與史渙有恩義是其一。史渙本姓劉,與劉凊同出一支,乃是族親是其二。

心念至此。劉備這便揮了揮手,睢陽李永隨即被帶到牢中。

“典壯士說,你與劉凊有奪妻之恨。是否屬實?”劉備這便問道。

李永怒而反駁:“三書六禮,結髮合巹(jǐn)。我未婚,她未嫁。何來奪妻!”

典韋聞言,只顧冷笑。

事情不復雜。睢陽有兩家人,父輩定下姻親。不料途生變故,睢陽劉氏家道中落。於是毀約另嫁,與李永爲妻。

劉備彷彿看到了自家的翻版。只不過結局不同而已。

有道是:“夫婦之道,有義則和,無異則離。”

漢代女子再嫁實屬平常。更何況雙方只是口頭約定,並無劵書可證。口說無憑。雖從道義上說,另一家如此行事,確實有污。然而奪妻之說,也無實據。

見典韋不吭聲,劉備命人請來樓桑長樂隱。詢問如何判刑。

樂隱這便將漢律娓娓道來。

《二年律令》:賊殺人、鬥而殺人,棄市。其過失及戲而殺人,贖死;傷人。除。鬥傷人,而以傷辜二旬中死,爲殺人。賊傷人,及自賊傷以避事者,皆黥爲城旦舂。謀賊殺、傷人,未殺,黥爲城旦舂。賊殺人,及與謀者,皆棄市。未殺,黥爲城旦舂。謀賊殺、傷人,與賊同法。

所謂‘未殺’,乃是指殺人未遂。

依據漢律:“未殺,黥爲城旦舂。”

城旦舂,屬於徒刑。城旦是針對男犯人的刑罰,其意思是“治城”,即築城;舂是針對女犯人的刑罰,其意思是“治米”,即舂米。男女徒刑並非一成不變,可因情況而調整。文帝之前,城旦舂是無期徒刑。之後,刑期最高爲六年。

黥,即黥刑。又叫墨刑。在犯人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標誌,終身攜帶,難以洗清。

劉備點了點頭:“所以。依律,典韋應罰臉上刺字,爲本侯築城六年?”

樂隱答道:“正是如此。”

劉備笑問:“你可心服?”

典韋甕聲道:“認罰。”

劉備又衝李永言道:“我已問過史渙,年前他已去信睢陽劉凊,替你說項。想必此時已見分曉。你且先回,將典韋之事,說與劉凊。若劉凊回心轉意,便讓他手書一封給典韋,了結此事。若他不肯,典韋勢必要替友再次行兇,便罪加一等。梟首棄市。典韋生死,皆在劉凊之手。你可聽清?”

李永肅容行禮:“(李)永已銘記肺腑,這便啓程返鄉。”

樂隱悄聲說道:“主公是要爲兩家解仇?”

劉備輕輕點頭:“劉凊書信若來,此仇可消。若劉凊不肯,則典韋必死。背友不義之徒,典韋又何須爲他殺人。”

樂隱笑行一禮:“主公行事,皆爲典韋呼?”

劉備笑答:“然也。”

君臣相視而笑。

其樂融融,卻看得典韋一頭霧水。

劉備這便衝典韋說道:“如樂卿所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黥刑便免了,改爲‘髡鉗城旦舂’。即日執行。”

髡鉗,亦作“髠鉗”。剃去頭髮,用鐵圈束頸。

於是,溪谷工地,便多了個髠鉗大漢。龍行虎步,一身是勁。渾身上下,鐵塔一般。一人幹數人之活,一人也吃數人之飯。

不識其名者,皆喚他‘鐵漢’。

劉備問義父,此人如何?

義父笑答:可領丹陽白毦。

義父果然明白少君侯心意。

臨鄉乃少君侯根基,萬不能有失。故而呂衝、魏襲二將,身擔重任,萬勿輕動。以後領軍在外,史渙將領繡衣吏拱衛中軍大帳。丹陽白毦便交由典韋統帥。

1.49 將計就計152 善刀而藏1.56 巡視國境147 同類相動107 太上皇權163 戾氣摧城113 對面而弈109 黑山飛燕1.34 大難不死148 七色婢女122 誰與爭鋒192 猛虎羣狼21 兵符將令1.87 年終臘賜1.252 長城自毀143 疏河注海111 撤塔並港1.44 豐取刻與1.88 母行子效199 孤心甚慰1.269 負重而行194 天下共疾1.220 和合天生111 鬥智鬥勇1.246 弄劍踏杯189 轉機忽現1.99 生死相托166 大材小用137 和氣生財1.200 窮兇奇虣1.22 東西合璧164 盡數滅口1.29 外合裡應143 向海而生162 舉棋不定125 偶露崢嶸130 不可定期1.70 海瀕廣潟1.59 各有歸宿1.89 一州之國161 空前絕後1 分兵入關117 歸義降侯10 耿氏製陶174 生死交替130 海內狂徒14 撒豆成兵1.80 善水良才1.68 萬乘巡海140 天降流火1.63 熔金入庫1.65 三歲見老1.6 網開一面188 風聞奏事146 黨人認主113 天命所歸114 養袁自重1.78 陸城亭侯143 大展宏圖1.86 摒除破綻1.279 危國之道31 綬帶密詔101 管中窺豹1.207 又見白袍1.30 洛陽小市1.43 骨肉至親1.86 枕山跨海1.73 大雅無傷1.55 鬥戰決勝1.293 處士橫議1.95 崔烈買官138 一席之地123 坐觀風雲10 坐井觀天162 統一貨幣104 太平賊反19 編戶分遷1.66 百艸滋茂1.245 更始決裂145 有軌騾車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 全在水裡152 涓滴成海116 奇兵襲城1.39 一棒成名107 自知之明1.29 外合裡應1.79 當不至於164 四海承風1.9 雄甲天下135 逆流而進121 上下勠力1.54 四方殺局1.36 計中之計1.87 年終臘賜171 朝令夕改162 畢生所願1.282 不擇手段169 東西交構168 英雄當出
1.49 將計就計152 善刀而藏1.56 巡視國境147 同類相動107 太上皇權163 戾氣摧城113 對面而弈109 黑山飛燕1.34 大難不死148 七色婢女122 誰與爭鋒192 猛虎羣狼21 兵符將令1.87 年終臘賜1.252 長城自毀143 疏河注海111 撤塔並港1.44 豐取刻與1.88 母行子效199 孤心甚慰1.269 負重而行194 天下共疾1.220 和合天生111 鬥智鬥勇1.246 弄劍踏杯189 轉機忽現1.99 生死相托166 大材小用137 和氣生財1.200 窮兇奇虣1.22 東西合璧164 盡數滅口1.29 外合裡應143 向海而生162 舉棋不定125 偶露崢嶸130 不可定期1.70 海瀕廣潟1.59 各有歸宿1.89 一州之國161 空前絕後1 分兵入關117 歸義降侯10 耿氏製陶174 生死交替130 海內狂徒14 撒豆成兵1.80 善水良才1.68 萬乘巡海140 天降流火1.63 熔金入庫1.65 三歲見老1.6 網開一面188 風聞奏事146 黨人認主113 天命所歸114 養袁自重1.78 陸城亭侯143 大展宏圖1.86 摒除破綻1.279 危國之道31 綬帶密詔101 管中窺豹1.207 又見白袍1.30 洛陽小市1.43 骨肉至親1.86 枕山跨海1.73 大雅無傷1.55 鬥戰決勝1.293 處士橫議1.95 崔烈買官138 一席之地123 坐觀風雲10 坐井觀天162 統一貨幣104 太平賊反19 編戶分遷1.66 百艸滋茂1.245 更始決裂145 有軌騾車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 全在水裡152 涓滴成海116 奇兵襲城1.39 一棒成名107 自知之明1.29 外合裡應1.79 當不至於164 四海承風1.9 雄甲天下135 逆流而進121 上下勠力1.54 四方殺局1.36 計中之計1.87 年終臘賜171 朝令夕改162 畢生所願1.282 不擇手段169 東西交構168 英雄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