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倉樓藏秘

太倉,與劉備在督亢坡頂修建的督亢城倉類似。也是由許多個獨立的倉樓組成的大型倉儲。只是彼此間隔較遠。相互以橋架覆道相連。

看着頭頂縱橫飛架,四周如迷宮般的倉樓,劉不禁感嘆。想要辨認出此倉非彼倉,別說初來乍到的劉備,便是太倉的小吏亦需假以時日,親自摸索丈量,才能謹記。

在一座座高聳的倉樓間穿行,手中的火把只能堪堪照亮倉樓下半截身。上半部漸隱沒在黑暗中。故而也無法辨認路徑。倒是爲他引路的大宦官曹節,熟門熟路。卻不知他藉助何物來辨認方位。

“到了。”曹節忽停下腳步。衝面前一座高聳的倉樓言道:“便是此處。”

劉備借火光四處張望。見眼前這座倉樓並無不同,這便問道:“此倉有何不同?”

曹節笑答:“君侯且與我上去一觀,便見分曉。”

越騎校尉曹衝,從懷中取一銅雀,置於嘴邊。低沉而悠揚的‘雀鳴’,遂在倉樓周圍盤旋迴響。

不久。便聽頭頂齒輪聲響。一座和樓桑八景之一的雲霄天梯類似的木梯,從樓頂緩緩墜下。

見劉備面露驚訝,曹節笑道:“宮中亦有能工巧匠。”

劉備點頭:“老大人所言極是。”

示意史渙、賈詡等人稍安勿躁,待天梯落地,劉備這便與曹節走入梯廂。

須臾,天梯緩緩升起,將劉備送到了離地十數丈之上的倉樓。

出天梯,臨廊道。曹節指着一座座宛如懸浮於半空之上的重樓屋宇笑道:“登臨倉樓再觀之,君侯可發現不同?”

劉備欣然點頭:“地下仰望,只見糧倉不見樓。登臨高樓,卻只見重樓不見倉。”

換句話說。高達十數丈的圓柱體糧倉,等同於一根根粗壯的支柱。所有倉樓,皆建在圓柱形倉體之上。此時站在樓前廊道,如臨深淵。再舉目四望,只見一座座廊橋飛架,縱橫串聯起的空中樓閣。而支撐樓閣的圓柱倉體,卻皆隱入如霧似幻的黑暗之中。不見所蹤。

難怪先前曹節說,‘白日之太倉,屬於大司農。而夜晚之太倉,卻另有隱秘。’

想必,白日時的太倉,所有人皆在地面勞作。而夜晚的太倉,卻另有一批人,登臨倉上樓閣。

“大人,君侯。”陰柔的聲音來自背後。

劉備聞聲回身,正見一黑袍內官,匍匐於地。

曹節笑道:“此人便是老奴先前所說‘宮內巧匠’。掖庭令,畢嵐。”

畢嵐,東平郡人。熹平中任掖庭令,掌宮人簿帳及蠶桑女工等事。熹平六年(177年),畢嵐奉皇命,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懸)於玉堂及雲臺殿前。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

“老奴拜見君侯。”畢嵐諂媚一笑,眼中似有異彩閃過。

劉備這便將他扶起:“內官請起。”

畢嵐起身道:“尚書令稱老奴‘宮內巧匠’。然在君侯當面,老奴卻愧不敢當。臨鄉巧工輩出,諸多器械直令人大開眼界……敢問君侯,天車督造諸技,可否傳與老奴?”

“老大人要之何用?”劉備邊走邊問。

“老奴想作天車渴烏,旋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這有何難?”劉備笑答:“且傳語臨鄉,將設計圖卷抄錄一份,送與老大人便是。”

“多謝君侯。”

迴廊緊接覆道。覆道對面便是一棟巍峨高樓。出迴廊前,便有小黃門摸索上前,送來黑紗罩袍,及一張鎏金假面。劉備這便穿上罩袍,佩戴假面。遮住了身形相貌。

兩位大內官亦戴上相同的鎏金假面。兩人本就身披黑袍,無需另穿。

如此作爲,顯然是爲隱藏身份。回想先前小黃門摸索前進,這便定睛一看。果然,小黃門天生目盲。

如此隱秘,卻是爲何?

心懷疑問,隨兩位大內官走過架空覆道,抵達對面樓宇。

廊下亦有目盲小黃門守候。

聽聞腳步聲響,這便摸索着移開直櫺門。

脫靴入室,穿過漆木屏風,光線陡然一亮。

堂內堆光如晝,金碧輝煌。異常華美。

堂上正有優伶載歌載舞。堂前已有不少賓客落座。

皆和劉備一樣。穿黑袍,佩假面。隱藏真實身份。

被兩位大內官引到二樓包廂,臨窗落座。待廂門閉合,劉備這便問道:“此是何地?”

陪坐身側的曹節,低聲笑道:“此乃尋歡作樂之地。”

話音未落,綵衣紛飛。褪下裙裝的舞姬,只裹着一層薄紗翩翩起舞。環肥燕瘦,玲瓏剔透。隨或奔放或妖嬈的舞姿,體態盡顯。翹袖折腰,旋轉騰挪中,卻總能借四肢或舞姿,恰到好處的遮擋重點。欲拒還迎,欲說還休。直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

如此靡靡瀲灩之風,必出自宮廷。

思前想後,劉備幡然醒悟,莫非此乃皇家妓院?!

可不是麼!

設在城內太倉,進出如此隱秘。又是一衆內官黃門暗中經營打理。引路之人且是北軍越騎校尉。如此人員架構,背後不是皇家,還能是誰?

難不成……天子想錢想瘋了。把禁中的優伶、舞姬、采女,暗送出宮,行皮肉營生。自樂之餘,再賺些外塊?

不能吧。

劉備這便不死心的問道:“且不知樓下舞姬,是何來歷?”

曹節笑答:“如君侯所想,皆出自禁中。”

“果真如此?”劉備一時汗如雨下:“卻不知,又是何人所爲?”

曹節一聲嘆息:“此事,需從前朝說起。”

“先帝?”劉備一愣。

“非也。”曹節的回答還沒讓劉備稍稍鬆一口氣。便又聽其言道:“始作俑者,乃是前大將軍樑冀。”

“粱冀?”劉備又一愣。最近常聞此名。

“君侯可知,粱冀有一嬖奴,名叫秦宮?”

是了!

劉備這便答道:“可是前太倉令秦宮?”

曹節點頭:“正是此人。”

秦宮者,大將軍樑冀之嬖奴也。年少而兼有龍陽、文信之資。冀與妻孫壽爭幸之。(粱)冀嬖愛監奴秦宮,官至太倉令,得出入(孫)壽所。壽見宮,輒屏御者,託以言事,因與私焉。宮內外兼寵,威權大震,刺史、二千石皆謁辭之。

思前想後,劉備這便醒悟:“莫非此銷金窟,乃是秦宮任太倉令時,暗中修建?”

“然也。”說話者,另有其人。

1.3 風潮不減1.37 冰山露角114 養袁自重1.59 亂我心曲149 白馬非馬114 養袁自重1.26 何以解憂11 大器已成174 去蕪存菁176 王田壽鯉145 夢寐以求111 雲龍風虎113 翻雲覆雨1.65 洛陽邸報14 興師動衆118 莫測人心191 另立門戶1.49 生者如斯1.28 長短之利15 平輩相交100 三馬同槽1.7 舊友重聚1.290 春王正月110 連環殺局1.52 空空如也1.97 借題發揮1.53 攻心爲上162 統一貨幣194 焉知非福1.60 故人夜來1.269 負重而行119 時局崩壞120 三方妥協1.57 身後之憂1.99 冠軍履鋒1.45 再得貴子1.7 披喪送親1.86 義舍病院1.58 萬般皆好107 克堅平難1.83 銳不可當1.4 四平八穩1.49 上表回國189 爭權奪勢1.80 債臺高築165 政均法平1.70 虎嘯山林137 我有三策1.23 移花接木123 文無第一195 名門大姓199 飲恨兵退1.96 魂不守舍1.62 風月常新162 一戰揚名51 天下一國1.5 黃門侍郎111 撤塔並港1.48 微觀天下71 三令五申149 半壁江山1.77 學富百車102 風雪載途118 元服之禮117 倒履相迎184 如約而娶159 白波立寨148 大義滅親1.30 未琢璞玉1.30 火燒雲臺160 遠見卓識1.63 築城爲先1.66 千里馳援1.34 望文生義1.36 一金知心1.25 美人無極1.275 天下正色158 常山之蛇126 諸事不宜1.34 牽招賣馬71 以鹿爲幟132 謹遵醫囑134 公之於衆61 木已成舟1.49 銷金洞窟145 督亢秋成1.32 公孫二雄1.2 燕燕于歸173 畝鍾之田101 東走西顧1.40 羣盜蜂起155 恩威並濟1.274 有鳳來儀1.99 冠軍履鋒175 菩薩女蠻125 局中一子1.40 兵車夜行1.244 徒有虛名176 隔岸觀火1.2 雞不下蛋
1.3 風潮不減1.37 冰山露角114 養袁自重1.59 亂我心曲149 白馬非馬114 養袁自重1.26 何以解憂11 大器已成174 去蕪存菁176 王田壽鯉145 夢寐以求111 雲龍風虎113 翻雲覆雨1.65 洛陽邸報14 興師動衆118 莫測人心191 另立門戶1.49 生者如斯1.28 長短之利15 平輩相交100 三馬同槽1.7 舊友重聚1.290 春王正月110 連環殺局1.52 空空如也1.97 借題發揮1.53 攻心爲上162 統一貨幣194 焉知非福1.60 故人夜來1.269 負重而行119 時局崩壞120 三方妥協1.57 身後之憂1.99 冠軍履鋒1.45 再得貴子1.7 披喪送親1.86 義舍病院1.58 萬般皆好107 克堅平難1.83 銳不可當1.4 四平八穩1.49 上表回國189 爭權奪勢1.80 債臺高築165 政均法平1.70 虎嘯山林137 我有三策1.23 移花接木123 文無第一195 名門大姓199 飲恨兵退1.96 魂不守舍1.62 風月常新162 一戰揚名51 天下一國1.5 黃門侍郎111 撤塔並港1.48 微觀天下71 三令五申149 半壁江山1.77 學富百車102 風雪載途118 元服之禮117 倒履相迎184 如約而娶159 白波立寨148 大義滅親1.30 未琢璞玉1.30 火燒雲臺160 遠見卓識1.63 築城爲先1.66 千里馳援1.34 望文生義1.36 一金知心1.25 美人無極1.275 天下正色158 常山之蛇126 諸事不宜1.34 牽招賣馬71 以鹿爲幟132 謹遵醫囑134 公之於衆61 木已成舟1.49 銷金洞窟145 督亢秋成1.32 公孫二雄1.2 燕燕于歸173 畝鍾之田101 東走西顧1.40 羣盜蜂起155 恩威並濟1.274 有鳳來儀1.99 冠軍履鋒175 菩薩女蠻125 局中一子1.40 兵車夜行1.244 徒有虛名176 隔岸觀火1.2 雞不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