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重操舊業

聽完荀攸口述。宋建足足愣了片刻,方纔猛回神。下意識低頭,看了眼握在手中的敕令,又看向監牢外如沐春風的荀攸。這纔信以爲真:“左丞要宋某……‘重操舊業’?”

“然也。”荀和煦一笑。

“所謂‘舊業’……”不由得攥緊手中敕令,宋建試問道:“涼州義從,還是金城反賊?”

“自然是反賊。”荀攸笑得輕鬆。

“若再爲賊,何須給宋某金城西部都尉之高位。”心頭卻沉重無比的宋建,索性追問到底。

“哦。”荀攸旋即醒悟:“此敕令,乃充作‘信物’之用。斷不可宣示衆人。待事成,自當光明正大,走馬上任。”

“原來如此。”宋建這便鬆了口氣。作爲有功必賞的信物,敕令顯然足夠誠意。說白了,將金城西部都尉之職,先行授予。乃以示誠意,亦安其心。令宋建後顧無憂,放手施爲。

暗忖片刻,宋建又言道:“請賜還妻兒數人。否則宋某輕身前往,必被羌人所疑。”

荀攸笑道:“安置在隴縣內的家小,皆可一併帶走。無需留爲人質。”

“這……”宋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謝左丞成全。”

“無需謝我,此乃主公之意。”荀攸實情相告。

“身受大恩,當拼死相報。”宋建忽又想起一事:“王上聲名顯赫。三十六部羌渠先前便已膽寒。如今雄關被破,更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伏地乞降亦來不及,如何肯隨我再反?”

荀攸高深一笑:“只需亡命西海,暗自聯絡各部。不出數月,當見分曉。”

“如此,在下領命便是。”宋建重重抱拳。荀攸乃薊國謀主,聽命行事即可。話說,左丞讓他亡命西海,便是要去羌人聚集之地。首當其衝,便是臨羌,宋建並不陌生。

荀攸又叮囑道:“需想好託詞,如何逃亡,又如何取回家小。勿令羌渠起疑。”

宋建已然想好:“雄關乃由我屯守,暗設逃生密道,自是常理。且先前爲防韓遂強遷我家小,在下已將家人從隴縣暗中接出,另行安置。只需返回相見,左右皆可爲證。”

“如此,甚好。”荀攸笑道:“事不宜遲,今晚便走。”

“喏!”宋建再拜。

出監牢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雕零渾,終問出聲:“敢問左丞,因何讓他帶走全部家小。若無掣肘,焉知他是否真心投靠。若生二心,反戈一擊。必令我等措手不及。”

荀攸笑答:“無它。‘大勢所趨’也。”

雕零渾抱拳道:“如何驅策,還望左丞不吝賜教。”

“雄關一夜被破,又添主公赫赫威名。三十六部羌渠不戰而降,西州旦夕可定。待宋建出逃,韓遂殺邊章獨掌大權之事,必會知曉。主公威名之下,十萬聯軍,四分五裂,只剩他孤木難支,便知事不可爲。且西部都尉一職,乃是其夢寐以求,求之而不可得。如何抉擇,宋建西州豪傑,又豈能不知。”荀攸答道:“這便是大勢所趨。”

“卑下明白了。”雕零渾自有領悟:“放眼時局,西部都尉,是他最好之歸宿。”

荀攸輕輕點頭,轉而又道:“假司馬切莫以爲,主公抄掠北地十萬部族,只爲扣爲人質,逼你就範。實則大謬。在攸看來,主公用北地郡十萬羌人,只爲驗證一事。”

“何事?”雕零渾脫口而出。

“羌人能否融入我大漢。”荀攸一語道破天機:“主公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乃萬物天性。羌人不斷東遷,亦是天性使然。只需加以引導,持續教化,不出百年,當與我漢人無異。果如主公所言。十萬羌人,分置薊國十城,不出數年已與薊國國民大同小異。如今看來,天下大同,亦不遠矣。”

“當如何施爲?”雕零渾忍不住追問。

“主公曾言,若要歸化羌人,需升部落爲邑落,釋奴隸爲齊民。”荀攸笑答:“多說無益,且拭目以待。”

“喏。”

最知薊王者。莫過於曾在洛陽與其朝夕相處的賈詡。討論《平羌手札》時,劉備時有驚人之語,直令賈詡大開眼界。薊國,乃是劉備的試驗田。已在胡人、蠻人身上獲得成功的國策,自當向羌人推廣。

劉備深知,再談天下大同前。首當其衝,先吃飽飯。這是一切的底線。空腹聽《孝經》,豈非本末倒置。

然而。羌人爲據險自守,部落盡藏在深山幽谷之中。皆是些地勢險要,不宜耕種之處。若要吃飽飯,遷出是唯一途徑。一旦將羌人部落遷出深山老林,必然與漢胡雜居。如何化解矛盾,消除戒心,考驗的遠不止劉備一人。

而極大限制了人口正常流動,並極大制約了生產力的“饒妻制”,亦須用雷霆之勢,徹底剷除。

此舉必會引發羌人牴觸。如黃巾渠帥北宮伯玉與李文侯,擅自傳播太平教義,而激怒三十六部羌渠這般。作爲羌人氏族結構最核心的“饒妻制”,亦不可輕易觸碰。劉備若一意孤行,必遭反彈。

那時,宋建的作用,便會凸顯。

此便是無雙連環,第四環:“移花接木,馮諼三窟”。

被劉備稱讚,不弱賈文和的荀攸之策,便是稍後因諸葛丞相而名揚天下的:“欲取故予,欲擒先縱”。

如此“正奇相合,恩威並濟”。

以羌人所處的部落時代的侷限,想要不中計,談何容易。

無怪便是出謀之人,謀主賈詡,亦要藏拙。此策着實令人……歎爲觀止。所謂可一不可二,可二不可三。此計祭出,竟讓敵人接二連三中計而謀勢不減。細細品味,當真神鬼莫測。

每每想來。從董卓部將始,到卓死獻計李傕、郭汜,郭、李等人敗後又輾轉爲張繡主謀,終歸孟德所有。賈文和藏拙一生,得以善終。畢生所學,能否示出五成,亦未可知也。而在劉備麾下。終令世人見識到,十全十美之賈文和。

真乃社稷之福,劉備之幸。天下宵小之大不幸。

而劉備也隱隱能體會到,爲何對賈詡,“傕等親而憚之。”

所謂智多近妖。何爲“妖”,便是人類無法觸及,無從匹敵之高等存在。

月朗星稀。

矗立城樓之上,目送宋建單騎下山。劉備這便言道:“待西域聯軍據守金城,便兵發數路,光復隴右。”

“喏!”身後諸校,齊聲答道。

140 添兵增竈61 論功封爵1.20 軟語溫言166 落子無悔1.24 犁種宿野1.46 鷹擊長空1.28 帝王家事160 遠見卓識1.70 青徐流民1.37 魚龍漫衍166 落子無悔115 與虎謀皮104 太平賊反11 誰主浮沉146 有恃無恐71 一較長短197 崢嶸已露91 熱度未消1.83 古羌遺規1.46 大亂在即1.9 決裂諸侯1.23 投桃報李162 繩之以法1.87 三宮鼎立1.57 周不如漢1.9 修繕祖宅1.226 全民參與1.52 借刀殺人1.25 人艱不拆134 光融天下178 四氏雲霞1.32 銅錢雨落1.24 犁種宿野15 生財有術181 呂布入陳1.89 一騎絕塵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6 天地干支1.98 遊兵散卒13 殊途同歸165 生而不凡61 木已成舟104 掃榻以待1.69 貨比三家141 捨我其誰136 甘心如薺159 畢生之年1.89 五味俱全192 夫子之牆1.8 圍淤爲田1.97 霞樓仙居1.29 迴光返照1.30 洛陽小市1.95 黃巾屯田102 家國天下189 天下宗王13 紅顏薄命1.53 樓桑少君1.292 威制天下13 心有猛虎1.56 拱手相送156 生死未卜142 請立宗廟1.27 爲君離憂157 定不辜負1.293 處士橫議18 四面楚歌1.42 兵行險着178 洞鑑古今1.27 以身舉債127 無詔不離1.83 銳不可當1.24 多多益善1.77 攻心之策1.2 亂世苟活194 開館典禮138 漏奪附黨1.44 勸善禁惡184 天命有歸1.97 鐘鳴漏盡1.44 非同尋常16 白馬公孫210 喧賓奪主1.75 愁雲散盡1.255 非淬不銛1.6 飲酒四禮154 火攻破敵152 善刀而藏148 輕雲閉月1.57 意欲何爲103 鐵脊蛇矛10 大夢初醒125 此事拿手1.79 牽發而動120 三英齊發1.47 一念之差1.78 陸城亭侯189 夾縫偷生144 迎刃而解1.54 七日血戰
140 添兵增竈61 論功封爵1.20 軟語溫言166 落子無悔1.24 犁種宿野1.46 鷹擊長空1.28 帝王家事160 遠見卓識1.70 青徐流民1.37 魚龍漫衍166 落子無悔115 與虎謀皮104 太平賊反11 誰主浮沉146 有恃無恐71 一較長短197 崢嶸已露91 熱度未消1.83 古羌遺規1.46 大亂在即1.9 決裂諸侯1.23 投桃報李162 繩之以法1.87 三宮鼎立1.57 周不如漢1.9 修繕祖宅1.226 全民參與1.52 借刀殺人1.25 人艱不拆134 光融天下178 四氏雲霞1.32 銅錢雨落1.24 犁種宿野15 生財有術181 呂布入陳1.89 一騎絕塵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6 天地干支1.98 遊兵散卒13 殊途同歸165 生而不凡61 木已成舟104 掃榻以待1.69 貨比三家141 捨我其誰136 甘心如薺159 畢生之年1.89 五味俱全192 夫子之牆1.8 圍淤爲田1.97 霞樓仙居1.29 迴光返照1.30 洛陽小市1.95 黃巾屯田102 家國天下189 天下宗王13 紅顏薄命1.53 樓桑少君1.292 威制天下13 心有猛虎1.56 拱手相送156 生死未卜142 請立宗廟1.27 爲君離憂157 定不辜負1.293 處士橫議18 四面楚歌1.42 兵行險着178 洞鑑古今1.27 以身舉債127 無詔不離1.83 銳不可當1.24 多多益善1.77 攻心之策1.2 亂世苟活194 開館典禮138 漏奪附黨1.44 勸善禁惡184 天命有歸1.97 鐘鳴漏盡1.44 非同尋常16 白馬公孫210 喧賓奪主1.75 愁雲散盡1.255 非淬不銛1.6 飲酒四禮154 火攻破敵152 善刀而藏148 輕雲閉月1.57 意欲何爲103 鐵脊蛇矛10 大夢初醒125 此事拿手1.79 牽發而動120 三英齊發1.47 一念之差1.78 陸城亭侯189 夾縫偷生144 迎刃而解1.54 七日血戰