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部貴五宗

對馬港距離釜山港,不過百二十餘里。薊國海船晝夜可行五百里。何須一日,即便逆風,走“之”字航線,亦半日可達。這便是中繼港的妙處。

釜山港城,仍在外擴。

孫乾與扶余簽訂的國書,薊王出發前,便已六百里傳回。扶余王許諾的通商口岸,也已命人自釜山港出發,沿半島西海岸泛舟北上,擇避風海灣,建不凍良港。不日,當有消息傳回。

錦帆司馬蘇飛,領麾下常駐港城。先前又安置二韓五萬餘口。新任臨屯太守陸駿,亦將官寺“寄理”城中。

“在境外居官治事”謂寄理。如北地郡,便曾長期徙居在馮翊郡境內。劉備重開四郡之心,洛陽朝野盡知。得此雄主,真乃大漢之幸也。

朝廷詔命已達:島夷之事,薊王自決。重開真番、臨屯二郡,立真番馬韓屬國,條條皆如薊王所願。

“薊王無難事”,可見一斑。

話說,薊國今季獻費,六億三千萬。再得百萬三韓民衆,來年上計,當獻七億錢。

所謂“蠅頭小利”。不過重開二郡,些許小事,陛下大袖一揮,乾綱獨斷,何必言錢。

須知。在陛下心中,家、國、天下,涇渭分明。天下諸多稅賦,唯獻費一項,直輸中署。乃郡國獻給陛下之食俸。餘下稅賦,皆不歸陛下所有。強行渡支,必遭羣臣非議。陛下也不想看三公九卿臉色。這才“自食其力”,賣官賺錢。

百萬化外野民,本無利益可言。然只需被薊王納入麾下,百萬人頭,歲可多增獻費六千三百萬。

得此一筆鉅款,陛下與薊王的“共同利益”可謂根深蒂固。試想,薊王將“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斷做大。獻費年年看漲,便是後世“龐氏騙局”的利潤率,也拍馬不及。搖錢之樹,不過如此。陛下如何捨得動薊王分毫!

斷人財路,殺人父母。

自斷財路,智者不爲。

這纔是“薊國無難事”的本因所在。

除非:蝮蛇螫手,壯士解腕。又另當別論。

拆除甲板上層建築的田氏大舡,入船塢修復。新一批滿載而來的船隊,將所攜軍士放入軍營。補充物料,翌日便跨海駛向對馬港。待船隊返回,將隨劉備折返南津港,討伐高句麗。

“高句麗國,在遼東之東千里,其王都於丸都之下,地方二千里,戶三萬。多山林,無源澤。其國貧儉,土著。爲宮室、宗廟,祠靈星、社稷。其俗吉凶,喜寇抄。

其國置官,有相加、軍盧、沛者、古鄒加,尊卑各有等。本捐奴部爲王,稍微弱,今桂婁部代之。大家(大戶)不田作。下戶給賦稅,如奴。俗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申一腳(單膝跪地),與夫餘異,行步皆走。又以十月會祭天,名曰‘東盟’。有軍事亦祭天,殺牛觀蹄,以佔吉凶。大加著幘,如幘無後;其小加著折風,形臺弁。無牢獄,有罪者即會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爲奴婢;盜一責十二。

婚姻之法,女家作小屋於大屋之後,名爲‘婿屋’,婿暮至女家戶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苟合),女家聽之,至生子,乃將婦歸。其俗淫,多相奔誘。其死葬有槨無棺,停喪百日。好厚葬,積石爲封,列種松柏。兄死,亦報嫂。

俗有氣力,便弓矢、刀矛,有鎧,習戰。又有小水貊,俗出好弓,其馬小,便登山。夫餘不能臣也(請注意)。沃沮、東穢皆屬之。其國都依大水而居。王莽時,發句麗以伐胡,不欲行,亡出塞,爲寇害。”

高句麗,本爲前漢時縣名,武帝滅衛滿朝鮮後所立。元帝建昭二年(前36年),北扶余王子,高句麗人朱蒙,在此建國。取縣名爲國號,故稱高句麗。兩漢之交,王莽“更名高句驪王爲下句麗候”,以候國依附於新莽。

光武中興,“建武八年,高句麗遣使朝貢,光武復其王號。”其後,“建武二十二年,高句麗萬餘家因樂浪郡附於漢“,“二十三年冬,句麗蠶支落大加戴升等萬餘口詣樂浪內屬”。

後趁百年羌亂,鮮卑崛起;帝國日衰,無暇他顧時,“喜寇抄”的高句麗,大舉擴張。抄掠漢民,蠶食漢土。

“建武二十五年春,“句麗寇右北平,漁陽、上谷、太原。”和帝元興元年(105年)春,復入遼東,寇略六縣。”“元初五年(118年),復與濊貊寇玄菟,攻華麗城。”

“至殤(帝)、安(帝)之間,句麗王‘宮’數寇遼東,更屬玄菟。”

“建光元年(121年)春,宮乃遣嗣子遂成將二千餘人…潛遣三千人攻玄菟、遼東、焚城郭,殺傷二千餘人。”

本初元年(146年),高句麗王伯固(宮之孫)“復犯遼東,寇新安、居香,又攻西安平,於道上殺帶方令,略得樂浪太守妻子。”

“建寧二年(169年),玄菟太守耿臨討之,斬首虜數百級,伯固降服,乞屬玄菟雲。”

時下,高句麗王,名喚“伯固”。

國分五部:“(高句麗)本有五族,有涓奴(捐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本涓奴部爲王,稍微弱,今桂婁部代之。”

合稱:“部貴五宗”。

打得贏,“焚城”、“殺人”、“抄掠”,無惡不作。打不贏,搖尾乞憐,跪地“乞屬(乞求歸附)”。

一言蔽之,賊心不死,養不熟的白眼狼。

按薊王之劃分。時下高句麗,乃是:抵近大漢,擁有能快速暴兵(其俗淫,多相奔誘;兄死,亦報嫂)之野外巢穴的,一羣野怪。

須以雷霆手段,斬草除根。先滅其國,再掠其民,分化瓦解,兼容幷蓄。五宗部民,或有二十萬口。對已有六百萬人口基數的薊國而言,同化起來,不要太簡單。高句麗種出北扶余,女子身長膚白。聘爲妻妾,自是極好。薊王好胡姬,天下皆知。

洛陽,黃門北寺獄。

渾身披創,皮開肉綻的王允,被黃門力士,合力架上草蓆。雖謹遵黃門令暗囑,可有張讓心腹小黃門爲場監,便不能作假。五刑加身,難免傷筋動骨。王允血肉之軀,如何能擋。

堂堂一州刺史,只因檢舉張讓,身受重刑,何苦來哉。力士各自搖頭離去。這世道,“有錢生,無錢死”。古往今來,皆是一個理。

也不知過了多久,忽聽牢門輕啓。

便有一小黃門,閃身入內。小心揭開襤褸碎衣,取金瘡傷藥,爲王允細細塗抹。

後背升起的清涼,竟將劇痛拔除。王允渾身一震,竟悠悠轉醒:“你是……何人?”

“使君莫問。”小黃門柔聲開口。

“替我謝過少令。”王允言道。

“記下了。”小黃門手腳利落無比。說話間,已將傷藥塗畢。

“此是何藥,竟有如此奇效。”背後一陣麻癢,疼痛徹底不覺。

“使君莫問。”小黃門這便起身離去:“明日再來。”

122 左伯皮紙1.94 不虛此行156 金牌免死137 和親典禮1.2 經商有道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89 五味俱全31 綬帶密詔1.43 天機莫測1.50 從風而服1.47 倉樓覆道108 命續二載140 天降流火143 未戰先亂143 向海而生1.64 朝聞夕逝1.5 何方神聖120 驕兵必敗271 自有取捨1.22 東西合璧1.89 一騎絕塵194 焉知非福1.50 宮廷之變180 破解之策11 檀口溫湯16 山蠻甲冑1.34 庸人自擾19 君前臣名138 一席之地31 經緯之道1.83 誅心之謀1.57 意欲何爲1.62 赤麂皮尉131 美玉生煙1.94 此生足矣1.43 百般不厭21 三人成虎19 半渡而擊81 融爲一體128 虎狼之士193 應運而生143 疏河注海128 廢史立牧1.86 恩深似海19 求之不得121 書生意氣1.84 清官難斷1.62 絕非杜撰1.6 不二之選1.66 象軍初立1.7 三家解兵192 漢矛無纓124 上公九命1.53 馳名中外1.74 肘腋之親119 單刀直入130 南廣陽城130 傭兵公會140 添兵增竈1.56 靜觀其變168 有求必應120 三英齊發1.67 六尺之孤1.23 三千珠履1.84 百工居肆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65 片羽吉光160 巧不如拙1.32 循路而進1.47 甲子之約165 片羽吉光1.45 名臣碩老131 綱舉目張1.6 暗渡陳倉1.299 烏合之衆124 國士待之1.97 固辭不就183 放任自流1.56 鮮活人聲1.26 何以解憂1.60 轉禍爲福81 天下喉舌1.68 萬乘巡海15 生財有術1.6 網開一面107 以夢爲繭135 佳偶天成21 博士披香1.59 將星閃耀160 改造它乾14 西域風雲1.42 劉備四友173 絲路流金136 悲秋盡露1.25 人艱不拆121 功在不捨212 不請自來198 封侯廟食136 鴉雀無聲1.85 九九歸原
122 左伯皮紙1.94 不虛此行156 金牌免死137 和親典禮1.2 經商有道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89 五味俱全31 綬帶密詔1.43 天機莫測1.50 從風而服1.47 倉樓覆道108 命續二載140 天降流火143 未戰先亂143 向海而生1.64 朝聞夕逝1.5 何方神聖120 驕兵必敗271 自有取捨1.22 東西合璧1.89 一騎絕塵194 焉知非福1.50 宮廷之變180 破解之策11 檀口溫湯16 山蠻甲冑1.34 庸人自擾19 君前臣名138 一席之地31 經緯之道1.83 誅心之謀1.57 意欲何爲1.62 赤麂皮尉131 美玉生煙1.94 此生足矣1.43 百般不厭21 三人成虎19 半渡而擊81 融爲一體128 虎狼之士193 應運而生143 疏河注海128 廢史立牧1.86 恩深似海19 求之不得121 書生意氣1.84 清官難斷1.62 絕非杜撰1.6 不二之選1.66 象軍初立1.7 三家解兵192 漢矛無纓124 上公九命1.53 馳名中外1.74 肘腋之親119 單刀直入130 南廣陽城130 傭兵公會140 添兵增竈1.56 靜觀其變168 有求必應120 三英齊發1.67 六尺之孤1.23 三千珠履1.84 百工居肆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65 片羽吉光160 巧不如拙1.32 循路而進1.47 甲子之約165 片羽吉光1.45 名臣碩老131 綱舉目張1.6 暗渡陳倉1.299 烏合之衆124 國士待之1.97 固辭不就183 放任自流1.56 鮮活人聲1.26 何以解憂1.60 轉禍爲福81 天下喉舌1.68 萬乘巡海15 生財有術1.6 網開一面107 以夢爲繭135 佳偶天成21 博士披香1.59 將星閃耀160 改造它乾14 西域風雲1.42 劉備四友173 絲路流金136 悲秋盡露1.25 人艱不拆121 功在不捨212 不請自來198 封侯廟食136 鴉雀無聲1.85 九九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