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一州之地

“七國聯盟。”劉備似也有所悟。

羣臣議論紛紛。樓桑令樂隱,更是不時看向身旁婁圭:“子伯可知其中深意?”

婁圭低聲笑答:“稍安勿躁,一切自有分曉。”

諸侯結盟,乃是大忌。陛下豈能相容。沮授必然不會不知。爲何……劉備猛然醒悟:“冀州!”

“主公明見。”沮授伏地奏報:“冀州轄三郡六國八十九縣三邑七侯國。除去魏郡、鉅鹿、渤海,餘下皆是諸侯國。諸王暫避六國館。只需暗結攻守同盟,冀州唾手可得也。”

“如何唾手可得?”終於有人問出口。才智不足,虛心求教便是。同殿爲臣,無須遮掩。

劉備卻懂了,這便嘆息道:“公予……果然大才。”

此計的切入點,便是冀州六國,主權與治權的分離。

與薊國不同。六國諸王只享食俸。“景帝即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自光武以來,諸王有制,惟得自娛於宮內,不得臨民,干與政事,其與交通,皆有重禁。”一國之政,皆握於由朝廷委派的國相等官吏之手。所以從諸王的角度而言,只需保食俸不減,究竟是誰在治理國家,並無所謂。

更加黃巾播亂,政令不通。待朝廷西遷長安,完全失去對關東的掌控。乃至諸侯並起,人心思亂。那時,冀州六國早已爲薊國馬首是瞻。劉備只需與六國主商定國相人選,委派薊國一系官吏入六國主政,再出兵佔據要衝,維持治安。民心、國政、軍政,皆一手掌握。

冀州如何能不唾手可得。

更有甚者,一旦皇位空懸,亦或是天下有變。若六國共舉劉備……

沮授不過剛來數日。便從“甘陵國相劉虞代主上書,提及甘陵國民‘租住’薊國事宜。詢問甘陵國民所納賦稅,如何分配”之議題,及薊國官吏後續達成的共識中,敏銳的捕捉到了稍縱即逝的謀略之機。

試想,只需給予足量食俸,甚至國民在不在本國之中,都無所謂。六國主對治權的渴望,實在是太低級。如此一來,誰人治國,還有何所謂。交給薊國代管,又有何不可?只需薊王保我衣食無憂,總比國土落入賊手,或非劉而王之人手,顆粒無收,好過千百倍!

畢竟,從大義上說。劉備乃是漢室宗親。一筆寫不出二劉。他日,若薊王三興漢室,我等諸王皆從龍有功。往短了說,衣食無憂。往長遠說,便是一場大富貴。

於是。略施小計,冀州國政,便盡入薊王之手。而薊王所付出的,無非是些許的錢糧而已。

此謀,着實高妙。

着眼於冀州大勢,考慮到主治分權,又契合劉備的薊王身份。於是便有了縱橫捭闔的七國聯盟。七國可比一州之地。便是等關東諸侯爭霸,劉備亦不勢弱。

思前想後,饒是號稱謀錄不盡的幕府左丞荀攸,亦不禁讚歎:“公予,可比古之蘇子也!”

此言一出,百官咋舌。

蘇子便是合縱六國的蘇秦。

能得四大府丞之一的荀攸如此稱讚,百官如何能不驚訝。

與將信將疑的百官不同。深知歷史走向的劉備心知肚明,此計可行。

唯一掣肘,便是劉備自己。那時,究竟該作何決選,便是難題。

“此策,如何施爲?”劉備不動聲色,平靜發問。

“可分三步。”沮授已有萬全計較:“其一,先分賦稅,已安諸王之心。其二,賊亂之後,再遣文、武入諸國理政。其三,待天下變時,主公當自決。”

百官這才紛紛品出滋味。

冀州黃巾禍亂。六國民衆紛紛逃入薊國。薊王令其‘賃宅租田’以自給。卻把口賦、算賦,盡數劃歸其國君所食。如此雪中送炭,諸王豈能不感激涕零。待蕩平黃巾,冀州必民生凋敝,吏治無存。尤其是大量底層少吏,皆死於兵禍。重拾國政所需大量官吏,便是朝廷亦有心無力。而薊國吏治有目共睹。薊王遣幹吏入六國,重拾吏治,助諸王治國安民,便水到渠成。六國官吏皆來自薊國,必忠於薊王而非諸王。如此潛移默化,不出數年,冀州乃成薊國之州。手握一州之地,待天下有變,劉備如何抉擇。皆從容不迫,進退自如。

其中原因,更是簡單至極。一言蔽之,在朝廷未“廢史立牧”前,劉備便已憑藉諸侯王身份,擁有七國一州之地。早五年,搶得先機。

中平五年(188年),太常劉焉建言:“刺史、太守,貨賂爲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f爲牧伯,鎮安方夏。”

“焉議得用。於是,出焉爲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太僕黃琬爲豫州牧,宗正劉虞爲幽州牧。”

五年時間,以現如今蒸蒸日上之薊國,當勢不可擋,大有作爲。可趁諸侯立足未穩,民心未附,人才未至,糧草未足,兵馬未精之時,摧枯拉朽,一戰而勝。

沮授果是明珠暗投,爲本初所累啊……

而歷史上的劉備,到羣雄並起之時,又是何種狀況呢?

“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

想想都要淚目啊。

一步慢,步步慢。

過了許久。大殿內一陣長吁短嘆。沮授才智,我等拍馬不及也。

散朝後,沮授剛剛出殿,便被人一把抓住。

擡頭一看,正是樓桑令樂隱。

“樂公何意?”

“軍正可婚否?”

“未曾。”

“我家有女,落落初成。欲許配軍正爲妻,不知意下如何?”

“這……”

“軍正不語,便是答應了。小女必不負軍正所期。”樂隱長揖而去。

沮授猛地一激靈,這才反應過來。正欲追趕,卻被聞訊而來的百官團團圍住。

婁圭居高按住沮授肩膀,臉不紅心不跳的笑勸道:“恭喜軍正,賀喜軍正。樂公之女,才貌冠絕樓桑。多少貴公子求之而不可得……”

饒是荀攸亦近前道喜:“公予剛食高俸,又喜結良緣。可謂雙喜臨門。這杯喜酒,荀攸定當登門討要。”

“何須多言。”忽聽一聲霹靂響徹天際。便有一隻巨手遠遠伸來,將沮授一把薅起。

“走,今日不醉不歸。”

“關校尉、張校尉,鄙人不勝酒力……”

“呔,酒力如氣力。終歸練得出來。你可知我與大哥喝酒時,也每每最先被放翻。”

“如今呢……”

“如今,每每也先被放翻。”

148100 與我一戰1.48 微觀天下169 以日易月1.84 清官難斷1 雪夜敵蹤1.28 豎子成名130 傭兵公會104 龍吟虎嘯1.89 一州之國1.279 危國之道1.4 四平八穩114 百里之命1.288 欲加之罪17 正月旦會110 棄親從曹91 英雄同契1.24 同流合污1.46 鷹擊長空149 白駒過隙1.80 喜訊傳來1.68 西林大建1.4 砥礪同行184 貪多必失1.36 渾天大陣1.94 此生足矣1.269 負重而行1.22 百死莫贖188 舉火爲先149 內外雙軌1 龍血玄黃1.89 牽招一怒1.245 天下樓桑104 北上販馬1.72 血染清溪127 無詔不離130 鮮卑寇邊1.50 從風而服139 與民爲伍1.265 大有玄機1.97 板上釘釘71 一較長短12 屠蘇續恨1.237 生死立判129 仁義之基41 功虧一簣1.83 尚書來訪162 舉棋不定1.66 飛廉斬薙182 共握權柄15 蔣幹遺書154 一念之間137 和氣生財1.53 樓桑少君1.250 與君年少1.94 長城邊患1.89 終得圓滿1.94 與王雷同102 腰牌傍身105 足可稱道1.73 大行天下167 一去不返155 寤寐思服1.6 不二之選171 飛槳木蘭149 白駒過隙194 先聲奪人1.296 可甘人下106 萬民飢流1.55 衆怒難犯1.52 二宮流血1.80 西邸賣官1.238 君有不戰1.56 巡視國境71 各路神仙1.39 名臣歸京102 殺良冒功12 爲君之道159 名不經傳1.58 睚眥必報123 溫泉別館1.57 意欲何爲1.88 暗流涌動129 山海之盟1.244 徒有虛名51 以命填河91 伯牙絕弦215 班姑蔡女1.86 枕山跨海111 義高於律1.92 黃金分割1.38 人頭落地1.64 連贏三局163 萬一之率1.77 兼濟天下1.292 威制天下122 養虎成患1.230 列宿歸位14 撒豆成兵121 上下勠力
148100 與我一戰1.48 微觀天下169 以日易月1.84 清官難斷1 雪夜敵蹤1.28 豎子成名130 傭兵公會104 龍吟虎嘯1.89 一州之國1.279 危國之道1.4 四平八穩114 百里之命1.288 欲加之罪17 正月旦會110 棄親從曹91 英雄同契1.24 同流合污1.46 鷹擊長空149 白駒過隙1.80 喜訊傳來1.68 西林大建1.4 砥礪同行184 貪多必失1.36 渾天大陣1.94 此生足矣1.269 負重而行1.22 百死莫贖188 舉火爲先149 內外雙軌1 龍血玄黃1.89 牽招一怒1.245 天下樓桑104 北上販馬1.72 血染清溪127 無詔不離130 鮮卑寇邊1.50 從風而服139 與民爲伍1.265 大有玄機1.97 板上釘釘71 一較長短12 屠蘇續恨1.237 生死立判129 仁義之基41 功虧一簣1.83 尚書來訪162 舉棋不定1.66 飛廉斬薙182 共握權柄15 蔣幹遺書154 一念之間137 和氣生財1.53 樓桑少君1.250 與君年少1.94 長城邊患1.89 終得圓滿1.94 與王雷同102 腰牌傍身105 足可稱道1.73 大行天下167 一去不返155 寤寐思服1.6 不二之選171 飛槳木蘭149 白駒過隙194 先聲奪人1.296 可甘人下106 萬民飢流1.55 衆怒難犯1.52 二宮流血1.80 西邸賣官1.238 君有不戰1.56 巡視國境71 各路神仙1.39 名臣歸京102 殺良冒功12 爲君之道159 名不經傳1.58 睚眥必報123 溫泉別館1.57 意欲何爲1.88 暗流涌動129 山海之盟1.244 徒有虛名51 以命填河91 伯牙絕弦215 班姑蔡女1.86 枕山跨海111 義高於律1.92 黃金分割1.38 人頭落地1.64 連贏三局163 萬一之率1.77 兼濟天下1.292 威制天下122 養虎成患1.230 列宿歸位14 撒豆成兵121 上下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