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抱火寢薪

公孫氏又道:“‘牡麒牝麟,雌雄莫辨;合而爲一,天下可安’。莫非,意指小弟與太后麟子阿斗。”

劉備笑嘆:“此讖,亦只有長姐,可與弟直言。”

公孫氏言道:“疏不間親,卑不謀尊。便是肱股重臣,亦不敢輕言帝王家事。小弟切莫介懷。”

“親疏各異,君臣有別。文和等人,恪守臣節,何罪之有。”劉備搖頭一笑:“只嘆化外方士,總愛故弄玄虛,從不肯直言相告。先前羣仙會,于吉解‘代漢者,當塗高’之讖言。乃至天下宗王,或人人自危,或虎視眈眈。年前,陳王寵,經豪商田韶,大肆販購機關連弩。屯兵都亭,日日操練部曲,殺聲震天。見陳王如此,淮泗豪強大姓,亦大肆購入南陽連弩,以爲制衡。年初,陳王寵等徐豫七王,聯名上表。言,願爲朝效力,合力出兵,剿滅淮泗宗賊。”

略作停頓,劉備又道:“豫州牧孫堅、徐州刺史陶謙,年初亦各自上表朝堂,求出七國兵,助州郡平亂。云云。”

“莫非。只因‘代今漢者,乃宗王也’。”長姐亦小覷了『讖緯之術』,自上而下之深切影響。

且不說兩漢之交,王莽、光武諸多舊事。便是稍後袁術偶得傳國玉璽,聽信方士之言。“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言稱“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

窺一斑,而知全豹。天人合一,神鬼可證。

“正是此讖。”劉備嘆道:“天下宗王,各有盤算。薊國又稱大漢一藩。可想而知,弟入朝輔政,必引各方忌憚。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被人反覆琢磨,日夜揣測。不厭其煩。”

“所以,小弟才上表陳情,效東平憲王(劉)蒼,輔政五載,歸國就藩。”長姐已會其意。

“正是。”劉備嘆道:“兩害相權取其輕。若能久居洛陽,輔佐少帝元服,十載之內,天下可安。只可惜,人言可畏,人心更畏。如抱火寢薪。火未及燃,苟且偷安。一旦引燃,葬身火海。”

“‘衣帶詔’,便是人心。”公孫氏如何還不明白。

“如長姐所言。”劉備遂將心中隱言,互訴衷腸:“弟,年不及而立,連立二帝,爲三朝元老。又出身宗室,與天家同氣連枝。故天下宗王,皆以弟,馬首是瞻。再加宗賊大興,吏治無存。兩漢以來,自七國亂後,朝廷削藩之策,日漸鬆弛。此與‘廢史立牧’,如出一轍。

先前各國主,醉生夢死,不敢輕言國政。稍有不慎,必遭劾奏。輕者削縣,重者除國。滿門被害者,亦屢見不鮮,不在少數。

然自弟輔政以來,各諸侯國君,日漸插手國政。與國相共治一國,已是國中常情。攝弟之威,州郡皆三緘其口,不敢輕易上疏。揭發檢舉。

郡國並行,家國同構。雙軌相向而行,亦互相制衡。若一軌輕浮,而一軌冗沉。上下參差,行必翻覆。車毀人亡,大廈將傾。諸國與州郡,秣馬厲兵。欲破豪強塢堡,以戰養戰。終歸是,人心思亂,慾壑難填。

然,名門,皆宗賊乎?”

“未必。”長姐言道。

“公業(鄭泰),家有良田四百頃,仍不足食。子敬(魯肅)出身豪族,仗義疏財,宰賣祖田以賑窮弊。此二人,可稱豪傑也。豈能一概而論。”劉備又道。

“天下,之所以羣起討伐豪強大姓。只因塢內豢養佃戶,囤積糧秣。招人惦記。”長姐亦嘆:“至於究竟是否爲宗賊。已無關緊要。”

劉備直抒胸臆:“於是乎,州牧並國主,一拍即合,大肆徵兵,剿滅豪強以自養。”劉備嘆道:“此,便是弟,輔政之得與失。短則利大,長則弊大。一言蔽之,天子腳下,不可久居。”

“妾,已盡知。”公孫氏盈盈下拜。夫妻一體,心有慼慼。

魯國魯縣,國相府。

經年未見,洛陽貴公子宋奇,歷經磨練,貴氣未滅,正氣更生。不怒自威,宿臣之姿。假以時日,徐豫大地,或不費一兵一卒,盡歸王化。

豫州黃巾,就地屯田。憑治魯國之大權,與徐豫七國,暗結盟約。並稱淮泗八國。更借海市之便,與薊國互通有無。先於淮泗諸國,引入薊國模式。魯國北依泰岱,南瞻鳧嶧(山),東連泗水,西抵兗州。雖只有六縣,然國富民強,賦稅年年看漲,富甲一方。

因是太后麟子阿斗封國。更顯持重。

饒是深居簡出之西宮太后,亦知賢相之名。卻不知此宋奇,便是彼宋奇。天下同名同姓,何其多也。陳王劉寵與薊少師劉寵,皆出身漢室宗親,竟仍同名。亦可佐證。

再者說來。前朝舊事,物是人非。曲終人散,早已作古。時人又豈會多想。

便是薊王昭陽宋貴人,出入宮禁,往來長安行宮。雍容華美,貴不可言。又有幾人,知曉其過往。安居千里之國,遠離心傷之地。相夫教子,夫復何求。

若非稍有顧忌。王妃此來,必與其同行。宋氏之貴,不可及也。自當爲薊王開枝散葉,螽斯衍慶。

將甯姐姐手書,付之一炬。宋奇略作思量,便將陳年舊事,事無鉅細,悉數訴諸筆端。六百里傳回林慮山。

金水湯館,後院精舍。

夜深人靜。

砰!

忽有人突射冷箭。

“何人行刺!”曹操抽刀在手,厲聲呵問。

後院幽靜,無人迴應。側耳傾聽,潺潺水響。曹操這便醒悟。放箭之人,乃乘夜潛水而來。又潛水而去。

披衣下榻,舉火窗前。果見窗紗穿孔,被人射破。逆視屋內,遂在樑下尋着此箭。

取捆綁竹筒密信,燈下細觀。

曹操渾身一凜:“春寒早發。”

函園,蘭林裡。河東太守袁紹別館。

“報!”天將露白,便有護衛廊下密報。

“何事。”袁紹隔窗問道。

“有箭信,射落院中。”護衛答曰。

“且呈來。”袁紹猛然坐起。

“喏!”

函園客堡,燕歸館。

騎都尉李肅,捉刀在手,隔門窺探。見左右並無異樣,這才止住驚慌。輕擡木屐,拾取密信在手。密信不知何時,被人自門縫塞入。

挑開細觀,精光畢露。

“衣帶密詔,終見天日矣!”

173 飲鴆止渴173 戰團威力31 春秋決獄198 一夜易主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96 遠古迴響1.227 主客之爭31 前途未卜1.37 人主之風136 和親之禮1.72 雌雞化雄154 以享司寒121 一騎破萬151 終成眷屬154 以享司寒122 破而後立151 君臣之約179 瑞輪蓂莢194 利令智昏1.23 夫復何言191 另立門戶137 如左右手1.85 多長爲宜191 另立門戶201 南北俱全139 戶限爲穿125 息事寧人104 靡麗妖風1.3 風潮不減136 矛頭所指1.63 熔金入庫1.276 命喪宮門1.80 十萬樓臺1.97 板上釘釘1.52 二宮流血1.4 安漢興劉145 督亢秋成1.28 長短之利1.9 三英齊聚1.28 帝王家事1.208 命不該絕184 貪多必失101 向虎山行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83 身世成謎1.44 非同尋常18 再起兵禍114 割肉飼虎136 後果前因1.87 三宮鼎立136 借刀殺人1.206 饔飧不濟155 恩威並濟126 分胙之禮168 有求必應1.87 富貴同享1.98 四海昇平1.63 福禍相依102 自薦枕蓆113 翻雲覆雨163 百夷來朝1.89 一州之國1.64 聞薊色變170 乞伏來投1.40 火雲如燒140 懷利相接16 白馬公孫1.80 西邸賣官217 背水一戰1.9 三英齊聚1.23 痹體之術1.29 奮威揚武109 原形畢露11 佐世之才1.2 圈地爲邑12 二戚之爭1.37 兵發北進138 王親國戚21 御風而行1.45 再得貴子177 青鳥傳信119 北海一龍125 息事寧人124 上公九命1.59 心悅誠服14 死而不僵1.207 又見白袍1.78 顧全大局1.43 龍生九子132 馬兒吃飽51 以尹天下116 引藥歸經146 何須十年218 贈刀之義123 文無第一105 未來可期127 先入爲主136 遣子入侍1.248 火煉真金107 自知之明
173 飲鴆止渴173 戰團威力31 春秋決獄198 一夜易主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96 遠古迴響1.227 主客之爭31 前途未卜1.37 人主之風136 和親之禮1.72 雌雞化雄154 以享司寒121 一騎破萬151 終成眷屬154 以享司寒122 破而後立151 君臣之約179 瑞輪蓂莢194 利令智昏1.23 夫復何言191 另立門戶137 如左右手1.85 多長爲宜191 另立門戶201 南北俱全139 戶限爲穿125 息事寧人104 靡麗妖風1.3 風潮不減136 矛頭所指1.63 熔金入庫1.276 命喪宮門1.80 十萬樓臺1.97 板上釘釘1.52 二宮流血1.4 安漢興劉145 督亢秋成1.28 長短之利1.9 三英齊聚1.28 帝王家事1.208 命不該絕184 貪多必失101 向虎山行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83 身世成謎1.44 非同尋常18 再起兵禍114 割肉飼虎136 後果前因1.87 三宮鼎立136 借刀殺人1.206 饔飧不濟155 恩威並濟126 分胙之禮168 有求必應1.87 富貴同享1.98 四海昇平1.63 福禍相依102 自薦枕蓆113 翻雲覆雨163 百夷來朝1.89 一州之國1.64 聞薊色變170 乞伏來投1.40 火雲如燒140 懷利相接16 白馬公孫1.80 西邸賣官217 背水一戰1.9 三英齊聚1.23 痹體之術1.29 奮威揚武109 原形畢露11 佐世之才1.2 圈地爲邑12 二戚之爭1.37 兵發北進138 王親國戚21 御風而行1.45 再得貴子177 青鳥傳信119 北海一龍125 息事寧人124 上公九命1.59 心悅誠服14 死而不僵1.207 又見白袍1.78 顧全大局1.43 龍生九子132 馬兒吃飽51 以尹天下116 引藥歸經146 何須十年218 贈刀之義123 文無第一105 未來可期127 先入爲主136 遣子入侍1.248 火煉真金107 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