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各路神仙

劉備志得意滿,自回去臨窗高臥,酣暢入睡。

李儒卻如熱鍋上的螞蟻,手足無措。究其原因,還是身價扶搖直上,一飛沖天惹的禍。以前籍籍無名,東觀路人甲。今日之後,勢必名動天下。

爲何?

臨鄉侯掏的可是真金白銀的一億錢!

若看走了眼,天下人自當替臨鄉侯鳴不平。然而李儒自己,必被口誅筆伐。身敗名裂都是輕的。

奈何主公非但誇下海口,還當衆立下軍令狀。

事若不成,臨鄉侯無非是破財免災。可他呢?

必成天下笑柄。

不行。絕對不行。

一覺醒來,神清氣爽。坐在枕邊,不時爲他更換敷額熱巾的綰兒姐,這便展顏一笑:“醒啦?”

“嗯。”劉備笑着伸了個懶腰:“是何時辰?”

“都快日落了。”綰兒姐輕輕扶他起身:“盧尚書,劉御史,已在三樓書房等候多時。”

劉備這便掀被站起:“速速梳洗。”

梳洗更衣,劉備登上三樓。

恩師和劉御史果然都在。主簿賈詡和尚未任命官職的李儒,從旁作陪。四人不時閒話,卻各懷心事。

見劉備入室,賈詡、李儒急忙起身行禮。劉備趨步作揖,走到恩師身前,長跪行禮。又向劉御史見禮。

時人席地而(跪)坐。引身而起,則爲長跪。所謂‘長跪’,乃是雙膝跪地,小腿貼地,直起上身,臀不落腿肚及足跟,懸於空中。

所謂‘落座’,便是臀部坐在小腿及腳跟上。

一個‘長’,一個‘落’,已道盡其妙。

“酒醒否?”恩師先開口。

“酒已醒。”劉備躬身答道。

“先前在殿上所言,此時可有悔悟?”恩師又問。

“落子無悔。”劉備笑答。

“哦?”恩師這便了然:“莫非早有計較?”

劉備這便點頭:“不瞞恩師。得知朝議延後,陛下六百里召回河東太守董卓,弟子便已有計較。”

“如此說來,三百人,乃是對應董卓的三千之數。”劉御史這便醒悟。

“然也。”劉備笑道:“不久前,董卓豪擲五千萬,購驢車獻與陛下,得以復起。料想,即便我對陛下說,只需兩千人馬,此去西域,亦被董卓所得。”

“爲何?”劉御史不解:“少了一千人馬,便只是一路糧草轉運,也會省去許多開支。以陛下心性,爲何還許給董卓?”

恩師卻已領悟:“五千萬。”

劉備苦笑:“恩師所言極是。少去的一千人馬,卻不足以抵消董卓豪擲五千萬錢在陛下心中的份量。”

劉御史懂了:“故而玄德索性減去十倍。如此便可抵消董卓五千萬錢對陛下的左右。”

“然也。”劉備輕輕點頭。

劉御史又問:“若只是如此,玄德豈非弄險?萬一西去通路不利,平白損失一億錢不說。陛下勢必再次啓用董卓。那時,人財兩空。如之奈何?”

恩師亦點頭:“劉御史所言極是。”

劉備這便答道:“西域局勢糜爛,乃因西部鮮卑。其中兩支漸已坐大。只需降服此兩部,商路自通。”

“可是乞伏、禿髮二部。”恩師也甚是瞭解。

“正是此二部。”劉備胸有成竹:“數年前北伐,白檀城一戰令鮮卑元氣大傷。後高車十二部聯手誅殺大單于檀石槐滿門及一干親信。乃至鮮卑勢衰。西部鮮卑於是叛逃,亂入西域。弟子此去,便是要了結此事。好給內憂外患的大漢,減去一股禍害。”

劉御史急忙問道:“如何……”

‘了結’二字還未問出,忽見門口人影閃動。

“主人,大人,請用茶。”聲音來自門外。奉茶入內的,正是陛下賜個劉備的十采女之一。

待侍女自行走出,劉御史已恢復常態:“采女中可有禁中細作?”

劉備微微一笑:“有,且多。”

平時讓她們居於前院。服侍主簿和兩位義弟,以及徐榮、程普、史渙等人。偶爾也上書房奉茶。平日出入府邸,劉備亦未制止。史渙已查明,她們中確有禁中眼線。就不知是陛下還是其他什麼人。

或許各路神仙皆有,也未可知。

誰叫劉備得寵呢。

恩師這便言道:“你若有必勝把握,爲師便拭目以待,不再細問了。”

劉備擲地有聲:“此去,定馬到功成。”

“好!”劉御史亦重重頓首:“君侯若能以三百人馬了結鮮卑禍亂,疏通西域商道。我大漢復興有望。”

恩師亦點頭道:“先前我去信張度遼,昨日張度遼有書信送到。言,不日將遣其幼子及數騎從,趕來相助。”

“如此,三百六十人很快便將湊齊。”劉備大喜。

送走恩師和劉御史。見李儒面色有異,劉備心中一動,這便問道:“文優何故如此?”

李儒苦笑:“稟主公。李儒至今不得而知,如何能用三百餘衆了結鮮卑禍亂,疏通西域商道。還望主公明示。”

劉備笑問:“那班定遠,又是如何做到的?”

李儒豈能不知:“班定遠持節入西域,彼時大漢如日中天,虎威猶在。四夷皆畏服。且那時,西域諸國,多心向漢庭,班定遠方能借勢而起,以巧力撥千鈞。合縱連橫,成就大業。”

“今日又有何不同?”劉備明知故問。

“癥結便出自西部鮮卑。”李儒一針見血:“西部鮮卑與大漢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何能輕易降服?若要與鮮卑乞伏、禿髮二部一戰,僅憑三百餘騎如何能勝?西域諸國,如今人人自危。斷不會輕易出兵援助。建寧三年,涼州刺史孟陀將西域各國三萬人馬,圍攻疏勒楨中城,四十餘日不下,糧盡撤圍。此後疏勒王連相殺害,漢廷無力禁止,乃至聲勢大跌。如今西域各國,民心思亂。如何合縱連橫,成就大業?”

李儒所言,便是一個勢。

班定遠時,今漢中興,乃是揚勢。

時下朝政日非,今漢日漸式微。乃是頹勢。

從來都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今漢聲威大跌,西域諸國各自觀望,不敢輕易向漢庭靠攏。

無法借勢。故而,劉備再想僅憑三百餘騎,戰勝乞伏、禿髮二部數萬鮮卑,在李儒和大多數人看來,根本不可能。

李儒想的都對。

然而劉備卻笑道:“文優何不琢磨一個‘借’字?”

李儒猛地一愣。

“借?”

133 勝負之期1.55 鬥戰決勝1.8 環璧珠玉147 藥到病除1.60 權重秩卑201 廣瞻博望13 虛實失度1.75 一錢太守1.59 大興土木1.63 仰吞北斗107 林間馬場61 肉袒牽羊211 攜民渡江105 鳳闕龍樓124 上公九命192 言行若一1 分兵入關139 治國有術138 王親國戚112 幼獸初生111 無名之輩71 三令五申125 校場演武112 泰山捧日1.52 借刀殺人183 瓦釜雷鳴147 事大而急1.22 我記下了1.65 陰藏殺機19 求之不得121 避實擊虛176 百越諸賢1.56 拱手相送1.95 罪有應得192 兵進隴關145 貴麟二子176 左膀右臂118 莫測人心126 諸事不宜148 如期而至194 天下共疾1.208 殺出重圍190 封賞羣臣1.242 兵棋演武1 分兵入關81 俱合法相1.66 甕中捉鱉1.72 欲壑難平1.8 劍拔弩張173 能者多勞122 見我如是176 百越諸賢124 事與願違1.8 圍淤爲田197 崢嶸已露192 言行若一116 如日之升1.20 來去相宜149 刀山劍樹147 事大而急187 奪舍續命1.89 未改初心71 如同吹灰145 機關殺陣1.93 葡萄苜蓿123 天賜之幸1.225 斜趨漢津123 同憂相救1.87 鯤鵬之志1.58 後會無期1.84 身陷囹圄191 另立門戶18 千里圩田165 浮萍無根1.68 清溪橋樓115 平生罕見1.24 一如舊典1.58 後會無期149 半壁江山142 斷不可棄1.240 聽風即雨137 和親典禮136 矛頭所指1.76 洛陽來使162 繩之以法134 玩於股掌100 喜事將近1.36 兵亂在即105 紅顏易老1.220 和合天生1 伏虣藏虎1.50 百官承式152 傳檄天下1.240 苦心孤詣17 甄選女官138 清波滌塵146 何須十年1.4 只患不均120 不忘初心141 投水而舂
133 勝負之期1.55 鬥戰決勝1.8 環璧珠玉147 藥到病除1.60 權重秩卑201 廣瞻博望13 虛實失度1.75 一錢太守1.59 大興土木1.63 仰吞北斗107 林間馬場61 肉袒牽羊211 攜民渡江105 鳳闕龍樓124 上公九命192 言行若一1 分兵入關139 治國有術138 王親國戚112 幼獸初生111 無名之輩71 三令五申125 校場演武112 泰山捧日1.52 借刀殺人183 瓦釜雷鳴147 事大而急1.22 我記下了1.65 陰藏殺機19 求之不得121 避實擊虛176 百越諸賢1.56 拱手相送1.95 罪有應得192 兵進隴關145 貴麟二子176 左膀右臂118 莫測人心126 諸事不宜148 如期而至194 天下共疾1.208 殺出重圍190 封賞羣臣1.242 兵棋演武1 分兵入關81 俱合法相1.66 甕中捉鱉1.72 欲壑難平1.8 劍拔弩張173 能者多勞122 見我如是176 百越諸賢124 事與願違1.8 圍淤爲田197 崢嶸已露192 言行若一116 如日之升1.20 來去相宜149 刀山劍樹147 事大而急187 奪舍續命1.89 未改初心71 如同吹灰145 機關殺陣1.93 葡萄苜蓿123 天賜之幸1.225 斜趨漢津123 同憂相救1.87 鯤鵬之志1.58 後會無期1.84 身陷囹圄191 另立門戶18 千里圩田165 浮萍無根1.68 清溪橋樓115 平生罕見1.24 一如舊典1.58 後會無期149 半壁江山142 斷不可棄1.240 聽風即雨137 和親典禮136 矛頭所指1.76 洛陽來使162 繩之以法134 玩於股掌100 喜事將近1.36 兵亂在即105 紅顏易老1.220 和合天生1 伏虣藏虎1.50 百官承式152 傳檄天下1.240 苦心孤詣17 甄選女官138 清波滌塵146 何須十年1.4 只患不均120 不忘初心141 投水而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