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莫測禍福

自曹孟德上表,自薦爲先鋒。淮南戰況,薊王便命有司,一日三報。

聞曹孟德掘土堆丘,薊國謀主已窺破天機。言,必爲穿渠引水,順下鬥艦。果不出所料。

事實上,薊王並衆謀主,並不知曉。史上“鄴城之戰”,便與此戰,多有相似。唯一區別,史上曹孟德,並無鐵壁鏵嘴,堅船利炮。

“壽春城破在即。關東再無合肥侯立足之地。”李儒斷言。

六大謀主齊聚靈輝正殿。後起之秀,東孝西直,陪坐末席。另有南閤祭酒許子遠,奉命與會。計九人。非朝會,無需持芴。主臣落座,輕鬆寫意。

比起許子遠,不苟言笑。東孝西直,正襟危坐。六大謀主,久隨薊王,暢所欲言。

“可有援軍乎?”薊王言有所指。

“必無人馳援。”荀攸答曰。

“陳王寵如何?”薊王索性明言。

“淮泗諸王,皆被國相奪權。且合肥侯敗局已定。陳王寵豈敢延禍上身。‘息侯伐鄭’,智者不爲。”李儒答曰:“更加合肥侯已遣袁紹渡江,攻略江東。淮南之地,當可棄也。”

薊王輕輕頷首,又問中丞賈詡:“文和,何所思。”

賈詡答曰:“回稟主公,此戰合肥侯必敗。然退保江東,是福是禍,猶未可知也。”

“且試言之。”

“江左多宗賊。自黃巾亂後,先帝崩殂。朝政日非,朝令夕改。更加三分天下,各立爲帝。一城多命(一城之守,授予多人),屢見不鮮。江東民帥,別立宗部,阻兵守界,不受三家所遣長吏。自言‘我以別立郡,須漢遣真太守來,當迎之耳’。因各自爲政,不遵號令,故被關東豪右,蔑稱‘宗賊’。”賈詡一針見血:“今漢吏治,多出關東豪右。江東並西州士族,多受排擠。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涼州三明,不得善終,皆是明證。奈何天下大亂,漢室傾頹。關東豪右單憑一道詔命,已不足以號令江東。此時,若得合肥侯渡江來投。許如漢中之事。”

言下之意。薊國大漢一藩。薊王威震天下。攻無道伐不義,福莫大焉。

爲苟活於亂世。『即便心懷不軌,仍需高舉匡漢大旗』。

否則薊王傳檄天下,頃刻間灰飛煙滅,屍骨無存。

宗賊不遵王命,不聽號令。國難當頭,不思忠君報國。反兼人田地,並人家小。爲發不義之財,而無所不用其極。種種惡行,罄竹難書。薊王虎踞在北,先通內外循環水路,又並治粟、水衡二都尉,入輔漢大幕府。四面合圍之勢成。江東宗賊,如芒在背。

若此時,得合肥侯順下江東,舉家庇護於皇權之下。薊王即便總王權之極,亦不敢妄動。

更有甚者,江東無王國。王允無從狐假虎威,驅國相奪權。

“於甄都而言,曹孟德立如此大功,必受重用。臣,竊以爲,挾勝戰之威,曹孟德必除兗州‘無人之困’。然後事如何,是福是禍,亦未可知也。”

“兗州四百萬衆,何言無人。”薊王嘆道:“奈何多爲豪右,豢養於高牆之後。縱橫阡陌,皆爲大姓壟斷。不能爲孟德所用。”

“曹孟德亦知豪右兼併之劇,爲禍之烈。欲平塢堡之心,昭然若揭。”賈詡言道:“然關東民情,與我不同。薊國千里疆土,多爲一片白地。千五百萬國民,多遷居而來。並無豪強,更無名門。《薊法》之下,《二十等爵》、《圩田制》,深入民心。便是百萬南陽徙民,其中不乏世家大族。遷居國中,亦需謹遵王命,不敢絲毫恣意。只因與千萬薊人相較,南陽大族亦勢孤耳。”

“少時主公一金識人心。便可知今日國之盛貌。”荀攸歎服。正如賈詡所言。所謂人多勢衆。待將國中一切先進便利,約定俗成,訴諸於法。再自上而下,放之千萬國人而皆準。便有少數豪門,舉家來投,勢單力孤,絕難逆天行事。俗謂“胳膊擰不過大腿”。便是言此。

更何況,就劉備自家而言。十里樓桑,劉氏宗親聚集。然貧富有差,心思各異。代代只有四子,能拜師學藝。可想而知,天下宗族,多半如此。

故平心而論。舉族遷徙薊國,戶戶美田一頃,良宅一座,諸多牛馬機關便利。足可令族中八成以上宗親,心滿意足。剩下不足二成,即便心有不甘,其中大半亦可經出仕、行商、讀書、學藝等,將落差補全。

至於最後一小撮。不勞而獲,坐吃山空;腦滿腸肥,混吃等死;眼高手低,碌碌無爲之輩。敢有不軌,薊王如殺豬屠狗。實不足爲慮。

薊王縱天生,亦不能盡善盡美。總有悲喜交加,兼生愛恨。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如我薊王,亦無例外。

“曹孟德,待孤受過也。”薊王一聲長嘆。大河之南,錯節盤根。用後世的話說,不覺間,已進入革新的深水雷區。

前有孫文臺,後有曹孟德,皆爲先驅。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不愧位列六雄之中。

於薊王而言。若將薊國之一切,廣推大漢全境。首當其衝,便是關東豪右,據河攔阻。與前漢不同。關中乃至關西,屢遭羌亂,民不聊生。西羌百年東遷,漢人離散,再難見千里沃土。光武龍興南陽,又定都洛陽。二百年休慼與共,關東豪右,尾大不掉。把持朝政,壟斷地方。

乃至於先帝,爲空置官位,便於賣官鬻爵。不惜借太平道,血洗八州。

要說先帝,獨具慧眼,窺破大漢危機之根源,我看未必。竊以爲,先帝不過是想空出關東肥缺,好高價賣出,攫取暴利。僅此而已。誰叫關東被豪右世家把持。天子空有皇權在握,卻不能富有四海。

欺人太甚。

誠如薊國謀主所料。

合肥侯輕騎四出,卻無人響應。

眼看內圈深壕,水到渠成。壽春吏民,如喪考妣。

“發石車何在!”目睹機關鬥艦,順下內渠,袁術渾身惡寒。

“發!”紀靈一聲令下,城頭亂石拋出。

210 喧賓奪主105 足可稱道1.4 各懷鬼胎142 東海壽麋1.56 鮮活人聲157 與漢同休186 見機行事1.36 培肥改土241 錐處囊中1.79 字挾風霜146 心中有愛1.69 父子同升121 怒海潮升124 上公九命51 故國在望179 瑞輪蓂莢1.68 斬旗奪船1.29 養女死士158 太后有疾182 兩全其美219 一身是膽1.65 陰藏殺機121 避實擊虛184 如約而娶116 一進一出1.34 恩同再造11 洛陽安家176 巨人之志156 仁道在邇140 祓禊之會217 背水一戰142 陰風不止171 北薊南宛1.99 進身之階159 畢生之年1.67 六尺之孤1.253 陰相與謀145 貴麟二子115 平生罕見1.76 麒麟續命161 狐假虎威1.265 大有玄機123 同憂相救135 兵出隴右155 萬物之極164 奴隸貿易172 連珠合璧174 生死交替152 南橘北枳120 三方妥協103 蝮蛇螯手111 神國之謀131 美玉生煙1.54 一字之師179 胴體雕青1.89 無銅身輕158 攻城拔寨184 如約而娶152 善刀而藏184 亂之道也106 大徹大悟134 一刀之威196 神智夫人1.92 姑息養奸114 一州之地1.258 搶佔先機1.58 割發代首132 吞光神鎧178 一門爭義1.55 安得猛士138 必有後報151 終成眷屬1.93 古羌懸棺1.84 王道治國104 滄海遺珠1.33 功敗垂成136 鴉雀無聲1.34 旁門左道1.47 擊鞠建隊1.74 樓桑重器107 忍辱偷生1.95 白虹貫日1.67 黑夜女王129 山海之盟1.87 扶危濟困107 克堅平難1.80 賊兵來襲1.290 春王正月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62 漢人西徙13 改造閭里169 先登陷陳1.50 大河之子197 笑林始祖1.77 各有封賞183 欲取姑予1.89 牽招一怒1.34 內憂外患1.93 自取其禍189 夾縫偷生
210 喧賓奪主105 足可稱道1.4 各懷鬼胎142 東海壽麋1.56 鮮活人聲157 與漢同休186 見機行事1.36 培肥改土241 錐處囊中1.79 字挾風霜146 心中有愛1.69 父子同升121 怒海潮升124 上公九命51 故國在望179 瑞輪蓂莢1.68 斬旗奪船1.29 養女死士158 太后有疾182 兩全其美219 一身是膽1.65 陰藏殺機121 避實擊虛184 如約而娶116 一進一出1.34 恩同再造11 洛陽安家176 巨人之志156 仁道在邇140 祓禊之會217 背水一戰142 陰風不止171 北薊南宛1.99 進身之階159 畢生之年1.67 六尺之孤1.253 陰相與謀145 貴麟二子115 平生罕見1.76 麒麟續命161 狐假虎威1.265 大有玄機123 同憂相救135 兵出隴右155 萬物之極164 奴隸貿易172 連珠合璧174 生死交替152 南橘北枳120 三方妥協103 蝮蛇螯手111 神國之謀131 美玉生煙1.54 一字之師179 胴體雕青1.89 無銅身輕158 攻城拔寨184 如約而娶152 善刀而藏184 亂之道也106 大徹大悟134 一刀之威196 神智夫人1.92 姑息養奸114 一州之地1.258 搶佔先機1.58 割發代首132 吞光神鎧178 一門爭義1.55 安得猛士138 必有後報151 終成眷屬1.93 古羌懸棺1.84 王道治國104 滄海遺珠1.33 功敗垂成136 鴉雀無聲1.34 旁門左道1.47 擊鞠建隊1.74 樓桑重器107 忍辱偷生1.95 白虹貫日1.67 黑夜女王129 山海之盟1.87 扶危濟困107 克堅平難1.80 賊兵來襲1.290 春王正月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62 漢人西徙13 改造閭里169 先登陷陳1.50 大河之子197 笑林始祖1.77 各有封賞183 欲取姑予1.89 牽招一怒1.34 內憂外患1.93 自取其禍189 夾縫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